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山 苟满川 (.甘肃省古浪县直滩新井完全小学;.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
“双减”政策让家长、教师、学生都迎来了重大变化,学生需要做到减负提效,教师需要做到减负提质。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需要围绕着帮助学生减负,打破越减越负的怪圈,从“双减”政策的本质要求出发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回归教育规律本身,解放学生和家长,探索新的育人之路。中小学教师要实现自身的减负提质,就需要对于“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减负提质的意义进行深层次研究,对于“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减负的现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善的应对策略。
21世纪至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教育改革正悄然兴起,世界各国都有自身的教育战略规划。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的教育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清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各项工作,规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确保中小学教师可以有良好的环境教书育人。减负政策推行了两年,各地区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减少了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外部干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重要会议精神,提高学校育人工作效率。在2021年“双减”政策提出,力争规范校外培训活动,减轻学生的各项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进行减负提质活动有重要的意义,是国家教育战略布局的一部分,是响应国家政策重要号召的体现。
现阶段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负荷较大,无关工作甚至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对教师开展减负提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12月,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对减负的程度把握不准,存在此减彼增,缺乏监督和保障等问题。教师没有在“双减”的背景下真正地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在创建背景下进行中小学减负提质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提高育人质量和教学水平,减轻额外负担,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减负提质工作对于中小学教育体系完善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较重的现象较为突出,非教学任务较多。教师自身的素养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也容易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对于减负提质没有清晰的认知。针对阻碍教师减负提质的阻滞因素进行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很多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受到了功利化教育思想的影响,一切向考试看齐,一切向分数看齐。教育的思想观念体系设置和学校的办学体系设置都带有明显的功利化色彩,学校偏重于灌输文化知识,教育工具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注重所谓的实效性。在中小学时期便强调好大学、好工作、好收入、好未来,不追求利他主义,而只追求利己主义,不去赞扬时代的逆行者,反而赞扬所谓的成功者。甚至受到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分数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的负担逐渐增加,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盲目地加码,对于上级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层层提高要求,使得教育工作功利化色彩逐渐显现,教师的减负提质活动更是无从谈起。
教师的职业负担相对较大,既要承担自身职业特殊性的负担,还要承担其他职业角色的负担,同时还面临着较大的社会期望,还需要承担家庭经济任务。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还是自己子女的父母。总之,其角色是多样化的,既需要对学生的个体负责,还需要对教师的群体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同时对家长负责。教师的职业责任负担较重,但是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可能会被忽视,自我价值难以实现。与此同时,现阶段部分中小学的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学校需要承担系统外的行政压力,完成相应的行政任务,并没有形成现代学校机制和新型治理体系。数字时代的到来让教师的角色更加丰富,同样任务也更加巨大,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工作,难以应对繁重的技术任务。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减负提质工作正处于探索阶段,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和新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阻滞因素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应对。
万物互联、万物互通的物联网时代已然到来。教师需要掌握更多新的技术手段以及相应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繁复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不断加强知识理论学习以及技能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但是现阶段部分教师的学习与进步的能力在弱化,对于新鲜事物没有较多的接触,对于一些较为新颖的技术手段没有实践操作的经验和兴趣。面对较为繁重的非教学性任务疲于应对,如制作数据报表、开展调查统计与分析信息活动、下载推广软件、注册登录账号等。教师还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设备开展家校互联活动,参与大量的技术培训工作。这增大了中小学教师的负担,但却并没有让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要想帮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实现减负提质的任务,就需要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帮助教师减轻负担,提高其核心素养。这样才能让“双减”政策真正地得到落实。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引导和行为引导,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让教师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鼓励教师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精神力量,发扬师德师风,扎根工作岗位,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学生的成长不懈耕耘。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这样的思想引导工作,凝聚广大教师的共识,共同打造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帮助教师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正确看待减负提质工作,落实“双减”政策。同时学校要全面压缩和减少学生作业总量和所用时长,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要利用好有限的校内时间帮助学生完成书面作业。这样可以帮助教师节省更多的课余时间,从而达到减负的效果。同时还要全面提高学校的课后服务水平,为全体学生提供课后的指导工作。可以聘请退休教师以及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由他们来完成相应的服务的任务,将教师从课下任务中解脱出来,为教师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切实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这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改善教育现状,提高育人工作的质量,落实“双减”政策。
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想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就需要在提质上下工夫,需要树立正确的育人目标。教师应当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并且将立德树人的目标和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融合统一,实现在教育行动的过程中践行教育理念,达到知行合一的层次。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尊重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以及学生的自身需求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不是盲目地提高学生的分数;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双减”意识,帮助学生找好定位,树立目标,对焦“双减”目标来寻找教师自己的育人目标,选择合适的育人方式。并且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更加多元化的评价。评价活动应具有多维化、前瞻性以及系统化,体现因材施教的特征。这样才能帮助教师在减负的过程中提高质量,抓住工作的重心与核心,突出工作的主要要求以及主要方向。
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应围绕着学生而进行,体现出育人的理念要求。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知识的整合应当和德行的融合相一致,应当体现出继往开来的气魄和胸怀。教师应当展现人文关怀,展露自身的德行,践行教育理念,实现教育价值的自觉。中小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家长认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为孩子的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让学生可以自由发展,自然成才,树立多元的理想人格。这是教师进行减负提质以及落实“双减”任务的根本前提,也是破除阻滞因素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切实摒除唯分数论的错误观念,对于“不好好学习,只能上技校”等错误观点和导向要予以摒弃。在“双减”的过程中,要将立德树人的目标和理念与教育过程进行充分的融合,帮助学生实现成才与成长。教师才能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升华和感悟,从而寻找减负提质的策略,提高个人的素养。
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已然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推动了高校课堂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在落实“双减”政策,帮助中小学教师减负提质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教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学负担。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任务和课堂组织活动中解脱出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和显示屏来替代板书书写,展示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搜集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设备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课下交流和互动,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直接运用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授课活动,推荐学习资源。教师的备课负担以及教学负担大大降低,同时由于这些技术设备的运用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落实了“双减”政策。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培训工作,让学校教师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从而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要避免增大教师的额外负担,对于技术培训的内容和难度要进行及时地调整,以帮助教师减负提质为第一要务。对于一些非教学性质的工作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速增效。部分会议可以直接在线上进行,一些问卷调查活动可以直接用电子版代替,一些软件下载和账户注册任务可以适当减少。总之,应当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助推中小学教师减负提质工作。
针对现阶段“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减负提质的组织因素要予以改善,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一些教师额外任务较多,受到外部压力较大等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解决。这样才能帮助教师减轻负担,提高育人水平和教育质量。此时就需要对于教师的角色进行更好地塑造,明确教师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让广大教师做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理想信念的“四有”好教师。这便向我们勾勒出了新时代教师的形象。教师应以此为依托,不断提高对于自身的要求,诠释教师这一角色的职责和任务,积极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本着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推动学生的成长的目的来开展育人工作,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教师要树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形象,对于本职工作的新要求和新内容要进行着重突出,发挥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承担社会责任。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以及主动发展的目的,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要进行很好的界定,二者是融合统一的;应重视教师减负和教育提质之间的关系,二者是高度统一的。教师应积极完成本职工作,这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中之重。学校对于现阶段教师额外任务和负担较重的问题应进行积极解决,对于非教学任务量要进行压缩和减小,对于其他部门所施加的行政压力,布置的行政任务要进行合理处置,不能将其盲目加码加派到教师身上。在各部门通力协调积极对话的基础上切实改善这些问题,才能为教师的成长以及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应站在时代的新高度,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坚持人文关怀,塑造正确的教师角色和形象,完成本职工作,从而实现减负提质。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减负提质的阻滞因素研究活动以及改善策略研究活动取得了诸多突破,对于影响中小学教师减负提质的因素以及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形成了更加清晰明确的改善策略。越来越多的教师对于“双减”政策和减负提质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立足于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政策法规来开展减负提质工作会更有效率。在接下来的研究活动中要坚持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坚持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坚持塑造新的教师角色和核心任务。坚持“四有”好教师的建设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助力中小学教师的发展。让更多的教师在减负提质的过程中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以及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