那 顺
(阿拉善左旗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内蒙古 阿拉善盟 7503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也叫猪繁殖与综合呼吸症,会对妊娠母猪繁殖产生重要影响,可使其流产、产死胎甚至产木乃伊胎。另外,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仔猪在患上此病之后具有非常高的病死率,可超过50%,而且母猪患上此病后有超过30%的流产率,此外该病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所以有必要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及其综合防制技术展开深入研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也被称作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属于一种新型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传染力度。猪不论属于哪种品种,处于哪一阶段,都可能感染此疾病,特别是妊娠期母猪还有不到一个月的仔猪具有更高的感染几率[1]。如果妊娠期母猪感染此病,可引发母猪流产、早产或者是死胎的情况。而在仔猪感染此疾病之后,其食欲会明显下降,并表现出呼吸困难症状,甚至可导致仔猪死亡。所以,需要养殖户高度关注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制工作。
蓝耳病在猪群当中属于一种体现出高度接触性特征的并有地方流行性的传染病,因为猪本就属于易感动物,尤其是处于妊娠期的母猪还有一月龄以内的仔猪具有更强的易感性,而对于育肥猪来说,在感染蓝耳病之后所呈现出的症状比较温和。蓝耳病主要的传染源是已经被感染的病猪和目前携带有病毒不过尚未发病的猪,可通过精液传播病毒,也可经空气接触传播或者经胎盘实现垂直传播[2]。若公猪在携带有蓝耳病毒情况下和母猪配种,其会经精液把蓝耳病毒传给母猪,相关病毒会存活于母猪的呼吸系统、繁殖系统当中。另外,在带毒猪和易感猪两者发生直接接触情况下,或易感猪直接接触运输病猪相关工具与器材,就可能导致易感猪感染蓝耳病。若猪群当中有猪患有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其他疾病,抑或猪舍当中通风不好、环境卫生差、饲料发霉变质或者是饲养密度过大等,都有可能会引发猪感染蓝耳病。所以,为有效防制蓝耳病,要对感染猪其流动性加大控制力度,防止此疾病不断扩大影响范围。此外,蓝耳病还呈现出持续性感染特征,需要在防控期间高度重视。
对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来说,蓝耳病毒属于其病源,此病毒存在囊膜,表面呈凸起状,而且凸起大小大约在5nm,整体形状呈现为卵圆形。同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其病毒具有明显的变异性,在一个相同的猪舍当中,很可能既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也有经典性猪蓝耳病毒,对于这两种病毒来说,其抗原表现出显著差异,相比之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具有更弱的外界环境抵抗能力。若相应环境温度在4℃及以下,一般可存活约一个月,而如果环境温度约为37℃,其存活时间可缩减至18h左右,当其所处环境温度达到56℃,通常在15min以内就会死亡[3]。另外若所处环境的湿度比较低,此时病毒的活性容易受到干燥环境影响迅速失去活性。根据有关调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其所在环境pH值是6情况下,病毒活性具有较高稳定性,而如果环境的pH值超过7或者小于5,可使该病毒其感染力明显下降,保持在约5%[4]。另外有研究将该病毒放置在pH值是5或者是7,同时温度为-70℃或者是-20℃的培养液当中,发现此病毒能够长时间保存[5]。而如果其暴露在空气当中,通常此病毒感染力能够保持约21d。对于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此病毒表现出的抵抗力相对较弱。
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其病原学诊断指标是能够分离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并通过鉴定属于阳性。在实现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之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会表现出阳性。在实际诊断中,如果符合病原学指标,并出现临床症状,可判断猪属于疑似病例。
患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之后,猪的肺部会有肿胀情况,同时会有大理石病变情况,主要出现在肺部心叶还有间叶部位。经显微镜观察,可发现脾脏表面抑或周边存在梗死灶,大部分属于出血性梗死。同时,肾脏的颜色会表现出土黄色,肾脏表面可观察到出血斑点,大小从针尖状至小米粒状不一,而且肝脏内部、肠道、心脏还有皮下等部位也会有出血斑点出现[6]。此外,通过显微镜观察可发现有肾间质性炎,膀胱、心脏还有肝脏等偶尔也会出现渗出性炎症以及出血性炎症等相关病变,还有极个别的病例会有胃肠道出血、溃疡,情况严重情况下可出现胃肠道坏死。
猪在患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之后,主要临床表现就是体温异常升高,严重咳嗽、气喘、结膜发炎,还有一部分猪群在感染此病后会有后躯无力而且无法站立等症状。此病多发于母猪还有仔猪,大部分成年猪在感染此病之后均耐受。通常在实际诊断期间,如果猪只符合临床症状、病理指标以及病原学指标,可确诊其属于蓝耳病。
(1)急性型
母猪在急性型感染情况下,会出现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甚至会表现出采食能力丧失等情况,而且感染母猪会有异常发热情况,且会表现出呼吸障碍,发生程度不一。如果母猪同步处于妊娠后期和急性发病期,将容易出现流产以及早产等情况,而且大多情况下会产出死胎或者产出弱仔,甚至是木乃伊胎。对于新生仔猪,若发生急性型感染,主要会表现出运动功能受损、呼吸困难等症状,有的可能会表现出轻度瘫痪症状。大部分处于育肥期还有生长期的猪在感染蓝耳病之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症状相对轻微,不过大多会有呼吸困难症状,极少数的病猪可表现出咳嗽症状,而且双耳边缘、背部、腹部还有尾部皮肤将呈深紫色。对于种公猪,因为采取一系列蓝耳病防控措施,此类猪只很少感染蓝耳病,而且即便感染此病,其主要表现也只是精液品质下降,同时比较容易出现畸形精子,精液当中大部分会携带有病毒。
(2)慢性型
我国规模化猪场一旦出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大部分情况属于慢性型,主要表现是猪只的生产性能会下降,而且生长速度会变慢,同时母猪的繁殖能力也会降低等。除此以外,猪群免疫能力将整体下降,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猪只继发性感染其他疾病,比如其他类型的细菌病、病毒病等,同时呼吸道疾病整体发病率也将不断增加。
(3)亚临床型
对于亚临床型的病猪,大多情况下不会发病,但会持续性地表现出蓝耳病感染症状,或者是处于感染状态。对于亚临床型病猪,通过对猪群实现血清学抗体检查,相关检查结果会表现出阳性,同时大部分情况下阳性率保持在约10%~85%。
就目前情况来看,为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加以防控,接种防疫疫苗属于最有效的方法,不过因为目前市场上有较多针对蓝耳病的疫苗种类,需要在疫苗选择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兽医部门所给意见。另外,还要掌握地方流行病学相关原理,结合相关信息合理制定免疫计划,以尽量提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效果。通常情况下,当商品猪生产至23~25日龄,要进行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疫苗的接种;对于种母猪,不仅要在生长至23~25日龄的时候进行一次免疫疫苗的接种,还需要在配种之前再接种一次加强疫苗;对于种公猪,需要在生长至23~25日龄之后进行第一次疫苗接种,随后要每间隔半年就进行一次疫苗接种;若相关地区盛行蓝耳病,需要第一时间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必要情况下在接受紧急免疫之后的21~28d,要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7]。
为有效降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率,并加大此疾病的预防力度,必须保证所引入猪群是健康的,而且要注意自繁自养。对于猪养殖场,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必须引种,需要注意在引种过程中加强引种检疫,保证引进猪以及引进种源地都保持健康状态。除此以外,在生猪购进之后,需要先采取隔离观察措施,经过14~21d的观察之后,确定没有异常情况再放到大群当中进行统一饲喂。
对于养殖猪群,要严格制定进出管理制度以及消毒管理制度,从而为生猪创设一个优良的、健康的养殖环境。养殖场不仅要建设顶级猪舍,还要在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取暖以及保暖措施,并要注意定期通风,使舍内空气保持良好的流通性。在夏季管理中,还要注意采取生猪防暑措施,注意及时为生猪补充干净的饮水。猪舍管理中,需要养殖人员注意打扫室内卫生,保持环境洁净,并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合理把控养殖密度,防止发生不良应激刺激,在科学饲喂基础上不断提升喂养水平,促使生猪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在猪舍管理过程中,还要求养殖人员定期清理猪舍当中的粪污,猪场环境要卫生、洁净,还要注意对废弃物采取无公害化处理措施。在猪舍消毒工作开展中,要求养殖人员合理选用消毒药剂,首选复合醛类消毒药剂,而为防止细菌出现耐药性,要注意定期轮换不同类型的消毒药剂。对于农村散养生猪,消毒主要可以用生石灰,使建设环境得到改善。
一旦养猪场发生阳性病例,需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同步及时上报给地方兽医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要求处理阳性病例。对于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猪,因未及时得到治疗而死亡情况下,必须根据《动物防疫法》相关要求落实“四不一”处理。对于治疗无效病猪以及病死猪,主要采取无公害处理方式,比如焚烧、深埋等,尤其要注意严禁乱抛、出售、屠宰病死猪以及食用死猪肉,并要禁止病死猪流入市场,预防疾病扩大传播范围。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对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猪瘟等疾病加大防控力度,防止疫病混合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首先,要对细菌性并发感染加大预控力度,一旦猪养殖场有发病病例,要及时通过抗菌类药物进行控制,并要注意科学用药,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药物,防止发生细菌性并发感染。对于患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猪,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可以选用营养剂,促使生猪群体具有更强的抗菌能力和免疫力,相关营养剂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其间所选抗菌药物主要是光谱抗菌的药物,比如支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等。对于患病仔猪,要根据仔猪出生日龄,适量应用长效土霉素、牲血素、米先等。对于保育阶段的生猪来说,可直接在饲料当中掺入光谱抗菌药物,一般可获得较好的效果。针对成年母猪,可只用黄芪多糖,也可联合应用VE粉以及广谱抗菌药物。若病猪处于生猪育肥阶段,要注意每间隔一周对病猪进行一次用药,主要有三种药物组合方式:①阿莫西林+支原净+清瘟败毒散;②小苏打+磺胺-5-甲氧+甲氧苄氨嘧啶;③多维+强力霉素+支原净。
除此以外,可注射鱼腥草注射液以及板蓝根注射液,也可同步注射板蓝根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并联合应用解热药物,用药每天两次,并要持续用药约一周。还可使用草药,主要是把金竹叶、枇杷叶、橘子皮等用水煎服,让病猪饮用汁液。
为推进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确保猪群正常生长、繁殖,保证养殖户经济效益,需要在猪群养殖期间加强疫病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致病后果严重等特征,所以需要有关部门深入研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手段与原理,并采取多种综合防制技术,加大防治宣传,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加大此病预防力度,提升防制效果。一旦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要尽量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扑灭、早监控以及早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