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
(湖北工业大学武汉 430068)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新闻传播等概念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新闻传播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着丰富的内涵,总体可以概括为新闻规律观念、党性原则观念、以人民为中心观念以及正确舆论观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同无产阶级政党,关于新闻媒体的性质、功能以及传播规律的观点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始终秉承着客观、公正、准确以及全面的原则,始终强调事实是第一性的。新时代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最首要最基本的便是要尊重新闻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即网络舆论应对中,必须时刻坚持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满足坚持党性原则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当前多样化的精神需求。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他们是新闻舆论的发起者,同时也是新闻舆论的检验者与最终决定者。因此,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要在情感与行动上时刻以人民为中心,要主动地将人民群众与新闻舆论工作相联系,要时刻依靠人民群众,了解群众实情,同其建立亲密关系。
当前,人民群众所依赖的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在拓宽,其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上所耗费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多,广大网民作为话语权的主体,自由且充分地发表着自己对各项事件的观点与意见。然而,其自身的差异性造成他们思维方式的不同,产生的社会公共意见也不同,从而使得网络舆论治理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秉承的正确舆论观念,就是要求作为政治立场鲜明的耳目喉舌的主流媒体,要以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人民的利益等为标准进行综合考量,判断哪些舆论是正确的,从而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引导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因此,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对于探析网络运行规律,塑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发展,传播结构被传播的平权化不断改变着,因此,新闻舆论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也变得更加普遍。一方面,相较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单一、获取信息的方式有限并且传播速度慢的传统媒体,新兴的“微”型社交媒体的出现,例如微博、微信以及微视频等,增强了交互性,提升了信息流通,提高了信息传达的效率,多样的形式也更能引起用户对新闻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也使得广大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地运用新媒体平台完成对多样化信息的获取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然而,正是由于这种自由的传播方式,赋予了传播行为个体性特征,加之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传播与复杂化的解读,很容易导致人们对新闻信息形成错误的判断。在这种环境下,单一的信息技术管控方式对内容的权变性进行预防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导向,实施有效舆论引导,从而把控舆论工作的正确方向。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群众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所获得的信息鱼龙混杂,极易干扰社会治理的有序性。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治理舆论环境,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以此规范媒体及其工作者的政治方向。帮助其树立大局意识,加强党性观念。此外,还应将监管的触手全面延伸至各新媒体平台,确保媒体工作者不会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场中迷失正确方向。
在新时代,网络舆论的格局日益改变,时代的变化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传播形式愈发多样,价值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对网络舆论的管控造成了新的挑战。而舆论作为民意的集中反映,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走向。因此,新闻工作者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即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扎实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对网络舆论形成的感知力,增强对信息的筛选与甑别能力,才能剖析出鱼龙混杂的舆论背后所蕴含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解决焦点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新闻内容,真正做到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相较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的生成与网络舆情的发酵都产生了剧烈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科学的舆论引导思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话语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新闻舆论工作要时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始终与符合发展要求的新闻舆论政策相契合,才能创新话语体系,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与时俱进的,对我国的舆论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闻工作者应当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的传播形态和舆论引导的格局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坚守党性原则在新时代的舆论格局中显得尤为重要。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影响着舆论场的走向,这就要求作为党的耳目喉舌的新闻工作者自身要具备极高的政治觉悟、政治素养、思想水平以及专业能力。同时,也要明确政治立场,积极主动地去参加或观看国家领导会议,领会国家重要会议精神,多翻阅党性文件,如此才能保持政治敏锐性,才能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保持明晰的思辨力,扮演好舆论场的“守门人”角色。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作为反映群众声音的主线,对于凝聚群众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话语权主体的有着不同经历的广大网民,自由且充分地发表着自己对各项事件的观点与意见,要求他们明辨舆论中的所有信息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就需要更多的包容,牢牢坚持“人民中心观念”,在公众产生认知错误时要及时地帮助其厘清轮廓,利用公众喜闻乐见且贴近群众心理的表达方式,进行正向的舆论宣传,真正做到利用互联网与公众互联互通,让新媒体成为了解、关心群众的有效渠道。例如,近年来谣言遍布,微博便每日向使用者推送辟谣信息,不仅进行了科学辟谣,还进一步稳定了人民群众的心态,促进了舆论态势正向发展。再例如,疫情暴发初期,群众对于来势汹汹的疫情感到恐惧、茫然时,中央电视台以直播的方式,邀请政府领导、医学专家等进行访谈,为群众答疑解惑,缓解其心理压力。
在国家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引导,从而为公众的思想意识进步形成有力的支撑。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结构日益信息化和复杂化,也需要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作为依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话语表达,影响着舆论影响范围。因此,在引导网络舆论的过程中,要兼顾意识形态领域的需求,通过舆论正确树立国家形象。只有用贴合公众心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才能增强公众对西方意识形态观念的抵抗能力,从而拓宽中国形象与中国话语的影响范围,进一步维护我国在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最直观的例子,是在疫情暴发初期,人民网通过新闻转播、实时直播等方式,发布“火神山”与“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建造情况,以安抚处于疫情期间茫然、焦虑的公众。主流媒体通过互动式的舆论引导方式,让公众感受到了中国力量,增强了公众对祖国的认同,也坚定了公众战胜疫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