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霞
聊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山东 聊城 252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空气环境质量要求显著增高,域内存在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之间布局复杂,仅靠人工监测和限产监督检查很难提高对排污单位监管工作的效率,如何通过大数据监控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以及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是当下重要的问题之一。通过利用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更好地保障环境监测过程中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对排放数据进行监测、监控、分析,对排污单位的污染物事实监测数据提前预警,为搭建快捷高效污染源监管保障体系,促进管理创新,提升辖区污染物的环境监管和科学决策能力,为防范环境风险提供重要的信息化工具和手段,为开展针对性执法提供技术支撑[1]。本文详细探讨和分析了大数据在环境执法和监测中的重要性,对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用措施,旨在保障数据准确性,实现环境保护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随着各类技术的不断迭代,信息数据已无声地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等方方面面之中,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分析时期。在环境整理过程中,因为大数据分析的普遍运用,能很好地解决环境问题。而所谓大数据,是指通过各种先进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和处理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大数据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庞大的数据量和非常高的运算效率,能从整体上获得更加真实的运算效果[2]。
人们需要对环境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保障日常生活。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诸多企业以及个人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收入,往往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使得环境资源质量问题堪忧。由于环境资源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环境执法的“单一数据+线下执法”方式很难提高工作效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环境资源质量,并利用大数据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分析,从而提高辖区内工业污染物精细化监管水平,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对环境资源的管理与改善,确保环境保护调查工作得到充分开展,对环境资源与利用有着更为全面的认知。
针对质量控制现状,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资源产生的负面影响。仅靠传统的人工监督检查和现场人工采集样品,保障空气质量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排污单位分布复杂性,污染源偷排、漏排无法及时发现,现有执法队伍与监管任务不匹配。在此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及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需要应用大数据的助力精准执法。为此,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大数据的优势,尤其是要着重分析数据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通过深层次运算、分析评估和报警形成监控闭环,以更好解决环境治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也逐渐转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了有效治理环境,就需要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分析、评估。而信息化时代,通过大数据的无限赋能,不断创新技术方法,能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3]。通过构建多个主体共同联合的环境治理系统,帮助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理念,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工作中,并有效解决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持,实现环境治理效率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之一,根据过去的经验,只有不断创新技术方法,才能与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更好地适应。而通过有效运用大数据,构建政府、群众、企业三位一体的全新的环境管理体系,能真正实现更精准、更智能的环境执法现代化和自动化发展[4]。在这个体系中,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面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都能及时反馈给环境管理部门。而相关部门则根据实际掌握的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以上方式,使执法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为顺利开展环境执法工作夯实了基础。
综合性与复杂性,是环境执法与监测工作的主要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全面综合分析所收集到的数据,还要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立足于实际情况,从问题的源头入手,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案。尤其是对于工业发达地区而言,必须要提高环境执法与监测的有效性,最大化地避免工业化对环境产生的严重破坏。同时,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在发展过程中各个地区的差异比较明显,所以,无论是在基础设施还是监管部门的人员配置上,都有很多的不同点,使环境执法工作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落实。而借助有效运用大数据,进行全天候连续监控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另外,利用大数据技术,还能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收集,通过全面分析,在密切监测环境的同时,还能发挥有效的预警作用。
环境执法与监测的前提条件,就是采集数据。但是在采集过程中,很难真正保障数据的实效性和数据的质量。究其原因,首先,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不能及时传送采集的实时数据;其次,因为监测设备通常暴露于自然环境中,随着环境的变化,设备的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对数据传输时间带来影响,甚至造成数据无法上传的情况;最后,随着不断变化的环境,也改变了监测点的位置,会出现采集的信息比较滞后的问题。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导致数据具有较差的时效性。
相比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数据应用水平还相对薄弱,所采集到实时数据,有些只能体现环境状况,而不能作为有价值的参考,造成数据具有较低的应用效率,不能真正发挥数据在应用方面的价值。而利用电子地图系统,就能准确控制环境,为治理环境提供一手资料,促进了数据应用效率的不断提高[5]。
目前,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应用大数据,会进一步增加系统建设成本。一是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构建由云端平台、数据库和环境监测网络组成的基础系统;二是需要升级费、维护费等一系列系统费用,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而相比于过去的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的成本,以上的资金投入远远增加,所以在基层中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大数据涵盖物联网、卫星遥感等非常广泛的范围,在实际环境执法与监测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等,通过“技防”掌握企业排污规律,有针对性地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实现“人防+技防”“时间+空间”的四维监管。在解决环境问题上,能够通过数据溯源,找到源头并进行处理,不断升级和创新原有的信息平台,有效弥补传统技术的缺陷。同时,要有效落实各项工作,通过立体化环境监测管控系统的构建,真正提高环境执法与监测的效率,能在不同时间段,监督和管理不同城市的空气质量。大数据系统能够对排污单位的实际情况准确体现,并在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中及时反馈数据信息,为工作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其及时制定有效的策略[6]。另外,工作人员利用科学分析数据信息的形式,还能对污染来源、污染程度等具体情况准确掌握,并从源头上治理污染。一旦发现企业和工厂排放量超标的情况,可以依法依规及时处理。
在实际开展环境执法与监测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能更好地发展高新产业,使环境保护数据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首先,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新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表率作用,以真正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工作,使现有的污染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其次,政府还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构建系统的环境保护产业链,使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与相关要求相吻合。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宣传者和领导者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应用大数据,对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提供保障的同时,还能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便于环境卫生部门更好地开展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首先,借助于大数据技术,能对信息有效筛选,将无价值的信息数据自动过滤掉[7]。因为环境执法与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着非常庞大的数量,无论是信息资源的来源和时间,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存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应通过大数据的有效运用,对信息进行筛选。其次,在筛选完数据信息后,还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整合。最后,对信息化的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模型进行构建,为环境执法与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便于工作人员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决策,通过量化管理,从源头上实现环境治理效果的不断提高[8]。
随着当前不断发展的经济,也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造成更加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此同时,对环境保护的执行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大数据每天对企业数据的实时监控,及时筛选出排放高的企业,环保部门就能针对高排放企业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扶,实现问题区域精准锁定,达到靶向治理的效果。为了真正发挥大数据环境监测系统的作用和价值,需要不断升级和创新传统的监测技术,要严密监测污染源,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借助监控系统平台对排污单位进行全天候连续监控,通过对数据浓度、时间、地理、气象挖掘分析,确定污染成因占比及波动规律,进一步锁定污染物排放异常企业以及具体点位,为实现精准溯源、精准监管提供依据及技术支持。使污染问题能从源头上得到彻底的解决。而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掌握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程序化。通过科学分析数据信息,促进监测结果准确性的不断提高。同时,利用大数据进行评估,利用正确的舆论做引导,激发民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在大数据的支撑下,能够保障环境执法和监测工作的有序展开。为此,需要构建完善的环境执法监管体系,在环境执法工作过程中也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相关制度,并依据要求展开环境执法和监测工作。监测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便于国家相关部门根据数据监测结果,实施相应改进措施,保障我国环境执法和监测工作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