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丽
(庆阳市环县第五中学 甘肃 环县 745700)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素养飞速发展的时候,抓住这一时期去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当前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等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都忽视了教育的多样性,常常采用比较单一、乏味的教育模式与方法去“灌输”知识,进而导致了学生学科综合素养无法明显提高。新时代,教师应当从现实情况与先进教育理念出发,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与优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每节课的导入环节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去设计一些活动或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结合教师的引导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挑战心理,最终实现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上的培养及兴趣树立。
例如在《内能的利用》一课教学开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导入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知识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在PPT上展示一幅沸腾的水的照片,而后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大家都烧过水吗?其实在这个十分常见的事件当中也存在着能量的转化过程,你能试着说一说吗?”听到这样的描述,学生们首先会感到惊讶:就连烧水都有物理知识吗?其次会陷入思考,开始回想过去所学习的内能相关的知识。在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堂独立思考时间后,教师便可以向学生们讲述相关物理知识,并进一步引导:“从生活中学习物理过后,让我们再来到动画片中学习物理。大家都看过《托马斯小火车》这部经典动画吗?托马斯是一辆蒸汽火车,谁能说一声托马斯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如此一来,就能够通过动画这一较为符合学生兴趣的呈现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综上,在引领学生迅速融入物理课堂时。教师应该先让每个学生与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共鸣,以学生喜爱的元素以及生活场景等为切入点,让学生可以提高自身对物理课堂的适应性。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自主的思考与探究活动是不容忽视的。但在传统课堂教学当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座位上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在课堂上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只是机械地接收知识,很少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导致学生在需要应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具备灵活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置互动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思考中来,引导学生体验思考的过程。如此一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也能通过自身的思考锻炼思维模式与能力,获得更高的学习收获。
例如在《电流和电路》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的方向”这一部分内容,教师便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设计、布置难度渐增的几个引导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首先,教师可以提问:“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如何的?”引导学生得出“由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到达电源负极”的方向答案。而后,教师继续引导:“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怎样的?它与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得出“二者相反”的答案。而后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一系列的小实验来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理解这一部分的知识:“同学们,请试着连接小电动机,观察电流的方向对于小电动机有什么影响?”通过对这一连串问题进行思考,学生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电流的方向”。
课堂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学习并吸收进知识,如果教师的输出方式不够恰当,学生很难掌握相关知识。为此,教师应该将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输出转变成为学生提供适时的思考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课堂上运用起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化的教学工具,使得教育教学事业的进步有了属于时代的强有力推动力。而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教师同样应该关注到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方式,重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特点来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通过教学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初中阶段学生在理解一些物理学科知识时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如果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难度会进一步增高。由于理解能力与学科知识上的不足,学生在阅读教材或习题册中的有关文字时也常常感到理解难度较大,不能较好地将这些内容与具体的科学现象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总是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课堂实验演示或实物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描述。但是受到器具以及场地的限制,教师很难将所有知识点的对应实物都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这样的问题面前,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就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庞大的资源库来搜索有关资源,并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的方式为学生更加生动的展示知识。
例如在《电与磁》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简单的磁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体周围是存在着磁场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学生不能像看到水流一样看到磁场,亦不能像感受到风一样感受到磁场,学生理解“磁”的有关内容时就容易出现困难。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帮助下,教师就可以利用flash等动画演示工具来模拟磁场,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理解磁场的途径。首先,教师可以在屏幕上展示一个磁铁,再展示一根铁钉。而后,利用短线来代表磁场,展示出磁铁与铁钉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工具呈现3D场景,通过转动、移动磁铁与各类物体帮助学生直观看到磁场的变化。
口头阐述的物理现象总归是抽象的,为了让学生更为显著地体会某个物理现象,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利用物理工具展示物理现象,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物理现象。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相关实验的学习也是其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受到课时、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并没有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重视起实验教学,往往没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实验时间,或是减少实验课程的安排次数。对于学生而言,实验学习的缺乏不仅会导致他们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与全面,更会使得他们失去原本应该体会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的乐趣和收获。前文提到,由于不能直观看到、感受到磁场学生们在理解“磁”的有关内容时常常遇到困难。在教授其他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同样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物理学科实验课程的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思维、方法及精神素养的培养。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体验到“通过现象探寻本质”、“通过特殊推求一般”等过程,不仅可以获得动手能力的提高,还能在实验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不可忽视实验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将实验知识的教学结合章节特点,同样经过思考与设计后有效地为学生们开展。
例如在《电压 电阻》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连接一个只有一个灯泡的电路,并要求学生记录灯泡两端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而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电路中再加入一个灯泡,引导学生在此时观察两个灯泡的亮度之间是否有着明显差异,并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尝试回答两个灯泡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之间可能存在着什么样的数学联系,也就是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的关系。给予学生一定思考时间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继续进行操作,测量并记录两个灯泡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总结其中规律。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够再亲自动手的实验中发现串联电路电压的关系。而在后续的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的教学当中,教师同样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并引导学生在指导帮助下学会使用实验器材去进行相关的开拓性探究、实验,在实验中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们将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进行对比,如同桌两人一人连接串联电路,另一人连接并联电路,再分别观察两个电路中小灯泡分别的亮度情况,思考其中原因,并尝试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其规律并解释。如此一来,在记忆电路的电压关系时学生们就能够避免机械的记忆,而是在理解过后进行记忆,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同时,操作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发现物理知识的趣味所在,产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
物理实验既可以让学生之间的动手合作能力得到提升,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提升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是一石二鸟的物理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可以适时为学生组织物理实验操作课程,让学生亲身操作实验,感受物理现象。
综合本文所述,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背景之下,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教学模式的方法的优化与改进。根据现有的教学问题以及物理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巧妙借助工具、重视实验教学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物理思维,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使得学生们更具学习物理的兴致,并在实验中提高物理学科素养,拉近学生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