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现状与对策

2022-12-22 02:02:40张兆玲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教材新课标中职

张兆玲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天津 300131)

2020年初,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这意味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新课标作为一个纲领性指导文件,无疑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自颁布至今,一线教师在新课标的落实方面情况不容乐观,存在诸多困难亟待解决。为此,笔者结合目前本校语文新课标实施现状,对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及不能真正落地的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希望能够为中职语文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现状

语文新课标颁布以后,学校公共基础部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这项工作。部门统一给语文任课教师下发新课标文件及国家层面新课标培训的视频资料,并多次组织语文教师进行了新课标的研讨学习交流活动,确保每位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及时了解新课标,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落实新课标。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笔者看到教师们依旧沿袭原有的教学思路模式,穿旧鞋走老路,不见新课标理念落地的踪影,新课标成了束之高阁的摆设,令人唏嘘不已。鉴于此,笔者也调研了天津市其他几所国家级中职示范校和重点校,新课标的实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静而思之,为什么一线教师在新课标的实施中普遍积极性不高,对新课标想说爱你不容易呢?其背后原因有哪些呢?

二、新课标实施不理想的原因

(一)中职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精神内涵的领悟不深

新课标颁布后,教育部与高教出版社先后组织专家于2020年4月和6月对全国的中职骨干教师进行了线上培训,聘请起草制定新课标的多位专家及名师对新课标做了解读,从制定新课标初衷到方向要求都做了相关培训,明确了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无疑,这对于一线教师学习理解新课标有很大帮助。但新课标与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相较,从理念要求上有了重大调整,诸多变化。要想吃透新课标的精神内涵并实践出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新课标的真正理解掌握要遵从认识论的规律,必须经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仅仅通过几次培训使新课标的实施立竿见影是不现实的。

值得一提的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新说法,而旧的教学大纲里没有这一提法。那么,围绕这一新的要求,要落实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这四个维度的全面提升,需要给教师们更多的时间深入研读吃透新课标。打铁还需自身硬,目前广大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认知还是一知半解,且教学实践的过程是存在难度的。所以,在新课标实施的起步阶段,教师们确实底气不足,存在严重畏难情绪。

(二)与新课标配套的中职语文国家规划新教材尚在酝酿中

新课标明确指出,新教材编写取代了原有的以文体组织单元、知识点或技能点组织单元的教材体例,而是采用专题教学的形式组织单元课程内容。专题单元以“题”为教学单位,聚类一组阅读材料,借助“题”在材料间建立“榫卯”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学时对这一组课程资源同步进行,不再是孤立的单篇教学。这样的专题单元编写形式是从承接新课标的理念而来,旨在进一步有效提升中职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见,新教材是新课标理念落地的重要载体与有力支撑。但是,目前与新课标配套的国家规划新教材正在编写过程中,要等到2022年秋季才能正式出版投入使用,无新教材可用确实成为落实新课标的最大困难。

目前从天津市范围看,所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依然使用原来旧教材版本,教材并非专题教学的单元组织形式,造成教材与新课标的割裂脱节。所以,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趋易避难,脱离不了旧教材的苑囿,沿袭惯性思维,依然进行着单篇教学。没有新教材成为新课标难以有效落实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受天津市中高职衔接升学班层次统一考试大纲的影响

目前,天津市各中职学校的招生均以中高职衔接升学班层次为主体,绝大多数学生第三年要参加天津市“三二分段”中高职统一考试或天津市高职院校春季招收中职毕业生统一考试,选择继续升入高职院校学习。目前,虽然教育部颁布了中职语文新课标,但是天津市“三二分段”中高职统一考试和天津市春季高考统一考试的考试大纲没有变动,考纲的篇目范围为老教材四个模块的重要篇章。考纲就是指挥棒,考纲没变,考核的知识能力点没变,考试题型没变。所以,教学上教师们为了契合毕业考,单篇教学依然无可厚非,老教材的使用依然有着重要意义。升学班层次考试大纲的按兵不动,无形中也影响着新课标的实施。只有新教材投入使用才能推动考试大纲做出全面调整,新课标的实施才将全面铺开。

(四)教师们缺乏探索实施新课标的精神动力

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要求、考核评价都比以往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们在践行新课标时应具有一种知难而上、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但广大教师对新课标认识还是站位不高,不能从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的需求和迫切性的层面上,领会颁布新课标的重大意义。在日常教学中,借故教学工作繁重劳累无暇钻研,缺少对教学工作的执着热爱和激情,因循守旧,口头上喊着新课标,教学上依然不对标。

三、有效实施新课标的六点对策建议

(一)上级职能部门应加大对语文新课标落实情况的督导

中职语文新课标是教育部颁布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它的执行带有行政命令性质,那么地方相关职能部门有责任对各中职学校实施的情况进行督导。无论是深入到各中职学校课堂听课还是抽查教师备课的教案,都要摸清新课标实施情况、给予大力工作督导,从而发挥上级职能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

(二)通过多种途径多样形式,大力开展对教师的专题培训

聘请专家名师对一线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是推动新课标实施的必要途径。专家们的讲座高屋建瓴,犹如雪中送炭会给一线教师解决一些新课标实施中的困惑难题,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帮助很大。能多参加一些国家级或省部级组织的关于新课标的培训是教师们的共同心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自行聘请专家来学校开展培训讲座,给教师们的成长积极搭建学习提升的平台,让培训学习成为教师们提高业务能力水平的常态。

(三)教师要学会灵活使用教材,具备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新课标要实施又只能使用旧教材,那么两者之间的脱节问题如何解决?能肯定的是不能坐等新教材。在确保升学班层次考纲中涉及的重点篇目必讲的前提下,本着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可以以问题、话题、课题、主题为最小学习单位及学习起点,采取对旧教材篇目进行重组或向外拓展等多种方式,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好旧教材。让旧教材为我所用,使之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示例如下:

1.以专题学习重组单篇

以本校现使用的语文出版社的基础模块(下)教材为例,第五单元诗歌选读单元有《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致橡树》,第六单元有《劝学》。以上这些不同文体的篇目虽不在一个单元,但共同彰显着“爱”的鲜明主题。教师完全可以打破单元壁垒,以“爱在心中,伴我成长”为专题使其成为一组文本学习资源。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和一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对“爱”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从《沁园春·长沙》中学会“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的爱,《再别康桥》中学会对美好大自然的爱,《致橡树》中学会男女双方平等、互助、坚贞不渝的爱,《劝学》中学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对学习的热爱。这样的专题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使学生收获了身心健康。

2.由单篇向课外适度拓展

按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同样的篇章,我们还可以有另外的专题设计。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可以围绕“责任与担当”的主题,使学生拓展阅读《与妻书》《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等这样一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作者所处什么样的时代?为什么有这样的抉择?”;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当今新时代,思考“作为当代的青年可以做些什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青年责任与担当”的主题,开展一场全班演讲。

“教教材”和“用教材”仅一字之差,但理念做法完全不同。前者是僵化固守,无计可施;后者是灵活变通,主动出击。每位教师要学会用好教材,心中要装有“新课标实施”这根令箭,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智慧对旧教材进行有效的改造使用,相信原创性教学设计会多姿多彩。

(四)成立学科先锋工作室,引领教师开展新课标教学研究

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一群人走。新课标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时个人的力量不足以解决,那么团队的优势就显现出来。由学校语文学科负责人牵头把锐意进取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织起来,成立先锋工作室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一群有创意想法的教师聚在一起,集思广益,锐意进取,抱团前行,成为引领新课标践行的先锋部队。他们的执着探索是教学创意的不竭源泉,他们的教学成果会引领大家进行有效的教学创新实践。

(五)组织落实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比赛,以赛促改

为了有效推动新课标的实施,进一步调动广大一线教师落实新课标的积极性,让新课标真正落地使学生受益,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组织开展践行新课标的教学设计比赛,要求语文学科教师全员参加,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积极作用。掀起教师之间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充分拉动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同时,省部级职能部门可以组织一些比赛评优活动,加大教师对新课标的践行力度,发挥比赛的重大影响力。在比赛中涌现出的优秀成果,也将成为广大教师们学习分享的珍贵资源。

(六)教师要自觉加强理论实践学习,主动成长

身为一名教师,情怀要深,心里要装着国家和民族,心中要始终装着学生。中职语文新课标的颁布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高要求,其实施意义重大。每名教师要提升思想认识的高度,责无旁贷把国家的要求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由被动变主动,自觉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钻研、甘当人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诚然,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高有低,但在实施新课标的行动上不能推推动动,不推不动,处于被动,教师自己成为落实执行新课标的拦路虎,这有悖于教师甘当孺子牛的精神。只有满怀激情勇于站到语文新课改的潮头,才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四、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虽已出台,但距真正落地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自实施以来面临困难不少,但解决办法也很多,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切实发扬“钉子精神”,苦心钻研,勤于实践,开拓创新,致力于自身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为践行新课标使命必达。

猜你喜欢
新教材新课标中职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地理教育(2022年10期)2022-09-29 09:23:56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4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