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路径思考

2022-12-20 22:19李兰芳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师生

李兰芳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资产后勤处,广东 河源 517000)

高校后勤是高校良性发展的基础保障,对高校正常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至关重要,同时后勤的管理内容非常烦琐。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校舍的不断增多,高校后勤传统服务的压力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后勤服务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发展至今,虽然有部分高校在尝试将后勤办公、后勤服务信息化,但由于对后勤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人才配置培养不完善等原因,很多高校后勤信息化还处于探索或发展完善阶段。高校后勤信息化既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又是高校自身业务发展的要求,也是师生对服务的需求,各高校需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这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国家也不断倡导将信息技术引入教育体系,但是高校后勤的信息化发展要滞后很多。截至目前,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发展大概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提升、深化五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

1993—1995年,中国互联网已处于发展阶段,国内高校陕西师范大学率先成立后勤管理研究室,尝试开发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后勤局域网,正式启动高校后勤信息化之帆。

(二)探索阶段

1996—2007年,大部分高等院校接入互联网,高校后勤最初始的信息化表现即建立本校的后勤网站,少数高校开发校园后勤服务管理系统。但此时的应用软件系统还较少,面向师生应用系统的服务质量不高,大部分的后勤服务还是靠人工线下完成。

(三)发展阶段

2008—2011年,各类高校后勤信息化PC端管理系统平台上线,例如财务管理系统、房产管理系统、易耗品管理系统、餐饮服务监督平台、门禁管理平台、会务管理平台、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等,逐渐针对一些繁杂、重复、易出错的工作开发或采购管理系统。

(四)提升阶段

2012—2014年,有高校尝试上线后勤服务APP,开发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等,尝试建立后勤大服务圈。

(五)深化阶段

从2015年至今,移动终端全面普及,各类功能的手机APP面世,进一步推动高校后勤建立校园信息服务智慧平台。随着2017年微信小程序面世,高校后勤将各类服务保障功能整合集成于不同小程序中,为移动终端减轻内存压力,降低后勤重复建设信息化平台的成本。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响应国家战略的需要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于是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教育信息化将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2018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公布了国家标准文件《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对于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及建设进行了明确规范,包含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系等的系统架构与基本要求。其中,智慧校园服务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为教学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化校园公共服务体系支撑。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战略任务部分明确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因此,高校后勤信息化不再是各高校内部自身需求是否要推进的事情,而是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科学化、精准化、标准化、人性化。

(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为祖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的重任。高校工作主要分为教学和后勤两大支柱,高校后勤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为高校教学工作提供支撑,还关系着高校的社会声誉。首先,高校后勤信息化可以为高校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是高校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有力保障,可以促进高校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其次,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生活学习的时间短则三四年,长则上十年,深受高校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高校后勤则肩负着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在大数据、“互联网+”、云服务等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年轻一代在社会生活中无不感受着信息化技术的便利,对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信息化应用需求非常急迫,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也逐渐成为其择校的考虑之一。可见,高校后勤信息化是高校发展的需要,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

(三)解决烦心事的需要

高校后勤工作的本质是对高等教育起服务、保障、支持作用的高效组织活动[1]。高校后勤服务的内容包括学校教学环境服务和校园服务,包含教学区环境服务、校园环境与校园安全、学生餐饮服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学校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校内维修服务、水电供应保障服务、冷暖供应服务等项目,与学校其他部门及社会其他服务行业相比较,服务内容种类繁多,系统性强。以往,高校后勤部门按照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效率低,工作漏洞多,整天疲于应对各种的师生报修和投诉,往往是最忙却最没有成就感的部门。在信息化的今天,部门高校已经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如基础数据中心、校园短信通、数字后勤服务大厅、报修系统、公寓管理系统、服务监督平台、移动后勤、餐饮管理平台、餐饮服务监督平台、人力资源平台等,促进供给端改革和消费端升级,推动场景新生和重构,为师生打造个性化服务、标准化、快捷化和品质化体验,简化完善自身工作。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师生对校园生活体验与社会生活接轨的需求,也是高校后勤部门工作人员减负、解决工作困扰的需要。

(四)保持廉洁自律的需要

随着高校规模日益扩大,高校后勤服务规模随之增大,加之后勤部门涉财涉物岗位较多,保持廉洁自律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国家一直本着“苍蝇老虎一起抓”的原则惩治贪污腐败现象,其中教育系统违法乱纪事件中不乏有高校后勤部门的经济案件。高校后勤贪腐原因主要有三: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高度集权,管理体制有漏洞;在岗人员思想松动,免疫力低下。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则会倒逼学校对照后勤管理内控风险点完善规章制度,网上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为廉洁自律创建了健康的大环境,逐步打造出务实、高效、廉洁、公正的高校后勤服务新形象,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

高校后勤部门负责学校教室与办公区域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学校食堂管理、校舍维修、学生公寓管理、水电管理、公车管理等众多事务。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可以为后勤服务方式带来质的飞跃,这是后勤部门希望看到的。比较高校的两大支柱来看,实际上很多高校更加关注教学,往往对后勤重视程度不够,但是高校后勤服务系统庞大,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人才投入。这种情况下,如何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各高校要思考的问题。

(一)建设前提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并不是说直接买现成的服务平台或直接研发服务平台,而是首先要进行业务逻辑梳理、流程整合优化和规章制度的改进完善。各部门必须要认真梳理本部门的业务流程,使智能管理部门的权责清晰、明确;优化面向用户的服务流程,跨多个部门的流程全面整合、精简,并实现办事流程的“书面化表达”;要降低业务创新、服务创新的门槛,想方设法“精简步骤”,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

(二)建设思路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后勤业务及不同后勤业务之间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结合,涉及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目前,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一般有两种模式:“先总后分”和“一步到位”。第一种虽然一次性资金投入不大,但是缺乏统筹安排,使得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比较盲目,无章可循;第二种是在信息化建设前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规划,然后投入大量资金是信息化建设一步到位,但由于资金投入量巨大,短时期内成效不显著,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很少被高校采用[2]。所以,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应根据自身资金与人才保障程度有效开展。第一,总体规划。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转变学校管理人员传统管理观念,建立信息化的思维,制定科学、合理、有效、务实的整体化建设布局。第二,分步实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制订工作计划,分步实施。第三,先易后难。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推进过程中需要先易后难,通过APP、微信等简单好用的模块实施逐步获得师生的认可,重复性工作化繁为简,进一步增强管理人员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信心。第四,先有后优。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先进性取决于信息化的发展程度,是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先搭建出某一项业务的系统平台投入使用,根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信息化新技术逐步调整、完善、优化流程问题与技术问题,使其更符合师生的使用需求。

(三)建设原则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要本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的原则,其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分别为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流程梳理与优化、基础数据的管理和挖掘。专业技术人才要帮助管理者打造管理工具,使管理模式变线下为线上,同时提高服务的科学化、精准化、标准化和人性化。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想后勤信息化平台不沦为摆设,高校后勤管理者必须不断进行培训学习,转变传统服务观念;认真梳理规章制度,进行服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使其更便捷、更符合师生需求。最后,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的管理数据做支撑,基础数据的管理与挖掘非常重要。除了高校后勤中不断产生的各种信息数据,还可以增设智能数据信息监控与采集装置,如对师生消费、上课出勤、活动规律等各方面产生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建立完善的大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更有针对性的结果,准确了解广大师生的真实需求,为后勤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四)建设理念

高校后勤信息化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流程驱动、问题导向的建设理念。首先,在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为师生服务为中心,打造流程简洁的后勤管理和评价系统,全面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其次,后勤管理人员要坚持“服务为先”的理念,积极改变观念,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管理和服务技能,不断挖掘师生各方面需求,打造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再次,以“流程驱动”为指导,简化重构服务流程。以后勤信息化建设和使用中的问题来倒逼,促使管理人员对服务流程中简化重构,争取达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效果,提升师生的校园体验。最后,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建设必须要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师生校园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需求,通过建立服务网站、服务APP、微信服务等提供不受时间、不受空间限制的多样化服务。

(五)建设关键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需求与设计。首先必须充分调研、多方论证明确师生需求,然后针对需求进行系统或应用设计。如各高校校舍的维修,存在报修途径难寻、维修响应时间长、维修工在宿舍无人时维修的安全隐患等问题。问题就是需求,根据需求,可以设计开发手机APP、公众号等移动报修,实现报修更便捷,维修响应快,维修动态实时更新,还可以预约报修,避免安全隐患。在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要梳理出师生的各种有效需求和业务流程,设计出便捷有效的服务系统。

(六)建设保障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完善的组织、人员和经费做保障。第一,完善架构、建章立制。学校要成立后勤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项目实施;学校要出台专门的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从学校、后勤、服务对象三个角度和层面统筹考虑,整合学校后勤服务项目,搭建富有学校特色、功能丰富的综合性后勤信息平台[3]。第二,“一把手”牵头、信息化人才主导、全员参与。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最高领导的牵头,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协同,特别是工作流程中前后部门之间的衔接配合;专业人才主导系统的设计的搭建,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优化系统运行中的问题;所有的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必须积极参与使用,及时发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向。第三,丰富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需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学校自筹、专项经费、企业资金及其他资金筹措形式,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总之,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知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建设的必要性。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盲目跟风,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立足本校师生的需求,理清建设思路,在人财力保障的基础上,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智慧校园。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师生
煤炭企业后勤创一流对标管理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高校后勤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发挥
高校后勤管理问题及其原因初析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浅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