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亮
(保利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
我国炸药的起源时间虽然很久,但是在唐朝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发明了火药,即所谓的黑色炸药,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炸药。炸药虽然很危险,但是却在很大意义上造福了人类。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很多行业的开展都离不开爆破工程,离不开炸药的使用,如矿山开采﹑隧道挖掘﹑铁路修筑﹑房屋拆除等,因为炸药的使用,不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进度[1]。随着爆破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发展,爆破应用的行业和场景也越来越多。虽然国内外针对爆破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并且发展了很多关于爆破的理论,但是对于爆破的技术研究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和公式上,还没有与实践拥有较好的结合,所以目前在实际运用中也无法做到特别精准﹑合理的设计爆破方案。
在露天矿山作业中,露天开采环节主要有穿孔﹑爆破﹑装载﹑剥离等,爆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爆破费用也占到露天采矿总费用的15%-20%。而且爆破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期采装﹑运输等环节的工作效率,也会对总成本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提高爆破效率,有效的利用炸药,保证爆破质量,对于现阶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尤为重要。
影响爆破的效果主要有两大类因素:第一类是外界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的影响,其中包括岩体性质﹑岩体类型﹑岩体结构面等。第二类是炸药性能和使用不同施工方法的影响,其中炸药性能包括炸药的密度﹑爆热﹑爆速﹑威力﹑猛度以及所含杂质等,施工方式主要包括装药结构﹑爆孔堵塞﹑爆孔孔距与排距﹑爆破网络形式等。
其中,装药结构的选择是影响爆破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常见的装药结构分为:耦合装药和不耦合装药。目前,在我国的实际爆破中经常会选择传统的连续耦合装药方式,因为这种装药方式往往比较简单,对装药技术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且容易操作[2]。但是,这种爆破方式对炸药的使用量会增大,在爆炸后产生的大块矿石较多,碎石也较多,而不耦合装药方式就会大大提高炸药的利用率,并且可以让岩石更充分的均匀碎裂,方便后续的各项工作。
爆破中的装药结构是指炸药在爆孔中所处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带来不同的爆破结果。根据药柱(炸药)与爆孔孔壁的关系一般可以分为耦合装药和不耦合装药这两种形式,这两种结构最大的区别就是爆孔中不留空气和爆孔中留有空气,因为不同的性能﹑不同的爆炸结果,使得这两种结构往往被用于不同的爆破需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在爆破中常用的装药结构:
(1)连续耦合装药方式:是指往爆孔中放置炸药,并且药柱直径和爆孔直径相同,药柱紧贴爆孔孔壁,不留间隙的放置。
(2)空气间隔径向不耦合装药方式:是指往爆孔中放置炸药,药柱直径要小于爆孔直径,药柱与爆孔孔壁之间以空气作为间隔物。
(3)空气间隔轴向不耦合装药方式:是指用空气当做媒介,将药柱进行纵向分段,爆孔内没有安装炸药的部分都放置着空气,一般会借助塑料管或是空气间隔器进行分隔。
连续耦合装药方式下,炸药爆炸后,会在炸药传播时形成巨大的爆轰波,之后爆轰波向周围膨胀﹑扩散时会与紧贴着的爆孔孔壁形成爆炸冲击波,爆炸冲击波在矿岩中很快就会转变为应力波。爆炸冲击波所带来的高压推动会将周围的岩壁压碎,后生成的应力波会在破碎矿石外让其他矿岩继续产生新的裂纹。另外,爆炸时产生的爆炸能量还包括爆生气体,爆生气体也会迅速膨胀,穿过碎石,进入裂缝中,辅助应力波产生的岩石裂缝继续向前延伸。采用这种爆破方式进行爆破后,因为大部分能量作用于孔壁上,所以能量被紧贴着的矿岩大量吸收,紧挨炸药的爆孔壁附近的岩石碎裂程度会比较大,而其他部分由于爆炸时受力不均匀,导致大块岩石会比较多,爆破后的岩石比较完整。耦合装药结构炸药与爆孔壁紧贴,爆孔壁附近岩石受到的爆炸力最大,岩石又大量吸收爆炸产生的能量,就会加快冲击波和应力波的衰退,导致爆炸作用时间变短,所以这种方式带来的爆炸范围小,形成爆炸能量的大量浪费。连续耦合装药由于冲击波衰减快,减小了对巷道周围岩石的振动,且振速较低,所以更适合用于煤矿巷道的挖掘。
使用空气间隔径向不耦合装药方式主要是利用压缩空气,减小炸药爆破时直接作用在爆孔孔壁上的压力,因为炸药与爆孔孔壁之间有空气的存在,所以空气阻力就会降低爆炸对爆孔孔壁的初始压力,并且药柱离爆孔孔壁的距离越大,这种初始压力就会越小[3]。但是使用这种爆破方法,应力波消退的速度慢,在岩石上作用的时间就会增长,爆破的范围就会增大,并且在爆破时能量的分布比较均匀,所以碎石程度也比较均匀。另外这种装药方式更利于节约炸药,节约爆破成本。
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爆破时,由于爆孔中有空气柱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就大大降低了爆破带给爆孔孔壁的压力,在缓冲过程中爆炸的能量也得以均匀分布。另外,爆生气体在岩石中的作用时间变长,从而扩大了爆炸范围,提高了炸药的利用率。因为能量分布较为均匀,爆破后的石块也会比较均匀,大块石头的概率往往也比较小。
空气间隔轴向不耦合装药方式,一般分为两种。
2.3.1 爆孔底部留空气方式
空气间隔区位于爆孔底部,可以使用气体间隔器或塑料管作为间隔工具,空气上方放置连续的药柱。在爆炸过程中,由于底部空气的存在,爆炸所产生的压力会迅速减小,作用在爆孔孔壁的压力也会减小,从而使炸药爆炸产生的爆孔壁碎裂区会减小,碎石不严重。爆孔底部由于受空气保护,也会缓冲爆炸带来的压力,不容易发生爆孔底部碎裂的情况。但用这种方法装药时需要计算好底部预留空气段的长度。
2.3.2 爆孔中部留空气方式
空气间隔区位于爆孔中部,使用气体间隔器或塑料管作为间隔工具,空气段位于炸药之间,上方和下方均为药柱。这种方式是为了减小炮孔孔口位置的炸药长度,让炸药的分布更加均匀,这样孔口的爆破程度就不会太大。采用这种爆破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岩层的结构,空气段要位于相对软的岩石层,炸药段位于相对硬的岩石层。
通过上文对不同装药方式爆破原理和结果的分析表明,在爆孔中设置空气间隔,爆破的效果会更好。但是空气的位置不同﹑长度不同都会给爆破带来不同的效果和结果。虽然国内外的专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分析空气间隔装药技术的优化,但这是一项复杂﹑特殊的试验,所以试验结果的最优参数还有待确定。我国的空气间隔装药技术研究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用来有效指导实际爆破工作[4]。
某露天石灰石矿山台阶爆破作业,根据该矿所处的实际地质条件﹑岩石性能,将使用120mm直径的垂直钻孔,炸药选用普通的岩石乳化炸药。根据岩石性质等因素,将采用三角形的布孔方式,因为这样有利于克服根底情况的发生,并且连线网路会较为简单。孔距为5m,排距为4m,会使炸药在岩石中分布更均匀,引爆后岩石后会爆炸的更均匀,防止存在大量大块岩石。以台阶高度9m为例,边排距2.5m。底部装药长度为4m,中间间隔空气1m,上部装药长度为2m,最大单孔装药量为57kg,总炸药量为1800kg。雷管选择参数分别为:非电雷管4m,3段,30发;12m,8段,20发;12m,9段,20发;12m,10段,20发,起爆导管为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将选择650m的长度。
本次试验的装药结构选择空气轴向不耦合装药方式,中间利用1m的空气间隔装置将药柱分开,底部为4m的普通乳化炸药药柱,药柱上方为1m的空气间隔,空气间隔上方为2m的普通乳化炸药药柱,药柱上为3m的岩渣填充物,这个为本次装药采用的结构。
在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选择多排爆孔,然后采用逐孔爆破的方式,会使爆炸效果更好。当之前的爆孔发生爆炸后,会将附近的岩体压碎并产生移动,再形成新的裂缝,这样就为之后爆孔中炸药的起爆创造了更多的自由面,自由面越多爆炸的效果就越好,后排爆孔附近的矿岩已经形成碎裂,爆炸后的应力波就可以进行充分反射﹑传递,采用这样炸药叠加爆破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炸药的能量,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最后达到均匀碎石的目的。另外,用这样爆炸的方式,同时起爆的炸药量小,也会降低爆破带来的震动[5]。
观察爆炸后的爆破效果,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爆炸后岩石块度的情况,二是爆堆的形状。爆炸后岩石块度的情况是分析爆炸结果的主要指标,因为爆炸后岩石块度情况对后期铲装﹑运输等环节的工作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也会影响采矿的总成本。在爆破后,如果矿石的大块率高,铲装效率和装载效率就会变低,这样运输成本就会变高,如果在爆破后,矿石碎裂程度较大,即粉石率高,就说明在爆破中炸药造成了浪费,这样无形之中也增大了爆破的成本。在这次试验中,由于使用了孔口岩渣填充的技术,从而有效减少了孔口矿石大块率的发生,为之后的挖掘﹑采装﹑运输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可以有效提高后期的工作效率。另外,采用的这种逐孔爆破的方法,爆破的震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也减少了炸药的单耗,有效节约了爆破的成本。
(1)在装药前要再次检查爆孔的深度,确保爆孔的通畅,没有卡孔情况的出现。
(2)在装药时可以使用长塑料管进行辅助装药,将药柱逐个放入爆孔中,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直接装药时,药柱与爆孔孔壁之间产生的挤压和摩擦,降低装药的危险性。装药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品种﹑数量﹑位置进行摆放,禁止投掷药柱。
(3)在装药时,由于爆孔的孔径大,爆孔深度也大,所以要格外小心,防止有石块从孔口掉入孔内,砸断雷管脚线,发生拒爆的情况。
(4)在有些时候,炸药车计量可能会产生很大误差,所以在装药时要随时对回填深度进行测量,及时发现药柱不足或过多的情况[6]。
(5)要严格关注爆孔的质量问题,注意穿孔的质量,确保较高的成孔率,当发现废孔或堵孔现象时,要及时透孔或者是进行补孔,可在废孔的左右两侧选择补孔,这样才能保证装药情况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保证装药的准确性和标准性。
(1)在进行现场装药操作时,由于现场条件﹑设备有限,所以并不能准确按照设计的药量进行装药,药量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
(2)钻孔深度过大时,需要在装药前进行爆孔的回填,以避免造成炸药的大量浪费,但回填的深度往往不好把控,需要随时进行认真的测量,以把握标准的回填深度。
(3)间隔装药方法在操作上是比较麻烦的,需要很多人一起配合完成工作,如果之前没有间隔装药的经验,在实际施工中就很可能造成问题。所以在施工装药时,要加强管理,做到施工效果与设计相吻合,防止因为施工因过大误差而带来不必要麻烦。
在本次试验中,利用了空气间隔装药技术,采用空气轴向不耦合装药方式,对于试验结果将做出以下总结。
(1)使用连续耦合装药的方式进行爆破,初始爆炸时产生的压力峰值大,使爆孔孔壁周围的岩石粉石率高,这样会导致爆炸产生的能量浪费大,炸药的利用率降低,爆炸的成本增高。另外由于大部分地形中,爆孔基本都很深,采用连续耦合装药方法爆破,产生的大块石头多,很不利于后期的挖运[7]。
(2)空气径向不耦合装药,初始爆炸时产生的压力峰值较小,爆炸作用时间长,应力衰退的速度慢,炸药的利用率高,从而有效节约了炸药的使用。
(3)空气轴向不耦合装药,由于有空气间隔层在爆炸时可以进行压缩,初始爆炸时产生的压力峰值较小,如果使用底部留空气间隔的方法,由于底部的空气在爆炸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所以可以有效克服根底现象的发生。在实际使用中,间隔空气可以使用塑料管进行间隔,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使用空气间隔器的成本,并且使用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另外在孔口使用岩渣填充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孔口矿石大块的情况,这种爆破方式爆破后,岩石碎裂均匀,大块岩石少,孔口大块率和根底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在炸药使用方面,不耦合装药对炸药的使用量低于耦合装药,炸药单耗低,爆破总成本也降低,炸药使用率变高。
(4)空气轴向不耦合装药爆破效果好,碎石均匀,大块率和粉石率都低,在之后铲装时,有利于挖掘机或电铲进行铲石,也有利于卡车进行装载运输,运输的次数减少,从而使铲装效率提高,铲装的总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露天矿区都很深,爆破爆孔比常规情况下都会挖深很多,如果采用连续耦合装药方法,不但会产生过多大块矿石,带来后续挖掘﹑铲装﹑运输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还会因炸药使用过多,造成炸药浪费,成本增加。通过空气间隔装药方式的引入,会更有效的解决这两个在露天采矿中的难题,不但解决了大块矿石率高的问题,也通过使用更少的炸药完成更大面积的爆破,成功节省了炸药,控制了爆破的成本,从而减少了矿山作业的总成本。空气间隔装药方式,对我国的矿企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能提高装药技术,对爆破参数﹑爆破网路进行合理优化,再将成功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并不断对其进行改善和进步,在实际爆破工作中合理解决施工难点,严格把控施工重点,这些对于矿企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