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瑞峰
重视纪律、严明纪律,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党的力量所在。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同志仍然不忘提醒人们,“我们的口号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1]194也正因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能够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开启发展新纪元。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气象新作为。在纪律建设上的“新”,就突出表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继承和弘扬纪律严明这一党的光荣传统,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2]131党的十九大将纪律建设和政治建设等一起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纪律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定位更加清晰。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中央在战略上,把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战术上,以战略为引领多路径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策略上,“严”字当头不断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从战略、战术、策略上看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可以使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进而有利于持续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证。
战略,往往都是全局性、长期性的。从战略上看,一般最能把握事物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最重要的一个战略布局。如何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3]9。这就非常清楚表明了全面从严治党只有抓住纪律建设才能落地生根,纪律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全面从严治党风气和氛围的形成必须以加强纪律建设为前提。全面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必须形成浓厚的从严治党风气和氛围。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员人数9500 多万,基层党组织480 多万个。在一个14 亿多人口国家要执好政,其挑战和难度之大,那是超乎想象的,也没有什么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如果不讲纪律、抑或纪律松弛,那是肯定要出大问题的。2014 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不严,从严治党无从谈起。”[4]26这为加强纪律建设,把纪律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用纪律管全国治全党作了广泛的动员,进一步加深了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治本之策的认识。对纪律建设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又推动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浓厚风气和社会氛围,全面从严治党认识的统一又反过来更加致力于党的纪律建设,从而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这就是新时代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治本之策的生成逻辑。要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重视纪律建设。加强纪律建设是党内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浓厚风气和氛围的前提。
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和部署的落实离不开纪律建设的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5]122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主要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任务包含于新时代党的各项建设之中,除了纪律建设,主要还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离不开纪律建设的保证。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需要全党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需要纪律建设做支撑;巩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需要纪律建设做条件;加强作风建设需要纪律建设做指引;强化党内法规制度执行需要纪律建设做后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更需要重视和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部署、重要指示批示、惠民政策和举措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也离不开纪律建设的保证,需要以更高的要求严明纪律。加强纪律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和部署的落实就有了坚强的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面对的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强纪律建设来解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们党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四风”等问题,在2012 年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上,习近平总书记承诺“必须下大气力解决”。为了兑现向人民许下的诺言,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6]6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党中央就制定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过去吃喝之风、高档消费等奢靡享乐铺张浪费现象很快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遏制。2014 年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我们提出那么多要求,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来落实,光靠觉悟不够,必须有刚性约束、强制推动,这就是纪律。”[3]5加强纪律建设,切实解决了全面从严治党面对的一些突出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克服了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党的威信越来越高。
战略重视,战术上也不轻视,才能实现战略目标。2016 年,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健全完善制度、深入开展纪律教育、狠抓执纪监督、养成纪律自觉四个方面指明了如何加强纪律建设。这为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标示了清晰的实现路径。
靠制度管党治党,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贯传统和优势。新时代,党的制度建设加速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党的纪律法规制度中,党章是第一位的。党的十九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党是领导一切的、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巡视全覆盖、党的六大纪律、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纪律内容写入了党章。在党章中完善了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强化了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等。党章适应了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权威进一步彰显,巩固了党的根本大法地位。在具体制度层面,党中央从作风问题入手,制定出台了八项规定,迈出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第一步。随后,围绕构建“三不”一体的纪律建设机制,党中央又陆续修制了一大批党内法规制度。不敢腐方面,两次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不能腐方面,修制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等。不想腐方面,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此外,在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方面,修制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也根据党章和相关党内法规的要求,修制了一大批配套的实施规则、规定、办法、细则以及规范性文件。同时,党中央还两次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一大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被废止和宣布失效,继续有效的绝大多数也重新进行了修订,保证了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与时俱进、现实可操作性。新时代纪律建设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细、越扎越密、越扎越牢,做到了制度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
加强纪律建设,健全完善制度是前提,深入开展纪律教育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要强调的是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3]9党的纪律教育包含多方面,遵守党章是第一位的要求。党的十八大闭幕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就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的重要文章,其对党章的地位、修改的重点、基本内容、遵守要求等作了深刻阐述,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党章作为必修课,走上新的领导岗位的同志要把学习党章作为第一课,带头遵守党章各项规定。”[7]为了加强全党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2016 年,党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其中首先强调学党章,纪律法规也列为学习重点。此后,为用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党的十九大修改党章时,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对抓好党章党规党纪日常教育,形成了长效机制。此外,还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中性主题教育活动,增加或强化了纪律教育内容。同时,注重反面案例的警示教育,充分发挥警示教育的震慑作用。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加大了典型案件曝光力度,还抓住重要时间节点推出系列重磅反腐纪录片,从2014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到2016年《永远在路上》、2017年《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利剑》、2019年《红色通缉》、2020年《国家监察》、2021年《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再到2022年《零容忍》,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受警醒、明底线、存敬畏。通过正反纪律教育,让枯燥的党规党纪条文变得具体可感、易知易行,极大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有力地保证了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制定纪律就是要执行的,纪律的生命力也在于执行。习近平总书记讲:“抓纪律,就要敢于板起脸来批评。”[2]771为什么要板起脸来抓纪律?其实,习近平总书记自己在不同场合给过解释,他讲:“这些年,我们在干部管理上不可谓不重视,也出台了不少制度规定。为什么还存在那么多问题?我看,一个重要原因是讲‘认真’不够。”[2]350所以,抓纪律执行必须要“认真”,要板起脸来批评,否则制度、纪律就会成为稻草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敢于监督、严厉执纪、严肃问责,以纪律为尺子,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一大批严重违纪违法的党员领导干部受到纪律的惩处,维护了纪律的严肃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天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拳’,也没有‘铁帽子王’。”[3]87刚性执纪,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真正让纪律成为了带电的“高压线”,唤醒了全党的纪律规矩意识,让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同时,党中央强化了党内监督,加强了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整合运用多种监督力量,让各方面监督都严起来、实起来。特别是充分发挥巡视在党内监督的利剑作用,实现了党的历史上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的目标,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方面,巡视立竿见影。提高纪律执行力,全党更加自觉按制度和规矩办事,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真正得到落实,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自觉性是纪律的重要特性,是纪律区别于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标志。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这就要求,共产党员必须把遵守纪律作为应尽的义务,时刻在内心深处铭刻党规党纪;党组织要引导好党员按党章党规党纪标准要求自己,养成尊崇党章、遵守党规党纪的良好习惯。纪律自觉建立在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定上,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就不会带有任何私心杂念,只会视纪律为自由。做到理想信念坚定,必须始终对党忠诚,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提升理论修养。政治理论素质提高,纪律规矩意识也就随之强化。纪律自觉也建立在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自觉维护上,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也是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即是党员干部需要恪守的重要纪律和规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8]232坚持用好民主集中制,就能保证权力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做到公正、依法、廉洁用权。养成纪律自觉,实现“不想腐”,更离不开大环境,尤其要重视党内文化建设,培育好纪律文化。2022 年2 月,中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这有利于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厚植廉洁奉公的文化基础,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从而把好作风带进新征程,好传统弘扬在新时代。
策略是为实现战略服务的,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严”字当头,是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习近平总书记讲:“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正气上不来、邪气压不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出大问题。”[9]34在这里道出了“严”的原因。新时代,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不断提高。
善于抓重点是我们管党治党的显著特点。把政治纪律和规矩摆在纪律建设的重要位置就是一个鲜明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2]131-132这就把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作为首要的根本的要求。基于上述认识和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制定和修改党内法规时,也重点突出政治纪律的要求。2018年在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时,将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列为重点查处对象。在条文修订部分,政治纪律一章也是修改幅度最大的,在2015 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基础上,政治纪律增加了5条、修改了12处,新增和修改条数都超过其它各章。在守纪律方面,也是重点强调遵守政治纪律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3]22在执纪方面,违反政治纪律和规矩问题的被作为重点查处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决地执行,不要语焉不详、闪烁其词。”[3]85实践充分证明,严明政治纪律是我们党团结一致、行动一致、步调一致向前进的充分保证。不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脱贫攻坚战就打不赢,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实现不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也推动不下去。把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作为首要的根本的要求,就显著提高了纪律建设的政治性。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10]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这是新时代以“严”字当头,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标志。坚持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特别是管住“关键少数”。在纪律定位方面,对党员提出比法律对普通公民更高的要求,回归党纪的定位,唤醒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防止小错酿成大祸,不至于滑向犯罪的深渊,使党员走在群众的前面,真正体现党的先锋队性质。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前提是实现纪法分开。2015 年在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时,将原条例中70 多条与刑法等国家法律规定相重复的部分全部删除,修订后的2015 版党纪处分条例不再重复刑法等国家法律对普通公民的要求,充分彰显了党纪的特色。在执纪方面,较好地贯彻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的思路,坚持预防为主、抓早抓小,成功探索出有效的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同时,在总则中重申党组织和党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模范”两字更是体现了对党组织和党员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更高要求,强调了党组织和党员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和普通公民的政治责任,从而又实现了党纪和国法的有效衔接。对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犯罪的党员,在处分处理程序上也做了较好衔接,实现了执纪执法相贯通,纪律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都得到提升。
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围绕权和责严明党的纪律,是推动纪律建设落地落实的重要举措。2014 年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理清责任、落实责任。”[3]113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即简称“两个责任”,这是严明纪律落实的有效抓手。有权没有责,必然导致腐败。其实,我们党在赋予党员干部权力的时候,同时也压上了责任,但过去,我们讲权多、讲责少,所以,就导致一些干部任性用权、权力越轨,最后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甚至跌入腐败的深渊。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党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慢慢理清责任,层层传导下去,级级压实。2018 年修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时,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履行或履行不力作为重要政治纪律写了进去,以重要党内法规形式予以了保障。2020 年3 月,中办印发了《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牢牢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不放,一以贯之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敢抓真管,纪检监察机关要盯住重点人重点事。”[11]“两个责任”的严格落实,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了严紧硬,纪律建设的针对性显著提高。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只有抓好“常”和“长”,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治本之策的作用才能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一刻不停歇地抓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只管5 年、10 年,而是要长期坚持。要拿出恒心和韧劲,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6]507为了抓出成效,从2013 年3 月起,中央纪委每月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数据,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数据报表统计指标也不断完善。以八项规定为纪律建设的实践载体,每逢重大节日节点,中央纪委都要发出通知,要求狠刹“四风”等问题。靠着驰而不息的干劲、韧劲,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八项规定树立起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12]抓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看起来是个小事,但对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那就是党中央抓作风抓纪律是动真格的,而且是持续动真格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为了人民,我们党是能办成事的,而且是认真办事的,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面向未来,必须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坚持“严”字当头,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不断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以纪律建设引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