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娇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重庆 402560)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实力的发展,软文化的建设以及艺术类专业人才的稀缺为职教招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和适应空间。在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时期的单一专业发展方向,在充分了解和掌握自己艺术学习能力与兴趣爱好后,选择更加适合自己职业能力与发展需求的就业方向,能够在有效减少就业阻碍的同时,以更加饱满的态度和热情参与艺术创作和工作任务。
艺术类专业学科具有非常突出的职业教育特征,面对新时期的学生群体,发挥并挖掘学生本身的创新下意识和艺术潜力,能够在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艺术创造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的过程中,为学生们铺垫更为广阔的就业与发展前景[1]。其中,从事艺术创作与设计,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和艺术创作实力,在艺术领域发光 不仅是大多数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目标,也是为国家与社会发展 提供源源不断艺术创造力与创新力的有效途径和动力支撑。为此,艺术类专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和发展前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障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发展水平,选择更加适合学生们的学习和发展道路,有助于促使学生们艺术创作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较于传统时期的招生模式,大类招生具有非常突出的职业人才培养特点,既能够保障学生们掌握扎实的理论与文化知识基础、技能素养,也能够在个性化发展与专业领域上选择更为适合学生们学习和成长的学习方向。就职教艺术类专业来说,学生们在前期可能对自己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认知,选择艺术类专业也存在一定的盲目和从众心理,在实际学习与接触过程中,渐渐体会和了解艺术学习的乐趣,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与特长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不仅能够 有效节省和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也能促使学生们以更加积极和上进的学习态度参与学习[2]。
但是,就目前职教发展情况来看,多数学生与院校都陷入了一定的思维困境。部分学生和家长由于对大类招生没有清晰的认知,认为这就是院校为了增添招生率的操作,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可能并没有实际性的影响效果,加上多数学生对于自己未来本身也没有比较清晰的发展目标,认为大类招生模式下,缺乏专业化的教育和指导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大类招生模式的不认可以及职教艺术类专业本身存在的差异性,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方面需要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态度与课程完善措施,全方位保障和提升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打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于院校教育的顾虑,促使和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以及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效果。对此,采用更加专业化的教育理念和人性化的教学手段措施,能够有效保障学生们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成长进步。
在大类招生模式下,打造一体化、专业化、产业化教学结构与教学体系,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指导和人才培养服务。在实践教学开展期间,面对学生们需要完成的基础性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为学生们打造一体化的高效率基础教学模块与课程体系结构,能够在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和保障人才培养计划与策略措施的落实。
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科的特点,强化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创造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在实践教学期间,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手段与策略措施,保障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的落实以及教学效果的发挥[3]。比如:学生刚刚接触艺术类专业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发展与就业方向可能并不理解,只是依靠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行主动探索,对于自己的人生未来也没有系统化的规划。对于学生们存在课上、课下学习效率与质量不理想的问题,就可以在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之外,利用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或者互动引导,帮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就业发展前景,引导学生们以更加积极和上进的学习心态参与学习活动与任务,提升和保障学生们的学习质量与效果,同时也能够提升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让学生们在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 体会自己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另外,对于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课程体系的安排,也要注意结合学生们本身的学习成长与发展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可以参照学生们的个性化差异表现,以阶梯性的教学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们主动挑战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在不断地了解和实践应用过程中掌握课程知识重点与艺术创作的乐趣,进而保障在不影响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们整体学习数据与表现情况的分析,适时调整和完善基础课程教学节奏与课程活动设计,让基础课程教学也同样不刻板,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大类招生模式背景下,与基础课程相穿插和融合的专业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关注学生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在实际课程教学设计与安排的过程中,可以参照一体化的教学格局与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们打造和创设浓郁的艺术学习与能力素养成长环境和氛围。
比如:在学分的安排上,为了最大化保障学生们的学习有效性并不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可以采用“学分银行”的系统教学策略为学生们打造线上教学平台,帮助学生们在基础课程、选修课学习过程中,以更加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学习记录和学习成绩,在突破和选择自己学业发展方向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学分银行系统本身的模块融合特征,全面提升和丰富自身的学习素养与文化水平[4]。
在学科模块以及专业方向的安排上,为了最大化增加学生们的选择机会,减少学生们的学习迷茫感,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直观的教育引导和参考建议,也可以通过教学系统记录的学生学习和表现情况,为学生们打造更加具有个性化的专业课程选择方案,让学生们在了解自身实际学习能力与素养水平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与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专业、选修课程,增加和丰富学生们的选择机会,促使学生们学习发展与空间的多元发展。另外,在与之相关的教学评价系统,不仅可以通过对学生们学习成绩的评定,实时记录和评定的学生们的学习表现,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参与一些艺术设计与活动比赛,将学生们的比赛或者活动成绩录入为学生们的成绩积分点,在不增加学生们学习和课下学习负担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和完成一些社会实践与艺术设计活动,增加学生们的实践经验和学习途径,丰富学生们的学习阅历和创新思维意识[5]。
相较于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教学结构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完善,与之相匹配的人性化教育和教学指导也是保障专业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必要因素。一方面,学生们在学习成长道路上,由于选择的增多,烦恼和学习顾虑也会与之增加,在缺乏专业指导和教育引导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懈怠或者其他负面学习情绪;另一方面,学生们本身的学习精力和时间有限,作为年轻人,很容易朝三暮四或者高估自己的学习能力,作为时刻关注学生们的教师与教学引导者,强化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指导态度和交流互动形式,帮助学生们选择更加正确和有效的学习形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减少和规避学生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
比如:在实际课程教学期间,定期组织学生们参与学习经验交流活动,以学生们更加愿意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反思和总结自己当前存在的学习问题和不足,能够在不打击学生们积极性的情况下,增加学生们接触外界和专业指导意见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们传输一些有效的学习经验与突破方法,帮助学生们了解自己当前存在的学习问题和不足。或者,直接利用网络和课程教学平台,让学生们通过与教师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或以教学意见反馈等形式,反馈和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多方面完善和建设课程教学平台,促使职业教育和院校教学环境氛围的有效建设和营造。
综上,在大类招生模式背景下,以学生们的核心发展需求与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开展更加人性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教学安排,能够在有效强化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过程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且多元化的学习选择。同时,以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与发展需求为导向,创建更加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教学环境,加强与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们以更加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参与学业发展和自我能力提升,也能够促使学生们文化素养与艺术能力水平的全面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