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肉鸡的科学管理

2022-12-18 20:44林淑玲
养殖与饲料 2022年2期
关键词:雏鸡肉鸡鸡舍

林淑玲

山东省栖霞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 栖霞 265300

目前我国养鸡业主要采用笼养集约化模式,该模式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但笼养肉鸡饲养密度较大,极易发生疫病传播,对饲养管理要求很高,只有加强肉鸡饲养管理,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药物残留,减少养殖污染,才能确保笼养肉鸡高效、安全,从而促进我国养鸡业快速发展。

1 空舍期间管理

1.1 清消鸡舍

肉鸡出栏后,需要对鸡舍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首先彻底清除粪便和废弃物,将能够移出鸡舍的设备、灯泡、灯罩、料盘、饮水器等移到舍外进行清洗和消毒,可以提高消毒效果。然后对整个舍内进行清扫、高压冲洗,实验证明高压冲洗可以将60%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处理干净。再选择对笼具没有腐蚀作用的药物进行喷洒消毒,对墙壁和地面可以使用火碱溶液进行消毒,但是笼具不要使用火碱溶液消毒,否则会大大降低笼具的使用年限。如果鸡舍内存留球虫卵囊时,可以使用火焰喷灯对笼具进行火焰消毒,能够提高消毒效果。一般选择2~3 种类型不同的消毒剂来对空鸡舍进行全面消毒2~3 次,有利于将上个批次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杀灭。

1.2 清消用具

空舍期间需对鸡舍、水槽、料槽等器具进行彻底清洗,做到不留残料、污染物。清洗过后的器具需及时烘干,减少潮湿对器具的损害。笼养肉鸡由于饲养密度过大,因此可以对鸡舍采取熏蒸的方法进行杀菌消毒,减少后期疾病的发生。另外,杀菌消毒时还需注意消毒剂的使用以及用量的控制。消毒期间需要紧闭门窗,消毒完成后可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为后续的进雏作准备[1]。

1.3 安调设备

安装好鸡舍内的饮水系统、料线、灯光等,并对损坏的笼具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饮水管不漏水、不渗水,供水正常,笼门开关自如,料线供应正常,通风系统运转正常以及光线柔和。在雏鸡入舍前需要开启所有设施和设备,逐个调试,保证雏鸡入舍后能够提供舒适生活环境和饲料饮水。另外,雏鸡入舍前2 d 需要进行预温工作,将鸡舍温度提高到26~28 ℃,保证雏鸡入舍后温度正常。

2 日常饲养管理

2.1 合理分群

肉鸡生长速度快,需要及时进行合理分群,否则在饲养密集情况下,容易诱发感染各种疾病。现阶段笼养肉鸡主要采用整体育雏,当饲养密度过大时需进行分群,以保证肉鸡重量均匀和提高肉鸡成活率。通常在15 日龄左右进行第1 次分群,1 月龄左右进行第2 次分群,具体分群时间要根据鸡舍环境、设施设备和鸡群发育情况等来决定,分群的依据以保证肉鸡在鸡笼内活动自如为准。

分群时,将体质较弱的肉鸡留在原来笼内,将体质较强的肉鸡放在下面笼内,将个体较小和弱体质的鸡单独挑出来,降低饲养密度,供给充足的料位和水位,提高肉鸡群体的成活率和均匀度。夏季天气较热,需提前做好分群处理,因肉鸡新陈代谢旺盛,会产生大量热量,若饲养密度过大,极易引起热应激反应,使肉鸡采食量减少、生长速度减缓、出栏时间推迟。所以,在夏季肉鸡饲养密度应小一些,提前做好分群工作,减少热应激给肉鸡带来的危害。

冬季鸡舍内温度较低,上下层鸡笼的温度差异较大,如果过早分群,下层笼的肉鸡容易受凉而发生感冒或呼吸道疾病,使饲料转化率明显降低,影响肉鸡生长发育,甚至还会发生死亡,降低肉鸡养殖效益。所以,在冬季需要提高鸡舍温度,缩小上下温度差异,适当延迟分群时间。

2.2 严格消毒

雏鸡在进入鸡舍前5 d 内必须对鸡舍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消毒剂不可选用火碱,它会损坏养殖设备,可选择高锰酸钾对鸡舍和用具进行熏蒸杀菌,效果较好,还可选用熏立净对鸡舍环境进行杀菌消毒,消毒过程中需封闭进行,消毒完成后24 h之后才可通风。对于进出鸡舍的饲养人员也要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避免带入病菌。雏鸡进入鸡舍后,需每天对鸡舍地面进行打扫,减少灰尘、细菌对雏鸡的刺激,也可以对地面进行火碱消毒,以有效提高消毒效果。鸡群进入鸡舍后每隔1 d 需进行1 次消毒,交替使用多种消毒剂,避免因同一种消毒剂重复使用而降低消毒效果。

2.3 温度控制

雏鸡进舍前需将舍内温度调至26~28 ℃,充分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出现笼层间温差过大的现象。刚入舍的肉鸡体质弱小,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如果环境温度较低,难以维持自身体温,使肉鸡发生扎堆现象,影响采食和饮水,甚至发生压死现象,明显降低肉鸡的生产性能和成活率。对于7 日龄以内的雏鸡,应保持室内温度恒定,避免造成冷应激,降低机体的抵抗力。随着日龄的不断增大,肉鸡肌肉和羽毛不断生长和发育,保温和产热能力也逐渐提高,舍内温度可逐步降低,建议每天降低0.5~1 ℃。在肉鸡生长到3 周时,体温调节能力逐步完善,可以将鸡舍温度降低到25~28 ℃,4 周末时可以脱温了。当然鸡舍温度的降低需要根据肉鸡长势和鸡舍设备来确定,如果环境调控能力强,肉鸡生长健壮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快降温幅度,否则需要减缓降温幅度。

在冬季可通过预温来降低不同笼层间的温度差异。在雏鸡进入鸡舍前2~3 d 内进行预温处理。冬季需要适当提高鸡舍温度,有利于缩短鸡舍前后或上下的温度差异,还可以在门口设置挡风板来防止冷风直接吹到肉鸡身上,以降低门口温度过低给肉鸡带来的影响。另外,雏鸡在进入鸡舍后3~4 h内还需进行撒料。饮水也需提前进行预温处理,减少雏鸡应激[2]。

2.4 湿度控制

育雏期间肉鸡需要的湿度较高,加上肉鸡饮水量和排泄量少,鸡舍湿度往往较低。在湿度较低时,肉鸡呼吸道黏膜会受到不良影响,还会抑制肉鸡羽毛生长和发育,促使肉鸡继发呼吸道疾病,或者需要更多的饲料营养来维持体温。育雏期间鸡舍的湿度应控制在60%左右,可在地面或墙壁上面泼洒清水,或者使用喷雾器消毒等方式来增加空气湿度。

育成期肉鸡饮水量和排泄量增加,鸡舍湿度也会提高,育成期肉鸡舍内的湿度应保持在40%~50%,如果湿度过高就会促使病原微生物过度繁殖,使肉鸡容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疾病,且对腿部健康非常不利,所以需要通过加强通风管理来排出多余的湿气,或者减少水线漏水现象,防止肉鸡发生腹泻类疾病。

湿度过低会引起肉鸡生长不良,鸡舍粉尘过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疾病。夏季湿度过高还会增加皮肤问题,提高养殖成本。在冬季外界湿度较低时,可以通过喷雾消毒来增加鸡舍湿度,在夏季可以加强通风来降低鸡舍湿度。维持湿度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肉鸡的健康生长。

2.5 光照控制

光照是影响肉鸡生长速度的重要因素。缺少光照肉鸡活动量减少,还容易出现心脏病、腿病等问题。7 日龄以内的雏鸡光照应保持全天24 h 不间断,促使肉鸡尽量增加采食量和提高生长速度。随着日龄的逐渐增加,每天减少1 h。

7 日龄至1 月龄之间的肉鸡采食量明显增加,生长速度迅猛,如果光照时间过长,会使肉鸡肌肉生长过快,而骨骼和内脏的发育会跟不上肌肉生长速度,肉鸡容易发生猝死和痛风等疾病,引起较高的死亡率,所以此阶段需要减少光照时间,光照时间应保持在每天18 h 左右,有利于保证肉鸡处于健康状况。肉鸡生长至1 月龄以后,为了促使肉鸡增加采食时间,尽快在体内沉积大量脂肪达到出栏体重,每天需增加1 h 光照,直至每天22 h 光照为止,随后维持该光照时间至出栏[3]。

2.6 空气控制

做好鸡舍的通风管理工作,可有效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控制室内温度,进而减少肉鸡腹水综合症、呼吸道疾病等问题的发生。另外,笼养模式下饲养密度过高,因此通风管理尤为重要。雏鸡进入鸡舍24 h 内不建议通风,随着肉鸡日龄的增大,可逐渐增加通风口的大小和位置。15 日龄以下的雏鸡产热性能较低,因此可进行换气处理,但不可通风。15~25 日龄的雏鸡散热和产热平衡,因此可适当调节风机风速。对于25 日龄以上的肉鸡可适当通风并做好保温工作。做好通风管理工作,可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减少室内空气的异味,降低对鸡群的刺激,从而增强其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7 饲喂管理

饲喂管理主要分为喂食管理和饮水管理。雏鸡在进入鸡舍2 h 内需饮水。为保证其尽早饮水,需将水嘴高度调至适中。另外,饮水系统水压不可过大,避免造成雏鸡害怕,保持水温在25 ℃左右。新入舍的雏鸡饮水中可添加葡萄糖和维生素C,降低环境应激。另外定期对饮水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饮水新鲜和充足,减少饮水污染给雏鸡带来的危害。定期维护整个饮水系统,保证饮水畅通,随着肉鸡生长随时调节水线高度,保证肉鸡能够方便地饮水。水线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部位,尤其是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或维生素后,需要立即进行清理和消毒,减少生物膜的产生,避免饮水管道受到污染,给肉鸡感染疾病带来隐患。

饮水后的雏鸡应尽早喂食饲料。对于雏鸡应遵循少喂勤加的原则,避免一次性过量添加导致饲料霉变,出现污染。雏鸡10 日龄以内,每日需喂食6~8次,每次喂食以很快吃光为宜。最新的管理方案建议在肉鸡入舍前将饲料和饮水添加好,保证肉鸡入舍后能够随时采食和饮水,并且保证水位和料位充足,避免弱小肉鸡采食或饮水不足,生长减慢或受到淘汰。

3 结 语

科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肉鸡养殖效益的好坏。做好笼养肉鸡入舍前的准备工作,对空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和消毒,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降低疾病的发生。做好入舍后环境温湿度管理、通风管理、饲喂管理、光照管理等工作,尽快让肉鸡采食到足够的饮水和饲料,促进肉鸡健康快速生长,尽快达到出栏体重,从而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雏鸡肉鸡鸡舍
夏季鸡舍通风管理
夏天养鸡如何防暑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肉鸡腹水咋防治
别请狐狸建鸡舍
鸡舍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