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德吉 达娃 卓玛
(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西藏 拉萨 850000)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关乎我国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问题。在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各类因素中,自然因素的不可控性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较大,尤其是西藏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的现状对天气气候条件依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对其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1]。当前,我国主要依靠气象信息的精准、及时发布来指导农业生产并帮助农民预防各类农业气象灾害,最大限度做到趋利避害。就气象服务信息传播而言,在网络信息技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向公众传递信息以及提供服务的平台也日渐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比如各类网站、微信、抖音等社交APP 以及其他途径,但是对于我国西部地区而言,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等条件不够完善,气象服务信息传播覆盖面还不够广泛。特别是对于西藏偏远农牧区而言,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气象服务信息传播途径相对较少,农业气象服务方面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效果。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目前西藏气象为农牧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并概括西藏气象信息在农牧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以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信息在西藏农牧区的“辐射”能力。
近年来,西藏各级气象部门依据“三农”服务要求,积极开展了各类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将天气预报信息扩展到了全区74 个县(区),实现了全区694个乡镇预报信息全覆盖;建成685 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培养了7888 名骨干气象信息员,实现气象信息员村级全覆盖,初步形成区、市(地)、县、乡、村五级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群策群防体系。在优化服务手段方面,气象部门在微信、短信、网站等渠道的基础上,开发了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手机客户端[4]。自治区气象部门建设了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基地,并针对不同示范基地的特点推出个性化智慧服务手机模块。此外,气象部门积极推广藏汉双语语音外呼系统应用,面向乡村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气象信息员发布藏语语音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信息,同时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手机短信和抖音APP 发布“绿色通道”和广播电视发布畅通渠道,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水平。
从客观原因来看众所周知西藏地域广阔,地势环境复杂,天气多变,从东南到西北气候环境差异较大,属于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天气气候预测预报的难点。同时也是各种气象灾害的多发易发区域和灾害防御能力的薄弱区域,像雪灾、雷电等灾害最为常见,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比重较大,给农牧业经济带来的损失较大。此外,在西藏广大农牧区,尤其是偏远农牧区,农牧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仍然比较低,对于气象信息等科普知识的汲取仍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从主观原因来看,随着经济社会不断的发展,国家对西藏气象现代化事业的大力投入,近几年西藏气象站点明显增多,但是相比国内其他省市西藏目前的监测站点依然比较稀疏。此外,当前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比较高,但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有待提高。虽对于西藏农牧区而言,无论是农作物种植还是畜牧业活动的开展均需要中长期天气预报,这样更有利于农牧业科学合理的安排农牧业生产以及相关事项。当前,西藏各个地区的天气预报精细化水平还不高,还未完全涉及到乡镇,特别是大部分农牧民对于灾害性天气的落区以及影响时段的精准性的需求十分迫切。
气象预报服务信息的时效性特别关键,否则即使再准确的气象信息,若没有及时传播到广大群众手中,那么也不会发挥任何气息信息服务效果[2]。尤其是雷电、短时强降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的预警时间特别短,提升此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的速度尤为重要。当前气象信息中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时效性还比较滞后,这不仅和灾害性天气的监测时效有关,还与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手段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在西藏气象预警信息很难第一时间传送至农牧民手中,所以无法起到较好地防御作用。目前电视天气预报以及广播仍旧是西藏偏远农牧区气象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且气象预报节目的收视率在农牧区较高。但是当前的有线电视信号在偏远农牧区普及率不够高,建成后损毁快维护进度跟不上,且电视和广播天气预报的播出时间固定,播出频次少,农牧民劳作的时间又不规律,时常会错过观看天气预报节目及收听广播,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能力。
针对当前西藏农牧区气息服务信息实际情况可知,气象信息能够进行传播的产品还比较单一,还无法满足农牧区实际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产品的科技含量还较低,缺乏指导性,信息覆盖面太窄,农业气象相关的服务产品也仅仅局限于农业气象信息、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预报等,这和不断精细化方向发展的农业生产管理要求并不适应,导致无法较好地反映种植业气象信息产品以及畜牧业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的个性化特点。
当前,西藏偏远地区的基层气象单位针对这些专业的气象信息服务人才还比较缺乏,有些甚至为兼职的人员,导致无法深入地了解气象信息产品制作以及传播技术,对西藏偏远农牧区气象信息传播工作开展不利。此外,新媒体技术更新比较快,虽说市场中已有许多可供气象信息传播的客户端,如微博、短信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多样化方式,但是由于西藏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十分落后,这些现代化新媒体还没有较好地应用于西藏农牧区气息服务信息中,权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西藏地处高原地带,各类气象灾害复杂多变。为了提升西藏农牧区气象预报信息的准确率。应充分借助于气象现代化技术,强化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短时天气预报预警、中短期预报以及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尽可能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特别是提升对大风、雷电、暴雨、洪涝、干旱、雪灾等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以及预测的精细化水平;此外,应注重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以及主要农牧业关键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技术的研究,不断建立健全乡镇预报业务系统,进一步提升农牧区气象信息服务质量。
如今,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特别是偏远农牧区对于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要实现气象为农服务效益的最大化,推进农牧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应该加强新闻媒体、电视、网站、手机短视频等各媒体间的合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有效融合,扬长避短,不断拓宽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兴起,但是在西藏偏远农牧区,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难以被其他媒体替代,收看藏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已经成为农牧区广大群众的生活习惯,是他们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途径。电视媒体的优势主要在于它对受众文化层次没有限制,声画一体的效果能够生动形象的传播信息,因此适合进行科普宣传,起到寓教于乐效果。而重大灾害性气象预警的发布需要争分夺秒,需要多媒体合作多渠道发布。这方面新媒体就具有较强的优势,例如手机就具备不受时间以及空间限制的优势,可以将灾害性天气预报在第一时间传输给用户,为农牧民避险救灾、安全转移争取时间,尽可能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各级气象部门应提升气象短信、短视频等业务的服务水平,其服务内容应以藏、汉双语文字、语音的形式进行编辑制作;短信文字内容对部分受众门槛较高,可以结合双语语音播报形式,尽可能拓宽气象服务信息传播途径,应大幅提升偏远农牧区气象信息传播水平。
目前所有气象服务产品是基于气象部门的预报内容制作,通常是学习和借鉴国内其他省市制作发布,因此服务产品基本与全国各地类同,但是西藏作为我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受众在生活生产方式、民风习俗,农牧业产品,天气气候等各方面都与国内其他省市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农牧区的气象服务信息和科普知识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气象服务工作人员需要多到田间地头,了解西藏气象服务受众的实际需求,以受众需求为导向,提升气象科技工作人员和气象媒体服务人员的创新能力,制作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气象服务产品,更好的服务当地的“三农”发展服务。
西藏各级气象部门应高度重视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完善。各地区应分别建立作物种植业以及畜牧业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气候条件的关系以及各特色牲畜品种生育期最适宜以及致灾气象指标,提升气象服务信息的针对性。此外,气象信息服务的开展要接地气,特别是气象科学的普及要结合西藏农牧区特点,用农牧民可以看得懂、听得懂、用得上的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气象信息服务内容,增强农牧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农牧民避险自救能力和气象科学素养。
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是气象科研成果转化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这不仅需要优秀的气象科技人才,也需要大量面向基层的气象科技服务人才梯队。为面对西藏偏远农牧区日益提高的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西藏各基层气象部门应加强气象服务人才的培养机制,采取“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气象信息服务人才。对于少数民族气象全媒体工作人员,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熟悉本民族的语言、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政治、经济的特点,特别是编导、翻译、主持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双语,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提升气象信息的普及率。此外,应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在西藏偏远农牧区加大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安排专业气象信息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提升气象信息员队伍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气象信息传播能力,更好地协助气象部门开展好偏远农牧区气象信息传播和气象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
总之,西藏偏远农牧区受经济、技术、受众文化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气象信息服务水平还较低,气象信息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因此,西藏各级气象部门应高度重视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一是加强气象监测预报能力建设,提高农牧业气象信息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各媒体融合协作,提升气象信息服务效益;三是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气象服务人员创新能力实现气象服务产品多样性;四是健全农牧区气象服务体系,增强气象信息服务的实用性;五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气象信息传播能力;只有落实好各项工作,才能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信息在西藏偏远农牧区的“辐射”能力,才能一步一步提升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气象科普素养,增强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意识和能力,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而更好的为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