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第五中学 韩 彬
近年来,初中数学中考试题考查形式和方法越来越灵活.多个知识点的交叉越来越广泛,对高中数学思维思想的渗透越来越频繁.种种变化让学生觉得题目越来越难,得高分越来越难.又加上小学升初中后,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缜密性要求变得更高.一系列改变,直接让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基于此,结合深度学习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对于改变现状是一个非常适合的方式.充分渗透深度学习的方式方法,提升课堂的效度,探究知识的深度,激发学生的热度.将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多样,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变轻松,将学校的评价方式变多元.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自信,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持久力.
近年来,中考试题的难度逐渐加大.教师和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往年的复习备考阶段,教师一般都是根据考试大纲,分题型、分知识点、分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复习备考.而这种考查形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就以2021年广东中考为例,总体考查的知识点没有变化,但是考查知识点的覆盖面更广;整体难度加大,侧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的考查;题型更新,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较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讲题,押题,解题已经无法取得高分了.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解题,而非背题.自主的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才是中考传递的新信号,也是选拔性考试的目的和价值.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平均一天要讲授1~2节课,在课堂上,教师希望始终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备课工作量就很大,同时完成这个目标也非常难.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动机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表扬和考试的优异成绩.教师常常都是让学生举手回答,而举手的常常是优秀的学生,对优生的每一次表扬,都是在贬低其他学生.这种课堂多数学生是不断受挫的,多数学生得不到关注与尊重.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就会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展示框架和脉络,把具体问题留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索,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都是学生自己的选择.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向教师的唯一标准答案看齐,学生便能找到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学习动机[1].
过去的课堂,学生整节课围着老师转,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都是由老师设定好的;回答问题的方式也无非是举手回答或者到黑板上去板演作答;回答问题的听众看似是全班同学,实则是老师一人.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思维固化、行为僵化、能力退化.但是有深度学习理念融入的课堂会是形式多样的.是由机械性学习转向过程性学习,转向个性化学习,转向问题化学习,转向合作化学习,转向策略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的能力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这种学习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具有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便是学生受用一生的学习能力.
由于深度学习能力属于进阶素养,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因此需要数学老师多花心思,为循序渐进的提升他们的深度学习能力提供条件.也就是说,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情况,顺应学生的思维特征,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2],借此增强他们深度学习的能力,拓展他们的独立思维.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还要适时听取学生们在学习中的疑惑,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教授,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数学.
题目越难,考试形式越严峻,教师就越不敢放手.从而就演变成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们似乎只有采用题题讲,反复讲,超时讲的方式才把课堂的所有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并没有去体会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是否会消化不良.老师们想当然地以为:只要在讲课的艺术上下功夫就可以了,教师若可以讲得风生水起、幽默生动、收放自如,学生自然是会听得轻松自在、十分惬意,课堂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便是一节好课.但是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会发现问题了吗?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了吗?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了吗?显然没有机会学到.那么这种课堂便是“虚假学习”和“游离学习”,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无法提升的.
在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数学老师还要结合本学科的教学重点,以教会学生知识为前提,致力于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充分挖掘他们的数学潜力,通过启发学生解题思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为教学抓手,有效弥补他们的学习缺陷,纠正他们的学习误区,旨在查漏补缺,去芜存菁.既要反对死记硬背,又要保证学生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提升数学深度学习能力.例如通过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生活属性,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吸引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到启发,这有利于教师讲授好数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的同时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效果显著[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中,心态更加放松,更敢于去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想法.对于知识的形成,教师可以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八年级下“勾股定理”的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着尺子去测量教室里的门、窗、课桌、讲台、地砖等的边长和对角线长,分析猜想这些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出一个比较初步的勾股定理的结论.在这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全程参与,互帮互助,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也可以获取成功的快感.
对于灵活多变的题目,在不改变知识点,不改变题型的同时,改变一两个字眼,可能就会产生一道新题.深度学习就是要将考点研究透彻,将考题可能会出现的变式预设充分,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
例如题目:小王和叔叔在4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小王每秒跑5米,叔叔每秒跑7.5米.若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多长时间两人首次相遇?可以变式为:小王和叔叔在4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小王每秒跑5米,叔叔每秒跑7.5米.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多长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将“同时同地反向”变成“同时同地同向”便产生了一道新题.其实还可以进行变式,将“首次相遇”变式为“第二次相遇”.如此的变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挖掘知识的深度,将一个知识点彻底弄清楚,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中考的考查范围涵盖了初中数学中的29大章节,知识点多并且杂.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讲授事无巨细,全面覆盖.教师讲得越系统,越完整,越深刻,越有趣越好.而恰恰是老师包办太多学生就感受不到知识从何而来,有多宽广.对分课堂讲授的原则主要是精讲和留白,只需要告诉学生学什么,为何而学和如何学即可.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同学们在理解知识,探究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发散出多种解法,产生多种结论.对分课堂教学方式对于深度学习是非常好的践行手段.让教师和学生都回归到学习知识的最本质的模式中,即就是老师引,学生悟.在一次次的感悟中,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宽广,同时也激发学生无穷的求知欲.
我们必须思考和理解的是中考对于学生的考查是全方位的.深度学习教育理念不仅仅是围绕着初中阶段有限个知识点进行展开,它是一种全新的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它需要教师和学生重新去评价和反思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利与弊.有对比的去感受和运用深度学习的指导思想进行现阶段的教与学.不以学生学会知识为目的.知识只能跟随学生一阵子,而学习方法和习惯能跟随学生一辈子.教师应该目光长远,不单单只是从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上去培养学生.同时,学生应该问问自己学到知识的同时有没有学会学习,有没有爱上学习.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为了更加科学的去获取知识,并且保持对未知知识的渴望和无穷的探索欲望,才真正学会了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