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亚峰
(安阳工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浅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申亚峰
(安阳工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高校科学运转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必须适应我国高新改革以及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需要,牢固树立现代管理理念,特别是针对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制约因素,推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制约因素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如何,不仅关系到高校科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而且也对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尽管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现代管理理念来看,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特别是一些高校对现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缺乏认识。这就需要我国各级各类高校要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着眼于破解制约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因素,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庞大且种类繁杂,其中主要包括: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厕所以及其他校园设施的各项事务管理,教职工的教学工作和生活后勤保障,水电等能源的管理和使用,还有固定资产的使用、采购及管理等等。从现代管理角度来看,现代高校后勤管理具备4个方面的重要特点:
一是服务性。这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最为突出的特点,高校后勤只有高度重视服务工作,才能为高校的科学运转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并体现服务性,特别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做好后勤服务保障。
二是相对独立性。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尽管随着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正在向独立的市场主体转变,但这种独立性仍然属于“相对独立性”,因而高校后勤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从属性”与“独立性”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开展后勤管理工作。
三是协调性。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做好各方面、各环节、各领域、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工作,特别是要通过健全和完善现代管理制度,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网络,特别是通过务实的工作,比如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活动,通过深入现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来提高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
四是超前性。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仅系统和复杂,而且也具有很强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因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就必须进行超前思考和超前谋划,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只要做到超前性,才能为高校的运行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更全面、更系统的服务,才能确保高校的科学发展。
一是高校后勤体制改革不够到位。尽管我国很多高校按照“校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对高校后勤体制进行了改革,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面还不够到位,原有的行政化体制还没有彻底被打破,仍然有很多高校采取行政化的模式开展后勤管理工作,这就直接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尽管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已经在向前推进,但高校后勤体制仍然不够先进,虽然高校后勤实体已经具备了独立法人身份,但仍然要受到高校行政权力的制约,这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缺乏创新。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后勤管理实体以及工作人员受到行政隶属关系以及人员构成的影响,尽管作为独立法人实体应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但由于后勤实体仍然要按照高校的要求开展工作,因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普遍缺乏创新,特别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按部就班的思想,这就直接影响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创新,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是高校后勤队伍缺乏专业素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点多面广,不仅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而且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因而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但从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队伍整体情况来看,缺乏专业素质是其最为重要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高校后勤人员绝大多数从高校各管理部门划转面来,尽管数量比较庞大,但专业素质还不适应现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需要,而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则是造成高校后勤人员缺乏专业素质的重要原因。
一是强化高校后勤体制改革。必须继续深化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要求,将市场化与社会化作为高校后勤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而重中之重的就是要解决产权问题,应当对后勤管理实体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资产核算,这将有利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此外,还要大力推动高校后勤实体的独立性,彻底从高校剥离出来,使其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这将有利于高校后勤实体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更多、更好的后勤服务。
二是推动高校后勤管理创新。高校后勤管理实体在开展后勤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将“市场机制”引入到管理工作中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推动高校后勤管理创新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将“以人为本”引入到管理工作中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本化”管理模式,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努力为高校科学运行、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重视高校后勤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后勤实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特别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竞争上岗、教育培训、监督考核、奖优罚劣机制,使高校后勤人员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引进一批急需的专业化人才,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实现质的飞跃。要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从自身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的提高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尽管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深入分析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与现代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在我国大力实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现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要着眼于破解现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制约因素,积极推动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市场化改革与创新,使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更加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为我国高校运行与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1]徐飞.浅谈如何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J].现代交际,2014,(1).
[2]谢海鹏.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J].高校后勤研究,2014,(1).
[3]王文海.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4]姜海锋.小议如何提高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4,(4).
[5]王芹.浅谈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3,(25).
[责任编辑:G]
2015-09-22
申亚峰,男,主要从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G657
A
1671-5330(2015)06-0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