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

2022-12-18 19:17胡学红
学习月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宜昌市村干部集体经济

●胡学红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党和国家从民族复兴的高度指明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联系,充分凸显了新时代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新时代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关键抓手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有效破解村级组织只有依靠上级政府拨款才能维持运行的困境,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服务村民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增强农民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进而为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长期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虽然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但其存在的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和技术落后等问题,致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滞后,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从长远来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农村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当前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来解决分散式农业生产与市场供需之间的矛盾,有效推动各类资源向农村基层下沉,进而实现我国农村的“第二次飞跃”。

(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脱贫攻坚战已取得了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全面建成,这些都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三农”问题仍然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和最大短板。我们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如何促进农业变强、农民变富、农村变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保障。

二、宜昌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宜昌市辖3 市、5 县、6 区,共有99 个乡镇、1336个行政村。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20 年底,宜昌市村级集体经济规模总额达36603.62 万元,村均27.4 万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15 元,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调查发现,当前宜昌市农村集体经济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农村集体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尽管宜昌市如期全面实现了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目标,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但集体经济收入在5 至50 万元之间的行政村高达1238 个,占宜昌行政村总数的92.66%,而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 万元的行政村只有98 个,仅占7.34%。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地区发展不均衡。受区位、交通和历史原因等因素影响,宜昌市不同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在45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 万元的行政村中,多数村位于城郊,地处偏远的山区村和老区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较差。三是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财政转移性收入和房屋租金等,途径较为单一,缺乏长期稳定可靠的经营性收入。四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缓慢。宜昌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385 个(其中组级5 个),平均每村有一个集体经济组织,且集体经济组织领导均由村“两委”成员兼任,部分集体经济组织有名无实,作用难以发挥。

(一)生产要素配置低效

资产、资源和资金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宜昌大多数行政村是经过“合村并组”后重新合并而成,虽然各村都拥有数量不等的生产要素,但在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调查走访发现,在资产配置方面,部分村将产权属于集体的校舍、村部、厂房、设备等资产低价出售,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另外,部分村低价出租村集体资产也导致村集体资产长期闲置,不能发挥价值。在资源配置方面,多数村对属于村集体的“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其长期闲置或低效使用。对产权属于村集体而由村“五保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和林地等资源长期未采取措施收回,造成当前宜昌大多数村发展集体经济缺少相应抓手。在资金配置方面,自脱贫攻坚战实施以来,大量扶贫资金流向农村,尽管党和国家不断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但腐败及非法侵占扶贫资金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好农村生产要素无疑已成为当前宜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村“两委”干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村“两委”干部是乡村的领导者,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宜昌地区村“两委”干部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村“两委”干部待遇偏低。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文件要求,村党支部书记年收入38760 元,其他“两委”成员按村党支部书记收入的80%取酬,薪酬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获取。村“两委”干部的基本报酬与实际付出不相匹配,对有能力的村干部或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人来说,担任村干部的收入远没有外出打工或从事种养殖业的收入高,一刀切的政策很难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时间精力受限。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面对艰巨的农村改革任务,其行政化趋势也在不断强化。村“两委”成员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主要领导干部既要忙于各种行政性事务,又要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因此,他们极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缺乏担当、敢为的精神。村“两委”成员虽然是编制外人员,但在问责方面与编制内人员等同,造成许多村干部在面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问题时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缺乏敢为、敢担当的精神。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继续加大政策扶持仍然尤为必要。调查发现,宜昌市在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帮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在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规划上未能给予全面、完整的政策引导,致使许多乡村制定的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存在理想高于现实的问题。二是诸多部门虽然对农村进行帮扶,但大量帮扶资金用在了“锦上添花”上,对有实际需要的“雪中送炭”不多,这种情况导致帮扶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三是随着宜昌市脱贫攻坚战的全面完成,部分帮扶单位在驻村人员选派和资金帮扶力度上存在松懈现象。四是营商环境不够优化,比如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不大,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成本难以降低,一些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热情不高。

(四)人才队伍严重缺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目前宜昌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高素质人才外流,大量有知识、懂经营的农村人才选择到城市发展,留在农村的很少。根据宜昌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净减少42079 人,年平均下降率0.1%。调查发现,部分村党组织干部年龄偏大,且村干部连选连任情况较为明显,受文化水平和个人能力限制,一些村干部对政策的解读不够深入,缺乏干事创业的能力和魄力。部分村干部缺乏奉献精神,在集体与个人利益选择上不能做到“公私分明”,更有甚者“损公肥私”,严重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正常发展。为解决基层组织涣散问题,多地通过组织部门选派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但部分选派干部缺乏相应的农村管理工作经验,工作效率并不高。此外,受收入低、工作压力大、生活环境艰苦等因素影响,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不愿去农村发展,这也使得宜昌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三、宜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生产要素,增强发展后劲

生产要素是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关键影响因素,要善于利用资源,谋求可持续发展。一是做好清产核资。要充分利用原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对产权属于村集体的“三资”(资源、资产和资金)进行全面盘点,摸清“三资”的种类和分布,造册登记,并向全体村民公示,真正做到“清产核资账实清,产权界定划分明”。二是盘活生产要素。要整合利用属于村集体的使用效率较低的资源,努力将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对已纳入由财政供养的“五保户”的房屋、土地及林地等,要逐步收归村集体。另外可借鉴外地经验,开展新增耕地收费试点工作,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多出的耕地实施有偿使用,由村集体向承包经营者收取一定的承包费用,提高耕地的使用效率。三是加强监督管理。村集体资产出租、转让或者股份制改造要先由相关行业专家进行科学评估,而后通过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组织交易和结算,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及民主决策监督机制,激发村民的主体意识。

(二)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村“两委”干部作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力量,可通过完善激励考核机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一是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探索构建基本薪酬、绩效薪酬与特殊贡献薪酬“三位一体”的薪酬激励机制。基本薪酬应达到地区平均生活成本,保障村干部的基本生活需求;绩效薪酬可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业绩考核结果,按照不同等级对应的奖励标准发放;特殊贡献薪酬用于奖励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二是拓宽政治激励渠道。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适当放宽学历、年龄等条件限制,通过选拔制度调整基层的用人导向,拓宽村“两委”干部晋升渠道,推动村干部向有作为和善作为看齐。三是建立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容错纠错的界限,实事求是,酌情分析,对出错的干部要慎重地进行追责和问责,进而减轻村干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求稳怕亏”的心理负担,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勇于尝试、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帮扶质量

当前“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策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农业、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的惠农政策,提高惠农政策的倾斜力度,尤其是在政府贴息贷款、财政资金补贴、税收优惠和信贷支持等方面应给予一定支持,降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成本。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快速通道建设,降低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大人才投入力度,通过向农村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管好用活帮扶资金是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要加强对帮扶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强组织帮扶。继续发挥驻村帮扶制度优势,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选派有担当、会经营、爱农村的干部驻村帮扶,使其担负起发展农村和农村集体经济的重任。三是加强社会帮扶。“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层次、多样式的结对帮扶活动。结合宜昌市实际,充分借助国有企业的各种优势,开展“千企帮千村”等活动。

(四)强化组织保障,筑牢发展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党委要做到总揽全局,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当作重点工作来抓,要以县为单位,制定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立足当地优势,将发展目标、对策与措施具体化,并使之正确可行。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强队伍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组织基础。要充分发挥村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作用,以队伍建设推动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将政治立场坚定、品德优秀、有担当、会经营、有为民情怀的党员吸纳进村干部队伍,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科学决策水平。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培育。加强对村“两委”干部后备力量的选拔与培养,立足“选人”,积极动员乡村精英及其他优秀人才任职乡村,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提升能力素质,促进责任落实。

猜你喜欢
宜昌市村干部集体经济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