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做好基层干部

2022-12-18 19:17王世铎
学习月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基层干部法治

●王世铎

“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可以驱散思想的迷茫,明确前进的方向,坚定必胜的信心。基层干部要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日新之谓盛德”的信念、“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的精神,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艰苦奋斗,筑牢为民服务之基。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回顾百年党史可以发现:我们党虽坎坷多艰,却壮志不改;虽历尽沧桑,仍勇往直前。从血雨腥风的抗日战争到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从改革开放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无数惊天动地的伟业。这一切都建立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艰苦奋斗也应该是基层干部必备的品质。现在许多基层年轻干部生长于繁华都市,而基层工作环境往往枯燥单调,没有熟悉的车水马龙,也没有喜爱的灯红酒绿,更没有习惯的万家灯火,只有晚饭后的四下无人、破晓时的喧嚣吵闹、晦涩难懂的田坎语言,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会让他们产生极度的不适应。“见贤而思齐焉。”习近平总书记十几岁便在梁家河当知青,扎根基层七年,农活挑累的干,扁担捡重的挑,高低肩便是他基层工作的荣誉章。以总书记为榜样,年轻干部必须要到基层墩墩苗、夯基础、长才干,与群众吃在一起干在一起,俯身潜心扎根基层,明确定位,首先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

改革创新,开辟通往共同富裕之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开拓创新”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为全党在新时代进一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争先理念,深入学习科技知识,牢牢掌握创新方法,在基层工作中绽放光彩。我国目前存在较多“三无村”,即无产业、无交通、无人才,地理位置偏远,年轻力壮的中青年人员多在外务工,青少年在外求学,“老弱妇孺”则在家留守,重重困难会使基层干部产生“消极应对”、混服务期和尽快逃离的想法。“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基层干部需要凭借开阔的眼界、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方法,在比较中看优势,在困难中看机遇。尽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贫穷落后,但这里有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碧绿的山林,基层干部要思考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如何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融合发展,如何将困难险阻变成乡村特色。为此,要牢固树立辩证思维,因势利导、深入实际,锤炼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撸起袖子、甩起膀子,沉到一线去了解农村百姓的真实生活,以村情实际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破冰点,以产业发展为落脚点,思考乡村振兴发展的前路。

法治思维,守护人民群众利益。我们从百年党史中感受共产党人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失误中修正错误,在奋斗中赢得成就,用鲜血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法者,治之端也。”未来在基层工作中,法治思维仍是基层干部的法宝。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基层是接触百姓的第一线,时常会有群众上访、利益纠纷、拆迁补偿、疫情防控等问题出现。基层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学习法治理论、维护法治权威,面对群众问题做到有法必依,不做“拍脑袋”的决定。要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理念,常怀“国之大者”的情怀,面对利益纠纷做到依法执政、秉公执法,让法律成为基层工作的制胜法宝,让法治贯穿基层工作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基层干部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