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全媒体记者 惠宁宁
太原第一热电厂拆除后,市区年减少原煤消耗300万吨CFP
提到山西,人们自然想到煤矿。山西兴于煤、困于煤,空气质量也受制于此。山西作为煤炭大省,也是重工业大省,长久以来,工业和产业发展的同时,大气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以及居民身体健康。
近10年,山西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清洁能源等方面持续发力,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硕果累累。如今的三晋大地,天蓝水清林绿的生态格局日渐形成。
尘土满地、雾霾笼罩、PM2.5超标,空气中仿佛悬浮着颗粒,呼吸变得小心翼翼,是山西曾经留在人们记忆里的印象。
2015年,《山西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山西省11个地级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介于5.36至7.31之间,大气污染指数亮起红灯。此后,山西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能源行业结构等举措,显著改善了大气环境。2022年,山西省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一阶段目标值,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今天的山西,天蓝得透亮,云白得纯净,走在街道上,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拂面的微风,身心融入景致,也变得清澈透亮。
12月5日,家住山西太原的王林(化名)告诉《法人》记者,现在,山西全省饭店已没有直接烧煤的锅炉,全部改成油烧。省内小煤矿完成治理整合,原来的矿区成了天然性森林公园。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山西的雁门关外是发展乡村企业的典型,且化工类企业居多,但如今这些厂子都已经停办,全区域封山成林、种草,开发建设成自然景区,回归大自然,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曾经的尘土满地,也因为有了三北防护林,筑起天然屏障,阻挡了扬尘和雾霾。如今的山西再现清透秀美的面貌,堪称“塞北小江南”。
“过去,由于山西环境不好,山村里的单身汉多。现在除了吸引游客、商人,也吸引了各地的姑娘,成为雁北新娘。”王林说。
山西的空气污染主要源于产煤和重工业。特别是冬季,集中采暖期间,大气污染更为严重。有关分析表明,山西省城市大气污染基本属于煤烟污染型,空气质量曾一度恶化。随着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淘汰粗放型产能,并实施清洁供暖、扬尘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山西省的大气环境开始得到有效改善。
2016年,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提出《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二十条强化措施》,为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要求各市人民政府集中精力组织实施“三个清零”、推进“九大工程”、落实“六个严禁”、抓好“两个预警”,确保完成国家空气质量考核目标。具体针对燃煤锅炉、黄标车、露天烧烤施行清零整治,以及推进“煤改电”、清洁能源替代、严控劣质煤入市、控制施工场地抑尘污染、重点区域综合整治。
同年,山西省出台《推进城乡采暖“煤改电”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统筹兼顾、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开展采暖“煤改电”试点,进一步调整优化城乡供热能源结构,减少燃煤锅炉污染,探索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型能源消费方式。在5000户居民、50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管理办公区)采暖“煤改电”试点,在有条件的学校、医院、商场、办公楼、厂房等公共建筑试点推广电采暖。
在支持政策上,全面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对采暖“煤改电”居民用户执行居民用电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同时,山西省加大对电采暖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引进设备制造企业落户,有关部门还在土地、税费、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此外,山西还实行智能化煤矿建设。记者从山西省工信厅了解到,山西省正大力实施数智赋能融合行动,推动企业数智化改造,进一步加快5G智慧矿山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已新建成5座智能化煤矿。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生产方式变革的主要方向,也是保障能源安全、绿色生产的关键举措。山西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山西省先后出台了煤矿智能化建设实施意见、建设规范、评定方法、指导手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规范标准。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22座智能化煤矿、548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在工业污染管控方面,2021年,《山西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2021年行动计划》出台,要求全面完成钢铁联合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启动独立焦化企业和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对有组织和无组织治理及清洁运输等环节开展全过程、高标准、系统化整治,并因企制宜建设完善无组织排放监控系统。
今年5月,根据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2年夏季臭氧污染治理攻坚动员会议。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污染物,落实各项治污措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并采取分级应急管控措施,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聚焦源头治理,对挥发性有机物实行全方位、全链条、全环节治理。8月,太原市所有工业企业在严格执行浓度、总量“双达标”基础上,针对全市13个行业248家工业企业,采取压减钢铁产量、压减焦化产能、压减水泥产能和实行错峰生产的措施。
作为全国能源和重工业大省,随着经济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也不断增加。对此,山西省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严格执法,展现出对于污染行为“零容忍”态度。
2016年,中央督察组的环境整治工作在各地开展,全国上千家涉违法排污企业被关停,堪称史上最严环保整治。山西省通过开展整治排污企业百日行动,各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污染严重,已被依法决定关停、取缔的企业与设施,威胁饮用水安全的污染企业或设施,死灰复燃的土(小)企业和关停后又违法生产的企业进行重点集中整治。各市根据山西省环保局要求,加大查处力度,彻底拆除污染设施,并公布污染严重企业名单,对违法排污典型案件进行曝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15日,山西全省累计查处重点排污企业2124家,其中包括工业废气污染1299家、工业废水污染176家、工业固废污染464家。
2018年7月25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公布了违法排污百日行动查处的5起典型案例,涉及的企业包括钢铁公司、焦化厂、煤业公司等。
2019年1月,新修订的《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从源头控制燃煤污染。“新条例还对大气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大气污染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引进、大气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城市道路清扫扬尘污染防治等内容进行了修改。”12月7日,山西太原律师事务所主任刘真强向记者介绍。同时,强化政府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责任,明确“大气污染防治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对燃煤污染的防治,“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逐步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并对高污染煤炭的限制开采和禁煤区作了专门规定;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提高大气污染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完善大气重污染应急管理体系。
打赢蓝天保卫战,离不开司法护航。今年4月,山西临汾市5家企业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被集中处罚,最高一家企业被罚款74.8万元。6月1日,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21年山西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山西的蓝天保卫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绿色发展融入经济转型各个领域,但破解资源型地区结构性污染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十四五”期间,山西省将继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美丽新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