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流电影《狙击手》的美学风格探析

2022-12-16 16:36:12王莉莉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狙击手

摘要:近两年,关于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比较多,形成了一个小的创作高潮,这些影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抗美援朝时期的历史。《狙击手》与近两年上映的关于抗美援朝题材的其他几部影片在美学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影片摒弃了传统战争片的全景式视角、盛大场面和宏大叙事风格,采用微观视角叙事,在整体上呈现出极简主义的美学风格,在叙事上更新了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叙事模式,将电影的商业性、艺术性及主旋律等特征巧妙地融合,体现出当下新主流电影的叙事技巧。同时,影片取材于真实事件,采用实景拍摄,运用自然光线,大量使用方言,呈现出极强的纪实主义风格。文章采用文本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影片《狙击手》的美学风格,旨在探讨当下新主流电影在美学风格上的创新。

关键词:极简主义风格;新主流电影;群像叙事;纪实风格;《狙击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0-0242-03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前,是抗美援朝题材作品的创作高峰期,随后,这类题材受关注的程度逐渐下降。近两年,关于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又形成了一个小的创作高潮,《金刚川》《英雄连》《长津湖》《水门桥》《狙击手》等影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再现了抗美援朝时期的历史,塑造了无数个真实、生动、可亲又可敬的志愿军形象,歌颂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些电影带领观众重新认识抗美援朝战争和那段历史,激发中国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对作为消费主体的年轻观众的价值观影响非常大,因为2000—2020年,国内关于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只有一部。同时,上述几部影片制作精良,集商业性、艺术性及主旋律等特征于一体,在视听风格与叙事技巧等方面让观众感到焕然一新,影片上映后备受好评,取得了很高的票房,同时也完成了主旋律电影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上述几部影片都别具一格,相得益彰。《长津湖》和《水门桥》运用宏大叙事,场面壮观,气势磅礴,更像一部悲壮的长篇英雄史诗;《金刚川》也运用宏大叙事,使用了多视点的单元剧式叙事手法,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了美军炸桥、志愿军建桥和护桥的故事;《狙击手》与前几部影片在美学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在剧情、人物关系、时空、色调等方面呈现出极简主义的美学风格,在叙事上体现出当下新主流电影的叙事技巧,同时,影片弱化了戏剧性,呈现出极强的纪实主义风格。

一、极简主义美学风格

(一)《狙击手》的剧情和人物非常简单

《长津湖》《水门桥》《金刚川》采用宏大叙事,阵容强大、场面壮观不同,《狙击手》的制作规模很小,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冷枪冷炮运动”为切入点,讲述了志愿军狙击五班的十名战士在一个鲜为人知的无名小战场上与敌军英勇作战的故事,战士们在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凭借智慧、勇气、坚强的意志取得了胜利,最后找到了亮亮传送的情报。影片的人物及人物关系都很简单,人物数量少,影片主体部分的主要人物是五班班长刘文武和战士大永,其他人物主要有亮亮、五班其他战士以及美军和一个朝鲜小男孩。与《十面埋伏》《英雄》等影片对形式的追求超过其内容不同,张艺谋导演在本片中更注重叙事的张力和简洁。《狙击手》片长只有96分钟,故事短小精悍,画面干净利落。影片只有一条线索,即五班战士执行救回亮亮的任务,故事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合理,情节发展层层递进、步步惊心。影片进行到一半时,才解开为什么要不计一切代价救回亮亮的悬念,快结尾时,才和盘托出关于朝鲜孩子与情报的谜题。

(二)《狙击手》的时空非常简单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主要的空间是在室外一个冰天雪地的小战场上,故事只有一条线索,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在时长上非常接近,这种叙事结构非常像戏剧中的“三一律”,即“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1]。“三一律”使叙事更紧凑,矛盾冲突更集中、剧烈,让观众聚焦于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进而增强电影的表现力。

但是和戏剧的“三一律”不同的是,《狙擊手》的时空是电影化的时空。例如,影片中胖墩牺牲后出现了大永的画外音:“胖墩的儿子后来问我,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个段落的声画组合跳出了现实的时空,丰富了影片的时空层次,同时交代了故事的走向和结局。再如,在亮亮如何通过朝鲜小男孩传递情报这段情节中,影片使用了闪回这一时空技巧,在剪辑上采用了减法原则,减掉了故事的细节,同时也采用了加法原则,进而使叙事更精炼。

(三)《狙击手》的色调非常简约

色彩和影调是电影中最引人注目的元素,张艺谋的电影素来以色彩见长,例如,《红高粱》中象征着欲望的浓郁饱满的红色,《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阴郁、压抑的冷红色,《我的父亲母亲》中象征美好爱情的艳丽的红棉袄,《黄土地》中深沉的土黄色,《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象征着权力的耀眼的金色。而张艺谋在《狙击手》中改变了以往画面浓墨重彩的风格,色彩以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主,跟《影》很像,但和《影》水墨山水画般的风格又大相径庭。

《狙击手》主体部分的颜色非常特别,第一眼看上去很像黑白色调。黑白色调往往会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例如,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等影片,为了还原和再现历史,导演采用了黑白色调拍摄影片。《狙击手》的色调营造了肃穆、庄重的氛围,和影片厚重的历史主题非常契合。

影片中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颜色是白色,其次是红色。白色主要通过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的颜色以及战士们作为保护色的伪装服来呈现,影片中大面积的白色让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以及志愿军战士极其强大的意志力。但是和《悬崖之上》中象征着黎明前最后的黑暗的暗白色不同,本片的白色非常明亮,也预示着故事的结局是光明的。红色是鲜血的颜色,鲜血的背后是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亮亮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鲜血将情报传送出去,还有其他牺牲的战士,用血肉之躯完成了使命。红色在影片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是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深化了影片的主题,让观众深刻地理解了红色文化和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二、《狙击手》的叙事风格

(一)“一叶知秋”式的叙事方法

《狙击手》采用微观视角叙事,没有采用《长津湖》《水门桥》《金刚川》中的全景式视角和战火纷飞的盛大场面,而是以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无名的小角落发生的一场很普通甚至没有载入史册的小战争和一个非常普通的五班群体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从另一个视角来呈现战争。张艺谋认为,“我们从一种很小的切口,用狙击手狙击这样一种有传奇色彩的战斗方式,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讲一组人物,讲一个普通战场上的一个角落,以小见大,‘一叶知秋,表现伟大战争的全貌”[2]。张艺谋最近几年执导的电影在叙事上趋向于简洁、删繁就简,《一秒钟》和《悬崖之上》在叙事上也有很多留白,通过简单的人物关系与故事来反映一个大时代的冰山一角。

(二)新主流电影的叙事策略

《狙击手》的编剧陈宇认为我国的新主流电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阶段,以《建国大业》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大片化,以《中国机长》《中国医生》为代表;现在是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在主旋律意识形态下拍一部类型片”[3]。

新主流电影的崛起成为我国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新主流电影改变了以往主旋律电影大而空的宣教模式,例如《烈火英雄》《中国机长》《奇迹·笨小孩》《夺冠》《我和我的家乡》等影片取材于现实生活,注重对细节的描写,通过刻画一个个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人物形象,体现出普通人的职业精神、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新主流电影开始深入挖掘市场,了解观众的观影需求,用商业电影的创作技巧,借鉴商业电影的包装和营销策略,注重主旋律主题和电影的艺术性、商业性的有机融合,更符合当下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取向。

类型片起源于好莱坞电影,是好莱坞的一种创作方法,也是电影向商业化转型的必经之路。好莱坞电影的类型非常丰富,例如西部片、歌舞片、灾难片、战争片、恐怖片等。类型片注重于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也就是导演和编剧在创作时要从当下观众的需求出发。近年来,我国的新主流电影不断拓宽类型,如传记片《守岛人》、灾难片《烈火英雄》、科幻片《流浪地球》、扶贫片《一点就到家》、励志片《奇迹·笨小孩》、谍战片《悬崖之上》等。狙击手题材的影片是战争片的一个类型,《狙击手》是我国抗美援朝主题电影中唯一一部狙击手题材的影片,同时,该片糅合了悬疑、枪战、青春、成长、爱国等多种类型元素。

(三)平民英雄与群像叙事

当下的新主流电影,特别是近几年上映的几部优秀的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吸纳了世界经典战争影片关注普通人、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开始聚焦小人物,关注个体生命,塑造平民英雄。例如,《长津湖》和《水门桥》中的雷爹、谈子为、余从戎、梅生、平河,《金刚川》中的高福来、张飞、关磊、通讯员、刘浩等。《狙击手》没有神化英雄形象,而是通过大量真实又富有感染力的细节来塑造有血有肉的伟大又平凡的英雄形象。例如,接受任务前,胖墩让大永给他未出生的孩子取名字,在战场上牺牲前胖墩终于想好了儿子的名字——钢板;胖墩在背钢板时铿锵有力地唱着四川船工号子;绿娃子随身携带凝聚着妻子浓浓的爱的绿手套……影片将战士们平常、朴素的情感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巧妙地结合,刻画了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阐释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让观众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此外,近几年的新主流电影弱化了个体英雄形象,敬重每一个普通的生命,塑造群像式英雄。《长津湖》《水门桥》《金刚川》中的人物非常多,但是几乎每一个出场的角色都有名字和身份。张艺谋在《悬崖》中第一次采用群像的方式进行叙事,《狙击手》刻画的也是五班全体战士的群像,每一位志愿军战士都是最可爱的人,如有智慧、有领导能力、有大局意识的神枪手刘文武,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多愁善感的大永,竭尽全力将情报成功传送出来的亮亮,时刻牵挂着远方的妻子的绿娃子,为营救亮亮而义无反顾英勇牺牲的胖墩,梦想得到班长的望远镜的小徐,为了拿急救包去救受重伤的孙喜而中枪牺牲的王忠义,以及米老二、高军、牛贵等。这样一个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并肩作战,英勇无畏,将热血和青春留在了战场上,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狙击手》传达了基于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影片将中美军人的两种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即美军追求个人战绩、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和志愿军战士无私无畏、集体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影片中出现了三次点名的场景,第一次点名是在五班即将执行任务时;第二次是刘文武即将奔赴敌军的阵营,路过战士们的尸体,与战士们诀别;第三次是在影片结尾,这次点名和《水门桥》的结尾很像,非常有仪式感和象征含义,七连只剩下伍万里,五班只剩下大永,但是七连和五班的精神永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存。

三、纪实风格

同样是冰天雪地的背景环境,《悬崖之上》营造的氛围非常诗意、浪漫,而导演在《狙击手》中更侧重于突出其纪实性。《狙击手》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真实事件,志愿軍狙击手邹习祥、张桃芳等就是刘文武、大永等人物的原型。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导演选择了和当时的志愿军战士年龄相当的年轻演员,基于抗美援朝战争中川军所占的比例非常高这一背景,导演挑选了几个四川籍演员。在拍摄上,影片采用实景拍摄,运用自然光线,大量使用原生态方言,在战斗场景中采用了手持摄影,注重细节的刻画。影片呈现出极强的纪实风格,而纪实风格也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

《狙击手》通过对很多细节的刻画反映了战争中残酷又真实的一面,例如,在极寒的恶劣天气下,战士们没有美军的先进武器和装备,甚至没有保暖手套和钢盔,战士们的脸、耳朵、双手被冻得皲裂、红肿,浑身沾满了雪,连睫毛、胡子上都是冰霜;战士们有的被炸断腿,有的被炸得血肉模糊,有的中枪后鲜血喷涌。画面真实、生动,震撼人心。

《狙击手》中的五班战士都说四川话,方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金刚川》中也运用了四川、陕西、江西等地的方言来交代志愿军战士的籍贯。同时,方言产生的效果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方言具有普通话无法表现的真实性、自然性、亲和力,使得电影中的底层人物更加亲切、自然、朴实,贴近生活。”[4]方言的使用让志愿军战士的形象更真实、饱满,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四、结语

张艺谋拍摄电影近40年,拍摄的题材范围非常广泛,在创作风格上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改变,从艺术电影到商业电影再到回归艺术电影和创作新主流电影,从纪实、乡土风格到浪漫、华美、浓墨重彩的风格再到纪实、简约风格,张艺谋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同时也引领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变革。在《狙击手》中,张艺谋采用了冷静、克制、极简的风格叙事,更新了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叙事方式,对当下新主流电影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布瓦洛.诗的艺术[M].任典,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33-37.

[2] 张艺谋,曹岩.《狙击手》:“抗美援朝”集体记忆的叙事革新:张艺谋访谈[J].电影艺术,2022(2):118-122.

[3] 薛精华,刘婉瑶.抗美援朝记忆的另类书写与新主流电影的类型化叙事:电影《狙击手》学术研讨纪要[J].视听理论与实践,2022(2):86-96.

[4] 孙宏吉,路金辉.贾樟柯电影中方言的意义与价值分析[J].当代电影,2016(6):190-193.

作者简介 王莉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语言、纪录片。

猜你喜欢
狙击手
兵临城下:二战时的苏联女狙击手
文史博览(2020年2期)2020-04-09 11:08:56
目标:成为狙击手
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手持M40A6狙击步枪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手持M40A6狙击步枪
轻兵器(2018年12期)2018-12-19 09:06:18
“狙击手普京”
环球人物(2018年19期)2018-10-17 02:51:06
美军狙击手如何训练?
如何成为狙击手
手持CS/LR4 7.62mm狙击步枪的警察狙击手
轻兵器(2018年7期)2018-07-07 05:24:56
丛林中的爱沙尼亚狙击手
轻兵器(2015年17期)2015-09-10 07:22:44
技术指标选股
技术指标选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