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引领下的多专业协同育人模式探讨

2022-12-16 13:50折海成肖桃李
榆林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政

折海成,肖桃李

(长江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先生在2018 年6 月21 日的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课程改革亮点频出,推出了一大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的体系正在形成”。这标志着课程思政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递进到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教育中来,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中国国情,结合社会和行业需求、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现有城乡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专业知识结构既相互交叉融合也自成体系,为土建多专业协同育人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目前,土建行业的社会关注度高、辨识性强、争论焦点多,既有“美丽乡村建设”“绿水青山环境”“高层、高铁、高坝”等代表性成就,也有“楼歪歪、水帘洞、波浪路、黑臭水”等社会影响恶劣的工程关注焦点。因此,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绿色智能建筑、可持续城市、装配式结构、智能建造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新时代土建工程师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工匠精神、工程伦理不断面临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学院率先提出思政引领下土建多专业协同育人理念,初步探讨以“课程思政、专业政、多专业协同思政”为一体[1-3],构建不同专业之间协同互教的育人模式,力争培养出一批思政目标统一、专业目标清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1 土建类“多专业协同育人模式”专业思政体系构建

1.1 “专业思政”核心价值指标

通过走访调研中筑三局、武汉建工、中铁七建等多家土建企业,发现本科毕业生感觉土建不好干,太艰苦,且工作环境较差,入职不久就存在辞职或跳槽等问题。企业普遍认为学生工程能力不足,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相结合,且缺乏责任感。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环节,基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密切联系行业,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职业精神融为一体,将学生培养成为恪守工程伦理准则、践行工匠精神、饱含科技报国热情的土木建筑类专业人才,形成4个一级指标和10 个二级指标的核心价值指标体系表1。

表1 土建类“专业思政”核心价值指标框架

1.2 “多专业协同育人模式”的专业思政价值链

土建工程包括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给排水工程设计等多专业、多学科交叉协同过程,也是体现集体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在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也需要创立多专业育人模式。以土木工程结构方向人才培养为例,将邀请建筑学、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教师协助土木工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将多专业协同育人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大纲等各环节,且以"专业思政"价值指标为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为载体,构建土木工程结构方向的多专业协同育人思政价值链矩阵表2。

表2 土木工程结构方向的多专业协同育人思政价值链矩阵表

由表2 可知,多专业协同育人体系,以专业课程为桥梁,将专业教研室与“专业思政”核心价值指标建立起紧密联系。以专业课程思政元素[4-5]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发挥出建筑学、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思政体系优势,完善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核心价值指标体系。通过对4 个专业教研室开展的课程为基础组建课程团队,在教师层面组建思政教研室,开展以核心价值指标为主题的教学研讨;在学生层面,以实践实习、学科竞赛、第二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为纽带,实行“本科生导师组制”,按照“专业纵向建班,思政横向贯通”的模式建立虚拟班级,专业导师组负责该虚拟班级的思政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导师团队与学生团队面向共同的价值,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围绕思政核心价值开展教学研讨、实践实习活动。

2 土建类“多专业协同育人模式”专业思政内涵发展

2.1 专业思政价值引领,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和培养方案

在已有专业知识教学评价元素的基础上,确定评价元素,增加思政元素引入、融入方式、学教协同程度等,构建完善的新型评价体系;确定评价内容,建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制度,并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建立工作评价机制、设置评价要素和指标,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有机融合,把教师专业思政教学的实施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评奖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完善专业思政纵深推进的内生动力。

在多专业协同育人体系中,必然要求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了人才培养全过程。(1)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指导,将培养目标细化落实。在专业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上,各专业要明确人才培养所需具备哪些学科专业的核心素养,将其提炼并分解落实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强调工科类思政育人的四个指向与其的融合点。(2)各专业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厘清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主体的需求,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地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3)在培养方案修订时,邀请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研讨,并负责表2 相应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工作。

2.2 专业思政价值引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是思政改革和实施的主体,不管是课程思政,还是专业思政,还是多专业协同思政,最终的落脚点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以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着力点;并通过开展“爱事业塑造教师灵魂、爱学院展现教师品德、爱学生彰显教师魅力”和“强政策提升思政能力、强专业传授广博知识、强技能展示育人艺术”的“三爱三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全体教师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着力打造具有专业知识扎实的学问之师、工程经验丰富的实践之师、思政技能娴熟的成长之师的“三师型”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既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教研活动;也以“多专业协同思政”核心价值指标组建课程组团队,定期开展思政系列主题活动,如“课程思政、党员先行”为主题的党支部创新教育活动、“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研讨交流活动,使得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环节设计时可以更加聚焦,大大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和覆盖面。

加强教师培训,“以学促教”,通过现场教学、分享比学、载体促学、定期研学、指导督学相结合,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上“新”更入“心”。利用教师入职培训、专题培训等机会,让任课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深入挖掘全部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说课+讲课+评课”三个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引导教师在做中学、赛中练,经过展示、观摩、交流、研讨,逐渐认识和把握课程思政的精髓和内涵,以“润物无声”“如盐入水”的形式深入学生内心。

鼓励教师开展思政课题研究。(1)积极组织申报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等相关研究课题。(2) 学院每年设置思政课程改革的专项建设资金,培育遴选课程思政院级示范课,带动教师转变观念和教学方式,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

2.3 典型示范,深化课程改革

结合土木专业特色,坚持分批次、分阶段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典型示范的基础上实现课程体系、专业体系全链条贯穿,使思政育人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面成网,实现全覆盖。从2018 年开始,学院先后推出“一专一课一思政”、“上专业课、品思政味”代表性课程评选,共建成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0门、校级9 门。并在所有专业和课程中开展建设,建立起“课程+专业+专业类”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模式。

鼓励教师探索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方法,依托在线开放课程、双语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采用问题式、参与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探索推动课堂革命,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将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于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院所有教师、所有课程均在线教学,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思政元素引入作为重点,为学生上好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爱国奉献、执着坚守、责任担当的“大班课”,形成鲜活的云端思政[6]。

加强典型宣传,利用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主阵地积极推送,先后展示师德先进个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任大龙奖教金、魅力班级、魅力寝室、魅力学子等先进个人及优秀实习日志、优秀实习报告、优秀实践作品等一大批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成果。

3 土建类“多专业协同育人模式” 实践成效

随着“多专业协同思政”的实施,学生的专业视野更加开阔,积极参加与土木工程及相近学科的科技创新竞赛,具体有工程测量大赛、BIM 技能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给排水设计大赛、绿色生态规划与设计大赛等。团队成员专业分布和年级结构合理,竞赛报名人数较前5 年增加了143%,竞赛成绩明显提升。特别是2018 年开始推行的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报名学生踊跃,学生完成质量明显提高,获得优秀学生学位人数相比增加了50%以上。学生参加政治学习积极主动,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参与“青年大学习”积极主动,班级学习率保持在70%以上。毕业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总和约占总人数的25~30%之间。

学生的就业观明显转变,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更广阔天地开启更加精彩人生成为学生择业的口号。近几年,选择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的学生越来越多,如土木卓越11601 班方银钦等多名同学考取选调生;如建工11601 班龙寿兵同学入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毕业生工作地点和岗位调查统计开看,毕业生就职于我国铁路、水利、能源等行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成为“川藏铁路”、“一带一路”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主力军,在项目中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彰显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展现大国担当,做好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奋力开拓者。2020 年抗疫期间,学生积极响应学校和户籍所在地号召,主动担当,积极行动,在加强自身防护的基础上,纷纷投身到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为群防群控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体现了爱国爱家、奉献担当的家国情怀。

4 结论

(1)通过走访和调研土建企业对新入职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及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和看法,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开展思政教育,构建土木建筑类专业人才核心价值指标体系,并以土木工程结构方向人才培养为例,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协同建筑学、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构建出土木工程结构方向的多专业协同育人思政价值链矩阵。

(2)通过对思政引领下的教学评价制度、培养方案、师资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探讨,加强土建类“多专业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建设。

(3)通过对近五年土木工程大学生科技竞赛、入党、就业、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彰显土建类“多专业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效果。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