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运动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2022-12-19 02:18邢赛赛张胜华王华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20期
关键词:消痞方组莫沙

韩 壮,邢赛赛,张胜华,徐 敏,王华宁

(1.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3.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患者不存在相关器质性病变,但长期存在上腹部胀或痛、早饱感、恶心、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的一类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以促进胃肠动力、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抗焦虑抑郁等对症治疗为主,但多数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依然存在,且停药后易于复发,给患者带来较大负担[1]。调胃消痞方具有疏肝健脾、清热消痞的功效,前期临床研究显示该方可有效缓解脾虚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改善胃脘胀闷、口干苦、大便不畅的效果优于纯西药治疗[2];动物实验发现,调胃消痞方可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体内胃肠激素含量[3],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不明确。本实验从胃肠运动及炎症反应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调胃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将其开发成有效中成药制剂,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SPF级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10)g,购于成都达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许可证号:SCXK(川)2020-063。饲养于云南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室,饲养条件:温度(22±2)℃,日差小于4 ℃,相对湿度40%~70%,光照明暗交替(12 h/12 h),所有大鼠均自由进食饮水,适应性饲养5 d。

1.2实验药物 调胃消痞方(由党参、炒川楝子、白术、茯苓、延胡索、炒枳壳、紫苏梗、炒神曲、蒲公英、竹茹、薏苡仁、甘草组成),购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房,由中药房代煎,每剂煎煮3次,每次15~20 min,过滤、浓缩药液;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剂(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00 mg/片),购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药房。参照《药理实验方法学》[4],将调胃消痞方浓缩、调配成含生药浓度为5.00 g/mL的药液;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剂研磨,以蒸馏水调配成浓度为0.50 mg/mL的药液,以上药液均灭菌,置于4 ℃冰箱保存备用。

1.3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大鼠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和白细胞介素-6(IL-6) ELISA试剂盒(江苏卡尔文生物有限公司);移液枪(德国Eppendorf);ASP300S全自动脱水机、RM2235轮转切片机、EG1150H+EG1130C组织包埋机、DM2500正置显微镜+图文系统(德国 Leica);高速离心机(德国Thermo Scientific Heraeus);半固体营养糊(羧甲基纤维素钠5 g、淀粉4 g、奶粉8 g、糖4 g、墨汁2 mL、蒸馏水125 mL,浓度为1.00 g/mL)。

1.4实验方法 大鼠适应性饲养5 d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调胃消痞方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国内外公认的“夹尾刺激联合不规则喂食”[5]方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具体造模方法:大鼠采取自由进水、单日进食、双日禁食喂养,喂养期间联合进行夹尾刺激,即以长钳夹住大鼠尾部远端1/3处(力度适中,以不夹破大鼠尾部皮肤为度),激怒其与同笼大鼠撕打,每天刺激3次,每次30 min,连续刺激7 d。若大鼠尾部出现夹破或在与同笼大鼠撕打过程中出现伤口,可予0.15%碘伏涂擦,以防止因大鼠皮肤破损处感染而干扰实验数据。造模结束后,调胃消痞方组给予5.00 g/mL调胃消痞方药液灌胃,莫沙必利组给予0.50 mg/mL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剂药液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2 mL/次,每日1次,连续灌胃14 d。

1.5观察指标及方法

1.5.1大鼠一般情况 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精神状态、活动、进水、进食、体重、排便等情况。

1.5.2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 灌胃结束后,各组大鼠禁食不禁水饲养,24 h后各组大鼠给予常温半固体营养糊2 mL灌胃,30 min后予10%水合氯醛麻醉并处死大鼠。分离大鼠胃体,用洁净滤纸拭干,称重后沿胃大弯剪开胃体,充分洗净胃体残留营养糊,取洁净滤纸拭干后再次称重,两次称重的差值为胃内残留物重,计算胃内残留率(胃内残留率=胃内残留物重/灌胃营养糊重×100%);分离大鼠小肠,测量小肠总长度及小肠推进长度(黑色营养糊移行距离),计算小肠推进率(小肠推进率=小肠推进长度/小肠总长度×100%)。

1.5.3胃窦部组织病理学形态 选取各组大鼠一段胃窦部组织,采用HE染色法对胃窦部组织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操作后,镜下观察胃窦部组织病理学形态。

1.5.4血清SCF、IL-6水平 各组大鼠完成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4 mL,静置30 min,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严格按照ELISA试剂盒操作步骤检测SCF、IL-6水平。

2 结 果

2.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造模各组大鼠在造模前期均表现出惊恐、乱窜、抬高前肢等行为,进食水量较适应性喂养时有所减少;造模中期,大鼠烦躁,易被激怒,经长钳夹尾时抗拒性强,出现撞笼、啃咬长钳及笼壁等应激行为,夹尾结束后,与同笼大鼠撕打剧烈,进食水量进一步减少;造模后期,大鼠进食水量明显减少,精神状态较差,毛色少泽,逐渐枯黄,粪便不成形,且伴有酸臭,夹尾刺激时反抗程度降低。灌胃期间,模型组大鼠上述表现无缓解,莫沙必利组和调胃消痞方组大鼠进食水量有所增加,粪便逐渐成形。

2.2各组大鼠造模前后及干预后体重比较 各组大鼠造模前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模后,各造模组大鼠体重均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均<0.05);灌胃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调胃消痞方组大鼠体重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莫沙必利组与调胃消痞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空白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各组大鼠造模前后及干预后体重比较

2.3各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比较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内残留率明显升高(P<0.05),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调胃消痞方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小肠推进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调胃消痞方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明显高于莫沙必利组(P<0.05),胃内残留率与莫沙必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空白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各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比较

2.4各组大鼠胃窦部组织病理学比较 模型组大鼠胃窦黏膜腺体排列正常,黏膜腺体中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空白组、莫沙必利组、调胃消痞方组大鼠胃壁组织结构完整,胃窦黏膜无病理学变化,未见萎缩、糜烂、溃疡、增生等,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见图1。

图1 空白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各组大鼠胃窦部组织病理学形态(HE染色,×100)

2.5各组大鼠血清SCF、IL-6含量比较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CF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调胃消痞方组大鼠血清SCF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调胃消痞方组大鼠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莫沙必利组(P<0.05),血清SCF水平与莫沙必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空白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各组大鼠血清SCF、IL-6水平比较

3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胃痞”“胃脘痛”“积滞”等范畴,新版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指南中指出其多因脾胃功能受损,影响中焦气机升降而发病[6]。云南省名中医龙祖宏教授认为,脾胃运化失常、中焦气机不畅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基本病机[7],而“肝主疏泄”与“脾主运化”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可加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早饱、腹胀、恶心等气机不畅的表现;此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脾胃功能长期受损,体内水湿无以运化,郁而生热,最终形成以脾虚为本,气滞、湿热并存的本虚标实之证。

调胃消痞方是龙祖宏教授治疗肝郁脾虚兼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自拟方,方中党参益气健脾,炒川楝子疏肝行气,二者共为君药;白术、茯苓加强党参健脾之效,延胡索入肝脾两经,助君药疏肝气、行土气,兼可止痛,三者共为臣药;炒枳壳、紫苏梗、炒神曲行中焦脾胃之气,增强脾胃运化消食功能,解决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焦气滞的问题,蒲公英、竹茹、薏苡仁是龙老清热除湿的常用组合,用以解决功能性消化不良湿热郁阻的问题,此六者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用药精炼,具有疏肝健脾、清热消痞的功效。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蒲公英、薏苡仁清除湿热的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8-9];炒川楝子、延胡索、紫苏梗行气解郁之效可调节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0]。

现代医学认为,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及胃肠道局部炎症反应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重要机制。在胃肠运动的调节过程中,Cajal间质细胞(ICCs)及SCF/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kit)信号通路起到重要作用。ICCs是调控胃肠运动的关键细胞,其能产生胃肠道平滑肌起步的慢波电位,形成慢波频率,控制胃肠道活动进行的时间、位置、频率及走向,对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起到决定性作用[11]。c-kit是ICCs的特异性标志物,参与调节ICCs生长、发育、增殖、表型维持等过程。研究表明,失去c-kit阳性表达的ICCs不能诱导平滑肌产生收缩运动[12]。SCF是c-kit的天然配体,二者结合后可调节ICCs增殖分化及结构完整。实验研究发现,SCF和c-kit含量降低可导致大鼠体内SCF/c-kit信号通路受损,影响大鼠胃肠道ICCs增殖分化,诱导ICCs数量、形态及功能出现异常[13]。Kwon等[14]研究指出,随着人或哺乳动物生理性衰老的发生,其消化道中SCF及c-kit表达会逐渐减少,ICCs也会随之减少,导致胃肠道运动功能减退,这已经成为老年性功能性消化障碍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本实验研究发现,模型组大鼠造模后胃肠运动明显减弱,血清SCF水平较空白组明显降低;调胃消痞方组大鼠胃肠运动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血清SCF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考虑这或许是由于调胃消痞方升高大鼠血清SCF水平,通过参与调控ICCs及SCF/c-kit信号通路,以促进大鼠胃肠运动。

胃肠道黏膜局部受损,可促使炎性细胞浸润并分泌大量炎性介质,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增强胃肠黏膜通透性,诱导胃肠道局部炎症反应,引发胃肠功能紊乱[15]。IL-6是一种具有较强致炎作用的炎性因子,主要由T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泌,其可通过激活胃肠道黏膜下神经元,影响胃肠道运动功能,诱导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其水平持续升高可明显加重胃肠黏膜炎症反应,加重病情[16]。赵云准等[17]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IL-6水平远高于健康人群,经奥美拉唑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Mac Giollabhui等[18]研究发现,IL-6表达升高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有关,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尤其在长期存在IL-6高表达的患者中,其不良情绪发生率更高,考虑与IL-6基于脑-肠轴双向调节有关。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精神类药物治疗后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的同时,血清IL-6水平也有所降低[19]。本实验研究发现,模型组大鼠血清IL-6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予调胃消痞方灌胃后,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血清IL-6水平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有关,调胃消痞方可通过降低血清IL-6水平而减轻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黏膜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调胃消痞方可能通过升高血清SCF水平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运动,通过降低血清IL-6水平减轻胃肠黏膜炎症反应。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复杂,调胃消痞方的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探讨,以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消痞方组莫沙
门纯德临证思维浅析——从时间医学角度探究“联合方组”作用机制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宣肺通腑方加减对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大鼠抗炎、抗氧化作用∗
枳实消痞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解郁消痞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
祛痰、化瘀和祛痰化瘀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功能的影响❋
消痞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性不良疗效观察
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对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Spred1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观察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