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广
(甘肃第二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外形和功能的要求增多,建筑物的结构越来越多样化,涌现出新的结构形式[1-2]。为了适应新的发展与改革形势,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技术、工艺和材料,从而保证建设的工程项目能够始终满足人们的需求且保证建筑物的建设质量。因此,本文重点研究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措施内容,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原料,提高浇筑技术水平是防止建筑出现裂缝和渗漏问题的关键。需要做好建筑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完成准备内容;建筑浇筑过程中,确保分层浇筑的质量,构件安放位置不同时,有效控制吊斗和模具的相关操作,避免在倒入混凝土的过程中对结构骨架造成损伤;严格控制构件底部与吊斗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防止浇筑高度超高引发的离析现象;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严格控制浇筑时间和环境的温湿度,避免出现施工裂缝问题;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振捣顺序,防止出现漏振情况。
钢筋也是整个建筑项目建设的重要原材料。选择钢筋型号时,需要高度重视钢筋的整体刚度和综合性能,对所选钢筋材料进行相应的检测检验工作。选择供应商时,应对比不同商家提供的材料,选择资质合格的商家进行合作,并要求商家出具生产合格证明。材料被运送到施工场地时应做好抽样检查工作,保证钢筋的综合使用性能满足建筑发展要求,按要求进行相应的捆绑、安放、焊接等技术操作,进一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3]。
墙体是建筑工程的基本框架结构,对建筑墙体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墙体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不断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满足建筑工程绿色化发展需要。墙体的保温储热效果会影响住户的舒适度,可以在墙体内部应用保温材料,该材料的保温性能强且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潮性能,可以有效提升墙体的使用年限,降低维修次数和材料耗损,提升墙体保温能力,满足人们对居住舒适性的需求[4]。
传统建筑施工建设使用的材料和技术相对单一,可能发生建筑地面开裂的情况,影响建筑项目在保温隔热、防水防渗和美观舒适度等方面的效果。需要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环保材料替代传统工艺,如新型泡沫玻璃。利用高温焙烧制成新型泡沫玻璃极大地提升了材料本身的密实度和综合强度,辅助先进的操作安装技术可以在提升地面耐久度的基础上,降低资源的消耗量,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
国内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各地区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均不同,建筑施工单位需要按照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处理软土地基。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较弱,稳定性较差,随着应用时间增长,软土地基可能发生沉降问题。因此,相关人员需要重视建筑工程项目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优化,确保地基稳固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竣工的重要保障。
目前,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属于重点研究内容。建筑行业属于重能耗行业,建筑施工应满足低碳理念发展要求,实现绿色化节能发展目标,需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合理规划。进行建筑暖通空调安装运行时,可以在新风系统中应用变频节能技术,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设备节能性;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地热能源调节建筑室内温度,利用地热热泵技术降低建筑能耗。使用地源热泵代替供热空调可以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地源热泵技术的建设投资不高,可以实现生态环保目标,减少空气污染等问题[4]。
建筑施工中铺设防水卷材可以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铺设过程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操作。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铺设方向,在施工前期做好铺设区域的清洁工作,确保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铺设过程中,卷材会受到建筑本身影响而形成夹角,需要对夹角进行加热处理,确保夹角受热的均匀性,还要对接缝进行处理,利用辅助手段处理接缝,从而减少渗水问题。相关人员进行卷材铺设时应关注屋面本身的坡度,坡度较大时,卷材可以自然垂直,不需要进行抻拉,以免卷材拉伸过紧而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卷材铺设操作完成后进行压实工作,为了确保防水卷材能够发挥作用,需要对其搭接位置进行黏性处理,对提升屋面的防水性能极为有利[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工作。进入施工现场前,操作人员需要全面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针对部分岗位特殊、安全风险系数高的施工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特殊培训。项目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操作,提前进行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的排查工作,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还要设置相应的警示牌和标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改革和创新现有管理模式,在施工现场引入多元化监督管理发展理念,实现全面监控,提升整体监督效果。各监督主体必须严格按照规章流程操作,明确自身的管理责任和应尽的职责,做好建筑项目全过程监督控制工作,同时监督主体必须协调与监理方、业主方、建设方、施工方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发展关系,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形成多方合力监督的发展态势;监督主体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办事效率,优化监督管理体系,强化对监督手段的创新工作,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体系,实现全面动态化监督,及时制定和调整监督目标,及时处理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做好相应风险防控预案,不断提升监督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选择材料时,相关人员必须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整合调查所得数据,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另外,采购人员必须按照采购标准进行购买,严格选定供货厂家,选择质量好、价格低的厂家进行合作;对购买的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材料能够满足建筑工程需求,为建筑工程质量作出保障。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工序有序进行,必须做好施工现场规划工作,制定完整的规划方案,统筹全局。为了实现现场设备材料的合理配置,相关人员应以合同为标准进行对施工材料和相应设备的采购工作,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合理安排不同的施工环节和操作流程,实行岗位责任制,不断引进先进施工技术与管理经验,改革和创新现有管理模式,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重视监督管理工作,针对不同施工岗位和工作性质的差异,合理制定管理方案和考核制度[3]。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工作的危险性较高,涉及高空作业等高危环节,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对施工安全的重视力度,增强安全意识。
(1)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施工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施工人员在工程开展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展开工作,管理者应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管理,全方位落实安全管理理念。
(2)实施岗前培训。
施工前培训能够帮助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完成工作。
(3)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需要增强施工人员对安全事故后果的认知程度,帮助施工人员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按照安全标准完成项目的操作,将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5]。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控制建设成本,合理降低工程造价。成本管理质量与施工效益成正比例。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必须做好对成本的重视工作,加大对成本的控制力度,将成本管理内容和方法落实到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控制与管理,严格计算工程量,完成限额设计要点,不断完善施工方案,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项目资金实际消耗量与预算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现有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调整。高层建筑成本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高层建筑成本管理流程
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必须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管理施工现场。施工企业必须全面落实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研究,保证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施工技术要点,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企业还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