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灵秀入江河

2022-12-16 12:12郑长春
躬耕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会馆古城

◇ 郑长春

山是大地骨骼,江河是大地脉络,水是大地血液。天之大,地得以生万物,万物得水为生,水利万物而不争,之谓善,而后兴,全在于道法自然。古今中外,大凡名城重镇,皆依山傍水而生。位于巍巍秦岭东麓、八百里伏牛山怀抱的赊店城,就是典型一例。

赵河和潘河乃伏牛山余脉孕育的两条河流,分别发源于方城西北的乌云山和东北的七峰山。两山交处,万泉喷涌,泉溪纵流,终而汇成了两条大河,东曰潘河,西曰赵河。据《宋书》及《水经注》等史书记载:“潘河源出七峰山东当阳寺南,即当阳山西之暖泉,南经黑龙庙与西源合,经方城、券桥,迭受数水,至赊店接陌陂沙河与西来赵河合而为唐河。赵河上源为大河,下流即赵河,发源郦山麓,数源并发,南流经小堵乡谓之小堵水。东源方七八步腾涌若沸,故名之腾沸水。南流经于堵乡谓之堵水,亦作赭水,屈经赵河镇东,为赵河上游曰大河。宋唐州知州赵尚宽修复召集臣故迹名赵渠。赵河之名盖出于此。赵河又东南,受数水,经南阳赊旗镇西,左与潘河合,入唐河,接汉水,达长江。”由此可见,赊店古城也是一个有江河情怀的人文之地!

水乃生命之源。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即逐水而栖。为此,滔滔黄河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而在此长江水系汉江上游之潘、赵、沙、唐四河交汇之地,东北有伏牛山余脉作为其遮挡寒风之屏障,沃野千里,气候温和,自然成为古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原始文明之光自这里冉冉升起,放射出夺目之异彩。某种程度上说,赊店古城就是赵河、潘河孕育而出的“两河文明”!

在赊店城西三公里赵河之滨,有一处椭圆形的平岗,总面积12 万平方米,高出周围地面4 米左右,名曰谭岗。经文物部门试掘调查,在该处发现原始房基一处,残房一处及大量的红烧土残块、陶片、陶制和石制工具等。经调查发现遗迹和遗物分析研究,该遗址为原始社会仰韶文化中晚期。尤其从这里发现的遗物中多为陶片,其中红陶居多,灰陶次之,黑陶极少,多为薄胎泥质陶,夹砂陶。纹饰有弦纹、划纹、附加堆纹、指窝纹、篮纹、钩叶纹。可辨器物有:小口尖底瓶、瓮、罐、钵、纺轮、鼎;石制工具有:带穿石铲、石凿、石斧,还有兽牙和鹿角等。文化层厚达3.1 米。其遗址之大,遗物之丰富,为研究豫南地区仰韶文化的类型性质提供了宝贵的文物资料。该遗址已于1965 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赊店城东南十四公里唐河之滨,还有一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草寺遗址,因此处明清时期曾建有一座茅草寺而名。遗址总面积8.25 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4 米。经试掘,揭露面积300 平方米,发现成人墓13 座,瓮棺葬16座及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出土遗物石器有:斧、凿、镞、匕、针等;陶器有:鼎、罐、钵、纺轮、豆、瓮、网坠、空心球等;骨器有:镞、针、骨方管等,经出土遗迹和遗物分析研究,该遗址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属仰韶——屈家岭文化遗址,兼有南北文化的双重因素。尤其是这里出土的釜形鼎、彩陶钵、鱼纹陶面,对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的相互交流、影响、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赊店周围尚有潘庄新石器时代遗址等多处历代文化遗存。据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及出土文物可知,早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仰韶文化时代,我们的远古祖先就已在赊店这一原始文明的沃土繁衍生息,并已成为南北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要冲。当我们面对着一件件造型别致的陶器、骨器和石器,面对着一片片纹饰古朴典雅的陶片,浓郁的原始文明气息扑面而来。我们怎能不为远古祖先的聪明才智而叹服,怎能不为华夏文明历史的悠久灿烂而自豪!

大自然造就了赊店这一适于人类生存繁衍的沃土,赊店的历史由此铺开了壮丽的画卷: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万里茶道”,由湖北襄阳沿汉水折入唐河,一路逆流而行,至中原赊店城舍船登岸,走陆路北上汴洛。赊店,这个传说因刘秀“赊旗起义”而得名的商埠码头,在晋商贩茶商队到来之后,迅速崛起为南船北马的水陆转运枢纽。

鼎盛时期的赊店有七十二条商业街,二十多家骡马店,四十多家过载行,五百多家商号,十八里城墙九座城门,另有两座码头分设于城东和城南,城内的流动人口达十三万之众。三面带水,舟楫如云,货物堆山,人头攒动,于是有了“拉不玩的赊旗店”“天下店属赊店”的民谚。如此繁华商埠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往来贸易,为了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他们纷纷开始在赊店街头建造用于联络乡谊、沟通行情的商会场馆。湖北会馆、湖南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直隶会馆、福建会馆、山陕会馆……一座座由同省商人合力建成的会馆,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随着时光流逝,赊店古城走过岁月繁华,终究千帆过尽。但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尽管古城历经沧桑,但风韵依旧。穿过鳞次栉比、古色古香的老街,站在赵河古码头上,极目眺望,远处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赵河和潘河犹如两条巨龙在草木葳蕤间奔腾不息,蜿蜒远去。好一派美景,尽收眼底。

金碧辉煌的山陕会馆西侧,是一个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古城居民慢悠悠踱步。周围建筑和环境绿化交错有致,青的、白的、动的、静的,一切都是老城新貌的情调……孩子们的脸是稚嫩的,眼神是天真的,他们的梦想种子被埋在沃土里,安静发芽,甚至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

阳光下,诗意写在脸上的,还不止孩子们,更有每一个古城居民。古朴的幽巷上,偶尔也能冒出快节奏的物件,除去珠宝店、小汽车,就属能够到达的快递了。门口的姑娘是少数普通话极好的古城人,她们不仅热情大方,而且眼睛明亮,更有讲起那些陈年旧事时的最柔软最鲜活的部分。她们满面春风,说起话来和声细语,如流水浅吟低唱,似黄莺在嘀呖作响,让人恍然若梦。所有静止的时光,旧日的明媚与烽烟,都在空中缓缓飘荡。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往往喜欢一个地方,除了那里有赏心悦目的风景,更重要的是那里有让自己牵魂萦梦的人。在赵河侧畔的酒乡小镇,只见这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扫码进去后,秀水街上,人流如织,摩肩接踵,使人顿生出了繁华落尽再来此地访古探幽、品酒吟诗的念头。最美的,是酒乡小镇的一汪湖水里,朵朵荷花迎着艳阳绽放,个个亭亭玉立,飘逸身姿宛如仙子,随风在层层荷叶间舞动,花香扑鼻,芬芳着绚丽世界,引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恰逢凌霄花盛开时,藤蔓上鲜红色的或橘黄色的漏斗状花,一举夺魁,成为赊店古城抢眼的风景。每年夏日,山陕会馆对面的瓷器街上,明清建筑广和堂老药店内,三株两百多年的古凌霄花都会如约绽放庭院。这三株凌霄树在广和堂药店院内对角而立,树上挂有“古树名木保护牌”,东南角两株主干相互缠绕而上,民间称之“夫妻树”,西北角立单株,民间称之“儿子树”。三株花树藤蔓枝叶在棚架上交织一片,其乐融融,并延伸到两侧古建瓦房上。广和堂创立于15 世纪中期,掌柜是陕西人张思孟,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 年),广和堂从赊店赵河南岸东怀街迁徙现址时,当时的广和堂马姓老板从山西老家带幼树栽此,以贺乔迁之喜,希望药店能够像凌霄花树一样繁荣昌盛。两百多年来,广和堂药店曾经有过数次大火,但三株凌霄花树却历经烈火而不死,历尽沧桑仍花繁叶茂,以娇艳的丛花和勃勃的生命力,为古城这片青砖灰瓦增添了生态绿意、自然美景和人文价值。

当然,到了赊店,不能不去看广和客栈里那棵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树龄的古槐。这棵老树该是赊店城里的“老寿星”吧,树身腰围约2.6 米,主干高6 米余,树冠半径5.6 米,栽于明万历年间。当时,赊店集市在赵河北岸已渐成规模。一天,湖北一客商满载一船麻和槐树幼苗来到赊店,在码头停岸后,因天色已晚,一连找数家旅店,由于客商相貌粗憨,衣着破烂,被店家拒之门外,后到史家旅店(即现在广和客栈前身),受到热情接待,客商为该店不以貌取人而感激。离店时,为表谢意,特赠麻一捆,槐树苗三棵,并向店老板讲述一个古代三槐鼎足的故事。据《宋史·王旦》记载,王旦的父亲王祜,年轻时在自己庭院种了三棵槐树,他对家人说:“今植三槐,吴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后来,王祜的次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此乃“家有三棵槐,升官又发财”!客商走后,店老板打开麻捆一看,内装三锭金元宝,全家人惊喜不尽。于是,史家便在赊店大兴土木,兴建庭院和门店,并将三棵槐树植于庭院。过了几年,槐树的枝叶茂盛起来,史家的生意也兴隆起来成为赊店首富。到了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 年),捻军为了惩罚赊店镇内的土豪富绅,放火烧房,将史家三棵槐树烧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到了第二年春,其中一棵槐树竟又在烧枯的枝干上发芽抽枝,而且越长越旺。

艳阳高照,碧波长流。漫步赊店古城,烁烁放光的灵秀,无不时时充实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面对古槐,我想:如果有来生,来生能成一棵树,那就一定要做古槐这样的大树,香花似锦,绿荫如山,独守一处,笑看天上云卷云舒,细品庭前花开花落,任时光飞流,任青春澎湃、万马奔腾、百舸竞发……就那么与世无争地长啊长啊,长出满目蓬勃,长出一树灿烂,长出满世界的诗情画意!

猜你喜欢
会馆古城
《叠加古城》
一岩九饮会馆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翘街古城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
镇远·两湖会馆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