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民间舞蹈对跨境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
——以傣族孔雀舞为例

2022-12-21 13:35马思文郑州工商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20期
关键词:孔雀舞傣族孔雀

马思文 郑州工商学院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 年提出至今,得到了我国周边国家和大量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影响力日益扩大。“一带一路”跨越了不同国家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历史传统、不同文化宗教、不同风俗习惯,提倡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联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民族,能够促进各国家居民、各跨境民族之间的民心相通。

云南处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冲,是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省份。同时,其毗邻东南亚多国,跨境民族众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形式,傣族孔雀舞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绽放出了全新的生命力,以独特的文化力量对增进跨境民族文化认同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孔雀舞的起源与发展

(一)孔雀舞的起源

在云南境内,孔雀舞主要流行于傣族群众之间。傣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孔雀舞为代表的一批民族民间舞蹈与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在本民族个体中代代相传又有所发展,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征,表现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格和艺术特征。

孔雀舞在傣语叫“戛洛勇”,指的是孔雀跳,通常在盛大节日和“做摆”(修功德的佛会)时出现。与其他艺术一样,它最初的形态中都保留了远古的人类祖先对大自然的模仿以及对各类或神异或独特的现象的崇拜。孔雀舞最主要的灵感来源是孔雀的造型和动作。孔雀这一艺术意象的形成和不断充实饱满主要有两大源头:一是傣族当地的神话传说,二是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

傣族的神话传说中有大量与孔雀有关的形象,傣族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一千多年前的原始森林中居住着一群孔雀,为保护森林动物的安宁,面对恶魔的入侵,它们运用智慧将其引到了沼泽淹死。因此,孔雀勇敢的形象与形态动作便被森林动物们广泛传扬。还有一种传说则是:很久以前,傣族的领袖召麻栗杰数看到孔雀伴随水果落水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翩翩起舞的场景,就用鼓、锣、镲等来模仿这些声音,并模仿孔雀展翅、戏水等动作跳起了孔雀舞,其延续至今就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孔雀舞类型。

作为佛教的“神鸟”,孔雀的艺术形象与佛教一起进入了云南,大量美丽的传说都与佛教盛典有关。在“摆帕拉”宗教庆典上,孔雀为了瞻仰佛祖便跳起了舞蹈,以此来吸引围观佛祖的人群给她让路,传说它跳的舞就是流传至今的孔雀舞。此外,还有众所周知的“孔雀明王”形象。孔雀既富含温顺的静态美,又极具灵动的动态美,与佛教对精神世界空寂的追求十分契合,因此佛教信仰与自然传说的双重力量造就了孔雀形象的深入人心。人们以孔雀的羽毛敬献佛祖,在求佛的盛大仪式上跳起孔雀舞,孔雀舞成为傣族舞文化与审美的集中表现。

(二)孔雀舞的发展现状

孔雀舞在早期阶段一般都由傣族男子出演角色。在傣族的重大节日上,舞者佩戴金冠、菩萨面具等传统道具,身穿本地布料做成的服装扮演孔雀的各种姿态。在佛教节日中,孔雀舞更具宗教气氛,带有吉祥祝福的浓厚寓意。孔雀舞的动作姿态遵循一定的规范程式,包含动作各异的手形以及各种跳跃和转动的动作。跳孔雀舞需要表演者有足够的臂力和手腕力量,舞者需要配合鼓点塑造出孔雀“林中窥看”“漫步森林”“饮泉戏水”等神态和情景。

受宗教主题和复杂道具的影响,早期的孔雀舞在艺术性上相对不足,舞蹈动作的流传和学习主要依靠当地的表演艺人。随着宗教意识的冲淡和审美意识的提高,一批批舞蹈工作者推陈出新,改变了传统的表演形式,利用更加贴近自然的孔雀羽毛和羽毛图案来表现孔雀的神态,运用现代的舞蹈语言诠释原生的舞蹈形态和民族文化。现代孔雀舞根据舞者自身的条件分成了两条革新路径:一是男子孔雀舞在传统形式上的创新,二是以女性演员为主的独舞和群舞。

傣族舞蹈家毛相对传统孔雀舞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摆脱了传统面具和服饰的束缚,注重孔雀舞的仪式性和表演性,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傣族舞 “三道弯”特征的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借鉴泰国、缅甸舞等异国风情和韵律,使孔雀舞真正进入了舞台艺术的行列。他还打破了孔雀舞历来的男子独舞形式的束缚,首次采用男女双人舞形式,实现了男子阳刚之美与女子阴柔之美的完美融合。

毛相的孔雀舞是对传统孔雀舞的继承和发扬,他的学生刀美兰则将女子孔雀舞这一形式发扬光大,开创了女性孔雀舞的新纪元。孔雀舞逐渐发展成了以女性为主的独舞和群舞,通过刀美兰的努力,傣族舞开始向具有观赏性的舞台表演艺术转变。刀美兰的代表作《金色的孔雀》,在继承传统孔雀舞的基础上,发挥女性肢体动作柔软、自由的优势,更加体现出了女性独有的柔媚婉转,为孔雀舞增添了更多典雅、传情的特质,大大地提升了孔雀舞的审美格调、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在此基础上,杨丽萍对孔雀舞的动作和艺术表现力也进行了大幅度的创新,一方面充分保留了传统孔雀舞的精神本质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又大幅提高了其艺术性。在其代表作《雀之灵》中,利用肢体语言完美再现了孔雀飞翔、旋转、觅食等丰富多样的姿态动作,极富艺术表现力。

二、孔雀舞的艺术特征及经典剧目

(一)孔雀舞的艺术特征

傣族有崇拜和模仿孔雀形态的久远历史,随着佛教传入,孔雀的形象进一步丰富,被赋予了更多吉祥圆满的宗教意义。孔雀舞既彰显民族性格、蕴含宗教意义,又极具独特审美意趣。

在伴奏乐器方面,傣族拥有自己传统的特色乐器,如葫芦丝、象脚鼓、竹笛等。这些乐器在孔雀舞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葫芦丝的声音欢快悠扬,能充分表现孔雀舞动的优雅姿态和舒缓的画面;象脚鼓的敲击声在舞蹈中主要起掌控节奏、增强舞蹈节奏感的作用,带有浓郁的生活和劳动特色。

孔雀舞的节奏多为连续不断的3/4 拍,重拍向下。舞姿造型主要是“三道弯”与“一顺边”的融合使用。“三道弯” 因保持半蹲状态下腿部做韧性屈伸与颤动,身体、手臂乃至腿部都是三道弯而得名。“一顺边”的姿态与传统的农业劳动有关。舞蹈步伐有跳踢步、摆步、点步、提蹲步等,注重以膝盖的屈伸来带动身体的舞动,具有重起轻落、慢蹲快起的特点。“三道弯”的舞姿与傣族紧身上衣、裹腰长裙的服饰相配合,使得孔雀舞在表现女性的造型美和流动美上独具特色。

在服装特点上,现代孔雀舞服装设计既彰显傣族特色,又加入了现代元素。如《雀之灵》中,舞者身着白色的鱼尾长裙,装饰和图案具有民族色彩,但采用更具现代感的长裙,又凸显出了舞者的端庄大方,与葫芦丝的伴奏和现代舞台效果中的舞美灯光也更为贴合。现代孔雀舞改变了传统孔雀舞的服饰要求,从传统的孔雀架子中解放了出来,拓宽了舞者的活动空间。

(二)孔雀舞的经典剧目

孔雀舞从民间广场走向舞台的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经典作品,金明的《孔雀舞》、刀美兰的《金色的孔雀》、杨丽萍的《雀之灵》是几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孔雀舞经典剧目。

1.《孔雀舞》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艺术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艺术工作者虚心向国外先进舞蹈形式学习,在国内传统舞蹈再创作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胆地革新。毛相在舞蹈编排上对孔雀舞进行了至关重要的变革,以孔雀生活习性为主线,使得孔雀舞成为了完整的舞蹈节目。中央歌舞团的金明老师则重点用傣族姑娘的柔美灵动来模仿孔雀的优雅造型,突破性地采用了女性演员,将舞蹈服饰也从长裤改成了长裙。

舞蹈创新性地引进了苏联的古典芭蕾训练体系,突显了延伸、拉长的芭蕾审美。既带有芭蕾舞舞蹈动作的力量感和写实形式,又具有东方传统艺术的柔和与写意特色,表现出了孔雀和傣族女性具有的美。

2.《金色的孔雀》

刀美兰与刘金吾共同创作了《金色的孔雀》,《金色的孔雀》表达出了舞蹈创作者对新生活的喜悦,表现了美丽事物经历痛苦磨难后依然美丽绽放的过程,该作品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场景,体现出了傣族地区孔雀舞的艺术特点。利用“苏醒、嬉戏、飞翔”三个主要段落来表现孔雀的自然生活习性,塑造了一只重振羽翅的美丽孔雀的形象。舞蹈不再使用民间长期沿用的道具,从之前的具象化过渡到了更为抽象化的艺术表达,更加注重情感表达,这是对传统孔雀舞的高度升华。

3.《雀之灵》

改革开放后,新思潮和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对传统舞蹈理念和艺术标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孔雀舞表演中,现代音乐形式和舞蹈动作被更多的采用,民族内核及传统文化更多地附着在舞蹈意境与艺术内涵上,不再如传统孔雀舞那样,能直观地从舞蹈外在形式上产生相应的民族联系。舞蹈作品开始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与精神。

杨丽萍老师的《雀之灵》是对传统孔雀舞的极大变革。舞蹈不再停留在对孔雀自然形态的锐意模仿上,而是更多地从精神层面进行表现,表达出了创作者对生命的丰沛感悟,赋予了孔雀舞全新的、更具艺术表现力的内涵。表演者对手势进行了创新性运用,来表现孔雀梳羽、喝水等生活习性,打破了传统孔雀舞的程式表演,不再以情节发展为中心,而把舞蹈的核心内容放在了表现孔雀的美丽外形和灵动身姿上。通过对生命的灵性展露,表现对美好生命的赞扬和对美的人性追求。

三、孔雀舞的文化内涵

(一)图腾崇拜内涵

孔雀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做过傣族的图腾形象,具有吉祥、幸福、和平等美好寓意。傣族人民以孔雀作为吉祥的象征,对孔雀的动作神态进行了模仿和学习。孔雀在自然神态上的独特性和生活习性上的灵性使人们将其进行了神圣化,并为其赋予了象征意义。

作为神灵在人间的象征物,使用孔雀形象或模仿孔雀动作能使傣族人民得到庇护,保佑他们幸福平安、吉祥如意。图腾崇拜植根于人类祖先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恐惧以及他们对事物之间所具有的联系的某种神秘解释,他们相信通过建立事物之间表面的联系,可以实现与神灵沟通的功能,进而为自己的部落祈福。在与孔雀图腾信仰有关的崇拜仪式中,傣族人以孔雀形象的装扮以及孔雀姿态的舞蹈语言为媒介来与神灵进行沟通并传达心愿,以达到祈求神灵护佑地区风调雨顺、祛除自然灾害的目的。

(二)宗教信仰内涵

云南境内的傣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普洱市孟连县及景谷县。自然环境森林密布、物产丰富,容易形成热爱自由、追求浪漫、富有神秘色彩的民族性格。孔雀舞在傣族地区流传很广,而且一直没有中断,这与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息息相关。

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后,孔雀舞一直作为宗教仪式活动的一部分而存在,孔雀舞通过象征意义的面具服饰,以及吉祥的舞蹈动作,起到了娱佛的功能。佛教信仰对傣族传统思想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孔雀舞作为佛教信仰影响傣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形象,传递出佛家追求的和平善良等思想元素。

(三)民族心理内涵

傣族人向来以友善好客、温文尔雅的民族性情而著称,孔雀舞则是他们民族性格的真实写照。傣族人民在孔雀舞中表达自己追求美好、爱好和平的民族心理,寄托了自己对宁静祥和的境界的追求。

孔雀舞的舞蹈动作以及与舞蹈相关的音乐和歌谣,表现出了爱好和平、善良的傣族民族性格,蕴含着傣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傣族民族性格的形成,既受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的改造。与佛教仪式联系紧密的孔雀舞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精神崇拜的色彩,人们模仿、崇拜孔雀的形象,是希望获得孔雀所象征的丰富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即获得幸福和吉祥。

四、孔雀舞对跨境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

(一)跨境民族的文化认同

民族文化认同是指民族成员从心理层面对民族的文化产生认同感。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表现的是本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其成为了跨境民族产生文化认同的基础和桥梁。

跨境民族在构建其民族身份和民族心理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文化认同的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社会整体不断影响和改造个人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是强制性的,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和平方式进行的。在民间,文化认同的方式往往需经由音乐舞蹈所组成的戏剧等综合舞台艺术来实现。傣族孔雀舞这样的传统舞蹈承载着民族的共同记忆和历史文化,是强化民族内部成员身份认同的文化力量。

(二)跨境民族中的孔雀舞文化交流

孔雀舞在中缅两国的傣族边民中间普遍流行,不过其具体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传承形态受各个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而展现出了不同的风貌。

2006 年5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傣族孔雀舞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提议,瑞丽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现的地理区域,与缅甸的南坎、木姐接壤,具有与缅甸群众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目前,中缅两国主要通过重大节庆日以及一些舞蹈赛事的形式来促进两国边境地区的文化交流。如2013 年,中缅胞波节就举行了中缅孔雀舞大赛。两国孔雀舞艺人通过同台竞技,得以近距离的观摩同行的舞蹈技艺,这为双方互相交流促进提供了平台。综合来看,我国艺人更加注重孔雀舞形式的变化,缅甸艺人则是以架子孔雀舞为主,保留了浓郁的民间特色,擅长对孔雀的形态进行模仿。

(三)孔雀舞对跨境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

1.促进跨境居民之间民心相通,增强文化自信

在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同一民族跨越了两个国家,却具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类似的舞蹈文化形式,这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促进“民心相通”的举措具有深远意义。

云南傣族具有独特的民族舞蹈文化,随着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大力兴起,类似于傣族传统服装这样的特色商品,在近年来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孔雀舞作为傣族传统舞蹈的代表进入了快速发展且相对成熟的阶段,艺术知名度有了显著提升,甚至吸引了许多境外的舞蹈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以民族舞蹈跨境交流作为桥梁纽带的民间沟通,对于促进“民心相通”进程、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影响。

2.提升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水平,增强文化自觉

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认为,个体需要不断认识和理解自身所处的文化,这是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各个单独的文化实现了充分的自觉,世界才有条件通过各个文化的相互接触进行文化融合,进而产生各方都认同的基本秩序,形成各种文化都遵守适应的共同守则。在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傣族孔雀舞艺人在充分学习掌握本民族文化内涵和舞蹈特征的基础上,与邻国跨境民族进行了文化交流,他们抱着文化平等与互相促进的共享原则,始终以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这有助于实现跨境民族差异性文化之间的互相尊重,进而实现文化交流。

3.增进跨境民族感情认同,增强文化凝聚力

孔雀舞是艺术创造与舞台实践充分结合的典型代表,它的成功帮助傣族传统文化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为傣族文化赢得了更为普遍的社会意义,体现出了舞蹈所传达出的跨越时空的文化价值。孔雀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它通过舞蹈表演者的代代相传,实现了民族记忆的传递与传承。孔雀舞承载了傣族人民漫长历史进程中对本民族文化和历史故事的各种理解,是族群的一种集体“想象”,是以本民族能够理解的独特方式来反映和解释身边世界的一种独特形式,对傣族族群理解生活与世界、构建起基本的文化认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加强跨境民族文化交流,构建和平发展基础

近十年来,我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民间交流与文化沟通也更加频繁。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老挝、越南、泰国、缅甸等周边国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各样的 “边境文化艺术节”“文艺比赛”等活动,我国与周边各国的文化联系、经济联系有了更加充分的活动舞台与交流空间。对于身处边境地区的大量跨境民族来说,国家之间的友好交流是民族之间深入交流的重要基础,这也为各民族文化之间互相认同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傣族孔雀舞作为我国西南边境地区优秀的民族舞蹈代表,它在跨境民族中间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这是民族舞蹈音乐等传统文化走向复兴的一个缩影,真正体现了“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实际要求,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的基础和纽带。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对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向更为广阔的地域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傣族孔雀舞等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在跨境民族间的活跃交流,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构建跨境民族文化认同、促进国家间民心相通、造福沿线各方人民的一个鲜活例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孔雀舞傣族孔雀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浅析传统孔雀舞与杨丽萍孔雀舞之异同
孔雀1
孔雀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视觉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