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涛
(泾川县丰台镇焦家小学,甘肃 泾川)
问题意识是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意识,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内容,在具体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提问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在本文中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策略进行一定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是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仅仅是复制知识内容,而缺少引导学生感知、分析文本并提出质疑,则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问题意识。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教师方面。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教材与教师始终在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但是部分教师还没有转变教育观念,整个班级氛围压抑、严肃。部分教师自问自答,没有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而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严格按照设计好的步骤开展教学。也有部分教师为了压缩时间、追求效率,在提出问题后立即告知学生标准答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与理解时间。该种情况直接剥夺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权利,使学生始终以被动的姿态学习,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问题意识。第二,学生方面。很多学生因课堂主体地位的缺失,在面对问题时存在不敢向教师发问的情况,怕被教师否决、怕被批评。长时间以来,“教材一定是正确的”的理念也将影响到学生的质疑。此外,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处于初级阶段,所提出的问题也较为片面,害怕提出问题被同学笑话,也将影响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敢于发问,做好问题环境的营造十分关键。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创设愉快、轻松的环境,以此使那些平时不敢发问的学生也能够敢于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不管问题质量高低,教师都需要给予鼓励,即使问题十分幼稚也不能够批评,而是需要做好引导,使其能够以另一种方式思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而对于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讨论,如果问题较难、学生研究还是不能解答,教师再为学生统一解惑,在积极质疑、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也具有了更多的知识获取渠道,甚至部分知识是教师也没有掌握的。对于该种情况,教师则更需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使其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提问、敢于辩论。如在《江雪》教学中,学生提出“老师,天气这么寒冷,这位老人是真的在钓鱼吗?”“老师,他为什么一个人去钓鱼呀!”等问题。当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大家的问题提得非常好,实际上,作者虽然在钓鱼,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钓鱼。大家能不能再猜一猜是为什么。”以此帮助学生开启思路,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人独特的心境,即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在打开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内容。
在语文阅读中,提问是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焦点与热点,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提问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收获更多。但也需要注意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是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能够始终将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体,理顺好释疑与提问之间的关系,在鼓励学生提问的情况下实现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够较好地实现目标,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元素进行挖掘,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问。如在《一夜的工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第七自然段,也正是文章的中心句:“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在与学生一起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读了这句话之后,请猜一下老师在读到这里时曾想到哪些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新颖,学生在听到教师的提问后,则会积极回答:“‘简朴’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谁说的?”“哪里描写总理的工作很辛苦?”等问题。在教师提问后,学生进行思考,尝试问题如何解答,在有效打开学生思路的情况下,使其对文章内容形成认识上的冲突,以此对提问形成较高的兴趣,并逐渐形成愿意提问题的好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会提问,也不能够较好地把握知识要点,即使能够提问也不知所云。对于该种情况,作为教师需要适时地指导与点拨,帮助学生学会提问。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年龄较小,在学习中经常存在模仿教师行为的情况,也因此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起到重要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想提高问题质量,则需要在教会学生问题提出方法的同时,也能够做好对应的示范,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如在《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两个问题作为示范:“请问为什么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假如你是渔民,请问你怎样判断鲸的大小与种类?”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模仿教师的做法,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深入进行思考,帮助学生能够在深入分析的情况下提出具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在学生分析一定时间后,有的学生则提出了“为什么鲸睡觉时要聚在一起,而且尾朝外,头朝里?”的问题。可以说,在教师长期示范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规避学生问题提出的肤浅化与表面化,提升了问题的价值。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有很多提出问题的时机,包括对内容矛盾之处提问、对重点词句提问与对课题的提问等。对于一篇文章来说,课题就如同文章的眼睛一样,需要积极启发学生通过这双眼睛进行问题的发现与探索。通过对标题的时常推敲,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与中心,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水平。如在《晨露》一文学习中,学生在阅读完短文后会提出问题:“在文章中,只写了鲜花,并没有描写晨露。是不是题目写错了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体现出学生已经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在文章中,描写了不同花朵的争芳斗艳,这都是晨露的功劳,如果没有晨露发挥作用,鲜花也不会开得这么美。通过对鲜花美丽的描写,能够体现出晨露的作用,而标题则是真正地起到了点题的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思考。除了标题外,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也将会对文章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解决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如在《珍珠鸟》学习中,其中的句子“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关键句,能够帮助学生围绕信赖进行质疑,并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关系是信赖的?”“人和动物间能够信赖吗?”等。通过这部分问题的提问,则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发展。
不同的人对文章有不同的见解,这在学生阅读学习中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的看法存在不足,教师可以进行延迟评价,肯定学生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如在《菩萨蛮·大柏地》的教学中,其中的一句话“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此时有的学生就提出问题:“老师,墙壁上这么多弹痕,为什么会好看呢?不是墙壁清洁最好看吗?”此时,教师则可以肯定学生的问题,并组织学生一起针对该问题开展讨论,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说:“正因为留下了弹痕,所以更好看。作者也这么想,于是就这么写了。”有的学生说:“作者看到弹痕,就想起来当年的战斗,想起了胜利,就觉得很好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极联系时代背景与实际生活研究问题,有效地体现出学生的个性。
在问题意识培养中,需要做好问题拓展性的考虑。根据小学生思维特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也包括有植物、动物的说明文。其中,写人记事文章在描写事情经过、人物外貌时,会存在一定的留白情况,此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感悟。在植物、动物相关文章中,也经常存在部分疑问,给学生预留了一定的拓展延伸空间。在该类文章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文章特点,鼓励学生提出拓展性问题,在培养问题意识的同时也能够形成好的发散性思维。
如《画杨桃》一文的核心是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在看问题时不得凭空想象”,教师需要以科学方式的应用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能够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学生阅读中感受到文章道理时,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引导,并提问:“从画杨桃这件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这可以说是一个拓展性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将文章的感性理解实现对理性感悟的转变,帮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看待事物时不能够凭空想象、不能够片面,而需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问题意识已经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小学语文阅读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更是成为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做好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营造问题氛围,做好质疑引导,在鼓励学生踊跃提问的情况下实现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