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2022-12-21 20:43:42李楠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
现代企业文化 2022年28期
关键词:国字号科研院所人才队伍

李楠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

杨叶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发展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持,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则需要依靠人才,人才队伍是影响我国农业科研能力的动力。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速度的关键,同时也是引导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的支撑。

一、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培养意义

(一)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当前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化农业成为农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利用科学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构建高产低耗的农业生产机制,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例如,农业机械在农业市场活动中广泛推广,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了人力成本投入,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为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助力,而研发这一类新型技术的主要人才均集中在农业科研院所,人才质量和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手段可以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持,结合农业发展需求对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研发,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遗留问题。人才培养可以为农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强化科研成果应用实效性,解决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限制问题,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

(二)适应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当前农业已经进入科技革命阶段,产业结构变革蓄势待发,全球各国家的农业技术研发已经进入新阶段,开始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产生了大量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产品。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农业科技研发进程会直接影响其农产品在市场环境中的影响力,因此,在科技革命快速推进的环境下,我国必须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适应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以此来强化自身农业科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竞争力,保障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在和其他国家进行外交时也会选择向其提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设备,农业已然成了外交的优质资源。因此,培养体系完善和创新迫在眉睫,只有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够在农业科技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获得一席之地,强化中国整体发展能力。

(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所推行的重要战略之一,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解决遗留在我国的“三农”问题,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农民提供新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民日常生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主要因素,农业也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开始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发展,组建科学中心,对科研资源以及人才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强化农业科技实力水平。在这一环境下,农业科技创新成了农业发展的关键,而要想能够加快科学中心建设进程,必须要重视培育专业人才队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整体素质,适应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以此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重要的科学技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寻找到自身的工作目标,通过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强化人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二、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培养问题

农业科研院所一直以来是汇集高端人才的重要场所,但是在新时代环境发展过程中,农业科研院所人才结构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虽然科研院所已经开始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引进各类优质人才,但是人才培养效果仍然无法得到提高,并且青年科技人才数量明显偏少,这给农业科研院所未来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和制约。农业科研院所需要正确认识当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优化培养机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科研人员保障机制不完善

各个地区农业科研院所为了可以提升人才队伍稳定性,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进了各类培养制度以及激励优惠政策,力求能够激发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农业科研院所是负责研发科学技术的主要场所。然而,科研人员的薪资水平以及福利待遇普遍较低,其工作量大、工作重要但是却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同时,所投入的科研经费有限,难以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和应用。

(二)思想教育不到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可以引导科研院所人才形成正确的创新理念,可以将推动农业发展作为自身的主要目标,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但是,现阶段人才培养过于重视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将农业科技的相关专业知识作为人才培训重点,没有认识到人才队伍过程中思想提升的必要性,这影响了人才综合素质提高[1]。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对于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不单单需要其拥有专业的技术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因此,人才培养也需要坚持从两方面出发,提高人才的思想素养水平以及综合素质。

(三)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发挥人才的优势和作用,在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是重视对当前科研院所内的人才进行培养,忽略了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必要性,这使得科研院所内出现了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农业专家虽然即将退休,但是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为农业科研活动开展提供了专业的参考意见,但是当打下江山的人才年龄逐渐增加,可以发挥的帮扶和带动作用也会有所下降,年龄结构断层问题势必会影响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虽然中老年科研人员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以及浓厚的爱国情怀,但是其整体学习能力要弱于青年人才,并且学习难度大,会增加科研人员的自身压力,对于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有着不利影响。

(四)领军人才数量稀少

领军人才是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行业发展的关键,然而,当前很多地区农业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以及质量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了科研活动的有序推进。农业科研院所虽然扩大了招聘规模、增加了招聘途径,但是从整体而言,科研人员数量整体处于偏少的状态,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对科学技术研发所提出的需求。特别是优秀领军人才稀缺,博士学历人才占比低,院士数量少,国家级人才不足,多数科研人员也无法和国际接轨,影响了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三、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培养创新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已经被农业科研院所所重视,在新的环境下,农业科研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也出现了变化。结合新时代环境发展需求,农业科研院所应当尽快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完善,以此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农业科研院所日常活动效率,落实乡村振兴要求,推动农业持续发展。

(一)完善保障机制

农业科研活动的开展需要经历较长时间,通过不断地试验获取长期研究数据,因此,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速度较慢,多数科研人员可以获取的经济效益也会有所下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优化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对福利、薪资待遇水平进行优化和调整,满足科研人才最为基础的物质需求,使科研人才能够主动投入科研活动中,减少其后顾之忧。通过该种方式也可以提高对于外界人才的吸引力,有利于鼓励更多的博士参与到农业科研活动中。对于科研人员来讲学习是其提升自己的重要方式,农业科研院所也需要拓展人才培训渠道,可以和国际院校或者科研院所展开合作,互相输送优秀人才,形成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促进目标,人才快速成长。例如,海外联合培养博士计划可以由国内以及国外导师共同进行指导,为农业和国际接轨提供了重要保障,也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除此之外,需要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对经费进行合理分配,满足人才科研活动的开展需求,为长期开展的科研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保证科研成果的应用效果。在科研经费中设置专门针对人才培养的资金项目,负责承担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资金支出,如在海外联合人才培养计划中承担人才的学费、研究费用,为其提供科研补助,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有序推进[2]。

(二)重视实施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均是极其关键的,良好的思想素质会直接影响农业科研人才的日常行为,是科研人才参与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培养理念,坚持技能和素养共育的培养理念,加强思想教育实施力度,培养人才形成爱农情怀,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可以主动投入日常工作中。农业科研院所可以发挥党建部门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让党建部门也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利用党组织的优势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农业科研院所需要组织领导干部和科研人才进行理论学习,对当前中央所提出的各类新政策进行共同学习,特别是针对党风廉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热点内容进行学习,强化领导干部思想素养。通过理论学习可以端正科研院所内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其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始终坚持党的要求,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重视在农业科研院所内选拔优秀骨干模范,推广有关老一辈科研人才的成就和事迹,利用优秀模范带动作用强化其他科学人才的思想素质水平,让科研人才可以真正热爱工作。

(三)积极培养优秀青年科研人才

青年科研人才对于农业科研院所而言是极其重要的,青年科研人员拥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对于农业未来发展有独特的理解,同时也是农业科研院所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因此,农业科研院所需要加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力度,改变当前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农业科研院所首先应当将青年拔尖人才以及中青年骨干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要求其年龄分别在35岁以下和45岁以下,明确人才培养周期,以人才发展规划以及培育目标为基础,根据人才自身发展情况以及特点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量身订制成长路线图,按照计划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活动的开展。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促使其成长为学术骨干,拥有科研潜力,可以持续深化学科研究,承担省级研究课题。在培养青年拔尖人才时将学科为培训重点,将农业研究所作为培育主体,利用所长负责制的培育模式对其实施持续性培养。人才培养导师组主要包括农业科研院所内的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以及国际专家。中青年学术骨干培育目标是促使其成长为国内知名专家,为科技创新提供方向,可以承担各类国家类研究课题。在培养这一类骨干人才时需要由院领导进行牵头,联合国内权威专家、专业科研院所以及服务部门组织工作组,对其实施系统性培育。青年科研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为农业科研院所提供持续发展动力,是人才培养的重点。

(四)重视培养国字号人才

领军人物的培养是极其关键的,可以为未来农业科技创新以及研发提供重要指导,因此,农业科研院所需要重视培养国字号人才,打造人才金字塔,为农业科研院所提供重要的创新动力。农业科研院所需要结合人才成长规律,让人才作为培养核心,结合个人特点设置定制化培养计划。科研院所需要对可以集合的资源进行统筹管理,为国字号人才配备工作站以及专业导师组,设置人才成长特区以及人才培养品牌。导师组包括院内导师和院外导师,前者是农业科研院所内的学科带头人或者专业领域研究主任,后者主要由学科领域内的权威学者组成,对国字号人才在科研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由导师组经过讨论论证后对国字号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并针对国字号人才的成长情况记录培育档案,分析其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及时根据国字号人才成长需求调整培训方式。对国字号人才提供国外访学以及学历进修等机会,使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在职称评选过程中如果条件相等可以优先考虑国字号人才。国字号人才未来将会成为行业内的重要领军者,这对于农业科技创新以及农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和影响。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因此,导师组需要评估国字号人才培养成效,如果进展不明显,应当采取阶段性中止的方式控制成本投入,选拔其他的国字号人才进行培养[3]。

四、结语

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培养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适应农业科技发展趋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速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但是,目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人才队伍整体凝聚力以及能动性较弱,主要原因在于科研人员保障机制不完善,思想教育不到位,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数量稀少,无法开拓新的科研领域。农业科研院所应当完善保障机制,重视实施思想教育,积极培养优秀青年科研人才,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增加农业科研院所内青年骨干人才的数量,利用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为农业科研院所各类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猜你喜欢
国字号科研院所人才队伍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8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2
“国字号部队”:神秘背后的信仰与坚守
众志成城打磨“国字号”品牌——写在中建六局装饰扬州泰达Y-MSD幕墙工程如期履约之际
巧打“四季牌” 集聚多元素 南京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冲刺“国字号”
华人时刊(2016年1期)2016-04-05 05:56:15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46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7
人才队伍建设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