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超
(潍坊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战略规划能告诉我们目标是什么,及我们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因此,战略规划是对抗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企业战略规划能够有效提高经营效率,使企业的发展更具活力,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更快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也是企业高效发展的基础。在编制战略规划的时候,一般包括企业发展基础、内外部环境研究、资源盘点、风险评估、总体发展规划、业务发展规划、战略保障体系模块,通过从不同角度的分析,制订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本文主要从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的角度,选取战略规划编制的一个角度分析,企业面对市场时的不确定性。识别战略风险是从风险角度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使企业在运营中能够识别风险、应对风险、控制风险。
战略风险是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信息和生存能力或企业业绩的因素[1]。由于企业战略具有长期性、指导性、全局性的特征,因此与影响企业的一般风险相比,战略风险往往会影响企业整体经营的成败,威胁企业的生存。
一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所有风险都具有损失的不确定性,战略风险由于其影响因素更为广泛,因此相对一般风险会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二是战略性。企业战略具有长期性、指导性、全局性等特征,而全局性表现在战略风险会受到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的影响。三是动态性。实施企业战略规划是一个长期过程,风险因素会伴随战略实施的整个过程,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并不仅仅存在于战略制定的初期。四是不可消除性。企业战略决定了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控制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五是主观性。主观性不单指人的主观性,也包括企业自身。战略风险的识别受到管理层个人因素的影响,比如管理层的能力结构、风险偏好等因素。另一方面,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也会影响到企业风险,规模大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自然要比小企业强。如果企业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或管理水平,对待风险的态度也会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2]。
战略风险会对企业的整体造成影响,是因为企业内外部环境、资源、能力和战略等因素相互作用,由此使企业的发展成了不确定性。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未来的经营存在不确定性。这要求企业在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的过程中,不断分析、研究风险影响因素,对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影响战略风险的首要因素是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的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法律等外部宏观环境因素,也包括更加微观的行业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环境、行业发展周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造成重大影响,这需要企业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战略,否则可能会引起企业战略目标与环境因素的失衡。
企业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主要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三种,都是由企业掌握的,能为企业实现战略提供强大的动力。有形资源可以对应财务报表上的项目,例如企业的各类固定资产、土地、原材料、资金、有价证券等。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都需要有形资源作为支撑。无形资源通常包括企业文化、专利、商标、客户资源、组织经验等。无形资源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更是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如果企业人力资源流失过快,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能力因素主要有企业生产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技能。企业通过研发创新或改良产品和服务,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高水平的管理能力使企业拥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流程设计,有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和效益。当企业环境、资源和能力不平衡的时候,企业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调整各因素和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否则,可能使战略目标与实际发生较大偏差,引起巨大的战略风险。
在上述战略风险的影响因素时,提到了环境因素、企业资源因素、企业能力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动影响企业战略风险且时时存在。但是由于不同的企业应对策略不同,因此同样一个行业的企业,有的生存得很好,有的举步维艰。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应对内外部风险的预警管理系统,以发现和评价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情况,来确定企业目前所面对的或者有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利因素,从而制订出相应的对策。企业的各种资源必须整合为一个有效的整体,才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能力就是综合运用企业资源去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因此,科学的企业战略需要企业资源和企业能力有机结合,有效防范战略风险。企业资源与能力的整合是实现竞争优势和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在不断改变的市场环境下,可以通过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开发和改进能力,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在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识别战略风险,战略规划不合理,就会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后果。为了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必须采取一种有效的策略性风险辨识手段来提高其管理效能。一是自我评估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问卷调查和一系列讨论会的形式,向企业等相关部门进行提问,主观评估组织的各部门和特征,识别战略风险。对问卷的问题和讨论结果进行分析,识别高风险项目,有利于及时采取行动,降低风险。自我评估分析法的缺点在于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适用范围有限。二是流程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在任务层面上,对企业的战略流程进行分析,来认定在战略制定、执行、过程控制等方面可能存在的误差所导致的风险。主要是通过详细的工作流程、控制图编制清单,列出清单上控制的关键点以及流程中的相关风险,作为风险控制的指南。三是绩效分析法。该方法是利用战略活动的绩效度量来识别战略性风险。因为绩效度量体现了企业成果与战略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绩效度量的波动性可以反映出风险收益与战略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四是专家调查法。在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时,通过风险管理专家,对企业的实际战略风险进行评估分析,作出总结。
思想指导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行动才能跟得上。从意识上重视风险管理,认识到位,执行力提升,对风险的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提升。管理层需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提升对企业战略规划和风险的认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的运营当中,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提升员工对风险的认识,使他们在工作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上述对战略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并对风险的应对提出了几方面的措施,下面以W公司“十四五”期间规划为例,评估几点风险,并分析其应对策略。W公司成立于2019年,属于交通运输行业,主营业务是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轨道交通周边土地开发经营和轨道交通广告、其他特许经营权的经营。
W公司已将近期建设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因国家发改委对可能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意见》(国办发[2018]52号文)进行调整,其中首轮申报城市审批条件有可能发生改变,因此批复暂缓。批复暂缓的风险主要在于国务院不批复规划方案或者需要长时间等待规划批复。在这一阶段中,W公司无法启动单轨线路建设,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应对策略:建议W公司提前开拓非单轨建设业务,基于城市品质提升的定位开展多元化业务,降低政策修编和批复暂缓的影响。第一,提前进行土地收储工作,加强与沿线各区及市直相关部门对接,摸排沿线土地征迁梳理工作,完成线路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收储,提前谋划沿线TOD综合开发规划,提高项目沿线TOD建设开发的品质。第二,完成W市交通基础设施资源及业务的整合,并打造运营主体,构筑交通基础设施业务发展的新基础。第三,积极探索市域铁路、智轨列车和BRT业务,通过合作的形式参与新的项目建设运营。持续探索在其他轨道交通领域的潜在机会,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加强沟通合作,对W市周边城市做市域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并持续推进。与W市内公交集团沟通合作,对W市内建设智轨、BRT作可行性研究并持续推进。
W公司一直对智慧单轨、央行数字货币、人脸识别等新技术保持关注,这些新技术都会影响W公司未来在业务中的应用场景,如出行场景、车站管理场景、闸机收费场景、安检场景、列车运维场景等。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时候,许多机构都会打着“视频监视”的幌子,首先利用摄像机采集到的面部特征,然后不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就进行面部特征的识别,从而在互联网上实现个人数字画像,侵犯了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权。央行的数字货币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账本篡改、可逆等问题,但是却无法有效地保护个人的隐私,一旦被入侵,将会带来财产的损失。因此,新技术可能存在应用场景不成熟、成本过高、侵害用户等问题,无法带来预期的降本增效以及便捷服务。
应对策略:建议W公司一方面谨慎关注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应用方式,对可能潜在的风险点进行识别,等待技术成熟之后再进行应用。另一方面,建议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先行选取合适的站点作为试点站,并建立新技术应用评估体系,将预推广的新技术应用在试点站,通过一定评估周期来评价新技术的应用情况,确定其推广应用的条件及范围,再逐步扩大新技术应用的站点范围,从而降低新技术应用的风险。
新技术的落地应用需要三点配合,一是应用场景中基础设施及相关软硬件的建设。二是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使之能够满足新技术应用基础设施的日常运维以及对消费者的答疑解惑。三是应急管理的完善。针对新技术需要建立新的应急预案以及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轨道交通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巨大的特点。轨道交通项目传统的融资对象为银行,即使引入其他合作者参与项目投资建设,也仍然存在融资失败、融资成本过高、资金不到位的情况,包括已经承诺的股权投资人因资金不足无法兑现承诺、原定计划发行股票债券的计划落空、工程成本过高的问题等。
应对策略:从资金来源的角度,建议W公司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基金、信托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途径,提升项目成功运行的可能性。从资金使用的角度,第一,建议在项目建设初期实行项目总价招标,选择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工程施工经验的工程承包方,可以有效地避免项目投资的增加。第二,通过项目的保险来转移风险,从而避免意外事故给工程带来的严重损失,进而避免工程投资的计划外“超支”[3]。第三,做好资金的详细规划,将资金尽早落实好,降低资金的不确定性。强化成本管控,优化业务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提升建设、运营效率,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和风险;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建立合理的融资计划、经营计划及预算管理制度,实现资金的高效运转,实现企业资本收益的最大化。第四,根据项目批复情况,开展融资计划,并积极拓展券商、信托、担保、租赁公司等金融资源,布局多元化融资渠道,防范因资金落实不到位造成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等的发生。积极对接相关评级机构,提前按照评级要求开展调研,作好准备,保障项目后期在资本市场融资工作。不断复盘轨道交通建设过程,提出对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工艺技术的持续优化需求。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风险来自于各个关键性的节点,包括下穿江河、涉及铁路的工程、公路等重要市政项目、重大明挖或暗挖工程等;此外,地质条件差、施工条件困难等因素也存在;项目的施工对周围建筑物也产生了安全隐患。这些都将对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和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对策略:从工程建设风险方面来看,第一,建议W公司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以及对重大工程技术方案、重大设备系统方案进行充分的比选论证研究。第二,通过设计咨询、设计监理等手段,严格控制设计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设计的变化而造成的延误。第三,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各部门、各阶段、各环节的有关工作,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第四,做好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施工安全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工程进度,同时要求施工企业配备备用设备,防止设备出现故障。
W公司人力资源风险主要来源于专业人才不及时到位的情况。
应对策略:继续加强W公司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和培养金融发展、建设运营、规划设计、TOD开发等方面的急需人才。每年通过持续性的人力资源规划与盘点,确保人才供需平衡,优化人才专业结构和梯队结构。与职业院校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合作模式,建立外部人才储备库。开展职业院校实习基地建设,与合作院校签署相关协议,明确人才需求和培养方向,公司内部提供实习岗位、建立实习生选拔机制;开展校外导师制建设,选择核心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担任职业院校的校外导师,加强人才交流和技术交流。
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战略风险,这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还会对其长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战略风险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有效的管理,提升整体实力,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