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秋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大职业教育思想是构成黄炎培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中明确强调了职业教育与教育、社会、职业以及人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四个项目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大职业教育思想对于当代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与创新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有必要借鉴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理念来确立面向社会、服务民生的“教育观”,开辟一条以提升创造力与技术水平为根本,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及时补充与更新的开放式继续教育路径。
大职业教育主义是黄炎培职业思想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我国社会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突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观念的束缚,其强调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联系,主张将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
黄炎培先生主张必须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联系,并且其主张将职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简而言之就是说“职业教育”需要贯穿于人们学习的始终。在小学阶段就需要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职业陶冶;初中阶段则需要对学生展开合理的职业指导,高中阶段则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地了解各个职业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差别,即使是步入社会也需要不断补习有关职业方面的相关知识。黄炎培先生要建立的是一个逐一递进、层层优化以及具有完备性的职业教育系统。此种教育系统对于当今职业教育体系而言不仅是创新,更是一种优化。
黄炎培先生对于教育与职业之间的联络一直都是十分重视,其认为教育的本质与职业的性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高校继续教育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其所培养的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发展与变化的影响,因而其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也要强于其他教育。因此,黄炎培先生倡导“施教育者应该对职业有密切的联络;受教育的一方则需要对职业抱有极端的信仰。”社会发展水平日益进步,科技实力日益提升,高校继续教育的课程以及教育所需的教材都需要跟随社会与科技进步而进步,其认为学校需要依据职业界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相应的专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以及所需要的教材需要依据职业界的具体需求来决定;教学规划需要根据职业界的用人规律来制定;教师则需要优先选择职业的优秀人才。因为学校所设立的科目一旦无法满足职业的实际需求,则很容易对学生日后的发展造成影响。总之,就是黄炎培先生认为,学校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立足于职业界的实际需求。
时代的发展趋势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会间接地对职业教育产生影响,因为职业教育最终培养出的学生需要与社会需要以及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其培养的学生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黄炎培先生认为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可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需要是教育展开的依据,而职业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的关联相较于其他教育而言更为密切,因此,职业教育需要立足于社会之所需。社会化对于职业教育机关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构成内容,因此,职业教育除了要保持与教育界、职业界的密切联系之外,其还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密切的关联。社会化不仅是指经济的发展与科技实力的提升,其中还包含了与政治方面相关的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是任何形式教育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黄炎培先生将爱国主义作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思想根基,其要求学生要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应即知即行,用所学知识与所掌握的技能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中所包含的职业教育本质、社会本质以及个性化发展等内容,全面地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其充分地展示了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职业教育必须同步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达成协调统一的步调。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城市化与现代化发展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高校继续教育有必要借鉴黄炎培先生的大职业教育思想,开辟一条以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补充与拓展其知识技能为根本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之路,以此来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就业率,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效力。
现阶段,由于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对自身的定位缺乏正确的认识,进而致使其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如此,便直接导致了其所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高校继续教育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再加之社会对于继续教育学生的认可度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种种原因,便会对高校继续教育毕业生的未来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部分继续教育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既没有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教育,也没有对其技能进行严格的培育,从而直接导致了学生出现了严重的知识匮乏与动手能力欠缺的问题。与此同时,此种教育模式下的学生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与应变能力,从而导致其无法高效的处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高校继续教育必须对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构建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的教学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要来调整教学规划,制订教学方案以及选取课程所需教材,其次,就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贯彻落实到教学中,采用合理的、具有可实施性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提升其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高校继续教育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之外,还需要注重对于学生技术理论知识的教授。黄炎培先生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同等重要,二者需要协调统一的发展,不可偏废其中任何一项。因此,高校继续教育需要提高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视度,只有教会学生手脑并用,才能保障学生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
我国长期以来都将继续教育的发展看得十分重要。但是现阶段社会对于继续教育学生的认可度还普遍偏低,其主要是由于高校没有正视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的定位缺乏准确的认知所导致的。要想消除社会对继续教育学生的偏见,提高社会对于继续教育学生的认可度,高校就必须从自身做起,摆正对于继续教育的定位,将其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继续教育的发展问题。
高校需要将继续教育纳入长远发展的教育规划之中,使其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的继续教育对于高校教育而言所具备的作用不仅仅是补充与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其更是对于高校教育理念的发展。高校是为国家发展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领地,其需要正视继续教育在教育领域的定位,积极推动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与任何教育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络,教育的本质中就包含了职业的基本性质,因此,高校要消除对于继续教育的偏见,正确的认识继续教育,转变教育观念,规范继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所拥有的内涵与地位,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从而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
职业教育即包含了综合的职业能力,又包含了实践经验、知识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等多个层次的职业内容。职业道德理念作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藏了十分丰富的内涵,“敬业”与“乐群”便是其中之一,所谓敬业就是要具备工作素质,在工作时要专心致志,“乐群”则是指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要注重团队合作,发扬集体主义。
当今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们提供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很多的考验,例如,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选择问题。社会上存在很大一部分人是将自身利益放在抉择的首要位置,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缺乏责任心。此种情况不仅不利于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集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因此,高校继续教育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技术的补充与拓展之外,还需要加大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力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高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道德专业课、法律常识课等专业课的形式来教授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教会其基本的法律常识,避免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出现违法的行为。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提高对于学生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帮助其正确的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当前的高校继续教育模式所培养出的人才显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当前高校的继续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不仅教学内容单一无趣,而且教学模式固化,这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继续教育质量的提升。
黄炎培先生认为任何教育的本质中都包含了职业教育的性质,而职业教育又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那么加以转化便可以理解为高校继续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高校要想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就必须以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然后通过调查、咨询等方式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与需求规律,以此为依据来安排课程内容,从而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来辅助教学工作的展开,例如,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将新式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之中,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课题交流等活动的形式来补充专业教育,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转化理论知识,帮助其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最后,高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来展开授课,在教学课堂中融入现代化元素,从而为继续教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学习课堂。
本文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对高校继续教育所产生的启示问题展开了相应的探讨与分析,综上所述,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与教育、社会、职业以及人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只有将职业教育与以上四个项目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更好地为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培养优质人才。基于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的启示,高校必须积极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以科学化为教育的指导方针,加大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力度,才能提升其继续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水平。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从自身做起,正视继续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定位,消除对继续教育的偏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