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莉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高平镇中心小学,甘肃 平凉)
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写作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写作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但从当前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应当进行科学引导,并创新写作教学策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教学实效。
写作是一项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活动,如果学生“为写作而写作”,那么必然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素材单一、缺乏写作技巧以及写作与生活脱节等多方面的问题,为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必须正视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
要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水平,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写作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与应用能力,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综合考量。从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的难度比较大,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小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对写作存在抵触情绪。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总是习惯采取套用模板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真正爱上写作,容易使学生误认为写作就是一种“模仿任务”,需要背诵好词好句,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搬硬套就可以,而没有从写作过程中发现乐趣,导致对写作缺乏热情。小学生童心未泯,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如果语文教师始终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篇优秀的作文要内容翔实,运用合适的写作素材,而很多学生语文知识薄弱,平时也没有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导致作文比较空洞。因此,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不知该如何着笔。有的语文教师注重传授学生写作技巧,甚至为学生提供写作模板,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做好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的写作仍然停留在模仿阶段,难以写出丰富新颖的内容;有的语文教师关注学生写作的格式以及病句、错字等,虽然开展了大量的写作练习,但学生的写作思维没有得到拓展,素材应用也缺乏灵活性,导致写作能力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提升,打击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将写作视为一种任务,而没有看作是思维发散以及语言运用的活动,在这种心态下,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缺乏真情实感,只是一些词句的堆砌,如“流水账”一般,而并没有体现写作的真正价值,在情感上无法获得他人的共鸣。写作是对所感所想的一种文字性表述,需要同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通过加工使其成为作文的素材,作文的字里行间都需要体现自身的情感与体会。但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只是借鉴他人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没有能够和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实际经历相结合,从而使作文缺少真实情感,导致作文质量不高。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以及智力初步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必须关注小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这也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一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导致学生缺乏对周边事物的细致观察意识,也难以在丰富想象力的基础上爆发出强大的创作能力。小学生缺少阅历,生活经验匮乏,且阅读量比较少,这些都是其写作能力的制约因素。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对学生写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却缺乏重视,再加上对写作给出了诸多限制,导致学生想象力的拓展与思维发展受到影响,严重干扰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应用能力。
小学生在写作中所表现出的问题,除了素材匮乏以外,写作技巧缺失的问题也比较普遍。许多语文教师虽然讲解了写作技巧,但对学生是否掌握并能够运用缺乏关注。一篇好的文章,既要有充实的素材、真实的情感,又要有好的篇章布局,要紧紧贴合主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面临写作任务时常常不知如何着笔。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写作无从下手的情况,是由于没有在写作活动中感受到乐趣。教师要以鼓励和肯定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写作实践,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并使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当学生在面临一个新的写作主题时,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挥想象力,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着笔,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细心观察,使学生感受到写作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观照,写出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即可。例如,教师在教学以描写“人物”为主题的作文时,可以首先让学生细心观察身边最亲近的人,描绘他的性格特点、外貌特点以及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学生对身边最亲近的人拥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挖掘一些细节素材,同时这样的写作主题与生活相贴近,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又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各种事物,并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春天的“美好”,当学生沉浸在这样的情境中,便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作愿望,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创作中。
生活是最直接的素材来源,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实践等获得对事物的体悟,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阐明了生活与教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同样也说明,一篇优秀的文章必然是对生活的观照和反映。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源自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活动,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与积累写作素材,明白写作的真正意义,并不断提高写作技能。作文写作实际上并不难,生活是写作的重要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勤观察、多思考,留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事物。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某个片段或某个具体事例,并着手描写,养成从生活中收集写作材料的好习惯。实际上,写作就是将自己的所观、所闻、所见或亲身体悟,以恰当的语言文字呈现出来。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还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正确地运用这些素材。实际上,写日记就是一种良好的记录生活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知力。学生通过描写各种生活琐事,记录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认知,除了能够逐步提高写作技能以外,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对生活的热情。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时,要注意设定明确的写作主题,以避免作文内容与主题偏离。
总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人或事以及社会以及自然等方方面面的事与物。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于事物的感知与体会也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主题,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写作。例如,以“一件难忘的事”为主题写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经历为素材,选取任何一件自己所经历的难忘的事,可以是发生在学校的事,也可以是发生在家庭中的事,当然也可以是自己所看到的有关别人的事,但必须以真实情感写出来,这样才能够打动人。
阅读和写作都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两者不可割裂。如果学生缺少阅读积累,那么写作就会显得空洞乏味。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既能够增长学生的阅读量,帮助学生积累各种各样的词句,学习一些优秀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更加得心应手。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也就是说,阅读是对他人写作技巧的一种借鉴和吸收,而写作则是在熔炼自主想法的基础上,对写作情感、写作技巧的一种独特化表达。阅读于写作而言,发挥着作为基础的作用,语文教师开展写作教学时,应以阅读活动指导为前提。从阅读到写作实际上就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茨威格曾说过: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读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只有具备独立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写作。
语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课外阅读书籍,或选择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述与写作技巧,同时不断培养与提升语感。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比较少,许多课外知识常常需要从阅读中获得。为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领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了解与掌握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篇课文时,为使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更丰富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使小学生通过阅读汲取知识营养,不断拓宽知识面,从而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只根据写作要求与教师所教授的写作技巧进行模板化的填补,而不是对写作的过程进行琢磨与推敲,这样的写作只是为完成任务,而缺少学生个人情感的融入。但优秀的作品往往是作者充沛情感的表达,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丰富充沛的写作情感。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他人作品中的情感。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对于作品思想情感的体悟,如《狼牙山五壮士》表达了作者对抗日视死如归、舍身忘己的赞美与钦佩之情;《开国大典》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以及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潜移默化中,学生会认识到创作实际上就是作者思想以及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体会各种事物,并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够更好地融入自己的真挚情感,从而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生活是写作的源头,优秀的作文需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必须教会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只有当学生以独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饱满的热情去看待各种生活现象和生活事件,才能够写出独一无二的体验,从而赋予文章感染力。学生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若用心品味,自然能从中获得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写周记、随笔入手,养成深入思考、多元观察事物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便会有质的提升。
学生是否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与其素材积累以及情感表达都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写作技巧同样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写作技巧并不是要使学生养成固化思维,反之,是要使学生的写作思维更加灵活,以免将写作禁锢在一种固定的框架中。一篇好的文章,必然是主旨鲜明、脉络清晰、修辞巧妙、用语精练的,而这些都是写作技巧的内容。因此,在日常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写作技巧的传授。写作技巧并不是指模板的套用,教师可以通过课文或其他一些书籍中摘取的文章来进行示范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优秀文章的出彩之处,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感知体会作者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主旨表达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达到的效果,从而循序渐进地积累写作技巧。
例如,在学习《匆匆》这篇课文时,文章中有很多描写得比较精彩的句子,如“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教师可让学生多读这些佳句,体会作者为什么写得好,同时可通过模写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此外,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个性化创造,给学生留足自主探索的空间。从审题着眼,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审准题意,使写作内容与主旨紧密结合,文章立意清楚是写作的首要要求。教师对学生写作的结构布局、表达方法则尽可能避免过多干涉,要以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其既保证写作不偏离主旨,同时又能够写出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词不达意且毫无新意。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给予科学、合理的写作评价,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点滴表示肯定与认可,从而使学生爱上写作。
综上所述,从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素材积累匮乏,缺乏真实情感和想象力等问题,为避免学生写作流于形式化,语文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小学生细心观察社会的方方面面,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写作视野,体会他人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