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芳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福建 连城 366200]
革命文物是我国革命历史的实物载体和伟大见证,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的重要历史印记。福建作为原中央苏区的核心,红色资源十分丰富,革命文物特色鲜明,是名副其实的革命文物大省。如何做好新时代福建地区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发挥革命博物馆在保护、利用和传承革命文物的作用,凸显出这些珍贵革命文物的历史价值,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是摆在每名博物馆工作者面前的时代命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阐述革命文物的界定内容,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擦亮革命老区的精神底色,让革命文物发挥出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革命是人类改变自然和改造社会进程中所开展的重大变革,是从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的过程,是一个新阶级推翻另一个旧阶级的行动。所以革命文物承载着红色记忆,蕴含着伟大精神,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十分注重对革命文物的收集和保护,在1961年正式出台了《文物保护暂行条例》,对革命文物类别进行区分,从法律层面突出了保护革命文物的重要性。
到1989年,革命文物保护进入到成熟阶段,召开了全国革命文物宣传工作会议,明确了革命文物的定义、时间跨度。革命文物主要是指从鸦片战争以来,在全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爱国志士和革命先烈留下的有关物件,体现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史印记,更是激励青年一代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包括可移动革命文物和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包括革命遗址、革命会议旧址、革命志士故居和烈士陵园等等;可移动革命文物包括革命标语、革命文件、革命传单、革命刊物,还有革命先烈先辈遗留下来的大量红色印记,包括使用的器皿、穿过的衣物、传递的重要文件、书信等物品。
对普通大众来说,对文物第一感觉就是认为年代比较久远,这种认知虽然片面但是却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文物的特有属性,就是文物具有一定的年代感。我国贯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一切文物,都可以称为历史文物,反映了古人在政治、经济、科学、军事、人文等方面的活动。
而革命文物虽然属于文物,但年代比较近,属于近现代的物品,是指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有关遗物,展现的是近现代社会国人与外国侵略者抗争的斗争史,是在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过程中,众多民族的爱国志士、革命先烈、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共同推翻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赶走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解放全中国,在奋斗中留下来的大量珍贵的历史遗物和遗迹。从两者的时间维度上来看,革命文物指的是1840年至今这段时间的文物,历史文物则是指中华大地上从有人类活动以来的一切文物。
历史文物是华夏祖辈留下的文化瑰宝,代表了华夏民族最精湛的技艺水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其中包括食器、酒器、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铜器、书画等等,尤其是很多古代文物还属于皇家、贵族的专属物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寻常百姓家难以见到。而革命文物大多数普通常见,是我们身边日常所能见到的物品,物品本身不算贵重,看起来司空见惯,和同一时期普通百姓使用的东西一样,但它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每件文物都有其背后的故事,急迫需要进行保护。
革命文物并不是旧物,而是富有鲜活生命的一件件的生命体,如半床被子,从物质形态上来看是一件普通的物品,但它背后所传递的故事却历久弥新,表现出女红军与徐解秀老人当年的“军民鱼水情”,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半条给老百姓的精神。
革命文物的“半床被子”,并不仅仅是“半床被子”,是“军民鱼水情”的鲜活写照,展示着共产党人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浓于水、生死与共的革命信念。革命文物更容易让民众感动,文物本身是有感情的,承载着群体的民族记忆。
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在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是我国自古以来劳动者智慧的精华所在,反映了华夏民族古老灿烂的文明,充分展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揭示了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本身往往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常被民间收藏爱好者所收藏。而革命文物与历史文物所体现的价值有所不同,它不在于其本身的经济价值,不在于艺术造诣有多高,而在于其文物背后的精神内涵,需要综合考虑革命进程、革命战争、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因素,对革命文物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进行综合评判。革命文物虽然属于近现代物品,但具有强烈的纪念意义和教育价值,尽管当前我国步入了飞速发展的轨道,国泰民安、国强民富,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不能忘却那段屈辱的历史。
革命文物有着强大的价值引领和凝聚功能,是宣传和纪念爱国主义人士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珍贵资料,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教育青少年学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财富。所以需要发挥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和红色传播价值,将革命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把他们的精神永久流传,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福建作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留下了极为浓重的鲜红印记。特别是闽西地区,是中国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是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地,古田会议在这里召开,是红军成长壮大的地方,永安抗战文化在这里孕育,成为在抗战时期闪耀在福建和东南各省的主要文化力量。正是因为福建有革命文化的底蕴,有辉煌的革命历史,给福建这片土地留下数以万计的红色资源,拥有许多革命先辈遗留下来的革命精神、革命文物,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区域集中,见证了福建地区革命奋斗的历程和光辉的印记,承载着我党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因此,对福建红色革命文物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十分重要,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作为闽西地区革命文物保护的重要单位,要立足新时代,不仅要加大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而且还要注重革命文物的利用与传承。
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事关革命资源的延续和传承。当前,一些博物馆对革命文物征集重视不够,缺乏长期的规划和资金保障,有的则是管理不善,硬件保管环境差,造成革命文物的劣化或损坏。
新时代下加强革命文物保护,首先要夯实革命文物保护基础,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统筹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确保馆藏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全面推进。
从硬件层面,对博物馆环境、展厅、安防消防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查和升级改造,运用物联网、传感器等科技手段,加强革命文物的保养维护,安装智能温湿度检测与调控系统,对文物保管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全面自动监测,为工作人员提供预防性预警,及时抢救修复革命文物,最大限度降低革命文物的损坏。
从软件层面,推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打造一个展览展示、教育活动、观众互动的便捷平台,以数字化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现到公众面前,使研究者和公众通过视觉、听觉来感受革命文物。
保护革命文物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件革命文物都属于无法再生的珍贵物品,只有保护好革命文物,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让“红色故事”永昭后世。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作为保护闽西地区革命文物的重要场所,要严格落实福建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福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坚持预防性和抢救性保护并重的原则,构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一方面,要加强革命文物的征集,向全社会征集福建地区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爱国志士先进事迹的实物与资料,并开展红军长征史迹、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旧址等系列调查活动,充分挖掘革命文物的线索,前往全国各地拜访老将军、老红军及其子女,抢救老红军留下的宝贵的革命物品;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革命文物保护机制,做好馆藏革命文物的修复工作,针对馆藏不同文物的不同时期、不同现状、不同特点,采取“一物一策”的方式,制定行之有效的针对性保护措施,对破损的革命文物组织专家及时修缮,并建立革命文物数字档案,将损坏的革命文物进行数字还原,搭建数字化革命文物平台,让革命文物传递的精神世代永传承。
革命文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使之服务于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唤醒“沉睡”的革命文物,让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拥有大量的革命文物资源,博物馆在保护革命文物的同时,也要将革命文物与文化建设、红色教育结合起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革命文物的开发与利用,打造多元化红色资源传播平台,对馆藏革命文物深入开展研究,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阐释与传播,提炼革命先烈、先进人物的榜样力量。要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将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教育载体,引导高校、中小学生走进革命博物馆接受教育,让公众在博物馆参观中感悟红色文化魅力,在接受教育中受到红色洗礼,让革命文物物尽其用,确保革命文物的开发利用有效。
保护革命文物必须充分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价值,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与传承,首先是要厚植红色文化土壤,提升革命文物的展示水平,深入挖掘展示这些见证物所蕴含的历史意义,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群众看得见、记得住。
其次,要加强革命文物的宣传,推进革命文物数字化建设,进行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拉近革命文物与公众的距离。
最后,深入开展革命文物进社区、校园、军营、农村、机关、企业等系列活动,策划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革命历史陈列展览,以古田会议、万里长征起点、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等红色印记为主题开展展览,以革命文物的小切口展现革命斗争的大主题,采取革命文物与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使更多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的馆藏革命文物得以利用,在展览中展现出教育意义,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传承革命战斗精神,让公众感受革命先烈为穷苦大众谋幸福和为新中国作奋斗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要在实体展览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革命文物数字内容新业态,利用网络新媒体等网络平台,拓展革命文物数字化传播形式。充分发挥大数据、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作用,从传统线下参观转到线上展示,利用5G、AR、4K等新技术,采取云游革命博物馆、云直播、云讲解等形式,全景式、立体式展示博物馆中的革命文物,提供可视化、互动化的展示服务,让这些革命文物彻底地“活”起来,使公众参观体验更为快捷,提升公众沉浸式体验感受,进一步拓宽公众的参与人群,让全国公众都能更容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同时,还要积极探索革命文物的呈现方式,拓宽革命文物的传播渠道,借助喜马拉雅、企鹅FM、荔枝等有声平台,充分挖掘馆藏革命文物故事,建立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生动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用声音元素生动诠释、传递革命文物所承载的精神价值,让读者在红色记忆里感知历史。
革命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战争时期烽火岁月的珍贵记忆,一件件文物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作为革命历史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人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了使革命文物在新时代下熠熠生辉,要健全革命文物工作顶层设计,不断挖掘革命文物对社会的精神内涵,切实把革命文物保管好、利用好、传承好,让革命文物永不褪色、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