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辉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科学研究成果目前是国内评价科研人员和科研院所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和依据[1],另外再加上近年来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激发了更多高校师生开展科研实验的热情,而高校实验室主要是高校师生开展实验教学、科研实验、技术研发、创新创业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活动场馆。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使得各高校实验室使用需求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已有的科研实验室场地已不能满足科研实验的需求。因此更多的教学型实验室被用于做科学研究和科研实验,但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以教育和培养学生为主,各学院以促进教学实验室对师生开放的同时也给科研师生提供了实验室,由于科研师生使用本科教学实验室搞科研实验,于是出现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型实验室。
另外,随着国内各大高校对科研工作量考核的力度加大,有科研工作量考核的教师重科研成果轻科研实验安全风险管控,加上专职实验室管理岗教师管理科研实验室的时限性以及研究生随意流动难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型实验室由于承担了科研实验和本科教学实验等因素,致使内部管理工作杂乱,教学科研型实验室[2]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显,实验室内部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实验室安全和正常的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
教学科研型实验室因承担着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任务,即教学科研型实验室要在同一实验室内完成高校主要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验室内还存放有大量损坏或闲置的仪器以及遗弃的化学药品,造成实验室内部空间浪费和混乱。尤其是研究生的科研实验使用剩余的危险化学品,一方面,由于实验方案或研究方向变动不再使用;另一方面是因药品被打开,没有妥善保存,导致其化学成分变化,如果不及时处理,长期遗留在实验室内,实验室就会积攒大量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因此,高校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并且如果对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善,极易给实验室管理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时刻威胁着实验室内正常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各高校都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普遍都是实行学校、二级学院和实验室的三级联动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责任体系,也就是实验室管理责任学校领导与实验室设备管理处、实验室设备管理处与二级学院,学院与实验室责任人签订实验室使用安全责任书。教学科研型实验室责任人基本都是实验管理岗教师,实验室管理岗教师多以本科实验教学为主,并未参与到相应的科研项目,这样,一方面实验室管理岗教师会以“谁使用、谁负责”,而忽视教学科研型实验室在结束本科生教学实验其余时间的安全管理;另一方面科研教师则认为“谁主管、谁负责”,而把实验室安全寄托在专职实验室管理岗教师的肩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虽然明确了管理实验室各层级的责任划分和岗位职责,但是该体系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致使教学科研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存在盲区和漏洞。
随着国内高校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高校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验室内各种安全防范都比较完备,但是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其主要原因就是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没有安全防范意识,缺少实验室安全相关理论知识和常识。现阶段不少在岗的实验室管理岗专职教师未积极主动专注于实验室管理,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抱着侥幸心理,突发事故处置能力缺失,无心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3-4]。
二级学院对科研教师和研究生并未安排系统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科研教师忙于申请各类科研项目,不会主动安排时间学习实验室安全管理知识,未针对自己的科研项目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措施方案。二级学院一般都是在一些会议上提一两句关于实验室安全的要求,目的是工作留痕走形式,目前国内各高校实验室发生的事故基本是科研性实验室。
国内高校实验室专职管理岗位工作由于职责重、人员编制少、工资福利低、职业规划前景受限等因素,难以引进专职实验室管理岗人才,即使引进和自己培养了相应的专职实验室管理岗人才,也难以稳定在相应实验室管理岗上。通常各高校管理实验室较好的做法是借助研究生的力量参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但是研究生忙于自己学业,仅是被动参与,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执行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专职实验人员。另外应急突发事故处理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培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一般都会严格按要求为实验室管理岗教师提供实验室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培训,但缺乏对突发事故处理的技能培训[3-4]。
由于专职实验室管理岗教师管理实验受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维护、大型仪器使用以及工作时间等的局限性,另外大多数研究生导师实验室安全意识淡薄,急于获得科研成绩,对实验室安全漠视,研究生在实验室内缺少导师的监督指导,研究生在实验室内90%的时间是开展非科研实验活动,实验室沦为究生的自习室、储存室、办公室和休息室。
合理规划利用实验室内部空间,可按照用途将实验室内分为教学活动区和科研实验区。按照实验室的实际使用功能可分为实验准备区,实验操作区,测试区,储存区等。另外,减少设备和危化品的重复和盲目购置,淘汰不适应现阶段使用的仪器设备,按时按要求维护保养设备,保障实验室内部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清理废旧设备、化学药品及耗材等,可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结余更多的实验室内部空间[5]。
实验室内安全的科研教学活动秩序往往决定着实验室的安全,也影响着学校的安全生产活动,倘若未得到校级、院级各级分管领导的足够重视,三级联动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责任体系易变成形式主义。实验室的安全与否,最重要的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的落实问题,关键在专职实验岗教师与实验室使用人之间的责任和义务的划分,应该把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责任划分到具体使用人。应以“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实验安全责任人(专责实验岗教师)、研究生导师、研究生以及全体使用实验室的师生,重点还是以“谁使用、谁负主要责任”为原则,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学院和上级管理部门要严格处理使用人而不是专责实验管理岗教师。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通过线上对进入实验室的师生集中进行理论培训,并通过校级组织的实验室安全考试且成绩合格后才具备申请进入实验室的要求[6]。高校应该将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运用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于风险级别较高的实验室,应该定期组织使用实验室的师生进行安全生产学习,对于风险较高的科研实验,应在实验前做好预防和应急处置的相关知识的学习。由各学院组织进入实验室工作的师生,每年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应急处置演练,并要求参与演练活动作为使用实验室的条件之一。针对具体实验室安全可由专职实验岗教师对使用实验室的师生讲解实验室安全风险点和应急处置办法,并将实验室安全风险点和应急处置办法制作为上墙资料张贴在实验室外楼道作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一部分[6-7]。
长期稳定在专职实验室管理岗的教师具备丰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和较为全面的实验室应急处置能力,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中坚力量。专职实验室管理岗教师是一支不断学习实验室管理安全知识和反复参与实验室应急演练积攒丰富经验的队伍,对高校实验室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力量,当前国内许多高校还需要重新正确认识实验室管理岗专职教师在实验室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首先要摒弃专职实验岗承担实验室一切责任的陈旧思想,制定切实合理有效的验室专职管理岗位工作职责制度,增加专职实验室管理岗教师编制、提高工资福利,鼓励在岗的专职实验室管理岗教师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将实验岗专职教师职业发展纳入高校年终考核体系,增加实验室安全建设和运行专项经费。这样高校实验室师资队伍有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专职实验室管理岗教师队伍才能“稳得住、沉得下、愿出力”。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管理实验室过程中可重点反复强调在实验室内禁止开展与实验教学、科研实验无关的一切活动。对符合条件进入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应先提出申请并报备实验方案和风险点,通过专职实验管理教师、实验中心和学院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对学生在实验室内开展实验的时间要严格管控,对实验室内科研人员的日常行为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处罚措施,尤其是在实验室内“散慢、无组织、无纪律”的研究生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在例行安全检查和日常抽查过程中,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应予以惩戒,并全院通报批评或禁止进入实验室。
教学科研型实验室的安全稳定运行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安全管理实验室是保障全体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前提。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工作在提高专职管理人员和使用实验室师生的安全意识,加强理论培训提升高校师生的风险评估能力、实验操作理论知识水平。通过理论培训和模拟事故演练来建设一支有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和具有一定应急处置能力的队伍。另外补齐科技防范设备的投入,做到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确保教学科研型实验室安全稳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