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2-12-16 11:43
今天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

张 翔

(南京求真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举措之一。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也全然不顾学生是否理解和消化知识,这样最终会形成教师教学困难、学生学习吃力的尴尬境遇。真正的教育应当是潜移默化的,应当是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前提的。因此,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提出了如何实现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希望可以将“生活”作为一把钥匙,打开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宝库的大门,让学生在数学领域学习丰富的知识,并学以致用。

1.初中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1 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知识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国防科学,小到吃穿住行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书本上空洞、单一的数学符号变成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就会主动地在生活中找寻相关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习的信心也会增强。

1.2 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数学知识

从表面来看,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应用,但实际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很多练习题也开始围绕着实际生活进行设计。如果教师能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那么就会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惧感和陌生感,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构建出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

1.3 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忆和理解大量的理论知识,部分教师会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但这样的方式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无法取得较好的记忆效果。要想让学生更加长效地学习和记忆数学知识,教师就可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实现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初中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本末颠倒,主次混乱

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这是一种教学手段,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一些教师在运用的时候出现了复杂化的倾向,表现为教师为了讲述某一个知识点,不惜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布置生活场景,创建生活化情境,如讲解折扣问题,教师将教室布置成商场,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会开小差,忽视课堂纪律。因此,在教学中,要以教学知识为主,生活教学为辅,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

2.2 教学设计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生活化教学即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都普遍有认知的一些生活事物。不能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比如,有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涉及一些尖端的科技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理解教师所讲之意;有的教师在讲解概率的时候以彩票的中奖概率为例进行教学,这也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轨道,导致教学内容空洞,不具有说服性。学生无法感受到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自然也难以联系生活去学习和解决问题。

3.初中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3.1 设计生活化问题,促进互动探究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中涉及非常多的法则、概念、定理等,这些知识看似难度较高,但实际与生活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为了让学生能顺利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教师就可从生活事件的角度入手,设计多样化的问题,使学生能真正从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在互动和探究中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经验,逐渐构建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不仅需要重视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与世界,逐步锻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存在的必要性。

例如,在教学有关有序数对的内容时,教师就可提出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电影院时是如何在最短时间之内找到自己位置的?你们在外出时又是如何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如果在下象棋时有人对你说炮二平八,那么你该如何移动自己的棋子?”这些问题与实际生活存在较为紧密的关联,学生能借助自己所积累的经验了解到,在同一平面中,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参数。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教室的平面示意图,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位置,并谈谈自己确定这一位置的方法。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座位的总排数和横排数确定具体的位置。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总排数和行排序的先后顺序会不会对位置的确定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分析学生能很快得到结论:先后顺序的不同会影响到物体位置的确定。在经过互动和探究后,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和归纳有序数对的概念,并鼓励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使用有序数对确定位置的案例。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有序数对所具有的实用价值,还能改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固有印象,使其学会在生活中顺利地运用所学知识。

3.2 挖掘生活资源,夯实生活化教学基础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依据。受到数学课程标准中生活化教学要求的影响,新版的数学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生活元素,为教师提供了生活化教学便利。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钻研教材,从教材的方方面面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通过与这些生活资源互动理解数学内容。

以“正数与负数”为例,教材一开始为我们呈现了一组插图。从插图中可以看出,数学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以插图为切入点,笔者轻松地挖掘出了生活资源。与此同时,在教材插图的作用下,笔者还利用网络途径搜集其他的生活中有关于正数和负数的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在数学课堂上将这些生活资源展现给学生们,不但可以吸引他们的目光,还可以使他们受到驱动,自主地迁移生活经验,联想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负数和正数,由此在丰富的生活现象的作用下,深入探究,夯实有效理解的基础。

3.3 开展生活化活动,巩固教学成果

当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就可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真正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借此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当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后,其将会产生较强的成就感,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也能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强烈欲望。

例如,在完成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容后,教师就可开展相应的自主调查活动,要求学生去观察商店、工厂、农贸市场、邮局、银行等场所,也可采访自己身边的人,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更多的数据,分析并了解这些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教材中的例题,尝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将生活质量问题转变成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总结和汇报,关注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全面、详细的评价。又如,在教学完有关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后,教师就可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来到校园内,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测量教学楼、树木或者旗杆的高度。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表现得较为积极和主动,也能及时复习和巩固自己所积累的知识。

3.4 创设生活情境,驱动学生探究

尽管初中生数学基础薄弱,但是探究数学始终是他们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缺乏数学探究的情况下,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情境教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项要求。所谓的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出的特殊的教学场景。生活场景是特殊教学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活场景是学生尤为熟悉的,便于学生迁移生活经验,自主探究场景中的数学现象。因此,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笔者会在导入环节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对数学内容进行探究。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利用学生们熟悉的“数青蛙”游戏创设了生活情境。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导入环节创设生活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便于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5 设计生活作业,延伸生活化数学

课堂教学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们巩固课堂所学,锻炼数学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化作业是学生从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的桥梁。在组织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教师要根据课堂上讲授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设计生活化作业,驱动学生灵活应用所学,借此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以“统计分析帮你做预测”为例,在组织了新知教学活动之后,笔者设计了实践性的数学作业。笔者要求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与小组成员交流,调查他们从初一上学期的数学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各自在班级中的名次,借助所学的数学知识,预测在下次期末考试的时候,提高十分的可能性以及将获得的排名情况。这样的作业具有趣味性,很容易使学生走进生活中,自主搜集、探究,锻炼数学学习能力,尤其通过完成作业认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所提出的要求,还是当代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融合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构建生活情境,提出生活问题,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更加高效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逐步落实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