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三针调神针法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2022-12-21 12:14施篇陈婕袁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调神亚急性针法

施篇, 陈婕, 袁青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广东东莞 523000)

湿疹(eczema)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1],以反复发作、皮肤瘙痒明显、易成慢性等为临床特征,目前现代医学对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而中医学则认为,湿疹的发病多与禀赋、环境、情志等因素有关。目前对于湿疹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西医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多采用抗组胺药降低机体的超敏反应,并根据湿疹严重程度选择外用药物,止痒效果显著,但有一定副作用,且远期疗效欠佳。既往研究[2-3]表明,中医药治疗湿疹疗效确切,但有关针灸治疗湿疹的研究相对较少。靳三针调神针法是袁青教授在靳瑞教授所创“靳三针”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得出的针灸方法,临床用于治疗与情志相关的疾病,疗效显著。基于此,本研究观察了靳三针调神针法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西药治疗作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东莞医院皮肤科及针灸科门诊就诊的50例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根据就诊顺序获得编号,对应随机数字,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1]中亚急性湿疹的诊断标准,临床多表现为皮损渗出、红肿等较急性期减轻,糜烂面出现结痂、脱屑。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4]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5]中对脾虚湿蕴型湿疹的辨证标准,临床表现为:①皮损淡红、瘙痒,搔抓后糜烂渗出不甚,可见少许鳞屑;②一般病程稍长;③平素易疲乏,具有腹胀、便溏、纳少等表现;④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亚急性湿疹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证型为脾虚湿蕴型;③年龄为18~65岁,男女不限;④无心、肺、肝、肾等系统和继发感染等内科重大疾病;⑤治疗前2周内未使用与本病治疗相关的外用药(如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也未服用与本病治疗相关的抗组胺类药;⑥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②孕妇或准备怀孕的女性;③近1个月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④合并有心、肺、肝、肾等系统和继发感染等内科重大疾病的患者;⑤存在针灸禁忌症,或不能耐受针灸治疗的患者;⑥依从性差,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或自行加用其他治疗措施,从而影响疗效判定的患者。

1.5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并配合消炎止痒外用颗粒外洗治疗。(1)盐酸依匹斯汀胶囊(生产企业: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 160012;规格:20 mg×6粒/盒)口服,每日1次,每次20 mg。(2)消炎止痒外用颗粒(成份:苦参、苍耳子、野菊花、蛇床子、金银花、地肤子、百部、白鲜皮。生产企业: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东莞医院院内制剂;批准文号:粤药制字Z20 070164;规格:45 g/袋)外洗。用法:将外用颗粒溶解于100℃开水中,冷却至40℃左右(以不烫手为准)后对患处进行外洗,每日1次,每次1袋。疗程为4周,并随访3个月。

1.5.2 治疗组 给予靳三针调神针法针灸治疗。(1)穴位选取:四神针(四神Ⅰ针、四神Ⅱ针、四神Ⅲ针、四神Ⅳ针),定神针(定神Ⅰ针、定神Ⅱ针、定神Ⅲ针),定风针(曲池、血海、膈俞),足三针(三阴交、足三里、太冲),阴陵泉,四关穴。(2)材料:东邦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选用1寸针(0.25 mm×25 mm)和1.5寸针(0.30 mm×40 mm)]和艾条(南阳市卧龙汉医艾绒厂生产的艾条,规格:25 g/支)等。(3)操作方法:操作前获悉患者的基本情况,排除禁忌症,告知患者针灸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消除恐惧并获取信任,以配合治疗。患者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先取平卧位,暴露穴区,常规消毒;对头面部穴、四关穴采用1寸针,其余穴位采用1.5寸针;进针手法:轻轻将针尖抵及穴点,快速捻转破皮后,缓慢进针,飞法行针得气后施以补泻手法;补泻手法:曲池、血海采用双针泻法,阴陵泉行泻法,足三里、三阴交行补法,余穴行导法;留针30 min,每15 min捻针1次;四神针针后以艾条施予温和灸10 min。平卧位治疗结束后,再取俯卧位,暴露穴区,常规消毒,对双侧膈俞采用双针浅刺泻法,捻转数次后出针,不留针。每周治疗3次,疗程为4周,并随访3个月。

1.6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6.1 湿疹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 采用湿疹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法[6]对不同部位皮损所占面积大小、严重程度等作出评价,得出EASI积分。(1)受累体表面积:无湿疹计为0分,皮损面积为1%~9%计1分,10%~19%计2分,20%~49%计3分,50%~69%计4分,70%~89%计5分,90%~100%计6分。其中,头颈占10%,躯干占30%,上肢占20%,下肢占20%。(2)皮损严重程度:分无、轻度、中度、重度4级评分。①红斑:无色素改变,计0分;淡红斑,计1分;明显发红,计2分;颜色鲜红或深红,计3分。②硬肿(水肿)/丘疹:无水肿,计0分;局部区域真皮水肿不易被触及,计1分;在多处发生明确的真皮水肿,计2分;广泛区域发生真皮水肿浸润,计3分。③鳞屑:无鳞屑,计0分;局部轻度脱屑,以细小鳞屑为主,计1分;身体多处可见的脱屑,鳞屑较粗,计2分;身体大多数部位显现脱屑,鳞屑较粗,计3分。④苔藓样变:无苔藓样变,计0分;皮纹略增粗,计1分;皮纹增粗呈交叉状,计2分;皮纹明显增厚,呈很深的交叉状,计3分。总分为0~72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EASI评分的变化情况。

1.6.2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根据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评价疗效,计算公式为: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疹基本消退,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皮疹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缓解,且无新发皮疹,60%≤疗效指数<90%;好转:皮疹部分消退,症状减轻,且无新发皮疹,30%≤疗效指数<60%;无效:皮疹消退不明显,症状如前或缓解不明显,且伴新发皮疹,疗效指数<30%。愈显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10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病例数×100%。

1.6.3 复发情况 以随访3个月期间是否有新发皮疹为主要评价指标,将2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临床痊愈、显效及好转者纳入复发性观察,评价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1.6.4 安全性评价 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2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1.7统计方法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经Shapiro-Wilk检验),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方差齐者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脱落情况及基线资料比较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无脱落病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共有47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治疗和3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25例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5.28±10.33)岁。对照组22例患者中,男8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3.36±11.09)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EASI评分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E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EASI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亚急性湿疹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ubacute eczema (±s,分)

表1 2组亚急性湿疹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ubacute eczema (±s,分)

注: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

?

2.3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0%(17/25)、100.0%(25/25),对照组分别为18.2%(4/22)、81.8%(18/22);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8,P<0.01)。

表2 2组亚急性湿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ubacute eczema [例(%)]

2.42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组有25例患者纳入随访观察,6周随访时无复发病例,12周随访时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12.0%(3/25);对照组有18例患者纳入随访观察,6周随访时有1例复发,12周随访时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38.9%(7/18)。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9,P<0.05)。

表3 2组亚急性湿疹患者复发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recurrence rate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ubacute eczema [例(%)]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针刺、艾灸相关的不良反应或意外情况,少数患者在第一次接受针灸治疗时有恐惧心理,经沟通后均可消除顾虑并接受治疗。对照组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口干症状,未出现明显过敏现象,考虑为个体对药物的灵敏度差异,停药后随访时无其他异常。

3 讨论

湿疹的临床发病率高,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之一,其中亚急性湿疹被多数研究者认为是急性与慢性病情转换的过渡时期[8]。湿疹虽不至于危害性命,无严重的致死、致残率,但其易复发、难治愈、常瘙痒难耐、皮损可出现在全身各处皮肤等特点,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睡眠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也给患者的精神和情绪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而这种身体的不适及其所带来的精神情志的改变又会反过来诱发或加重湿疹病情,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康复和治愈[9]。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流观点认为是由于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导致湿疹的发生,其中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过度产生及活跃的关联性较大,但此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10]。目前临床上西医对湿疹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依匹斯汀是近些年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新型的抗组胺药,属H1受体拮抗剂,其发挥疗效的机制不仅在于结合细胞上的组胺受体,以进行可逆性竞争抑制,阻断组胺对靶细胞的作用,还能抑制白三烯对EOS等炎性细胞的趋化作用,阻止或降低炎性免疫反应的不间断发展[11]。西药治疗短期疗效明显,但停药后易复发以及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难以避免,使得其治疗的可持续性欠佳。而中医药尤其是针灸疗法在治疗湿疹方面疗效确切。

中医认为,湿疹的病机缘于内有机体禀赋不耐,外有风湿热邪气,两者内外相合而导致疾病的发生[12]。同时,岭南地区具有多湿多热的气候特点,故该地区的湿疹患者脾虚湿蕴型尤为多见。治疗上多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衡为病机进行辨证施治,较少关注精神情志对湿疹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而靳三针调神针法是袁青教授跟随靳瑞教授长期从事靳三针临床及科研工作总结而得出的精髓。其根据《黄帝内经》中所强调的“神”的重要性,突出“治病先治神”的治疗理念,强调在疾病的治疗中应关注针灸对“神”的调护。其以“病人皆为失神之人”的观点,指导调神针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认为对患病之人施予调神针法,尤其是与情志精神相关的疾病,应用调神针法更有显著的疗效。目前临床上有从心胆论治针灸治疗湿疹的研究,说明湿疹与精神情志关系密切,“治心”可以改善湿疹皮损及瘙痒等症状[13]。而运用调神针法治疗湿疹可谓提升了治疗的高度,其不仅仅治疗相关的单一脏腑,而是调治患者整体的“神”,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以及“心藏神”等《黄帝内经》的经典理论出发,针对精神情志因素与湿疹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形神合一”,从“元神-脏腑-形体”三位一体来论治湿疹,通过调其神,以养其形,不但要恢复其外在的“形”,更要调正其内在的“神”。

调神穴组以选取头部穴位组成,其中定神针和四神针应用次数在诸调神穴组中居多,具有代表性[14]。定风针是袁青教授结合临床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对靳三针穴组的补充,取名“定风”,是谓镇定风邪,因皮肤瘙痒多与风邪有关。“治风先治血”,故定风针由曲池、血海、膈俞三穴组成。曲池、血海二穴是正经经穴中用于治疗湿疹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15]。足三针是由足三里、三阴交、太冲3个分别位于下肢的上、中、下三部的穴位组成,三穴合用可激发气血,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及其经络的平衡。除了在穴位选择上特色明显,靳三针调神针法还特别注重进针手法、针刺补泻的重要性。强调将“调神”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并在调治患者的“神”之前,调摄医者自身的“医者之神”,意在以医者之正神调治患者之不正之神[16]。补泻手法方面,针对个别穴位进行提插或捻转补泻,总的原则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根据虚实情况行以补法或泻法,一般以四肢的五腧穴为主,而对于头面、躯干皮肉浅薄部位的穴位,不宜行补泻,则用飞法行针,以增强刺激量。而对于“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则采用“导气同精”法,是谓导法,具体操作时用均匀的力度和缓行针,无明显补泻的偏颇。

湿疹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EASI)是评价湿疹皮损情况的相对客观指标,其主要内容为结合不同部位皮损症状严重程度及其相对应的体表面积,从医师角度客观评价湿疹患者的疾病严重情况[6]。本研究观察了靳三针调神针法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使用盐酸依匹斯汀胶囊配合外用洗剂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缓解湿疹患者的皮损严重程度,减少皮损面积,降低复发率,但调神针法组的疗效更优;且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也无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且未对两种治疗方案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进行探讨,故确切的结论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在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过程中,采用靳三针调神针法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湿疹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频次,为湿疹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调神亚急性针法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中医药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