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狮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100)
鼻科手术是治疗鼻窦炎、肥厚性鼻炎及鼻中隔偏曲等常见疾病的主要方案,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是临床针对此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由于疾病位置的特殊性,鼻腔空间小,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术后疼痛是常见问题,且容易发生鼻腔黏膜术后出血、水肿,影响疗效,延长术后康复时间[1]。另外,鼻科手术后疾病复发率也比较高,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重复伤害,且增加治疗、康复费用,经济压力及心理压力大[2]。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用于鼻科手术后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根本目的是促使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手术对机体造成的疼痛、出血水肿等,预防疾病复发。有研究表明[3],对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术后联合治疗方案,使用鼻窦洗剂与半导体激光照射方法,对于患者术后恢复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应用于鼻科手术后可以起到促进局部炎症吸收作用,减轻术后疼痛、出血水肿,缩短伤口愈合时间[4]。本研究选择120例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鼻科手术患者分组对照,探究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在鼻科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鼻科术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 0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2-58岁,平均(39.90±6.10)岁;病程2-9年,平均(6.60±1.10)年;疾病类型:慢性副鼻窦炎鼻息肉33例,慢性肥厚性鼻炎17例,鼻中隔偏曲10例。试验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2-59岁,平均(39.91±5.93)岁;病程3-10年,平均(6.50±1.30)年。疾病类型:慢性副鼻窦炎鼻息肉31例,慢性肥厚性鼻炎18例,鼻中隔偏曲1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时间、方式、目的及意义等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①年龄>20周岁;②病程≥2年;③均接受鼻内窥镜手术;④精神状况良好,依从性高;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未成年患者,或者年龄>60岁老年患者;②合并精神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手术、麻醉禁忌证。
1.2.1 对照组
患者术后常规治疗。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重点观察有无出血情况。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给予对症治疗。术后第2天将鼻腔填塞物拔除,每日常规口服激素,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局部清洗1次,连续治疗2周。术后2周随访,嘱咐患者术后清淡饮食,忌辛辣食物。严格戒烟、戒酒。注意鼻腔卫生,避免感染。
1.2.2 试验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半导体激光治疗仪。使用HFJ-DY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西安鸿福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将治疗仪配到鼻帽插入患者鼻腔并到位,调整治疗参数:①波长:550mm;②功率:250m W;③光斑直径:30mm。每天治疗1次,20min/次。连续治疗2周。术后2周随访。
比较两组术后鼻腔伤口愈合情况、疼痛程度、鼻腔黏膜出血水肿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评价及判断标准:①术后鼻腔伤口愈合情况:伤口无渗血、无疼痛、黏膜无水肿,视为治愈。疼痛可接受,轻度渗血,粘膜轻度水肿,视为有效。疼痛不能忍受,需用止痛药,中度渗血,黏膜中度水肿,视为好转。疼痛不能忍受,需注射止痛药,重度渗血,重度水肿,视为无效。术后鼻腔伤口愈合效果=(治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病例总数×100%。②疼痛程度:使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5]评定疼痛程度,计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大。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各评价1次,取两组平均值进行比较。③鼻腔黏膜出血水肿情况:统计患者术后鼻腔黏膜出血水肿情况术后7d消退情况。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鼻腔粘连例数,计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发症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试验组术后鼻腔伤口愈合情况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数据所示。
表1 两组术后鼻腔伤口愈合情况比较[n(%)]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第3天VAS评分小于2分病例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6分病例数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天VAS评分4-10分病例数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数据所示。
表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n(%)]
两组术后鼻腔黏膜出血水肿情况比较,试验组术后第7天鼻腔黏膜出血水肿消退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数据所示。
表3 两组术后鼻腔黏膜出血水肿情况比较[n(%)]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数据所示。
表4 两组术后鼻腔黏膜出血水肿情况比较[n(%)]
鼻窦炎、肥厚性鼻炎及鼻中隔偏曲是鼻科常见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对患者生活造成较大影响,需要及时治疗。鼻窦炎是发生于鼻窦黏膜炎症性疾病统称,临床发病率很高,典型症状是鼻塞、头痛、流脓涕。肥厚性鼻炎是以鼻腔黏膜层、鼻甲骨增生肥厚为特点的疾病,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长期迁延不愈造成,主要症状为持续性鼻塞,伴随流涕、嗅觉减退。鼻中隔偏曲可引起患者鼻腔功能障碍,是因鼻中隔的诸骨发育不均衡造成,典型症状是鼻塞、鼻出血、头痛。三种疾病有比较高的临床发病率,症状类似、典型,需要及时治疗,消除或缓解疾病症状,改善体征,减少疾病对患者鼻腔功能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是目前我国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案,常用手术方案是鼻内窥镜手术,疗效一般比较明显,疾病症状术后可显著改善。手术对患者形成一定创伤,术后疼痛较为常见,且疼痛感觉一般较为强烈,形成生理应激、心理应激,是影响术后伤口愈合的主要因素,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下降[6]。另外,鼻科手术后鼻腔黏膜出血、水肿发生率高,术后复发率高,需要对鼻科手术患者进行有效、针对性的治疗,确保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手术伤口良好愈合,预防其他并发症发生。
鼻科手术后的治疗对于术后康复、手术伤口愈合、并发症预防等均有重要意义,是临床治疗的重点与难点。以往临床上鼻科手术后普遍对患者使用激素,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能够减轻炎症反应,预防感染等。但是对于手术伤口愈合帮助不大,且并发症预防效果有限。原因是患者个体差异大,对手术耐受程度不同,机体免疫力及组织修复能力相差较大,术后康复效果存在差异。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术后鼻腔伤口愈合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提示在鼻科手术后对患者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可促进伤口愈合。分析原因: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拥有热效应、生物刺激效应两种生物学效应[7-8]。其中热效应包括吸收生热与碰撞生热。对鼻科手术患者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进行术后弱激光照射,对于机体免疫功能调整有很好作用[9]。在创面上直接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进行局部照射,可以改善微循环,有助于局部组织修复和再生,使得手术伤口快速、良好愈合[10]。试验组术后第3天疼痛VAS情况比对照组好,轻微疼痛患者例数多,剧烈疼痛例数少。分析原因:对患者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可以提高机体致痛物质代谢,并对感觉神经传导形成抑制,干扰阻断痛觉冲动的传导,从而达到镇痛效果[11]。试验组术后7天鼻腔黏膜出血水肿情况比对照组好,消退例数多。分析原因: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患者术后鼻腔局部照射,可以促进炎症介质下降,改善局部渗透压,使水肿逐渐消退。试验组术后感染、鼻腔粘连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可以提高机体全身及局部免疫力,同时手术伤口愈合快、愈合好,不容易发生并发症。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方案简单、易行,操作容易,费用经济,具有广泛适用性。同时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舒适度高,容易被患者接受。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术后鼻腔伤口愈合情况、疼痛情况、鼻腔黏膜出血水肿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可以明显减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出血程度,能改善通气情况,缩短鼻腔黏膜上皮化时间。
综上所述,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在鼻科术后应用效果显著,对于术后康复、并发症预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应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