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重构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关系

2022-12-17 04:54张利忠江苏常熟市沙家浜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概念作业课堂

◇张利忠(江苏:常熟市沙家浜中心小学)

“双减”不仅是为了“人民的急难愁盼”,也绝不仅仅是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家长育儿的经济负担,更深层次的,应该是要引领教育回归本质,让每个学生享有公平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负?如何增效?笔者认为,须重构对学生有直接影响的课堂和作业。这里的课堂指的是课堂教学,作业指的是课后作业。下面,笔者以小学科学的课堂与作业为例,加以说明。

一、从时空转换视角看:课堂就是作业,作业就是课堂

在以往课堂上,常将科学概念追溯、复演、深化、渲染,多角度、多层次、多样态呈现,需要教师将内容进行迁移,“概念的形成伴随着向其他物体的迁移”。作业就是将课堂概念的迁移运用,是课堂的检测,也是克服“遗忘曲线”的巩固,力求学生内化。此种认识,往往会导致:教师尽心于课堂演绎,追求课堂的艺术效果,而忽略效度,学与做未必统一;课堂不顾作业,作业尽是试题,学生面对作业懵懂而茫然。

就小学科学教学内容而言,“双减”后的课堂,因延时服务的出现,教学时空出现变化,课堂可以成为作业的展开,作业可以是课堂思维的再现。

(一)课堂是教、学、做合一的“作业”

纵观小学科学教材,每篇教材几乎都以一个主要问题来“聚焦”,提示下位问题来“探索”,又以问题的方式引领“研究”的方法。所以,从某种程度说,小学科学课堂就是教与学、学与做一致的作业。

课堂教学组织的要义在于:依据聚焦问题的核心概念,创设生活场景,打通已知知识,运用科学方法,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如,教科版二年级上《不同的季节》一课,聚焦问题是:“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展示四季不同的景致,唤起学生记忆,联系生活场景;例举在不同季节中,动植物和人衣着的变化,引发对四季不同气候的回忆,感知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拓展作业中,让学生收集秋季的树叶和种子,制作一个“季节礼盒”,则是引导学生亲身实践,更重要的是,观察叶子的变化,了解秋季种子的成熟。课堂和作业的合一,实现了教、学、做的合一。

因此,小学科学的课堂和作业是完全打通的,不能机械分割,应紧密衔接,学用结合。课后作业减的量,增至课堂,且课堂与作业解题思维要一致,这样课堂增的练习便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作业的效度。

(二)作业是知、行、意统一的“课堂”

《辞海》解释:作业是为了完成学习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就此而言,作业与课堂目标一致,作业本质上是学生自行开展的课堂。课堂上,教师主导学生去构建新知;作业时,学生运用新知,通过实操,进行内化。

“双减”背景之下,延时服务使部分课外作业由学生自主的个体任务变成了同伴互助、教师帮助下的群体任务。如,教科版二年级上《观察月相》一课,课后作业是一个长达一个月的观察记录。往年,这个作业的完成度总是不够理想,现在实行延时服务,有条件把“探究的课后作业”变成“合作的课堂”。太阳还没落山、月亮已经升起的时日,师生可同时观察月亮。教师把观察的月相制作成影像照片,或画出简图,旁注特点或注意事项,与学生交流。学生始终保持着盎然的兴趣,不少家长也被带动起来。学生探索的热情被激发,也感受到科学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观察与记录。此类作业,在小学阶段还有不少,比如种植、养蚕等。教师关注到一二年级学生“意志坚持”问题,通过一起做这种知、意、行相统一的作业方式,实际也是在翻转课堂与作业的时间与空间。

二、从点面互映视角看:课堂是点到面的作业,作业是面到点的课堂

科学教材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主题性大单元的课程设计,课程由大概念分解为多个核心概念,又从核心概念分散到一个个小概念或低位概念。课堂就是为进一步延展这些小概念而展开的教学,作业则要反其道而行之,固化大概念这样的知识面。这种由面到点又由点到面的课程特点,也决定了课堂与作业的点面关系。

依据以上的教材特点,“双减”后,教师可从点面互映视角,认识课堂是点到面的作业,作业是面到点的课堂。

(一)课堂是以点带面作业式展开

小学科学课堂几乎都在做一件同样的事,那就是拆解概念,将每堂课的“聚焦”(也就是小概念)由简化繁。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叙述小概念的前世今生、结构位置、逻辑关系、生活运用,如此才能便于学生理解及建构。而教师一般从“实际问题”开始,以探究方式进行。这个过程我们现在可以理解为“作业”。

教科版二年级“磁铁”这一单元共7课,分别要讲清楚:磁铁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与方向的关系、概括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核心概念)。还有一课实际操作,另一课生活运用。由点到面的教材安排,意图明了。例如,本人执教《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一课时,从“聚焦”问题引入,复习已知的磁极概念等,抛出问题引发猜想,要求学生以作业单形式,探索四种磁极间的作用情况,然后全班交流,概括总结概念,再联系生活中的运用。每个过程几乎都有作业的痕迹,哪怕是“学生自主探索”环节也有作业单的使用。整个过程由简到繁陈列与展开,而这个过程又总是离不了“磁铁”这一单元的大概念点。本堂课中安排的“作业检测”环节,既有本课的知识点,也有之前课堂的知识点,总会回到一个面上来认知。

这里要指出的是,“双减”背景下,加之科学课的实际,诸如知识点的作业设计,应多放在课中,当场练习,当堂检测。课后可布置一些实操性的作业,放手让学生做。

(二)作业是以面归点课堂式重现

小学科学作业讲究综合性,作业设计的丰富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往往是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多点合练就形成了一个面。作业毕竟相随于课堂,最终还是会回归知识点,集体讲评,点与面、综合与主题,或是有些超越课堂的作业,会丰富科普学习,弥补课堂时间与空间的不足。本人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必定会将科普读物,诸如《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作为必读书目,作为作业;也会安排长期观察记录、种植、饲养等周期性作业;有时也会因时因地安排一些活动类作业,比如,最近布置的月偏食观察、天宫课堂收看等。

比较有意思的是一次“拔河中的科学”作业,本次作业发生在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运动和力”《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之后。时值学校举办运动会,要进行拔河比赛,我设计了一个作业单,画了一张10人一组的拔河图,并附一个问题,要学生课后交流并探究:“用科学道理,给图注解,说说如何才能赢得比赛?”学生参与十分踊跃,答案也很令人惊奇:有“穿摩擦力大的鞋子”的;有“戴棉纱手套”的;有“用力发力要一致”的;有“重心要下移”的;有“整齐喊口令”的……作业收缴以后,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我请学生集体展评。课堂场面很是生动,令人感慨。之后还进行了小组对照比赛,用比赛验证学生的观点。这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作业,通过对取胜各个要素的分析,形成整个知识的“面”,课堂展评环节,“摩擦力”总是主角,又把重心回到了“点”。

作业往往会从面上设计,又从点上回归。这一类作业,在“双减”背景下完成起来十分有益。许多活动都可以在课后服务时开展,活动丰富了,学生也受益了。

三、从群己依存视角看:课堂是集体的作业,作业是个体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总结了教育的六个影响因素:家庭、教师、集体(伙伴)、书籍、自己、偶然事件。由此可见,教育影响聚集了主客观因素、群己影响等要素。课堂教学本质是由外而内、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教师、集体(伙伴)等对个体产生的深刻影响,在课堂中会充分体现。集体与个体间的相互影响也是班级授课制延续至今的内在原因。

从群己关系看,小学科学课堂是集体一起做作业,而作业则是个体独自内化的一个课堂。

(一)课堂在集体的作业中散发智慧的光芒

1.集体智慧光芒发端于教师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不容置疑,主导着整个课堂理性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优秀的教师往往联通两头:一面连接知识,将知识点前后背景深谙于胸,并恰当呈现于课堂,次第展开,层层推进;另一头连接学生,将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品质熟知于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恰到好处,引领全局。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切忌满堂灌,要有目的地培育学生的倾听能力,要引导优秀学生进行逻辑语言的表达,并给其他学生留出思考、接纳的时间与空间,课堂留白值得大家体悟。这样的课堂动静有度,韵味隽永,引人入胜,余音绕梁,处处生辉。

2.集体智慧光芒迸发于学生

伙伴影响不容小觑。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在于同伴间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向上力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切实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表现的课堂,最利于学生迸发精彩想法,阐述精彩言论,形成精彩思维。

本人在执教教科版一年级上《在观察中比较》一课时,用短视频《恐龙当家》创设男孩点点被飞的翼龙抓走,小恐龙阿洛组织了四只恐龙去营救。引发问题是:“队伍要出发了,谁排在前,谁排在后?”这一情境引发学生小组讨论。学生的观点超出我的预设:学生在排列时(实际是一种比较)有高—低规则;有长—短规则;有胖—瘦规则;有轻—重规则;有战力强—弱规则……学生争论不休,甚是有趣。我就答案的不同,顺势引出“规则”这一“比较”概念。创设情境,讲明规则,放手讨论,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会生出集体带来的智慧光芒。

(二)作业在个人的课堂里创新理性的思维

1.创新理性思维起于个体自觉

近代“自动主义”教育思潮认为:“主体作用于积极主动精神。”教育的关键在于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学生真正实现了自治,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活动。

学生作业过程有如内在的课堂,同是意义建构,然而学生往往会有“荷戟独彷徨”的畏难情绪,是否自动自觉成为一大障碍。小学生在被动作业时,处在独自空间,外力减压,记忆衰减,自觉减少。杜威在《主动的作业在教育上的地位》中阐述:“当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的自然冲动的身体活动时,上学便是一件乐事,儿童管理不再是负担,而学习也比较容易。”所以,作业的有效性原则要求唤醒个体自觉:适量作业,学生不会感到过大压力;内容有趣,会调动自然的冲动;及时批阅,会在压力下自觉;反馈与激励,能促进学生追求荣誉感,享受成就感。学生的自动一旦启动,便会沉浸其中,回味、思索、创新这些理性的思维就会引燃。

2.创新理性思维基于学生感悟

《大学》提出定、静、安、虑、得五种古人的求学状态。“定”平复身体;“静”凝神静气;“安”气定神闲;“虑”进入冥思;“得”豁然开朗,有所悟得。刻画得如此细微,值得我们悉心体悟。无论是文本性的作业,还是实践性的作业,都需要学生安静下来,静能生慧,“静”最利于消化。个体的安静实际在引发内在的波动,感悟教师之法,感悟他人智慧,纳为己用,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现在的课堂太注重教师的表演,缺的是留给学生空间。现在的作业太过形式化,好似做了就很好,想不出不做就有问题。我倒是觉得,想来想去也想不出的作业或许就是一种好作业。

在“双减”政策下,从三个视角探讨课堂与作业的关系,实际还是在增减之间,课堂有增减,作业亦有增减。课堂与作业本为一体,目标一致,知行统一,如此贴近学生,走进学生,学生的科学素养自会提高,自会全面发展。如此,“立德树人”目标也就实现了。

猜你喜欢
概念作业课堂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幾樣概念店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