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三大方案〔*〕

2022-12-17 18:53王水兴
学术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全人类共同体现代化

王水兴

(江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早在1921年的新民学会长沙会员新年大会上,毛泽东就指出,“中国的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1〕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科学认识,不断为世界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回望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三大突出贡献。

一、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新现代化方案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但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条件和具体路径存在着巨大差异。就现代化概念而言,其内涵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中国共产党以鲜明的无产阶级政党使命意识和对世界潮流的深刻把握,明确强调中国革命的最终道路必须是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昭示:只有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人类才能迎来光明未来。

(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根本内涵

实现社会美好发展和人的自由与解放,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回溯人类现代化历史,人类的现代化存在着历史分野:资本主义现代化或社会主义现代化。但是,资本主义化不等于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不等于实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民主、自由。现代化在人类迄今历史中呈现了多维、复杂和非线性发展方式和存在方式,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当今时代,那些还未完成现代化任务的民族国家很难通过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国家真正的独立和发展。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已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机会和时代条件,主要依靠本国人民艰苦奋斗,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吸收和借鉴其他各国先进文明成果,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其最根本内涵是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对西方现代化的简单照搬和模仿,其蕴含着鲜明的“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价值诉求,彰显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3〕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走向现代化,还熔铸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承载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殷切期待。

社会主义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坚定维护和推动世界朝着和平方向发展。始终坚定不移推进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民主化进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民主化变革,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担负起大国责任和义务。

中国共产党立足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够巩固和完善的客观实际,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积极学习和吸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不断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在追求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创造性转换、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融入社会主义价值,不断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内涵和实质。中国现代化道路是在社会主义价值范导和共产主义理想引领下不断深入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现代化既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翻版,也不是与世界文明发展道路迥异的孤版。中国的现代化既超越了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又超越了苏联、东欧等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新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根据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相比,当代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内生性发展起来的新版现代化道路。这个新版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奋斗目标与实现路径的统一、是共产主义价值诉求与实践探索的统一。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意味着和平、合作、互利、共赢、正义、发展、劳动的成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倡导共建、共商、共享社会治理理念,倡导以共享发展为目的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代表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理论精髓,又是建设人类美好社会的可行方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4〕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方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就是人类追寻自我解放的道路。

(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也面临着严重危机。在历史的重要关头,邓小平振聋发聩地强调,“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5〕“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6〕为打破人们对社会主义僵化认识,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提出要以“三个有利于”〔7〕标准衡量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明确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8〕由此,中国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得到有力推动。中国大踏步融入全球化浪潮,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迎来全新发展局面。

在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基础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历史自信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政党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高度。随着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进程的发展,这一全新论断必将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复兴、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既明确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旗帜鲜明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方略;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社会主义选举民主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共同发展,又不断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毫不动摇维护和完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制度;既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又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既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又毫不动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旗帜鲜明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强调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统一;既在国内深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又在国际范围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又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既始终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坚持“五大文明”协同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发展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作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和实践贡献,为复兴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贡献了新思想新方略。

中国巨量的人口规模、复杂的国情和吸纳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的发展历程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中国现代化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和时代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必将造成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新局面”。〔9〕

二、为人类文明赓续贡献新和平发展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重大原创性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的新成果,是中国人民弘扬国际主义精神的新标识。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发展,它必将为赓续人类文明提供全新选择。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新内涵

面对国际社会长期存在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公平赤字、正义赤字等共同问题,世界各国只有同其他各国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原则,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0〕“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11〕归根到底,只有实现和平发展和共享发展,人类社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人类遭遇到的共同风险和挑战归根到底需要通过发展去解决。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12〕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世界上面临的许多问题不再局限在意识形态矛盾框架中。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生态危机、核战争风险、恐怖主义危害、国际性犯罪、网络信息安全、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传染病全球性流行等人类遭遇到的和平和发展困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本质上是相互联系、彼此贯通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全球视域中谋划和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是关乎中国国运兴衰的大问题,也是关乎人类文明能否实现赓续发展的世界级问题。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持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就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过程,就是推进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过程。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新的内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宽广的世界视野,内蕴了鲜明的世界性价值。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1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安全与发展、世界发展与中国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精神,创造性提出系列关乎人类共同利益的全球性倡议,积极推动全球化朝着包容、普惠、安全、绿色、公平、正义方向发展,努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建设美好世界有机融合,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为人类文明赓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从亚洲命运共同体到亚欧命运共同体,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到海洋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共同体,既体现了地域范围的不断扩展趋向,也体现了要素结构的不断充实和发展追求。这些“共同体”都指向一个命题:当今人类社会已经是一个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1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有力的实际行动不断推动上述各共同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共产主义才能消灭地域性的性质而成为世界性的存在。“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1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价值诉求,是人类交往迈入深度全球化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未来社会理想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了当今世界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分歧,超越了各国之间客观存在的制度和文化差异,以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交往、共同发展为愿景,擘画人类未来,凝聚国际社会共识,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贡献的“时代精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的挑战在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民族复兴,另一方面必须尊重和正确看待当今世界一个基本现实——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何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如何在国际合作中保持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发展好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新时代我们面临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

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如果只限于中国地域来发展,实现共产主义就永远只是理想。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地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普遍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共产主义才能由理想变成现实。尽管2008年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大流行削弱了资本主义力量,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仍然还会强势存在。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能容纳新的生产力,它就仍然会持续存在下去,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仍然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现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吸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适应了世界各国人民求发展、求安定、求和平的内在要求,又契合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熔铸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利益诉求中,实现了全人类整体利益的中国表达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国际表达。

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必然会迎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有利环境。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话语权、管理权、主导权必然会迎来全面增强的时刻。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思想塑造全世界的能力必将全面提高。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必将迎来全面复兴局面。只要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始终不忘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振兴社会主义力量,以历史主动精神塑造世界发展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世界意义和价值就会日益显现出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合作共赢理念,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开辟出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发展新道路,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16〕

三、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新价值方案

没有思想上的认同,就没有行动上的一致。没有价值观的坚定统一,就难有实践上的执着坚守。为世界谋和平与发展,必须超越西方“普世价值”,不断增强全人类价值共识。

(一)准确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内涵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智慧的标识性概念,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扬弃和超越。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遭遇的各种困难、纷争和矛盾,既是现实利益冲突的结果,又是价值观念冲突使然,一定程度而言,价值观冲突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人们的价值观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属于观念上层建筑范畴,其本质是由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而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决定的。正因为世界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决定了各国的主要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也必然千差万别,由此各国的主流价值观出现差异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一种客观存在。

问题的另一面是,今天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决定了人类必须主动凝聚共识,最大限度地缩小分歧,扩大价值共识。一味地放任全球范围的无休无止的纷争和冲突,最终将殃及全世界人民的根本福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必须担负起塑造和引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任,主动发声和主动作为,不断增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

总体而言,在资本和劳动仍然处在深度博弈的格局中,全人类大体上形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资本主义价值观分野局面。当今世界仍然处在深度的发展鸿沟和社会分化进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推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答案只能是对现有的全球经济社会治理体系进行变革,不断适应世界多数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改变全球范围的发展鸿沟、社会分化日益严重的局面。从价值伦理建构的高度审思,当今人类,要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突破资本逻辑驱动造成的人类社会虚幻共同体发展局面,创造人类文明新发展态势和格局,就必须努力达成全人类价值共识。

其一,和平是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保障,人类需要和平。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民不期盼和平。但是,资产阶级及代表其利益的政党和利益集团往往为了本国或本集团的利益,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战争和动乱的风险强加给其他国家和人民。和平尽管弥足珍贵,可是,如果人民受到侵犯,人民就应该勇敢地以革命的战争对付反革命的战争。质言之,和平不是片面的、静止的和孤立的,和平应该是全面的、发展的以及与其他社会价值如法治等相互联系的。

全人类共同价值所指的“和平”强调的是普惠的、尊重各国独立、主权完整的具有国际法保障的和平。战争一开始就分为正义和非正义的战争,为了巩固和平、为了捍卫正义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选择非和平的手段也是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推进无产阶级革命的应有之义。

资产阶级政党以维护“和平”为借口发动的战争比比皆是。显然,“和平”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的是正义的、人民的、永久的和平,只要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和平的力量就一定能够超过战争的力量,真正建立在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基础上的和平才能不断得到持续巩固和发展。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通过战争认识到和平的真谛。习近平指出:“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17〕和平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才能得到实现。离开和平的环境,人民和民族的一切都可能化作战争的灰烬。珍惜和平、远离战争是全人类应共同坚守的首要的价值准则。

其二,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18〕因此,发展必须是包容、全面、普惠和可持续的发展,发展成果应由广大人民共享。包容、全面、普惠和可持续是人类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最根本、最强烈、最迫切的愿望。发展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契合了最广泛的社会诉求,具有最大的民意基础。

其三,公平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追求社会公平是世界各国人民长期的价值诉求。从全球视域分析,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公平,横向上主要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要公平发展,大国和小国应有公平发展权利;历史纵向上,主要体现在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历史发展与现在发展应体现机会公平原则,公平应考虑各个国家历史差异和历史境遇,合理照顾各国核心关切,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承担国际义务,创造公平合理的国际发展环境。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的共同风险,西方发达国家应当主动承担更多责任,因为今天的地球气候环境变化是由全人类活动导致的。大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全球气候影响更加显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更长,对地球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影响也更大。小国和落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人口规模决定了其对地球生态影响相应地要小得多。全人类的公平就应当体现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原则,不应简单地按人口规模、疆域大小、经济比重等因素要求“公平”对待。不能借“公平”之名,行逃避责任之实。

其四,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崇高的价值。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正义必须基于事实、平等和中立的原则。实现正义的前提是平等。正义之所以被各国家各民族普遍视作崇高的价值,其原因在于正义是人类内心对同类的尊重,这个“同类”不局限在人类自身的限度,还包含一切自然界的生命。换句话说,追求正义不只是人类专属的权利,而是全部生命体应该享有的权利。离开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运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就不可持续,正义也将不保。正义的最广义的诉求包含了对自然所有生命的尊重,对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能力、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平等尊重。正义具有无限的价值,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价值理想。对于全人类来讲,实现正义就是实现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正义永远只是相对地、历史的,实现全人类社会正义的过程本质上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过程。

其五,就国家而言,民主的本质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完全一模一样的民主架构。民主的历史性、阶级性不容忽视,各国必须在尊重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生产力水平和现实国情的基础上,构建民主制度。习近平提出“八个能否”〔19〕从政治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详尽而具体地阐释了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制度的民主的本质及其判断标准,为发展人类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丰富民主作为全人类价值认知提供了新的遵循。从宏观和抽象层面而言,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民主,应当以是否有利于增进这个国家的人民团结、推动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持续提高为根本标准。

对于现实的国家而言,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民主制度应该由各国人民根据各国的国情作出选择。“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20〕从全人类的高度审视民主价值观,不存在一个统一模式的民主制度,而应当尊重各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具体的民主制度。对于当今世界而言,“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商量来办”。〔21〕推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民主化变革,归根到底还是要切实尊重各国国情和历史文化现实,尊重和保障各国主权独立、尊严和发展利益。

其六,自由是深植于人类基因的价值诉求。列宁在批判资产阶级自由的虚伪性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自由是个伟大的字眼,但正是在工业自由的旗帜下进行过最具掠夺性的战争,在劳动自由的旗帜下掠夺过劳动者。”〔22〕自由和法治是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全世界人民对自由的追求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自由地选择工作、自由地迁徙、自由地恋爱、自由地发表言论、自由地选择或放弃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种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是最受广泛认同的价值观。但是,自由也是有边界的,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自由应当是建立在社会规则、法律和伦理道德认同的基础上的。自由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对各国法律的尊重和公序良俗的遵守。离开规则、法律和伦理道德约束,自由将不复存在。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时代潮流的深刻体认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生以来,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西方中心论”已走到尽头。超越西方“普适价值”,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23〕要化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公平赤字和正义赤字,全人类亟待达成价值共识。

由于历史的原因,世界各国人民在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出现认识分歧、价值观差异和文化多元认知,是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人类社会全球化发展历史表明,只要各国始终坚持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法基本准则,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价值观差异是能够得到理解和尊重的。价值观差异不应成为文明互鉴、交流的羁绊,而应成为促进全人类形成价值共识的动力。 “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24〕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只要秉持彼此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立场,带领本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世界各国完全可以和谐相处、彼此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反之,如果企图倚靠某种历史优势或垄断地位,追求地区和国际霸权,在国际关系中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那么,世界就难以和谐共处,遑论和谐发展。

从根本上讲,人类社会经历农业和工业文明的洗礼,正迈入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工业、农业等,所有领域都正在酝酿着颠覆性变化。平等、开放、合作、共赢已日益成为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也终将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方式。 人类社会正从地域性社会发展成全球性社区社会。对于当今人类而言,“地球村”不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客观而具体的现实。当今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历史关口:走互利、合作、共赢的多边主义之路,还是走民粹、封闭和孤立的单边主义之路。每一个政治集团和执政党,都必须作出明智选择。

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所形成的影响力不仅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自身的结构框架和运行机制,还正前所未有地加速改变着地球气候环境状况。智能革命的深度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亟待人类社会形成与之相适配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如果人类不能携手合作,如果还任由资本逻辑恣意绑架社会发展,21世纪的未来人类社会或许会遭遇空前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任何一个对人类有使命和担当意识的政治组织和政党,都应当对人类未来负起责任。弘扬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最大限度化解分歧、凝聚共识,实现有序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人类才能创造美好未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自觉遵循的必然结果,也是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结果。

(三)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价值选择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25〕消除世界各国间关于价值观认识方面长期存在的傲慢和偏见,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需要世界各国主动作为。在长期的世界格局中,西方文化强势地位造成了资本主义价值观垄断国际舆论局面。

美国哈佛大学的弗朗西斯·福山仅凭冷战结束就断言:“不断进步的自然科学正在把人类社会引向资本主义,……。”〔26〕美国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罗伯特·卡普兰也罔顾事实说中国是独裁国家。强调美国应该调整其在21世纪的大战略,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帝国,并建议把美国的战略中心放到与中国竞争上来。〔27〕在西方中心主义及西方民主优越论思想支配下,一些西方学者习惯粉饰美式民主。世界上好像只有美国的民主制度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他们眼里,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民主化和现代化道路是人类走向“自由世界”的必经之路,是文明“历史的终结”。事实是:世界上没有一个适合全世界各国的民主制度。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根本不可能是真正的自由世界。

当代中国长期向好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积极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话语,切实推动融媒体时代中国话语走向世界,主动塑造世界话语传播格局,实现当代中国精神的国际表达,为打破西方话语霸权贡献了新的思想武器和话语力量。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但善于改造客观世界,也善于改造主观世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引领世界发展、倾力打造人类最大价值公约数的历史使命。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会自发形成和发展,需要人们自觉主动塑造和培育。面对全球价值观激烈博弈局面,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舆论引导,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优势可以转化为社会制度比较优势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优势。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力量可以转化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加强先进文化创造、提高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塑造力和引领力,归根到底要解放人们的头脑,赢得全世界最广泛的人民大众的支持。

“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28〕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重构国际话语态势贡献的原创性话语,有力对冲了西方“普世价值”话语消极影响,对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和霸权,凝聚世界各国人民思想共识,增强劳动人民话语力量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全人类最根本的利益,具有无可争辩的真理和道义制高点,其精神实质能够得到世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为推动全人类共同参与美好世界建设提供了新的价值选择,必将深刻改变21世纪国际话语生成和传播格局,必将有力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解放事业深入发展。

四、结 语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29〕21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国际社会将更加有力量驾驭私人资本,更加有能力遏制形形色色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国际政治格局民主化进程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

在世界的东方,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支持和实践多边主义,积极促进国际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践行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新内涵新要求,也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新的奋斗方向。随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深入推进,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人类社会发展必将迎来新局面。21世纪中国共产党将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方案。

注释:

〔1〕《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页。

〔2〕〔2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4、68页。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695页。

〔4〕王水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学术界》2021年第10期。

〔5〕〔6〕〔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46、370、373页。

〔7〕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2页。

〔9〕姜辉:《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新特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90页。

〔10〕〔11〕〔13〕〔23〕〔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522、524、545、509、544页。

〔12〕〔14〕〔2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5、433、436页。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8页。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42-43页。

〔17〕〔18〕〔20〕〔21〕〔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66、273、273、274、259页。

〔19〕2014年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87页。

〔22〕《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页。

〔26〕〔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21页。

〔27〕RobertD.Kaplan,“America Must Prepare for the Coming Chinese Empire”,The National Interest,June 17,2019.

猜你喜欢
全人类共同体现代化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关于献血
疯狂的重量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