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侠|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新生适应课程对幼儿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园所环境,还有利于他们各种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中心幼儿园发现以往的新生适应课程存在许多问题,便从幼儿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与研究,结合幼儿入园时常出现的问题,提出实际可行的对策并制定新的课程方案。
教师从幼儿视角出发,相信幼儿的学习能力。基于此,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幼儿的焦虑,二是家长的焦虑。
幼儿焦虑的问题。幼儿易对陌生的人、环境、规则等问题感到焦虑。当他们初次入园,会因周边陌生的事物而缺乏安全感,内心也会出现许多疑问。
家长焦虑的问题。幼儿入园,家长也会随之产生焦虑情绪。因家长的不同情绪对幼儿入园适应有直接影响,园所应将新生适应课程聚焦于幼儿和家长,解决入园焦虑问题。
从教师视角到幼儿视角下的新生适应课程。往年开学季,我园安排幼儿分批次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入园,以便教师开展活动。但通过家长的反馈以及教师的观察,发现部分幼儿由于未调整作息,会带着情绪入园。为此,我园重新制定方案,并在开学之前做好前期作息调整的准备工作,再安排所有幼儿在同一时间入园,解决他们带着情绪入园的问题,也为教师顺利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
从控制到观察、引领。有的教师因担心幼儿离开教室,会将教室的门紧闭。但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紧闭教室的门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教师是将自己“关”在里面。基于此,教师应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以不同形式组织幼儿熟悉园所环境,允许他们自由探索,并在此过程中观察和引领幼儿。教师观念上的转变,使我园新生适应课程有了新进展。
教师观念转变后再次实践探索,将新生适应课程的核心确定为“幼儿能自我学习,教育应激发其潜力”。由此,我园提出以下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对策。
解决家长焦虑的对策。幼儿入园前的家访是教师与幼儿、家长拉近距离、指导家长缓解焦虑的重要环节。首先,各班级组织见面会帮助幼儿、家长以及教师三方相互认识并建立熟悉感;其次,设计新生适应课程问卷调查表,再与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并记录其担忧的问题;最后,开展线上家长会,解答家长的疑惑,让他们了解园所将如何解决他们担忧的问题。
解决幼儿焦虑的对策。第一,帮助幼儿熟悉在园一日生活,建立安全感。如以视频形式拍摄幼儿入园时从大门到班级的路线,并用幼儿喜欢的“吉祥物”作为标识,在让幼儿熟悉教师、班级及其他伙伴的同时,也让教师快速认识本班幼儿。此外,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观看视频,并在家中模拟幼儿园真实的生活片段,帮助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生活,缓解他们的入园焦虑。
第二,帮助幼儿构建和谐多元的人际关系。我园开展“大带小”混龄活动,让大班幼儿提前认识小班的弟弟、妹妹,并帮助他们熟悉幼儿园环境。这样的活动不仅为小班幼儿带来安全感,还帮助大班幼儿学习照顾他人等技能。
第三,以幼儿视角制定新生适应安排。我园打破小班新生适应周安排表的固化模式,开学就让全体幼儿同一时间入园,并开放班级所有区域,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有助于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情绪。
第四,帮助幼儿了解园所基本设施与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观察幼儿,在突发情况下及时照顾幼儿。如当个别幼儿出现哭闹现象,教师在安抚幼儿情绪后与其合影,再将照片发给家长,指导他们如何在家做好安抚工作。其次,激发幼儿内驱力。当提供的教玩具低于幼儿现有水平时会使其失去兴趣,教师要着眼于幼儿最近发展区,为其提供稍有难度的教玩具,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再次,引导幼儿学习规则。小班是幼儿学习规则的关键期,教师要用恰当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最后,培养幼儿整理能力。自主整理是幼儿具有自制力的表现,有助于幼儿认识、分类、使用物品,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第五,重视离园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小班幼儿的离园环节蕴含诸多学习机会,我园将离园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以上,让幼儿自己整理物品,再收拾书包。此外,教师布置口头作业,让幼儿记住并到家后与家长分享,以此促进幼儿记忆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第六,恰当运用奖励,培养幼儿的自制力。教师在教室墙上粘贴奖励幼儿的小红花,是为了培养幼儿兴趣、激发幼儿潜力,也是一种变相的控制与引导。但若作为奖励的“小红花”不存在,幼儿可能失去动力,降低自主探索的欲望,也很难产生成就感。教师要学会正确运用“小红花”,并在幼儿已经建立习惯和探索意识后及时撤掉外部奖励。此外,教师可能会在活动中说“你做不好老师就不喜欢你了”等话语,这样的语言实际上是在控制幼儿,没有从幼儿的角度考虑对他们的影响,容易使幼儿认为自己做得好是因为教师的喜欢,而不是因遵守活动规则,容易阻碍幼儿主动性和自制力的发展。
教师应以幼儿视角考虑问题,明白奖励的目的不是让幼儿完成某件自己想让他完成的事情,而是要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因此,教师需谨慎考虑物质奖励的运用,也可以尝试肢体上的拥抱、切合实际的语言鼓励和眼神的肯定等。
幼儿园新生适应课程关系到幼儿日后能否身心健康发展等问题,教师应从幼儿视角出发,唤醒他们内在的生命力、探索力以及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