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林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50501)
自布雷顿森林系统解体之后,世界各个国家都开始使用浮动汇率机制取代传统的固定汇率,中国也在2005年改变了汇率机制。2019年8月,人民币汇率曾突破7,显示了人民币的双向走势。最近几年,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进一步加深,也预示着人民币将会进入一个“新常态”的双向波动。自从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着单边上涨的趋势,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商面临着不可忽略的汇兑风险。中国出口企业要在现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以保证公司长期的稳定收益和利润最大化,避免、转移和分散现货市场上的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人们在拥有或者使用外币的商业经营活动中,由于汇率变动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有汇率波动就会有汇率风险,而汇率风险既可以是损失,也可以是利润。
船舶出口公司因汇率变动而所需要承受的经营风险大致上可以包括以下三种:⒈贸易经营风险。贸易经营风险,是指外币贸易及支付时形成的经营风险。贸易经营风险所形成的结果是现实外币经济损失及利润;⒉会计核算经营风险(又称折算经营风险)。会计核算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编制合并后财务报告时,因汇率发生变化而导致财务报表上固定资产、债务的账面价值出现发生变化的风险可能性。会计风险所形成的结果是账面的经济损失或利润;⒊政治风险(又称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未预测到的兑换汇价通过影响公司销售总量、售价以及生产成本等,而导致公司在未来某个时段的利润或现金流量减少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这也是汇率变动所产生的另一个潜在风险。
1993年,中国跻身全球第三大造船生产国,1996年,中国又跻身为全球第三大造船出口国。近十年来,中国始终保持着全球第三大造船生产国和出口商的地位,其排位仅次于韩国和日本。据海关总署的统计,近年中国造船生产与出口均呈以下趋势,⒈中国造船份额快速增长。中国造船生产占全球造船生产的比例,由2000年的5.2%增加至2020年的43.08%,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⒉造船出口量明显上升。2021年,我国船企全年承接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分别占全球新船订单总量的76.4%和60.9%;承接化学品船、汽车运输船、海工辅助船和多用途船订单,按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均超过50%,全球18种主要船型分类中,我国有10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世界第一。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在2013~2019年,我国船舶制造行业三大造船指标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中国船舶完成了3672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6.2%,其中,船舶10940,000总吨;新签的船只订货数量为2907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20.7%[1]。截至2019年12月末,公司持有的船数量为8166万吨,较2018年末减少8.6%。由于全球航运市场的不景气,2010~2019年的船运总额呈现出明显的下滑态势,2011年的出口额达到了418.05万美元的最高水平。而2019年,中国只有203亿美金的外销,较上年同期减少了6.35%,并没有占到2011年的50%。中国船运综合指数 SSPI不仅反映了我国旧货运价走势,而且对航运市场的信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船舶交易量的变动在2019~2020年二月。2019年四季度,因市场总体状况有所好转、中美两国的贸易战争有所缓解、中国国内产业的生产趋于稳定,加之政府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航运交易市场的信心稳定,对未来的展望有所好转[2]。
针对中国船舶出口集团的组合形态以及中国造船出口发展特点加以综合分析后,可概括推证其汇率风险特征包括:⒈汇兑风险主要体现为贸易风险。例如,中国造船出口排行居前的上海地区是外高桥造船坞、长江航运公司、广船国际公司、上海市江南造船和沪东中华造船等过去10年多家出口上亿元以上的公司均非大跨国企业,故暂无母公司因与国外控股公司合并而报表产生的会计风险问题。⒉造船周期长且合约数额大,结算币种较多形成汇率风险。例如,2015年年初与南京金陵船厂签署了承造四艘由瑞士船主设计的1100TEU集装箱货轮合约,2017年年初开始交付了第一批船舶,而一个1100TEU集装箱货轮的建造合同价是2200多万美元,而结算外汇货币则是由50%美元+50%欧元所构成,且收款日期从合约生效到实际完成交船要15个月以上。⒊收付款日期长,结算次数多,容易出现汇兑风险。例如,由南京市金陵船厂承造的集装箱货轮,船东货款(船舶制造公司的首付款)是分段给付的,依照惯例根据合约生效前支付5%、开始时支付10%、上船台合拢仪式后支付10%、下水支付10%~15%、完成后交船支付60%~65%,此种多次结算的形式也会产生会计风险。
从2012年开始,国内各商业银行不断提升舰船业务信贷的准入门槛。以建行为例,该银行表示其总行已将舰船业务定义为敏感性业务,原则上不得涉足市场。从调研状况来看,目前福建省船舶项目向商业银行融资放贷的舰船公司普遍资产负债率很高,合作商业银行的断贷使本已处在困局中的舰船项目公司融资链更趋紧绷,部分公司只好寻找民间资本用以渡桥还贷。据调查,目前这一类贷款利息一般较高,且上涨幅度也最大,通常在月息3%之上,有的过桥资金月息可达8%~9%,那些流动资金周转比较紧迫的船舶项目极易被高息民间借款套牢,高融资成本费用将进一步蚕食公司的营运实力,甚至公司资金链将全面破裂[3]。
以新轮修造为例,以往公司一般按照新轮的修造进度,和国外船主约定从签约至交船分5期预付款的70%及以上船款。然而,目前在外国船东资金普遍有限的情况下,许多公司已经不能再按原来的方法和比例分得预付款,从而大大降低了收取预付款的回报率。目前,企业实际收到的资金数额不仅取决于合同内容(包括新一轮建设的总成本、新一轮建设的技术内容和施工难度),也从企业在价格上的地位出发,以及外国船东的意向和企业的偿付能力。支付能力低、付款意向低的境外船东,在新轮报关出口之前,即使仅预付了20%款项,船企还必须支付大量的生产流动资金。因此,部分公司陷入连接单之后以融资困难为续,而不接单就面临关门,乃至停产的两难局面。
船舶项目现金流背离时长,也增加了对交易真实性的审核困难,尤其是预收资金货物等交易信贷类业务。因为造船出口的预收资金货物存续期多为1~2年,时间跨度长,而且由于船上的制造单体数额巨大,单笔预收资金货物价值少则数十万美元,多则数千万美元,且由于合同条款具有较强专业性,因此外汇局无法判断预先收到的现金的交易状况,即使这种检查是在实地进行的,而且往往是难以辨别真假的。这使得一些企业能够获得异常的资金流。关于船舶企业的退款问题,由于目前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严格执行原合同和向同一境外发货人退款的原则,也很容易形成部分企业非正常资金进出渠道。
由于造船周期通常为1至2年,甚至3年,资本投入也很大。近年来,钢铁、配套设备等主要造船产品价格波动较大,而主要产品价格,如美元和欧元也大幅波动,例如,美元汇率从2021年1月1日的6.8632,到2021年12月31日的6.3757,2020年3月31日汇率曾一度达到7.0851,浮动如此之大,直接增加了国产造船成本管理的难度。根据市场调查,目前船业的利润率,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造船贸易出口公司的收益空间继续缩小,虽然在国内进行的远期结售汇服务,也是公司锁定成本和收益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但结售汇时限最长为一年,对于造船贸易出口公司来讲还远远不够。由于中国企业对外汇率错配严重,也面临着明显的汇兑风险。
在人民币波动的新形势下,全球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愈来愈大,但同时这也需要中国企业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有更深入的认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浙江省船舶企业在面临汇兑风险时,采用远期结售汇的比例仅占10%,表明了公司采用金融机构规避工具使用得明显不够,因此,公司应该通过自发地组织职工认识并理解金融机构规避工具使用,以提高职工对国外金融机构基本知识的掌握,并强化对金融机构规避工具使用的深入研究,从而更加科学地增强规避能力。针对公司自身的特征以及交易方式、汇率变动情况等,通过选用远期结售汇、远期外汇买卖、掉期交易、期货期权等规避操作技术工具或组合选择,将有助于减少公司可能遭遇的汇兑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公司可对外币汇率变化做出合理预期,并选用看涨币种进行结算。在贸易结算中既可以美元进行结算,又可以用汇率变动较频繁的欧元、日元等结算。如2008年前,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总体上是在贬值的状态,若中国外贸企业出口时选择欧元结算,会比以美元结算降低许多风险。
在当前情况下,出口商品公司也可尽量采用人民币结算方式,如出口商品至我国金融市场时,采用人民币计价方式,透过灵活地选用截然不同的计算币种,将结汇风险减至最大限度。
若处于汇率波动加大的背景下,尤其针对制造业企业,汇兑损益对企业利润总额和财务费用影响重大。因此,采用差额交割来降低汇兑损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例如,企业预估期末外币资金规模为1000万美元,期初汇率为6.8,若预计年末人民币将贬值,叙做1000万美元的远期结汇差额交割锁定汇率6.88,年末人民币汇率为6.9,按年末汇率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的汇兑损益为(6.9-6.8)*1000=100万元。若远期结汇差额交割符合套保会计确认条件,则差额交割结算损益(6.88-6.9)*1000=-20万元,从而规避的汇兑风险和收益效应非常明显[4]。
公司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风险管理能力密切相关,所以公司员工的专业素养也必不可少。对于船舶企业的项目管理不但要重视对优秀外汇经理人人才的引入,更需要重视的是通过对公司内部人员开展有关汇率风险等方面专业技能知识的训练,使公司每个人员都主动地了解汇率风险管理的工作重点。同时,公司人员还要积极关注和分析国内外兑换人民币的行情变化趋势,深入研究外汇有关政策、法规并加以探讨,提出各种方法处理汇兑风险。公司应当设有专业的管理部门/人员对汇兑风险实施有效监管,增强和培训人员对未来汇兑趋势的判断能力,对未来汇价做出风险评价。
随着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深入变革,以及人民币市场汇价走向的最新动向,中国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了使船舶出口企业更好地处理人民币经营风险,需要增强金融风险应对技术工具、衍生品等产品的创新性研发实力[5]。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明确了政府应当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于船舶出口企业的外币公司风险管理产品等;中国外汇商业银行要对金融避险工具的发展倾注必要的精力和时间,为培养中国商业银行新的经营增长点,着力开发金融避险用具市场,不但要扩大用具的品种,而且产品设计出适应中国船舶贸易出口企业特点的金融工具,对金融衍生产品不断创新,针对中国船舶企业的经济贸易特征、当前金融市场环境等从多方面研制适销对路的金融避险用具,并针对中国船舶企业发展的不同,实行梯度产品设计,全面丰富中国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在中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联系得更加紧密的形势下,对于我国船舶出口导向型企业而言,意味着将面对更多的外汇经营风险。船舶出口企业应本着一切从经济实用入手的原则,做到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用最有利于本企业的套期保值方法,达到企业收益的最优化,从而开辟国际经济市场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