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欢欢 策划|刘春明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工培训教育示范点、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实验校、“长三角”区域终身发展乡村振兴共同体项目成员单位,杭州市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富阳职高”)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契机,立足杭州、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具有“浙江特色、全国领先、国际影响”的全国示范性现代职业学校。
“近年来,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质量为目的,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线,坚持‘职成教一体化办学、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校企一体化育人’的办学模式,着力打造区域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和区域产教融合型社会服务高地,开创了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杭州市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彭哲敏表示,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而地方产业的加速迭代及其与制造业融合的创新探索,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富阳职高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中受到启发,做好职业教育“四篇文章”,为富阳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专业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载体。近年来,富阳职高以服务富阳新制造业产业发展为工作目标,结合富阳五大标志性产业,动态调整建设五大专业集群,全力培养数量足、质量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彭哲敏表示。
在彭哲敏看来,整体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重点在于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目前,学校拥有国家重点支持专业4个、省品牌特色专业3个、杭州市品牌专业4个,基于此,富阳职高着力打造品牌级、优势级、发展级学校专业建设梯度架构,引领学校各个专业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整体提升专业办学实力。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职业学校提升城市服务力、产业贡献力、同行辐射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建设提出更高标准,职业教育学校正面临着服务地方的各项挑战。”彭哲敏说。
近年来,富阳职高建成杭州富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以非遗文化传承为载体,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促进非遗成果转化,通过构建竹纸制作技艺、雕版印刷、古书装帧、根雕等非遗项目的“群落式”非遗传承模式,全力推进富阳区国家、省、市、区各级非遗项目传承。此外,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学校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策划打造“龙鳞坝”等网红景点;深化东西部教育协作,连续3年组织云南省盈江县71名学生到校学习,并曾连续多年组织团队开展对口帮扶协作培训,支持贵州省锦屏县脱贫攻坚计划;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迎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人员到校培训学习,共4批次200余人。
“当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已成为地方发展的重要制约,尤其是‘十四五’期间,产业新形态、社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对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随着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职学校既要看到挑战,也要抓住机遇,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彭哲敏说。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培育新时代的‘新锐蓝领’是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富阳职高从‘精’字上做文章,精益求精,全方位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彭哲敏说。
秉承“专业适合产业、人才适合岗位、教育适合学生、学校适合社会”的办学理念,富阳职高创新“新锐蓝领”人才培养模式,在完善岗课赛证融通机制上做文章,从新劳动教育研究实践入手,着力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浙江样本。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瞄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校企共同开发体现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的课程体系;以课程改革推动“课堂革命”,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建立“校—区—市—省—国家”五级大赛机制,树立技能标杆,提升课程教学水平;通过开发、融通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强化行业检验,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融入证书,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
实施新时代劳动教育工程。学校从建立新劳动教育基地、完善新劳动教育课程、深化新劳动教育体验三个方向发力,整合校内外资源,融贯专业技能和劳动教育,全力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新劳动教育体系。通过组织学生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基地、进家庭,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专业技能,培养了劳动品质。
实施“七彩”核心素养提升工程。学校依托课程渗透、活动体验、服务提升等路径,助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精湛技能、合作意识、创新能力、人文底蕴、终身学习、国际视野等七大素养,完善“新锐蓝领”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在“品质立校、品牌强校”的战略指导下,富阳职高以培养“首岗胜任、多岗适应、终身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本地培养、输送万余名中等学历技能型人才。近五年来,学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70项,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连续5年获得全国和浙江省一等奖。此外,学校师生累计获得各类专利80余项。
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不过,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痛点由来已久,“一头热一头冷”“校企两张皮”仍是职业教育亟待突破的发展困局。
“地方产业与信息化的加快融合迭代,对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产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彭哲敏表示,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组织是产教融合的“四元主体”,面对“校企两张皮”等发展困局,富阳职高以多元合作、协同育人方式着力破局,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范式。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构建“五融”协同育人机制。“五融”即将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相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专业技能与实践创新相融合、教学评价与职业证书考核相融合,将产教融合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对于职业教育来说,遵循职业技能形成规律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富阳职高一方面创新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彭哲敏说。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实施以技能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富阳职高着重打造“教学车间”“企业学区”“教学工厂”三大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学交替”“项目教学”“多岗轮训”三种手段,实现学生“知岗、熟岗、上岗、精岗、转岗”五个层级的递升,有效实现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020年,富阳职高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从3个扩展到8个,“金火”教学车间、“蓝盾”企业学区、“附幼”教学工厂、“国鹄”产教融合基地、“地铁”技能+学历、非遗技艺传承等现代学徒制试点模式不断完善创新,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预备人才,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富阳职高牵头组建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技术教育集团、新制造业产教融合联盟,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组合效应,实现校企、校际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在产教融合联盟基础上,富阳职高与浙江中控、富芯半导体、方圆塑机等区域龙头企业合作,探索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完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合作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探索多维化的办学体系,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延伸。富阳职高以三个融合为抓手,为职教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相融合。富阳职高依托现有的富阳区非遗传承学校平台,主动争取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合作,将非遗特色课程嵌入专业选修课程,实现非遗项目群和专业群融合发展。在已有的根雕艺术、竹纸制作、手工制茶三个项目基础上,富阳职高引入建设雕、纸、竹、船、医、艺、算七个非遗项目群。其中纸和竹非遗项目群对接建筑园林类专业,船非遗项目群对接交通类专业,雕非遗项目群对接机电类专业,算非遗项目群对接财会类专业,医和艺非遗项目群对接康养类专业。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融合。在2022年浙江省职业教育大会上,富阳职高成为首批(13所)浙江省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建设学校。会上,富阳职高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开启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新篇章。
“当前浙江省正着力推进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目的在于针对性培养地方优势产业集群提升所迫切需要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探索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的有效实现方式,更好地适应浙江省产业跃迁和学生高质量发展需要。富阳职高作为首批参与改革试点单位,将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携手,探索创新政、校、行、企共同深度参与的职业教育五年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毕业即就业,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蹚出一条新路子。”彭哲敏说。
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融合。“十三五”以来,富阳职高以服务全民终身教育为目标,构建涵盖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素质提升等层次的社会培训项目体系。通过整合利用各项资源,富阳职高分层次对企业员工进行技能提升培训,为广大农民实施教育培训,面向社会人员开展成人继续教育,不断践行终身教育理念,化发展压力为发展机遇。
“职业教育需要经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产业发展的建设与应用特性,要求知识单一型人才向知识复合型人才转变,富阳职高将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一改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为学生的选择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彭哲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