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17 03:43齐易香
高教学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昆虫学实验课害虫

齐易香

(华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广州 510642)

农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其他农学类专业修读的一门重要课程。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农业昆虫学专业人才,要始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农业昆虫学实验是农业昆虫学课程的核心部分,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实践性强[1-7]。该课程主要教授农业昆虫形态特征与识别、调查方法、预测预报方法等。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昆虫田间调查、数据整理分析、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甘蔗、地下及仓储等各类重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状等,提高其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农业昆虫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当前农业昆虫学实验课存在问题,并对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材料更新缓慢,标本陈旧,难以发挥实际的教学效果

实验标本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标本质量不高是该课程存在的重要问题。有些实验标本经过长时间的浸泡,老化严重,失去了主要的鉴定特征。很多需要看背线、斑点或者体色的鳞翅目幼虫经过几年的浸泡,特征完全不明显。比如,杂粮害虫里的条螟幼虫,背面有明显的淡紫色纵纹4 条,这是区别于豆野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往往实验课上的标本看不到这个特征,很多同学就容易把这2 种虫子混淆。还有一些标本可能是由于近几年在华南地区比较难采集等原因,比较陈旧,如三化螟,目前实验课使用的三化螟标本有些腐烂,看不清体色及腹足特征等。另外,一些新入侵的害虫更新较慢,实验课上没有实物标本,学生可能对害虫的特征不能完全理解,比如2019 年入侵到我国的重大玉米害虫草地贪夜蛾,当年就应该及时把该虫更新到农业昆虫学实验课的标本范围,但是却没有这样做。再者,一些个体较小的虫害,本来就相对难鉴定,如果不经常更替,老化的标本特征更不明显,如蚜虫、蓟马、红蜘蛛等。

(二)理论课与实验课没有合理衔接

农业昆虫学理论课详细讲解各个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症状等,是上好实验课的基础。而在课程安排过程中,理论课的进度往往落后于实验课,因此,实验课教师需要使用相对长的时间讲解害虫的基础知识,学生观察标本的时间相对减少。并且实验课涉及的害虫种类多,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不能像上理论那样详细讲解各个虫害的发生规律等,而是用相对多的时间讲解形态识别。从而,不能让学生对学习的虫害有更多的了解,而只是单一的鉴定害虫,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都是由教师准备昆虫标本,再由教师讲解害虫的鉴定特征,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挂图等详细介绍如何鉴定每一个虫害,然后再由学生观察标本、鉴定标本,学生只需按教师要求一一识别,完成相应的作业就够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地位体现不明显,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些学生甚至不看标本,学习效果不好,学生只注重完成实验报告,没有体会学习意义、过程内容,无法牢固掌握知识。

(四)实验教材质量有待提高

实验课讲授的内容大多结合当地的虫害发生情况,由于地域的差异,编写统一的实验教材比较困难。比如,华南农业大学的农业昆虫学实验课教材是由课程负责老师编写,教材里面用黑白图片,有些并不清晰,比较难反映害虫的识别特征。如果教师上课没有用高清彩图,或者讲述不清楚的话,学生鉴定近缘物种存在困难。所以应想方设法提高教材的质量,最好能够使用彩色图片,让学生自学就能够鉴定大部分害虫。

(五)农业昆虫种类繁多,对害虫种类难以全面观察

学生对农业昆虫学实验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积极性不高,若实验课没有准备好的标本,学生不会主动到田间采集和观察。农业昆虫种类多、分布广,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 个虫态,学生往往不能在室内系统地观察到害虫的各个虫态。害虫发生种类、发生虫态受季节限制性强,如果实验课安排的时间不合理,容易引起教学与害虫发生期不吻合,很难采到新鲜标本,因而学生难以观察到全部的害虫种类。很多的昆虫标本特别是鳞翅目幼虫,是利用卡氏液等液体长期浸泡保存的标本,其体色、形态与田间相同的害虫种类存在显著差异,使得学生只能鉴别室内标本,而到了田间却无法准确识别。

(六)考核形式比较单一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程的考核与其他大多数实验课程一样,仍然是看重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出勤率。由于实验课不需要考试,很多学生没有认真鉴定标本,花很多时间在实验报告上。而教师布置的实验报告里的题目,往往书上都有答案。因此,该种考核形式,使得一些没有掌握害虫识别特征,但是认真写实验报告的学生能得高分。

二、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一)定期更新教学标本,做好标本的保存工作

农业昆虫的新鲜标本和为害状能让学生更准确地识别害虫及其危害。往往实验室的浸泡标本,体色和形态等都看不太清楚,小型害虫标本容易损害,不能看到完整的虫体,而新鲜采集的为害状能更真实地反映害虫如何造成危害,因此实验标本要经常更换。尽量扩大标本采集量,农业昆虫学实习是获得虫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外出实习之前,加大实验材料和用具的发放,使每组学生具有足够的捕虫网、三级台、昆虫针、展翅板、整姿台、标本盒和毒瓶等。同时,规定每名学生实习结束后必须上交多少科、多少种和多少个害虫。学生采集的标本可能保存不当,比如用酒精浸泡鳞翅目的幼虫,会导致虫体脱色严重,另外小型标本最好做成粘贴标本,如黄曲条跳甲和烟粉虱等。从正面、腹面和侧面3个方向做成的粘贴标本能较清楚地展示虫体特征。实习结束后,老师要及时整理学生上交的标本。做好标本的防腐防虫工作,比如针插标本收回后,放入高温干燥箱内,在40~50 ℃高温下充分干燥。用一些药物如樟脑丸以大头针固定于标本盒的一个角上防腐防虫。对于比较难采集的标本,加强和兄弟院校及兄弟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换各自特有的标本。另外,农业昆虫学研究方向的老师,均有饲养研究对象,通常是常见的农业害虫,相信通过协商,均可以为农业昆虫学提供活体昆虫。

农业昆虫学课程组的教师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准备每次实验课的标本。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农业昆虫学一共有6 次室内实验课,每次实验课课程组均会指定一位教师负责组织采集新鲜标本,这个方法不仅能鼓励年轻教师进入田间,了解农事操作活动并掌握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等专业知识,掌握当地生产实际情况,也能及时获得新鲜标本,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二)合理安排实验课内容

农业昆虫学理论课应该跟实验课衔接好,实验课的内容尽量安排在该部分的理论课之后,这样学生对实验的害虫不陌生,明白鉴定的要点和意义。另外,实验课内容的安排也要考虑田间虫害的发生时间,否则采不到新鲜标本,或者学生无法到田间观察虫害。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农业昆虫学系列课程均安排在秋季学期,有些实验内容,比如水稻害虫,蔬菜害虫等如果安排在后面,天气变冷,田间很难找到相应害虫。因此,合理安排实验课的内容对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很重要。

(三)让学生参加实验课的准备工作

以往都是教师准备实验课程所需的所有或绝大部分的教具及材料,学生鉴定标本或被动地观察挂图、标本。这种传统的方式,使学生对标本的鉴定热情不高,不会仔细观察标本的特征。如果老师能够在班里征集志愿者参与实验课准备工作,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标本的准备过程中,包括新鲜标本采集等,能加强他们对昆虫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观察害虫特征和为害状,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实验课往往先由老师讲解每个农业昆虫的特征,再由学生鉴定,而这种方式使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每个害虫的特征。如果让学生先自学,对着实验课本进行初步鉴定,再由老师讲解每个虫害的特征,学生会掌握得更牢固。笔者曾比较过两者的教学效果,见表1。如果先让学生自学,让他们对每个虫害有初步了解,老师讲解的时候,学生就会听得很仔细,能及时提出问题。再次鉴定的时候,学生也会很认真,对自己鉴定错误的物种反复观察和比较。如果让老师先讲解,学生对很多特征并不熟悉,很容易走神,对标本特征的认识程度会差很多。

表1 不同教学法对农业昆虫学实验课教学效果比较

学生亦可课后提前预习,比如布置预习任务,在讲授不同害虫危害时,邀请相关同学进行讲解,并请同学提问题;或者从实验课的标本中抽几个,在不讲解的情况下让学生鉴定。另外,教师在讲解实验课内容的过程中,特别是近缘种,邀请学生总结每种害虫典型的区分特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掌握了基本的虫害知识。

(五)提高田间虫情监测与调查实验的质量

能够完成田间虫害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是植保学生学习农业昆虫学后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农业昆虫学实验课安排8 个学时开展这部分实验。学生通过观察与现场操作,认识和掌握主要作物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害虫的监测与预测工作中,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为今后从事植保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如果田间实验不能吸引到学生,他们很可能就不会仔细观察,也不会认真调查,而是敷衍了事。由于田间调查实验并没有明确的实验内容,根据虫情,每年开展的实验内容可能不一样,因此,需要老师提前规划好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在“玩”中“学”。比如,开展果园桔小实蝇的监测与绿色防控,让每名学生自己准备矿泉水瓶,并动手制作简单的诱集瓶,将瓶挂到果树上,通过性诱剂甲基丁香酚诱集桔小实蝇,每天观察诱集到的虫口数。由于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材料都是学生自己准备,积极性较高。笔者列出了近几年开展的田间虫害调查和预测预报实验内容,见表2,由于这部分实验跟生产实践联系紧密,比如性诱剂在蔬菜害虫斜纹夜蛾监测中的应用,这个方法在生产中就是常用的,而且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大部分同学对实验数据的调查和整理,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能够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

表2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田间虫情监测与调查实验安排

(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农业昆虫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较强的学习能力及田间实战能力。很多年轻教师从事昆虫学理论基础研究,而很少下地,田间实战经验不足,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比如,经常下到田间地头,和当地农民进行交流,掌握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学习针对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下害虫种类及危害方式的差异,如何采用不同的治理手段。同时,年轻教师可以跟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跟这些老师一起带农业昆虫学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请教和学习虫害的鉴定、防治方法。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生产过程中虫害的鉴定,监测和预测预报等,才能在上课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并与学生分享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从而让该门课程不脱离实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也要提高教学能力,经常总结上课经验,比如把一些农业昆虫的特征总结成顺口溜,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教师要有一定的责任心,每次实验课都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并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建立多元全面的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是实施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保障。实验课的成绩以往完全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出勤率作为评分依据。这种考核方式,让学生过度注重实验报告的完成而忽视了实验操作过程,导致互相抄袭,或者上实验课花大量时间在实验报告完成上,而不会去认真鉴定和观察标本。因此,实验课成绩的评定应该多元化,对实验报告等书面内容的评定要求可适当予以放宽,充分考虑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应急能力;对实验结果的总结能力及对实验中出现问题的经验教训的总结能力都可计入成绩。同时,可以让同学们互相评价,建立师生互动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出勤率,对于参与到实验课准备当中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分。每次实验课的标本鉴定结果均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另外,期末可以增加考试环节,包括标本鉴定和典型特征的绘制等。笔者提供了农业昆虫学实验课的评定标准,见表3。多方面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表3 昆虫学实验课课程成绩评定标准

三、结束语

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农业昆虫学实验课程教学经验,总结了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如图1 所示。总之,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当前,选择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农业昆虫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植保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骨干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农业和昆虫之间发生的规律、控制及利用某些原理对农作物进行更好的保护。农业昆虫学实验是农业昆虫学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部分,促使学生消化、吸收和提炼理论课讲授知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将理论课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害虫鉴定和为害状分辨上,从而为今后从事植保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农业昆虫学实验的教学在不断改善,但依然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逐步改革完善教学方法的工作任重而道远[8-12]。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基本功,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及田间实战能力,了解农事操作活动并掌握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下到田间地头,掌握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另外,教材也应及时更新,最好用清晰的彩图更有利于学生鉴定标本。

图1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猜你喜欢
昆虫学实验课害虫
上下求索的中国法医昆虫学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森林昆虫学经典学术著作再版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法布尔
有趣的实验
多元化教学应用于高师昆虫学课程的实践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