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

2022-12-16 15:14俞国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职心理

◎ 俞国良 何 妍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何妍:俞教授好!记得您曾经主持编制了教育部2004年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及2008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可以说这两个重要文件直接推动我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学校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规律性。中职学生作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服务的对象,也有其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做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是了解学生、读懂学生,并搞清楚是哪些重要因素在影响学生的成长。

俞国良:如果说德育是中职学校的重要竞争力,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中职学校学生求职就业、适应社会、适应职业的手杖,更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础工程。近年来,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随着教育模式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直接面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的严峻挑战,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求职择业等方面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同时,中职学生普遍处在青春期这一心理和生理的重要发展阶段,他们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社交范围和能力不断提升,努力寻求自我同一性的整合,性格活泼好动、情感炽热强烈、行为叛逆且心智不成熟,这些身心变化特点的“叠加效应”,更是不断冲击着他们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底线”。

诸多研究发现,中职学校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堪忧。首先,基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发现,中职学生存在大量的心理行为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少年平均水平。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发现,从1990到2012年间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其次,许多研究表明,中职学生在学习、成长、生活和职业方面会遇到不同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自我认同感低、对学校和家庭信任度不高、自卑、抑郁、焦虑、就业困惑、社会适应能力差以及人际交往敏感等。在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中,典型的表现是因学习成绩不好所产生的自卑、自我评价低。他们既要面对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和社会轻视职业教育的压力,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积极关注。

研究还发现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生源地、性别、家庭状况等。例如,研究者发现农村生源的中职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生源的中职学生。中职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生,她们所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更少,需要的心理辅导和干预也更少,能较好地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与生活。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表明,中职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非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单亲家庭的;有留守经历的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的中职学生。这些研究结果提醒我们,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重视上述因素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何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并且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复杂,这些问题在过去十几年实际上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地各校通过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活动设计和社会实践等抓手,使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目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着不少问题。这方面,不知俞教授您有哪些洞察?

俞国良:正如你说讲到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和进展参差不齐。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省、市及地区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也较快,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为了使心理健康知识更好地在学生中传播,这些地区的学校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医院、科研院所等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尤其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举办自我认识、情绪调适、职业规划、社会适应等专题讲座。而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就不尽如人意。例如,西部地区大部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近七成的中职学校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在1万元以下;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的学校只有五成,超八成的学校无任何心理测量工具。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心理健康教育人、财、物投入的不同,所导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参差不齐,这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重要难题。

二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第一,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大部分中职学校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较高,专业人员的缺乏导致大量心理健康工作无从开展,更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第二,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这种专业化程度低、教育背景缺乏、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必然导致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滞后、效率低下。第三,体现在教学经验与专业训练不足。中职学校教师大多数是由应届毕业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训练,他们自己甚至也会压力过大而出现焦虑、迷茫等心理行为问题,容易成为中职学生师源性心理健康问题的“导火索”。

三是中职学校本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第一,中职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中。许多中职学校领导强调学校早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却对课程效果和开展情况不甚了解。还有领导把该项工作作为应付上级检查、考核的“面子”工程,理念上“重专业、轻心理”,既缺乏整体规划,也缺乏具体落实。第二,中职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清晰,容易将思想道德问题和心理行为问题混为一谈。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导致部分教师无法针对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上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第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与误解。许多学生有“病耻感”,认为凡是去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室的人,都是不正常、有精神疾病的人,因此,在面对自身心理行为问题时,常常采取回避或者掩饰。这就导致了一方面学生存在着许多心理行为问题需要解决,另一方面心理辅导室、咨询室又不能发挥应有的实际效用,两者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脱节。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性

何妍:尽管我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在国家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我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功走上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您认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这种独特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俞国良:首先,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校相比,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已“初见成效”。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目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开设选修的心理健康课程,以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着重关注学生心理成长中的一般特性,同时兼顾对心理行为问题学生的矫正与辅导。调查发现,九成以上的中职学校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且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较高。

其次,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强调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可行性,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一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色化。针对中职学生自卑、焦虑、叛逆、理想化等心理特点,和他们面临学业压力方面的问题较少、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等特点,开设具有前瞻性和普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让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同时,将课堂和课外活动相融合,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情景剧大赛、社会适应专题团体辅导等,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感受,在感受中调适,在调适中得到成长。二是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向。随着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结合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将“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正式合并为“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提出了“心育生涯,育全面发展的中职人”的创新培养理念,中职学校应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强调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框架下开展生涯教育,通过二者在终极目标上的一致性、教育规律上的一致性、服务主体上的一致性,以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以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健康的职业观念,逐步完成从“学校人”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三是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中职学校精准抓住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动,打造学校与家庭融合的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以“1+1>2”的方式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再次,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以心理普测为依据,立足指导,重视预防和干预。一是利用手机、计算机等信息化资源和条件,对中职新生从学习、成长、生活和职业适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测评,然后对普测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筛选,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针对心理测评的结果,对心理异常或心理健康问题学生逐个排查、干预,大大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风险。二是根据心理普测的情况,建立健全学生的心理成长档案。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中职学校已经为学生建立心理成长档案。这一方面使心理教师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形成整体的认知,班主任、辅导员对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更好的了解;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早关注、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月报制度。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变化,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委员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观察、检测,一月一报,将他们的心理危机问题扼杀在摇篮里。这种动态、发展性的记录模式,关注学生发展中的变化,明确学生自身发展方向,并为其自我发展提供机会。

最后,中职学校各部门协同配合,努力打造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安全网”。许多中职学校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关注学业困难、情绪冲动、人际关系、求职就业等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又较为突出的问题,从问题的源头出发,联合多个部门,开展积极有效的教育指导工作,给予学生各方面支持,减少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就业指导部门在求职就业方面给予学生支持和指导,通过积极宣传择业观念,大力引进知名企业招聘,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务部门在学业方面给予学生支持和指导,采用学分制,推行分层教学,还针对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偏弱的特点进行考前辅导和课外辅导,让他们在学习方面无后顾之忧。所有这些,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绩效更上一层楼奠定了基础。

推进、深化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何妍:如您介绍的,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新时代全面推进和深化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下,其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仍令人担忧。此外,中职教育虽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其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完全照搬高中模式,这是由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未来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在哪里,应该沿着什么样的发展路径继续深化和推进?

俞国良: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特点,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面向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文件,结合政策导向以及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推进、深化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明确保障管理,加大支撑力度”为理念建设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师资水平决定着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和发展速度,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要在政策的指导下推进。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保障管理,加大对师资队伍的综合支撑力度,进一步为院校配齐建强骨干队伍。

因此,对于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投入力度,增加专兼职教师人数。具体来说,中职学校应建立、健全完善的薪酬福利分配制度,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制度文件,吸引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加入,还可聘请医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心理学从业者担任学校的专兼职心理教师,汲取先进经验,弥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的不足。打造一支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主,专、兼、聘多种形式相结合,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业精湛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二是有计划、有目的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重点组织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专业培训原则上不低于40学时或至少参加2次专业学术会议,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出去、请进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增强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让教师知道心理健康课讲什么、怎么讲,心理健康活动办什么、怎么办。

三是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通过帮扶、资助、奖励等方法,改善教育生态环境,减少师源性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者,只有做到自助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学生,只有解决了自身的心理问题才能解决他人的心理问题,避免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或危机干预中出现反噬现象。

第二,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明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定位问题。“立德树人”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必然要求。确保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有助于引导中职学生坚持政治的正确方向,这需要从育心育德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服务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定位入手。

首先是确立育心育德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中职学校应以改善青少年学生成长环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也就是说中职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增强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心理调适能力,让他们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还要关注个体差异,要做到分阶段、分年级、分层次,把学生对自身心理发展的认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推动学生从解决自我认识、情绪调节、人际沟通等问题向社会适应、职业适应发展。特别是要针对中职学生年级、性别、生源地、家庭状况等因素,开展有的放矢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是明确服务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中职学校应从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者”向“服务者”转变,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转型。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转型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的主人,让他们为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服务。这种心理健康工作的新模式可以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积极发展”的能力,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效果远优于传统的教师讲授。

再次,以“大心理健康教育观”为核心建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随着新时代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深化必须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简单说,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富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新时代赋予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内涵、新意义,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因此,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对“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体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一是在协同视域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通过统筹政教处、学生处、德育处等,建立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管理制度,建立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规范,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和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有序的指导、清晰的监督和管理。

二是以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课程标准为抓手,开发具有中职特色的课程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和推进离不开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在思路上,有机结合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活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成长需要,同时将个人职业理想融入新时代的社会理想,结合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在内容上,要依据时代导航、生涯筑梦,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和谐交往、快乐生活,学会学习、终身受益,规划生涯、放飞理想进行内容解析,充分结合不同情景、不同体验中的“我”;在实施上,要大力宣传、学习“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标准,在政策上对该课程标准狠抓落实。

三是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监测体系。健全的预防、监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以生为本、生命至上的本质,进一步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幸福中国”的整体规划。中职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打造“三级预防”网络:一级预防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二级预防关注存在潜在危机学生的心理健康,三级预防关注遭受严重心理困扰的学生。通过“三级预防”全方位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全员参与、全体动员、全程监控”的三全机制为切入点,360度无死角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适合中职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服务。总之,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对于减少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中职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于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思考
心理小测试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