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2-12-18 14:53刘全王清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9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发展

刘全 王清梅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天津 301830)

体育产业是因体育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体育领域中体育劳务的生产、交换与消费等各种经济关系的集合,是国民经济中的体育用品生产的工业部门和一切为之提供服务的部门所产出的价值总和,与体育相关的各种服务行业,如体育器材的生产、体育服装的生产加工、体育博彩、体育健身服务、体育旅游等,这些相关产业在体育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我国体育产业具有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次之分,追求市场效益、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产业发展的共同特性,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由于秉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把社会放在首位”的重要指导思想,要求其发展不只单纯讲求市场经济效益,更要担负起注重实现社会效益的产业发展责任与义务。在阐述体育产业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1 体育产业的概念与内涵

体育产业作为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1],就其产业性质而言,与社会其他提供无形服务和有形产品输出为主的一般产业并无本质区别。体育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行为亦应遵守现有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基于此,所谓体育产业,即可简单概括为体育相关企业、政府及个人在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活动,以及与其有关联活动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环节中处理和协调供求利益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德价值规范[2]。体育产业还有个最为明显的特质和形态,那就是经济性,体育产业从产业经济的反思建构来讲,是经济发展中的进一步的深化[3-4]。充分认识体育产业的内涵,需要从经济角度结合体育产业特点加以抽象概括与提炼。

2 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2.1 体育产业发展分配不均

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体育经济效益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基本指导思想之一,同时也是体育产业政策实现对体育基本资源分配正义的重要方式。分配正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人们是否均等地分享社会基本资源是分配正义的核心议题[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的思想方针。但因为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一方面,既要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及国际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同时又要满足国内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体育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受各项管理体制及运营机制的不健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业各项目间的差异性及各主体间利益博弈的复杂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体育产业政策长期面临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道义性与功利性、政策公共性与地方政府自利性等多重冲突困境[6]。

在此情形下,尽管目前我国一些体育产业项目取得了较为丰硕成果,部分城市或地区体育产业市场经济效益得以显著提升,但从社会效益来讲,体育产业“先富起来”的城市或区域显然并没有“带动后富”的伦理自觉意识。据各省最新体育产业总产出数据显示:2020 年上海市1621.62 亿元[7],2021 年江苏省4881.80亿元[8],2020 年河南省1285.81 亿元[9],2020 年重庆市541.33亿元[10],2020年贵州省303.5亿元[11]。通过数据不难看出,我国东、中、西部体育产业总产出严重不均衡,差距明显,这也揭示了我国体育产业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2.2 体育产业法规不健全

我国体育产业通过企业化管理及市场化运作,广泛吸纳了民间资本参与及优化调节了产业资本自由组合,促进了产业分工与技术的专业化,提高了产业活动尤其生产与交换环节的效率。但市场调节毕竟具有自发、盲目及滞后等固有弊端,充分与正确发挥市场力量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及运营机制作保障。尽管我国有《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体育法》等法律法规,对相关体育企业行为进行了要求与规制,但仍存在法律空白,而有些规定由于原则性较强而缺乏实践操作空间。比如,《体育法》中的一些体育法律制度缺少具体方法和程序而操作性不强,导致其实施效果一般,体育产业、体育市场、体育消费、职业体育等基本概念在该法律中都未出现等[12]。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不少的体育企业发展本质上趋于仿西化,企业发展思想受资本主义经济理性主导,企业市场经营及文化建设缺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制度要求的本真认识[13],甚至为达成最终盈利目的而不顾产品质量安全和信誉,不顾市场交易和竞争的正当性、公平性原则。近年报道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无不表明我国体育产业在获得高效发展的同时,正面临质量安全、正当竞争失衡问题的严峻挑战。

2.3 职业竞技体育异化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在生产与消费环节,微观个体伦理正逐渐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范问题及由此引发的行为异化问题。一方面,在生产环节中,以作为体育产业基础与核心的职业赛事为例,运动员、教练员及裁判员等是赛事的实际生产者,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其生产的产品即竞赛表演与排名等作为商品输出,成为产业实现商业利润的重要来源,在比赛成绩好坏成为商业利润倾斜与否的主要评判标准的市场交换中,部分从业者为获取更多商业利润或报酬而自甘堕落,成为某些商业主体操纵的对象,从而产生职业竞技体育异化问题。另一方面,在消费环节中,有学者认为技术理性的统治是体育消费异化的根源[14]。这是因为科学与技术在改造物质世界中所彰显的巨大力量使其日益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并逐步演化为一种具有主导或统治性意义的精神意识形态,即所谓的技术理性。在技术理性统治下,人们将技术含量作为产品价值评判的唯一依据,甚至为此而漠视体育产品所特有的精神、文化及使用与实用价值。事实上,无论是职业竞技体育生产行为的异化,抑或技术理性主导下的体育消费行为的异化,归根结底是参与者自身体育生活方式及行为道德的异化,是体育产业微观层个体伦理失范的主要表征。

2.4 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

通过经济理论中的“消费决定论”的观点,可以得知体育消费决定了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又决定了体育产业,而体育产业又最终决定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体育经济的发展又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导致了公众对体育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决定了体育市场的多元化,而体育产业结构也应当是多层次、多种类的构成模式。完善的体育产业链条应当包括核心产业或者基础产业(体育娱乐项目、体育健身等)、中间产业(体育传播、体育经纪等)和附属产业(体育旅游、体育用品等)3 个层次。但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建设并不合理,如作为带动体育产业升级原动力和基础性产业层次的核心产业,因为公权力的垄断经营,导致其缺乏竞争活力,还有一些体育企业承上启下的体育产业经营模式,也较为落后和缺位。我国不少体育企业在发展当中,如果遇到强大对手,往往会缺乏竞争力,导致其发展陷入困境,加之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在逐渐丧失,日后我国体育企业发展会更加困难。

3 优化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建设的实施对策

3.1 强化行政管理

3.1.1 加强对体育产业的宏观调控,促进产业分配正义实施

社会契约理论认为,理想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应该保障个体所享有的自由和权益平等[15]。政府作为社会资源最高分配主体,必须加强对体育产业的宏观调控。具体实现方式有:一方面应在当前继续加大健康中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等公共体育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通过财政如加、减、免、降等税收手段或方式,加强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二次分配,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企业资本投入经济发展较为薄弱、落后的中西部和乡村地区,以加快其体育产业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应加强对称型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强化和引导产业结构的平衡与升级,还原体育产业政策权威分配的公平、公正、公益等应有的伦理价值本色,促进体育产业分配正义的实施。

3.1.2 明晰“公共人”角色定位,健全市场法律法规

当前体育产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在此过程当中,政府部门需要明晰自身作为“公共人”的角色,要做好职能定位,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社会效益至上为行政信仰,要尊重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应有地位,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促进体育市场的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等,要制定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支配等,要切实做好政府作为公平规则制定者和公正仲裁者的本职工作。政府是具有立法、司法等重要职能的权力机关,能确保自由市场之力的充分与正确发挥,应尽快完善体育产业市场相应法律法规,构建以《体育法》为基础,以经济法为核心,以公司法、劳动法等社会其他法协调、密切配合为主干的科学、严谨、公正、系统的体育产业市场法制体系。

3.2 规范体育市场的行为

3.2.1 强化契约信用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担当

企业本质上是各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及与顾客之间一系列契约的集合[16]。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作为一种信用经济、契约经济,企业想要立足市场,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强化契约信用观念,善化生产要素之间及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担当。具体实现方式有:一、产业企业自身应首先明晰,只有尊重市场契约签订,践行契约精神,事事讲信用,处处守信用,将产品质量与对消费者权益保障落到实处,才能赢得社会公众信赖与支持,以及市场尊重与先机;二、在当前法律法规及市场信用信息体系不健全的情形下,更需要广泛调动政府、媒体、行业组织等相关社会力量协同树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信用法律制度及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与执行,强化产业企业市场信用信息监管,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媒体应加大对产业企业市场信用道德的褒扬与针砭力度,使守信者获得从信用到信誉的价值提升,使失信者提升失信成本,让失信行为无所遁形;行业组织应加强信用自律及信用机制的规范、建设与履行等。

3.2.2 优化发展环境,推动良性竞争

竞争可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只有良性的竞争才能促进和谐发展,才能让体育产业实现高效、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所以,当下必须要优化竞争环境,推动引导产业主体间的良性竞争。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应切实保护潜在和弱小产业主体市场准入与正当竞争权益,防止既得利益主体霸权化、垄断化、单一化发展模式;坚持走市场多元主体生态化发展模式,广纳社会资本参与,通过优化产业竞争环境来改善产业企业间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应确立产业市场既有的主体之间的竞争伦理,将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高度负责、对消费者权益的高度负责作为产业企业间竞争的基本伦理底线。

3.3 修正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取向

3.3.1 强化职业伦理,严格职业操守

要强化个人参与者的职业道德,严格职业操守,才能有效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具体实现方式有:第一,强化从业者职业纪律感,通过正反典型教育,进一步培养从业者自觉遵守各项纪律、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性;第二,强化职业理想和理念,帮助从业者确立理智的职业理想,培育为社会、为集体的职业服务与奉献精神,培养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第三,强化从业者职业荣誉感,培养羞耻感,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端正职业道德观念与工作态度;第四,加强从业者职业良知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实践,培育崇高职业良心,培养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与职业行为的道德品质。

3.3.2 加强体育本真认识,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

加强参与者对于体育本质的认识,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是促进体育产业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具体实现方式为:一方面,消费者自身应提高对体育运动、产品服务所蕴涵的体育功效、人文精神价值的正确认识,端正体育消费参与态度,确立自身消费行为的主体性,将提高自身幸福、满足自身需要、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作为体育消费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政府、媒体及其他相关组织协会力量,加强对体育价值以及“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理念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加大对享乐主义、盲从消费、铺张浪费的批判与治理,倡导“节约型社会”消费理念,帮助消费者摆脱技术理性思想控制,树立正确、可持续的体育消费观。

3.4 加大体育产业发展的改革力度

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拨款,但这种情况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到来开始逐渐消失。在此背景下,体育管理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联手办体育,同时也应消减多余的行政工作人员,减少政府对体育产业的行政干预,逐步实现政企分开制定,要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发展体育产业。同时,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还面临着两大竞争,一是来自国外体育企业的竞争;二是我国本土的休闲娱乐企业的竞争。所以当前必须要按照市场机制逐渐发展体育企业,要推动现代化体育企业发展管理制度,去扶持一些体育明星企业和体育品牌产品,以提高我国体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4 结语

体育产业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还具有一定的私人逐利性和政府管理与市场经营并行并举等特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我国体育产业也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当中逐步扩大规模,体育产业体系的日益健全以及产业结构的明显优化,在我国实施全民健康与建设健康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体育产业发展当中也出现了体育市场效率与公平背离、政府体育产业管理部门与市场争利、与民争利的社会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体制缺位、法律法规不健全和部分体育市场主体德性缺乏所致。所以当下在体育产业发展当中,要借助多样化的手段来调整资本的自由组合,大力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育发展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产业之篮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