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 崔梅云
小学阶段是学生探求知识点的起点。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路者,要着重加强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以自身的道德修养影响学生,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时刻意识自己肩负着开展德育工作的重任,明确德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借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班主任在渗透德育时,需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抓住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生在班级内学习,必然会参与班级内的很多活动,在实施班活动的计划时,班主任所创设的教育环境旨在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参与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受到有效的教育。在学生积极参与的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可认准开展德育的时机,促进学生在积极参与、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且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所启发,有所感悟。同时,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也有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要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根据学生家长的做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如何与学生家长联手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潜移默化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都能够感受到德育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从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让学生发现平时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促进学生意识到具备良好行为习惯或具备良好修养的重要性,在真善美的正面案例中积极鞭策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高度。
比如,班主任在组织班级内活动时,鼓励学生采取公平自由的方式,自主选举班干部的人选。在学生投票的过程中,班主任时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在投票时的依据是什么,了解学生评判同学能担任班干部的标准。同时,班主任要讲解班干部要具备的特点,例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有学生在填写投票理由时写到:“我推荐的理由是,我曾经看到他在班级内主动打扫卫生,并且在同学生病后陪着同学去医务室。”学生将理由描述得非常具体,班主任在看到学生的投票理由后,就可以将很多学生的正面案例拿出来,供大家探讨,让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的哪些行为体现了该学生的良好品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班干部这个岗位深入理解。学生在投票时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将所有有效的案例拿出来供学生分析,有助于学生看到自己不曾看到的一面,也让学生对优秀的学生起了尊敬和敬仰之心。这些班干部的确定,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有助于班级内良好氛围的建立,而班干部所做的事情,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地进行投票,又能促进学生不断模仿班干部的行为,让整个班级的氛围更加和谐。
另外,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班主任还可以联合学生家长,一同设计每周的周六为家务日,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周六一天的所有家务。学生帮着妈妈洗碗,帮着爸爸打扫卫生等,都能让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家庭生活的维护中所付出的努力。每周六,学生需向班主任提交一份劳动日记,这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抓住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事,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意识到身边人身上美好的品质。
在渗透德育时,让学生学会倾听,并且领会班主任所讲解的德育知识点,从而应用到实际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文明意识的提高,也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因为德育的综合性较强,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而教学过程又比较复杂,对某一类问题并没有确定的统一的答案。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基础,尤其是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较多,要非常尊重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做到以德服人,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接受班主任拥有的知识。为强化学生对德育的认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势必要多创造机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内心对德育的看法,促进德育发挥应有的价值,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为目的,让制度和规范成为学生要达到的目标。
比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开展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从目前的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出发,带领学生通过辩论比赛的方式探讨问题。问题源自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分析问题时,学生有时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给出一致的答案;而有的问题超出了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在分析时难免会站在比较狭隘的角度,在讨论时也纷纷表达不同的看法。这时,班主任要做到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肯定学生说法中的正确部分,积极引领学生分析事件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社会事件,让学生做到不偏激、不固执,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让学生能在爱国主义的熏陶下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另外,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开展还可以拓展至户外,班主任适时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看到英勇无畏的前辈在我国开国路上付出的艰辛甚至生命,配合相对应故事的讲解,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在户外会积极分享自己对爱国的看法,说自己的理想。有学生说:“我以后想学医,发明各种能治病的药,能强身健体的药,让我们国家的人身体越来越强壮,没有人敢瞧不起我们。”也有学生说:“我以后要成为一名军人,每天巡视国家的土地,一定要确保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学生在户外参观红色基地后,产生了很多想法,对自己以后的职业也提出了设想,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并适当地拓展,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促进学生为实现远大的爱国理想而不断奋斗,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逐步靠近理想。
将德育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能让学生有兴趣摄取德育知识,从而提高德育的效果。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可借助多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接触到德育知识。无论是开展主题讲座、作文比赛、辩论比赛、调研活动,还是线上PK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很丰富的学习素材,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开阔。对生活热门事件的关注,让学生看到了社会中的人生百态。而班主任将这些作为渗透德育的载体,不仅可以关注到学生的感受,还能促进学生将自己对事件中某一人物的分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也能让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的过程中产生自我理解,这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都有积极影响。
比如,不少地区都发生过特大的洪涝灾害,班主任可以将在洪涝灾害期间所发生的感人事迹拿出来供学生探讨。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家庭中询问长辈的相关意见,并做好相应的调研报告。在这样统计数据分析、新闻素材的过程中,学生能了解到救援人员在面对洪涝灾害时付出的努力是常人不能想象的,了解洪涝灾害期间为他人无私捐献物资或者将物价下调的老板所做的善举。还有一些反面案例,可以供学生分析其所作所为的弊端,与正面案例作对比,进而让更多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意。班主任可围绕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做好事件统计,让学生在课上积极分享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或某个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并说出该事件反映的核心或该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这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寻找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法,还能让学生落实到生活实践中,促进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另外,针对社会热点新闻,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热门事件中的主人公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从多方面搜集新闻素材,并且将事件发生的顺序和逻辑捋清楚,分析该事件的核心问题,鼓励学生在正面新闻事件中学习美好的品质,在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学生在正反面案例的对比中收获良多,而学生之间的讨论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想到问题分析的不同角度,促进学生在分析真实案例或者回顾自己生活经验的同时,有更多可分享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感受,也让学生养成自觉督促自己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发现,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较多,而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认知基础,在教育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或评价方式是必需的。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班主任要非常耐心地教育学生,明确学生不遵守纪律的原因,归因后再做处理,找到学生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只有这样,班主任的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德育活动的开展也才能有效。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或班级活动要观察学生的表现,明确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了解学生不遵守纪律的原因,不与其他人沟通的原因等,然后耐心与学生沟通,开展有效的自觉纪律教育。
比如,在上课铃响起后,有几名学生刚刚回到座位,而有些学生已经坐得非常端正,等待老师来上课了。这时,班主任如果去批评那几个迟到、慌乱坐上座位的学生,往往会起到反效果,甚至让他们觉得自己被班主任嫌弃。因此,班主任可以表扬其他学生,表扬那些坐姿非常端正,准备好要上课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做一个榜样,促进其他学生模仿。这样一来,班主任没有点名,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保护,又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遵守纪律的不妥之处。又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集体主义,在和其他学生合作参加班级活动时,对小组内的合作方案置之不理;在参与班级集体活动时,如运动会、演讲比赛等,从来不主动报名。班主任要通过与学生的积极沟通明确学生淡化集体主义的原因,分析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存在困难,了解学生的难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了解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势,让学生逐步具备参与集体活动的自信。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自然环境中存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学会欣赏自然的美,还能让学生热爱自然。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进行适当的延伸,就可以将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之心,过渡到珍惜环境、保护环境上来。另外,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让学生有保护学环境的意识和习惯,还要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感叹社会环境的供给、开发与利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现实社会生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环境的基本运作方式,促进学生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发展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比如,班主任在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时,设计了两组不同的活动。第一个活动为:观察并考察身边的环境。学生了解身边的环境问题,分析家乡目前的环保建设,并且促进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等途径,提出家乡环保的建议。第二个活动为:社会生活体验教育。让学生到名人居所和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了解当地的人文建设,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要统计参观过的地点,在参与过程中倾听人文故事等,在红色教育基地学生倾听爱国教育讲座。这两个活动的设计契合学生学习经验,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热门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参与过后,对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建设更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自己的认识,而班主任要寄希望于这些小小少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的重任。经历过传统爱国教育的学生,对复兴中华梦有了强烈的认同感,在授课过程中或组织活动时,学生通常会将所学内容和国家建设联系在一起,学生的思想高度得到提高,能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丰富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让学生有较高的社会参与度。另外,鲜活的室外场所,让学生对德育的认知拓宽到了另一个层面。在学生参与户外活动时,班主任不必过多言语,而是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在学生用日记记下所感所悟或是在班级内积极交流自己的感受时,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有交流的平台,并且适时点拨学生,让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能更加全面,发展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眼光。
总而言之,开展德育需班主任为学生提供可参与的环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出示生活实例,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分析具体事件。考虑到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眼界,班主任要做到尊重学生,并且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能欣然接受道德教育。无论是班级内规则的制定、自然环境话题的分析,还是社会生活的参与,都让学生在积极投入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寻常的经验。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作为学生的认知基础,班主任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伸,将道德教育深深植入学生内心,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召唤,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促进学生以严格的规则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