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遭受欺凌行为研究进展

2022-12-18 11:21:18崔香淑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护生量表护士

王 宁,崔香淑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本科护生是现代护理人才队伍的重要新生后备力量,是我国护理事业的栋梁,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我国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所以进一步加强对本科护生的专业化培养是当前医学本科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护生遭受欺凌行为成为国际护理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有研究证明[1],护生遭受欺凌行为的发生率非常高,对护理队伍的稳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关注本科护生遭受欺凌行为的问题对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着重对欺凌行为的概念、研究工具、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生正确识别和预防欺凌行为,为护理教育者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1 欺凌行为的概念

“Bullying”一词最早由挪威学者Olweus在1978年提出。欺凌即欺辱、欺压,其英文释义为“a person who deliberately intimidates or persecutes those who are weaker”,指某人有意识地对弱小无助者进行各种威胁侮辱或欺压。目前,学术界对于欺凌行为这一概念还未有统一的标准和界定。Barbara[2]对欺凌的定义是个体受有意识、故意等意愿驱使,通过身体、语言等方式攻击和伤害他人,最后使他人产生畏惧并受到伤害的行为。Hutchinson[3]在他的研究中指出,护理文献中所描述的横向暴力、垂直暴力、不文明行为和攻击行为等行为亚群均解释了欺凌行为的定义,无论是使用哪一种描述都会对护理人员造成伤害。Clarke等[4]将护理教育中的不文明行为定义为粗鲁或破坏性行为,这些行为通常会给相关人员带来心理或生理上的痛苦,如果不加以处理,可能会形成一种威胁的局面。Hershcovis[5]将护士欺负行为的定义为,欺凌行为是一种横向暴力的形式,它可以是言语或身体攻击的隐蔽或公开行为,也可以是非言语行为,如关系虐待和心理虐待。总结上述学者观点,对护生的欺凌行为是指,在双方力量不均衡的情况下,学校教师或临床带教教师、同学、临床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蓄意伤害护生的一种攻击行为。

2 护生遭受欺凌行为的研究工具

2.1 中文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学生卷)(DBVS-S)

该量表是由谢家树等[6]于2015年修订,包含3个维度,包括肢体接触欺凌、言语交流欺凌、关系欺凌,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 6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所受的欺凌越严重。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缪丽珺等[7]采用该量表对1 143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评估,其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9~0.767。未来研究可针对该量表在护生人群中的使用进行信效度检验,以进一步评价其在护生人群中的适用性。

2.2 英文版护生遭受欺凌行为量表(BBNE)

该量表是由Cerit等[8]于2018年编制,包含4个维度,共18个条目,4个维度分别为:教学环境中被孤立、学业成绩上遭受攻击、人格遭受攻击、遭受不良行为。量表采用了Likert 5级评分法。经验证,该量表的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87,各维度的可信度系数为0.71~0.95。有学者[9]采用该量表对189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评估,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86,重测信度为0.939。该量表是专门针对护生群体制订的,信效度较好,故推荐作为测量护生遭受欺凌行为的评估工具。

2.3 中文版护理教育欺凌行为量表

该量表是由我国学者王方园[10]在2020年进行汉化与修订,包含4个维度共18个条目。4个维度分别是:受教育和环境下孤立性行为、学业上攻击学生行为、人格上攻击他人行为、直接的负面行为。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得分范围为0~72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生遭受的欺凌伤害程度越严重。中文版护理教育欺凌行为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1。研究者采用该量表对552名护生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其Cronbach's α系数及折半信度指数均大于0.80,重测信度系数小于0.955[11]。这说明该量表数据的时间稳定性较好,可以有效反映护生在日常护理或护理教育过程中遭受欺凌行为的客观情况。

3 研究现状

Meissner[12]研究发现,护生成为医疗卫生行业遭受欺凌中最值得关注的群体。Clarke等[4]研究显示,88.72%的护生报告遭受过欺凌行为,最常见的欺凌行为是低估他们的努力、被敌意对待、给予工作压力、忽视或被排除和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Karatas等[13]通过对202名护生的研究显示,78.1%的护生遭受过欺凌,欺凌的类型是对护理行业的贬义陈述;给予低成绩;给予不可能的工作量;被传播谣言。Birks等[14]发现,50.1%的澳大利亚护理学生表示,他们在过去的6个月里遭受过欺凌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语言攻击、种族歧视、身体和性虐待。Samadzadeh等[15]通过对15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遭受到最多的欺凌行为是口头上和种族上的。国内关于护理人员遭受欺凌行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有台湾学者[16]通过横断面研究显示,有60.5%的护生在临床学习实践中遭受过欺凌行为,主要的形式包括被纪律措施恐吓、被辱骂、被威胁要评价不佳。陈洁等[17]的研究结果显示,39.59%的护士在2020年下半年中遭受工作场所欺凌,其中12人遭受了严重欺凌。张黎等[18]所做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则表明,约有68.32%的受访护士表示自己遭受过或正在遭受职场暴力及欺凌。王艳等[19]的研究指出,91%的学生遭受过欺凌行为,其形式主要包括教学环境中被孤立、遭受学业成绩、人格攻击以及一些不良行为的干扰。总结以上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护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欺凌。因此,帮助护生提高识别和处理欺凌行为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影响因素

4.1 个人因素

4.1.1 人口学因素 主要包括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学历及性格特征等。国外学者Leiper[20]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初创公司中的年轻员工遭受欺凌报告率最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年轻员工的年龄通常普遍较小,不懂得如何来正确识别和应对那些欺凌行为,这会使他们更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石荣光等[21]的研究显示,独生子女会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遭受欺凌,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不能尽快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沟通不畅,不能很好地适应护士角色等造成的。周建平等[22]做的一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指出,我国在校本科护生在临床期间遭受过的横向性暴力发生率约为87.50%,明显高于同期其他院校大、中专护生。有学者的研究还表明,内向型性格者及较缺乏自信者更容易遭受同伴欺凌,这可能与内向型性格的护生难以清楚表达自我内心真实感受有关[23]。

4.1.2 心理健康 Ren等[24]通过对366名护生的研究结果证明,遭受欺凌会对护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采取良好的冲突管理方式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被当作预防欺凌行为和促进护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干预策略。Abdelaziz等[25]的研究结果显示,大约一半的参与者在护理教育期间每天或每周遭受过至少一种或多种欺凌行为,且同学是最常报告的欺凌行为的肇事者。

4.1.3 自我效能感 有研究结果指出,护生在工作场所受到的各种欺凌程度的评分与其自我效能感总分呈明显负相关[26],即护生在工作场所中遭受的各种欺凌越严重,其自我效能感越低。这与冯冬绪等[27]对194名护生进行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横向暴力现象,通过加强护生的教育和相关人员的管理,减少横向暴力的发生,以增强护生的自我效能感。

4.2 组织管理因素

主要包括医院管理者风格、实习管理制度等。郭靖等[28]的研究表明,严谨、包容性更强的管理行为风格能够真正使欺凌行为得到有效控制,而过于放纵、包容性比较差的管理者反而更容易进一步助长护生的欺凌行为。有研究显示,医院规章制度中缺乏对护理实习生的明确定位和相应的权益保护,导致大多数的实习护生在遭受欺凌之后选择了忍气吞声。

4.3 社会因素

主要包括专业认可度、同辈欺凌、文化背景等。Vagharseyyedin[29]通过调查研究表明,职场欺凌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尤其在护生群体中,这主要是由于护理教育相对于临床医学发展较晚,尤其在我国护理教育起点及从业人员准入标准均较低引起的。同辈欺凌可以发生在护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护士之间。Cooper等[30]的研究结果显示,82%的护生表示受到过同伴欺凌,且在后续的跟踪研究中,第二年、第三年受到的欺凌行为要少于第一年,这应该是他们强烈反对职场欺凌的表现。魏永婷等[31]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有将近80.02%的医院手术室护士表示曾遇到过与同事间发生的横向语言暴力,这可能是因为与同事长期一起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紧张的医疗工作环境中,工作压力往往较大,精神会高度紧张,一旦遇到同事间没有进行良好及时的语言沟通,容易由此产生横向暴力。中国护士文化中强调无条件服从、忍让,此文化背景下年轻的护士群体在自身遭遇他人欺凌行为时较多倾向于调节自身情绪,但这些欺凌行为无疑将可能对青年护士未来的医务工作生涯和个体身心健康造成潜在严重的社会威胁[32]。

4.4 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短缺和医患关系紧张等。由于护理职业的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的特点,导致护理人员流失严重,护士短缺成为全球突出问题[33],纷繁复杂的工作使实习护生在工作中被临床带教教师安排独立从事大量非治疗性护理工作,使护生无法体现自身价值,被剥夺了学习的机会。

5 干预措施

目前国内对护生遭受凌行为的研究多是横断面调查,干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根据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从教育环境干预、临床环境干预和政策干预3个方面对干预措施进行阐述。

5.1 教育环境干预

O'Flynn等[34]提出护理行业中存在的欺凌是个人在护理教育环境中遭受的欺凌的延续,因此,在教育阶段采取干预措施来阻止这个循环至关重要。Clark等[35]使用PBL干预场景来模仿现实中不文明的工作环境。通过分析参与者的反应得出结论,PBL场景教学是指导学生应对不文明行为的有效手段。Palumbo[36]的研究结果显示,他的在线干预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且提高了他们对抗课堂上不文明行为的能力。

5.2 临床环境干预

5.2.1 护理管理者干预 Skarbek等[37]的研究指出,与强制性的反欺凌课程相比,对欺凌者的个人咨询在纠正其错误行为方面更有效。为改变护士遭受欺凌的现象,护理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要对那些实施这些行为的人进行惩罚及教育,并对被欺负的护士提供支持。

5.2.2 临床带教教师干预 有研究提出,干预措施也应对临床带教教师开展,如果他们更容易平易近人,护生就会更容易和他们谈论欺凌行为。此外,如果临床带教教师意识到欺凌的真正问题,他们将能够更科学地选取教育方式。有研究表明,如果对临床带教教师进行干预,可减少欺凌的发生率,从而获得积极的结果。

5.3 政策干预

出台相关政策来解决护理行业中的欺凌问题是一种可行的手段。有研究者提出,可以设计一个类似医院消费者评估系统(HCAHPS)的欺凌行为报告系统,来惩罚欺凌行为的实施者,以此来保护受害者。

6 结语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护生都遭受过或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欺凌,目前国内已经有专门的研究工具用来测量护生遭受欺凌行为的严重程度,护生遭受欺凌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组织管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4个方面。国外目前关于护生遭受欺凌行为的干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空白。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应对欺凌行为的方法,以降低因为遭受欺凌行为而对护生产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影响,推动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护生量表护士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26:14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