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全媒体记者 姚瑶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江滨公园内,花楸树的果实在白雪映衬下,格外鲜艳惹眼CFP
12月3日清晨,陈芳在江滨公园享受着牡丹江畔的冬日暖阳。“近年来,黑龙江的空气质量一直很好,不论什么季节,总是天朗气清。”陈芳是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90后,在她儿时的记忆中,住所附近,随处可见房屋上方的烟囱冒出浓烟。“那时很多居民都在自己家烧煤取暖,农村焚烧秸秆的现象屡见不鲜,这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12月1日,陈芳对《法人》记者说。
事实上,牡丹江市空气质量现状是黑龙江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缩影,燃煤及焚烧秸秆问题突出,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
黑龙江夏秋多雨,冬季漫长,黑土地土壤肥沃,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基础,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多年前,焚烧秸秆和燃煤取暖产生的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11月29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环境与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高桂林对记者表示,东北的空气污染与燃煤有一定关系。“很多地区将煤炭改成使用天然气,但东北地区缺少资金,所以冬季的供暖问题基本上还是依靠烧煤。农村地区无法烧煤炭,便焚烧秸秆。”
哈尔滨居民王相林告诉记者,东北多数城市都采取燃煤供暖。“以前市区是各家烧煤取暖、做饭,而在农村,很多人会采取焚烧秸秆来取暖。”王相林表示,如今市区内供暖都归热力公司统一管理,集中供暖。“治污工作循序渐进地开展,据我观察,东北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
“相对来说,牡丹江的空气质量在我小时候差一些。”陈芳幼时住在牡丹江市区边的一座山脚下,那里生活着近百户人家。“当时我们住在平房里,各家各户做饭、烧火炕,全靠煤炭。虽然住在山脚下,周围植被茂密丰富,但我家附近有一个炼油厂,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陈芳告诉记者,多年来,牡丹江市有关部门一直在对空气污染进行治理,如今已经见不到居民自己燃煤的情况了,走在路上再也闻不到浓烟带来的呛鼻味道。
12月4日,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燃煤污染问题是影响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因素。据介绍,2022年,冬季燃煤污染占哈尔滨总污染量的43.2%,哈尔滨全市年燃煤量3760万吨,城区和近郊散煤取暖5万余户,散煤污染占燃煤污染总量的57%。“秸秆焚烧也对空气污染影响较大。”该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哈尔滨市出现过7天重污染天气,有5天与秸秆焚烧相关。“春秋两季秸秆焚烧污染导致全年PM2.5浓度上升3微克/立方米。”
据生态环境部东北督察局相关数据,近10年,东三省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提升,优良天数比例提高,污染物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也曾出现过2020年空气污染“爆表”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大面积、高强度的露天秸秆焚烧 。近年来,区域大部分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局部地区如辽宁中西部会出现轻度至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O3或 PM10。
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十三五”以来,哈尔滨市先后历经了“燃煤小锅炉淘汰”“冬季散煤治理”“空气质量改善三年行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5年至2019年,淘汰燃煤小锅炉5207台,将供暖单位2000余家整合为37家,城九区烟囱数量由2100个减至134个,启动“全域,全时段,全面”秸秆禁烧行动,大力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第二阶段为2019年至2021年,通过改电、改气、改生物质等方式,累计削减散煤280余万吨;第三阶段是今年启动实施的“三年行动计划”,合理统筹热源建设、锅炉淘汰、散煤治理、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开展系统化综合治理。
“在服务企业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方面,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连续多年为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和专项债权资金,在现有政策下尽最大力度为企业提供改造资金保障,主要用于燃煤锅炉淘汰和推进大型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前述工作人员介绍,在资金的支持下,哈尔滨市至今共淘汰燃煤小锅炉8122台,完成142台大型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的重要驱动力。
高桂林认为,相比于其他省份,东三省会出现季节性空气污染治理难题,尤其在冬季会出现大规模秸秆露天焚烧,使得局部区域空气质量显著转差,PM2.5升高。“相对来说,东三省空气质量治理难度更高,成本更高,需要的人力也更高。”
2017年,吉林省把错峰生产和秸秆禁烧作为主攻方向,把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作为重要突破口,全面开展固定污染源达标排放、燃煤小锅炉“清零”、重点行业错峰生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重污染天气应对等5个专项行动,加强联防联控,严格执法监管,强化督查问责。
据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官网消息,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数量同比下降77%。今年1月至8月,吉林全省空气质量再创新高,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1%,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PM2.5月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微克/立方米。特别是7月和8月,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吉林蓝”成为生活常态。
解决大气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持续改善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各地监管工作不可忽视。
10月1日,《吉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吉林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在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韩良表示,从大气环境监督管理方面来看,《吉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担当领导责任,并从规划、财政投入、空间管控与产业布局、目标责任制、督查制度、总量控制、联防联控机制、污染源监测网、约谈限批、宣传教育等方面,管理大气环境、控制污染排放。该条例还对禁燃禁放烟花爆竹,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落叶,餐饮服务业油烟气排放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定期调度各区县(市)、各有关部门落实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加强跟踪评估和督促检查,协调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我们严格监督考核,将相关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强化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考核,对工作突出的区县(市)、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区县(市)、部门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
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空气质量,高桂林认为,相关部门应优化设备以加强监测的有效性,需要政府明确对设备方面的投入,根据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规模、设备需求展开分析,以最符合实际情况的设备设施优化策略开展工作,保证需求的前提下避免资源浪费。“为防治大气污染,应倡导居民绿色出行、减少污染物排放。选择绿色消费,不使用污染重、能耗大、过度包装产品。厉行节约,节俭消费,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