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书出版行业实行的责任编辑制度可以保证图书的内容、格式等符合出版要求,保证图书的高质量。图书的质量就是图书编辑的责任。图书出版行业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社会各界对图书出版的期望大、要求高、管理严,新媒体、新业态对出版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在国家推动全民阅读等政策的作用下,图书出版行业得以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在此背景下,作为图书出版活动的主体,图书编辑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将自身打造为一个“好编辑”,促进图书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技术与艺术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图书编辑的技术与艺术的区别与统一,提出要提高专业学科编辑的技术能力与艺术水平,借此研究如何做一个“好编辑”,以促进图书出版行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图书出版;编辑;技术;艺术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1-0233-03
图书出版行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的宣传、文化、教育等职能,既需要传承,又需要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图书出版行业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产品结构、布局日趋合理,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创新,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整体呈现出健康有序、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图书出版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
图书出版工作是党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出版工作的重要职责就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记录时代的进步,书写辉煌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因此,出版社作为出版工作的第一线,肩负的使命神圣、责任巨大。
另一方面,出版工作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出版社已经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单位,强化了创造经济效益的职能。我国2003年发布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出版单位分类改革。按照《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要求,除了个别特殊出版单位可作为事业单位外,其余绝大多数出版单位都要开展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随后,各地各级出版单位逐步推行了改革,绝大多数出版社目前均已完成转企改制,以企业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
(二)社会各界对图书出版的期望大、要求高、管理严
我国对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制质量等)的要求一直都特别高,这也是我国出版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不断繁荣,各类优质图书的出版发行提高了我国的教育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1]。图书出版行业作为一个产业,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展不均、部分图书质量不高、科技含量较低、创新不够、出版结构不平衡、行业秩序相对混乱等。其中最突出的、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就是图书的质量问题,甚至社会大众关注的教育图书、中小学教材等也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
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或条例,对出版行业加强管理,引导出版单位解决同质化、编校质量低等问题,加大对出版行业的培训指导力度,加强出版从业人员特别是图书编校人才培养,不断进行常规监督检查,强化图书的质量检查与管理等,并进行明确的惩劣赏优。每年,图书出版社都会经历各种质量自查、抽查、审查等,图书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印刷质量等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新媒体、新业态对出版行业的冲击
5G时代,图书出版行业受新媒体、新业态的冲击加大。随着高端芯片、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智能手机逐渐普及,新媒体技术得到全面使用,看短视频、直播等成为人们的日常,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坐下读书的时间减少,传统图书出版行业的空间被压缩。
图书的优势在于内容精雕细琢、表述规范,而短视频相较传统的图文,具有轻量化、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直观化的优势。同时短视頻行业竞争激励,虽然内容同质化严重,但海量的内容和大量的资金投入、人才涌入,使得优质内容不断涌现,同时各行各业甚至政府部门都参与其中,组织化、专业化优势逐渐凸显。
(四)国家推动全民阅读对出版业的利好
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业态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更多的选择,但并不代表其可以替代图书出版行业。无论是国家、社会的推动,文化、教育的必需,还是个人素质发展需要,图书出版行业,特别是纸质书行业,不可或缺。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推动全民阅读”,要将全民阅读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报道,在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出版发行机构、社会团体、相关企业等,纷纷聚焦全民阅读,推出多种文化活动,建立了诸多阅读空间,致力于阅读下沉,全国各地掀起了全民阅读的文化之风[2]。
当前,图书出版行业还存在两极分化明显、资金不充足、使用不灵活、优秀人才流失等问题。图书编辑作为图书出版行业的直接责任人,要在新背景下寻找新机遇,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老一代编辑人常把编辑称为“杂家”[3],而随着各学科门类的专业发展,对编辑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好编辑既要是“杂家”,也要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学科特长。但在实际工作中,既“杂”又“专”并不容易。图书编辑应该从编辑的技术与艺术两个角度入手,提高自己的编辑加工技术能力与艺术水平,打造精品图书。
(一)图书编辑的技术与艺术的区别
1.图书编辑的技术
技术,词典对其的解释之一是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这里可以理解为同时具备编辑业务能力和化学专业知识。对图书编辑而言,编辑加工通常是指编辑按照出版的规范要求,对书稿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整理优化的过程。书稿经过编辑加工,首先要消灭差错、弥补疏漏、规范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高总体质量水平和可读性,这就是编辑加工的技术。
2.图书编辑的艺术
艺术,本意之一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比如领导艺术,这里指有艺术性地进行编辑加工,以提高图书的整体质量。
提高总体质量和可读性需要编辑付出创造性的劳动,这就是编辑加工的艺术。编辑加工是基于作者的书稿,作者是书稿内容的责任人和著作权人,一般来说,除非书稿存在差错,未经作者授权,编辑不应该对书稿的内容进行过度的改写或加工,进行的改动、加工应告知作者,获得作者的同意。这样来看,编辑的技术性体现得更多,似乎没有什么创造性,也就是艺术性不够。
(二)图书编辑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如果从技术是操作技巧,艺术是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来看,技术的极致就是艺术,艺术反过来可以促进技术。
1.从编辑在图书出版全流程中的作用来看,其需要扎实的技术
扎实的技术就是编辑基本功。虽然一本高品质的图书需要集合各方面的力量来共同打造,但图书编辑特别是责任编辑,在图书的出版环节付出了最多的时间和精力。有很多编辑从书稿的策划阶段开始就参与其中,从选题策划到选题论证与申报,从市场调研到作者选择,从邀请作者写作到初稿审读,从编辑加工到优化定稿,从书稿版面设计、书稿排版到图书封面设计、整体装帧,从书稿校样校对到改红核红,从下厂印刷到宣传营销等等,编辑大都全流程直接或间接参与。编辑只有拥有扎实的技术能力,才能保证图书的高质量。
2.从图书的高品质要求看,需要编辑的艺术
编辑都需要有扎实的技术能力,但如果编辑在每个环节都能做到熟练操作、灵活应对,其对一本书的立意、设计、加工、优化会更好,策划技能、组稿能力、审稿能力、编辑水平在一本本图书的编辑出版环节中不断得到打磨、提升,同时不断提升素质与能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走进读者内心,了解市场行情,扩大各方合作空间,创新工作理念,那么就可以说编辑工作提升到了艺术的层面。只有图书编辑的能力上升到了艺术层面,才能保证图书的品质。
3.技术与艺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是打造好书、精品书的基础
精品图书的打造需要有内涵深刻的选题内容、严谨规范的图书编校、创意独到的装帧与设计、优质精美的排版与印刷。其中在图书编辑加工环节,编校技能是基础,也是基本技术;书稿内容的优劣判断,价值观与导向的把握,整体结构的合理与否的认识,科学性或常识性的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的运用与修改,还有精美优质的装帧设计等,这些也都是合格编辑应有的编辑加工技术。
在此基础上,编辑还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一支懂得细致修改的笔,集中体现图书形式的能力,还有不断进取、拓展图书内容与形式的思想,这就是编辑加工的艺术[4]。反过来,编辑加工的艺术也会促进编辑加工技术更加精益求精,具有更高的立意、更高的站位和更好的眼光,会使编辑更有艺术性地进行技术性的编辑加工。
(三)专业学科编辑的技术能力与艺术水平
图书的种类多种多样,图书内容涉及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也都不同,因此需要不同学科的专业编辑。对学科编辑来说,除了要有编辑基本能力外,还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能力,这也是编辑的技术能力。新媒体时代,转变传统工作方式、打破固有思维的限制是图书编辑寻求发展的必然之路[5],更需要图书编辑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1.专业学科编辑的技术能力要牢
以化学教辅类图书编辑为例,既需要具备基本的化学专业知识,还应熟悉当前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更要了解目标读者的学习水平与需求。在化学教辅类书稿中经常出现具有化学特色的错字、别字,使用不当的化学专业词语或短语,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中的一些细节、式子中的上小标或字母的正斜体、化学装置图的细节等方面的偏差,有时虽然原稿中是正确的,但经过重新排版、式子重新编排、图片重新绘制等之后,又会出现谬误,如果没有专业学科编辑以扎实技术进行严格把关,必然导致图书出版后的错误存留。编辑不仅需要优化处理语言文字,还需要对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进行严格把关,学科专业知识、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均不可或缺。
2.专业学科编辑的艺术水平要高
专业的学科编辑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平。以化学教辅类图书编辑为例,首先,教辅图书要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在以往的教辅图书比如练习册中,人们更关注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和提高能力水平的实用性,如今价值导向、教育理念等有了更高的地位,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刷题的工具,同时还更关注教辅图书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熏陶,帮助学生进行学科辅助学习的同时,为其提供积极向上的引导、美的熏陶。因此,学科编辑的审美能力也必不可少。另外,融合跨学科知识,有艺术地将真善美的价值导向、新的教育理念、高雅的审美情趣融入看似简单的教辅图书,也尤为重要,更是学科编辑高超艺术性的体现。比如化学教辅类图书编辑,要站位高,政治素养高,有眼界、有品位、有视野,具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学知识,了解教育教学实际,还有内容的难易程度、与教学实际的匹配性、教育理念的適用性、学生使用的有效性等,这些都是编辑必须关注和把握的。将这些融入教辅图书,是学科编辑的技术能力,更是其艺术水平的体现。
图书编辑要有技术与艺术的意识,有技术与艺术的能力水平,有技术与艺术的创新发展,这是打造高质量精品图书的保证。图书编辑要找准自身定位,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正确认识精品图书的特征,走出精品图书出版的误区,依托精品图书出版绩效评价体系,通过提升图书的硬件质量、与作者建立新型合作关系、加大图书推广力度等方式,积极参与精品图书的策划与出版[6]。这是图书编辑对技术与艺术的应用。
如今,党和国家对图书出版行业重视如故,也期望有加,在新媒体、新业态的冲击下,加大了扶持力度,以促进其发展。图书出版编辑,特别是青年编辑,肩负重大使命,必须认定形势,牢记使命,发扬传统,努力成为一名“好编辑”。要认清出版行业的新形势,更要从编辑的技术和艺术两方面入手,筑牢编辑的技术能力基础,提升编辑的艺术水平,做又红、又专、又美的编辑,为图书出版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国臣.我国图书编辑出版质量问题分析和对策[J].中国编辑,2008(1):62-65.
[2]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专题报道组(焦翊,岳凌寒执笔).推进全民阅读,全国各地有哪些政策?[EB/OL].腾讯网,https://new. qq.com/rain/a/20210427A082NV00,2021-04-27/2022-09-01.
[3] 张建乡.编辑本是“杂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130-132.
[4] 李庆晖.试论图书编辑工作的美感[J].新疆社科论坛,2006(4):72-73.
[5] 林方丽.图书编辑人员专业技能优化对策研究[J].中国报业,2022(4):122-123.
[6] 袁文华.新时期出版社打造精品图书的挑战及实现路径[J].传播与版权,2021(7):28-30.
作者简介 仝玉林,本科,编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中心业务主管,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