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白
【关键字】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症状;预防
刚上小学的乐乐最近在浏览网络时,无意中看到了许多关于宠物鹦鹉的视频,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便央求着爷爷为他买两只。几天后,爷爷给他带回了一对可爱漂亮的鹦鹉,两个新成员的到来给家里人带来不少欢乐,全家人每天都会去阳台逗逗鹦鹉。可没过几天,鹦鹉开始不吃不喝,拉起了肚子,最终相继死亡。乐乐还没来得及伤心,家里人又开始陆续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的症状。新冠疫情形势严峻之际,他们急忙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一家人先是被收入隔离病房治疗,核酸初筛阴性后转至呼吸内科。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症状、做胸部CT 检查等,怀疑他们感染了“鹦鹉热”。最终通过痰液NGS 检测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又称“鸟疫”,为人畜共患病,由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鸟类及鸭等禽类传染给人,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据国外相关文献报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近几年喜欢在家养鹦鹉等鸟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需引起警惕。
一般认为,鹦鹉热衣原体的传播途径有2 种,一是吸入被鸟类(家禽)分泌物、粪便、羽毛等污染的空气而经呼吸道感染,多见于打扫禽舍、清理鸟笼或鸟类粪便,以及宰杀禽类、鸟类拔毛时。二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而感染,多见于宰杀及清洗禽类,或被病鸟(家禽)或带菌的鸟(家禽)啄伤或抓伤。“鹦鹉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不常见。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可引起呼吸系统症状,也可以引起全身其他肺外表现。临床上多为急性起病,患者表现为高热、寒战、咳嗽气喘,伴有全身不适、疲惫无力、食欲不振。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也是常见症状,四肢和躯干肌痛可使患者不能站立。胸部CT表现与其他病因的肺炎非常容易混淆,常易误诊。严重者可出现重症肺炎、心内膜炎和脑炎等多种并发症,不过“鹦鹉热”总体预后较好,病死率极低。
为了防止感染“鹦鹉热”,应尽量避免与活的鸟类和禽类接触。如因职业需要或把鸟禽类作为宠物饲养,一定要在正规渠道购买,建议刚买回家后先隔离饲养一段时间,不宜过于亲密,特别是家里的老人、孕妇和小孩,更要避免与新买回的鸟类密切接触。
饲养人要加强卫生意识,学习专业的防疫知识,饲养环境要经常消毒,避免将鸟类放置在狭窄的环境中,保持空气流通。接触禽鸟或可能沾染其分泌排泄物的物品时要戴好口罩和手套,接触后需及时用流动水洗手。
如果发现鸟出现炸毛、嗜睡、不吃东西、拉稀、呼吸急促、眼睛难受等可疑症状,需及时将其隔离并尽快送至兽医处处理。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并告知医生禽鸟接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