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策略研究

2022-12-18 05:17鲍彤
中小学电教 2022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过程教师

鲍彤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4)

在地理教学中,科学地展开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展现出信息技术本身具备的资源共享、多重交互特征,能够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率,确保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获得大幅度提升,确保学生从原来的信息接收者转化为学习的积极探索者,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变化为学习过程的核心主体。

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意义

针对现代信息技术而言,其在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应用意义,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典型标志以及未来趋势[1]。立足于全新的信息化时代,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很难完全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基本需求,现代技术手段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育应用工具。将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被全面应用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这将为我国初中地理教育的发展带来极大影响。与此同时,整合本身也成为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后续的课程改革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2],可以进一步通过因材施教的形式从根本上展现出教育本身具备的民主特征,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确保有关教学策略得以贯彻落实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上提升教学效益。

现阶段,信息化教学设备已经普遍应用在我国中小学课堂中,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资源相对丰富,并且在计算机网络内部也拥有数目庞大的地理教学资源[3]。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课程融合的特征

(一)强化学生认知发展

针对电化教学而言,主要是有关教师将对应的教材内容作为核心,进一步选择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融体,包括电视、电影、计算机网络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获取的过程做出指导,通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头像、录像等设备,可以进一步具象化地展现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生理解、感知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生个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展现出地图作用

针对地理教学而言,其教学过程势必要围绕着地图展开,地图不仅是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特色化的形象材料,更是维持地理学科发展的骨架[4]。在地图中包含着十分全面的地理技能、知识和智慧,同时地理课程本身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特征,有很多地理知识是较难理解的。但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原本很难理解的地理现象和演变过程做出动态模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学的具象性。例如,通过计算机的应用进一步展现出地球的运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掌控与地球运动、四季形成等息息相关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强化学生的想象力。

(三)培养开拓型人才

对于教学来说,其本质上指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系统性过程,更是强化人才培养的重点过程[5]。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具备较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很重视追求源头,并且情绪把控方面也相对不稳定。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从根本上展现出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确保有关智力因素获得发展和提升,在强化注意力、提升求知欲的同时,确保学生可以获得自主学习的积极兴趣,只有以兴趣为基础才能支撑学生完成思考,并逐步获得开拓、探索和想象。

(四)落实地理教学德育功能

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落实德育教育,这是新时期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关键任务,更是工作开展的重点[6]。想要确保地理教学中可以充分融合德育教育,则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展开。学生在完成材料对比工作以后,则会很自然地抒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尤其是在针对我国的防沙固沙、抗震救灾等一系列事件展开讲述时,教师可以选择在互联网当中寻找较为动人的画面,并将其直观表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人民子弟兵的奉献精神。此外,在面对我国的粮食、环境、人口等问题时,教师同样可以选择相关的画面,引导学生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通过具象感受进行分析和思考[7]。

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途径

(一)突破教学疑难点

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展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确保与课堂内容相符合的情景氛围,使学生即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这样两点方式调动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针对黄河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讲述时,教师可以首先在课件片头部分增添《黄河颂》,使学生可以置身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随后导入黄河泛滥成灾的图片,向学生们讲述,黄河不仅是中国的母亲河,更是一条“害河”,在历史上其多次泛滥成灾,为沿河流域的人们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灾难。最后,引出治理和开发黄河的问题,并为学生演示空白的中国地图,首先演示黄河的发源地,其从发源地一直到入海口可以形成一个极大的“几”字,随后相应地引出下列内容:第一,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分别为巴颜喀拉山脉以及渤海。第二,黄河干流的形状呈现几字形,其长度大致为5500 多千米。第三,黄河流经区域包括青藏、内蒙古、华北高原等几个部分[8]。第四,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省区包括陕西、四川、河南、山西等共计九个省区。第五,黄河的主要支流包含渭河和汾河,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须引导学生重点注意,这两条支流处在黄河哪一个河段当中,最终由学生对相关危害展开探讨分析。第六,黄河中上游的分界点分别为河南桃花峪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口。

通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构建具象化思维,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地图作为入手点,强化学生围绕地图展开概括、分析的基本能力。

再例如,针对《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部分课件展开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气候、人口、交通线等一系列地理要素,对其展开随时性的对比和归纳,确保其可以起到凸显重点、强化应用的作用。而针对我国的土地资源分布图来说,则可以将其详细划分为林地、沙漠、耕地等一类图幅分布,并使教师将有关教学过程作为基础进行逐步显示[9]。这一方式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疑难点做出讲解,并起到化繁为简的积极作用,大幅度降低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画、版图完成过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难题。

(二)静态图像的动态化转变

借助于多媒体,教师可以将原本处于静止状态的文本信息相应地转变为按照特殊规律展开运行的动态化图像[10]。这一转变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教师除了可以对图像颜色进行控制以外,还可以进一步掌控图像的运动速度,通过这样的方式面向学生展示出真实的地理场景。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在实践教学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构建起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并在这一过程中将原本无声的画面转变为具备声、色等多种感官刺激的动画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以此来吸引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极强的好奇心,调动起学生对地理问题和现象产生深入的思考,同时也能大幅度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面向学生进行昼夜长短这一类地理现象讲述时,因为其中时间、空间等因素本身具备较大的变化,这对于年龄较小的初中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带有南极圈、北极圈、南回归线、北回归线等因素的示意图,同时在相应图示当中填入经由太阳照射的光纤,并依托太阳照射背面存在的阴影区域进一步展现夜半球的具体形态[11]。教师可以依托现代化信息教学技术的应用,将这一部分图像编入对应的固定程序内部,确保其可以自动形成自主控制和运动的Flash 动画。教师在上课时,也应合理应用多媒体设备,以此向学生进行北半球回归线逐渐面向南部形成转移的动态化过程演示,确保学生可以具象化地观看到北半球区域内中午时刻,太阳高度发生的变化情况以及白昼时间大幅度缩短,北极圈极昼区域不断缩减的问题。此外,南半球的情况则呈现相反的状态,引导学生针对北极圈的极夜情况做出引导和观察,并进一步明确北半球白天时间的长短情况。确保地球轨道运行、太阳直射区域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一系列地理现象,可以通过Flash 动态画面的方式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则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观察到的自然景观。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转变由于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导致的教学缺陷和弊端,并依托感官的冲击强化学生对地理课堂知识的印象。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通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展开的初中地理教学,可以确保原本较为简单、枯燥的地理课堂形式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并为学生构建起积极生动的课堂氛围,确保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愉悦的学习感受。

(三)地理现象演变过程展示

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在大脑发育方面依然未能完全成熟,在空间感方面相较于成年人而言相对较弱,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宏观角度的地理空间难以展开深入了解,甚至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会不知所措。在课堂教学阶段,学生也可能因为缺乏清晰的地理现象感知能力,导致无法想象、无法预料的问题发生。这一情况不仅会大幅度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到极大影响。通过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通过较为具象化的形式将地理事物如实展示,确保学生能够对有关信息获得更加充分的认知和理解,最大限度地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前,也应注意将教材内较为琐碎的理论知识逐步转化为计算机课件,在面向学生进行展示时,教师应结合画面中包含的相关内容和现象对学生做出提问。在针对不同地理现象要素间的联系展开探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全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展现出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将所有需要学生掌握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紧密结合,确保这一类问题能够得到充分解答。

例如,教师在针对“中国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地理教学内容展开讲述时,我国各个地区降水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特征、降水原因等都是很多学生无法理解的教学内容。但通过科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通过更加动态的形式,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展开充分演示,主动转变原有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口述化教学方法,这一方式除了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以外,还可以使原有的难度较高的问题呈现出可视化特征。在面向学生进行河流湖泊等一部分地理内容教学时,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湖泊的基本分布特征、水位流量变化等展开讲述,则会导致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一部分知识,但如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确保学生得到更加全面、多样化的图像知识,学生能够明确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以及其中蕴含的相关规律。

四、结语

现阶段,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课程间的整合十分关键。但从现状来看,如今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依然局限在某个特定学科,其依然处于单调的探索阶段,并未得到大范围地推广和普及。伴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贯彻和落实,教师自身的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技术应用艺术也势必会随之改变,这也会带动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这一过程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变原有的传统教学形式,促进我国中学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实施。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过程教师
最美教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师如何说课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