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2022-12-16 10:50金嘉欣
智库时代 2022年4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大学

金嘉欣

(湛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立德树人作为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而培育优秀人才则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应科学利用教育教学主渠道,深层次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强化思政教育的渗透力度,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针对性,最大程度发挥出各科思政教育的真正作用,让思政教育和专业学科教育之间进行有机结合,从而高校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一、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分析

针对课程思政而言,实际上,主要是指所有学科都应最大限度发挥出德育教育的真正作用,全方面体现课堂教学于教书育人中的主渠道意义。鉴于此,推进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教育,对落实党教育方针、优化课程体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通过历史与实际的不断证明,每一所大学办学都依赖于国家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通过大量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各国家都是严格依照本国政治要求,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的,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一流大学,也都是在服务于本国利益而获得发展的。而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高校都必须全面贯彻并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必须把贯彻“立德树人”思想作为重点教育任务,把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根本任务[1]。在中国目前的各所高校高等教育阶段,与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育,都可以说贯穿在高校学生的全部学业生活当中,从而占据着学生的大部分学业知识,而通过课程构成能够看出,专业课程占据着学生大学总学时比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贯穿在大学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之中。可见,专业课程在培育与教育优秀人才环节中,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拓展与深化教书育人观念

根据以往应试教育教学理念下的专业课程,一般是对学生展开专业知识的讲解,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或者是在教育教学中,将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之间展开密切融合,对于思政教育而言,则是思想政治课程与辅导员所需负责的工作。但在如今教育领域不断深入推进发展环境下,各类专业课程对思政工作教学资源的深入挖掘,不但有利于各科教学、不同课堂资源的优点和功能,能够得到全方面充分发挥,同时还有利于保证学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实现全程不断线、不松懈,将思政工作贯彻于每节课堂当中,进而构成了各种课程共同教育的完美场面。此外,学科思政教学能够使高校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方式更加完善、多样,让所有的学科都参与到思政教学和价值传递系统之中,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疏导与专业知识教学之间,处于“同频共振”的状态,使两者真正意义上实现密切结合。

(三)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

针对大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思想政治观念、思维理念、思想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如果仅仅单纯地依靠思想政治课程、人文讲座来加以训练,可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专业课程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基础教育的重点阵地,在时间方面也具备了其他教育中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推进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有益于各个课程思想政治课程一同发挥出其真正效应。一方面,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认知,能够显著提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可以使相关教师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来进一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素养、科学精神,进而真正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促进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需要相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与施行教育教学目标、手段、内容等众多环节,最大程度体现出专业课程的教育价值渗透效果及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引领作用,强化能力培育、知识讲解、价值观念塑造之间的有机结合。总而言之,推进大学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益于完善与优化高等院校育人课程结构。

二、大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困境

针对大学教育而言,因其自身的专业特征,在某些方面上直接决定着高校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不但必须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当形成优良的社会责任心和道德精神。而若是想要完成上述总体目标,则离不开思政教育体系化建设支撑,但是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这一主体目标主要涉及大学管理人员和专业老师这两个方面。而现阶段,由于课程思政教育尚正在探索阶段,在思政教育课程的构建上,这两个方面的主体功能还尚未完全取得共识。

(一)评价与考核方面的困境

在我国高等教育内容条块分割的制度运行方式的直接影响下,作为一门专业化思想意识性较强的教育工作,大学思政教学的主要任务早已经划分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部等有关学科和部门开展教学操作,而各学科与学科院系则分别担负着各自专业的课程教育任务。这一形式虽然可以让各个教学院系间的工作责任划分得更加具体、清晰,但是却也十分容易让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主体人员,对于思政教育的认知途径形成极强依赖,只是单纯认为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是有关院系与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职责[2]。而目前通过我国社会发展现状不难看出,人们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在此大环境下,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主体人员对于专业课程思政实施必要性的观念,则必然会受到一定冲击,特别是专业院系的管理人员,非常容易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发生价值偏差。另外,现阶段,仍然属于前期探索时期的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并没有让其所具有的思政教育观念,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之中,而且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建设,并未具有先例能够使相关人员进行借鉴与参考,有关学术研究、管理体系、制度设计等众多建设性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例如,怎样对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具体施行现象与效果展开评价等,都需高等院校管理主体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展开进一步的优化与探究。

(二)缺失思政教育氛围

针对大学学校的课程思政而言,其并非是将思想政治知识内容生搬硬套地加入到专业课程之中,同时也不是需要授课教师在对学生展开专业课教学时,预留出一定时间来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而是需要专业授课教师把思想政治知识科学、合理地融入到专业知识讲解环节,在此情况下,则对大学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标准[3]。而在界定与认知专业教师工作职责的范围内,一部分专业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只是单纯为学生普及和讲解专业知识及相关操作技能,通常都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超纲的教学内容。现阶段,我国大学专业课程教师虽然经历了专业、系统的训练,而且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也受过社会与学校的相关培训,但是面对如今社会价值取向越发活跃、社会主流与非主流共存、社会思想观念快速发展的全新形势,再加上当代大学生正身处于多种思想文化观点交锋、交融、交流之中,一部分大学学生有极大几率会受到消极影响与冲击的情况,这时大学专业课程教师怎样将专业知识讲解和课程思政之间进行有机结合,还缺少规范化的思考与锻炼。另外,专业课程教材和大纲在具体编写环节,也并未对当下社会的新形势展开系统考量、系统顶层设计等。以上种种因素的存在,都对我国大学专业课程教师开展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及全新挑战。

三、专业课程展开思政教育的几点探索与实践

(一)时刻遵守“立德树人”教育原则

若是想要实现最为理想的大学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不但依赖于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依赖于大学专业课程所具优势的全方面发挥。针对课堂教学而言,其只是专业课程教师所需要开展的基本工作任务,而最为关键的职责则是育人,育人主要是指培育学生优良的道德素养、人为情怀、价值理念,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做事、做人及学习。而通过总结与归纳过去我国大学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能够获得一个极具教育意义的人才培育形式—“德法兼修”。在这其中,“德”并不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大量伦理书籍,来获取丰富的道德知识,而是需要每名学生都可以具有优良的德性,这则是一类道德理想、情操[4]。这里所说的有德,则指的是道德高尚的人才,他们深刻懂得历史规律、国家使命、人生真谛、宇宙之道。总而言之,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品德素养、理想观念可以被称之为德性。而“法”并不是需要学生学习理解海量法律条文,把法律当做武器,来与他人进行维权或者是打官司,主要指的是需要做一名依法办事、遵纪守法、敬畏法律的优秀人才,让法能够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形式与行为习惯,因此,大学专业课程教师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应当与学术科研、社会实践、专业课程、教材内容等相结合,来运用一个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对策,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的有效渗透,使学生成为一名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

(二)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的教育途径

若是想要在大学学校中,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渗透,使学生成为一名道德素养、思想价值理念正确的优秀人才,则应当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果,需要教育部门、大学、学校以及任课教师深入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针对课程思政而言,其主要是思政教学领域的一个全新探索,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方法及立场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因此教师若想展开高校的专业课思政教育,则应当深刻认知到专业知识点中所可以延伸与潜在的思政教育元素,指的是思政元素能够像电影、电视剧中“植入式”广告一般,在知识点中展开“植入”的融入设计[5]。在此情况下,则需要教师对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展开科学梳理,以找到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间的植入点,从而将思政教育元素中的思想教育功能与学科理论教学进行密切结合。但在此阶段教师们必须重视,在专业知识教学中思政政治知识教育效果的显现,并没有像传统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中那么直观,而且还比较隐晦,要求老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而提升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成效,则需要专业课教师积极创新与改进自身的教学内容及手段,努力地让思想政治教学越来越具有穿透力、现实性,把价值引入到政治学科理论教学上来。比如,在我国上海中医药大学中的“人体解剖”教学,所使用的思政元素就是情感体验;如在上海音乐学院中,所加入的思政教育元素则为传统中国系列的“歌舞设计”;南京农业大学所开设“尚茶”班,全程通过革新传统茶学课程,引领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而专业课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介绍环节,将思想政治元素合理渗透到教育课程当中,并灵活地展现了其所具备的价值观念、思维内容,进而让学员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提高大学专业教师综合素养

强化大学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保障,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具备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这两大职能,因此应通过下述三方面来强化专业课老师队伍的建设:第一,提高专业课程老师的思想情操。专业课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直接参与者,其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操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对学生具有直接影响,唯有老师具有高尚情操,才可使学生取得良好发展[6]。因此,专业课程老师应当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及崇高道德信念,并将其作为基础前提,来对学生有序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指导学生批驳与辨析各种不正确的思潮,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以求学生的思想取得正面发展。第二,致力于提高专业课程老师的教学水平与职业素养。专业课程老师不但需要充分了解与掌握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应当针对各类教学内容,来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此才可开展一个有效的课程思政。而且课堂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十分容易得到学生的肯定、认可及信任,从而达到预期设想的育人效果。第三,开拓专业课程教师知识层面。一个知识层面十分丰富的老师,常常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找到众多渗透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其中,以“林学”专业课程“森林培育”专业为例,不论是在地理、历史、文学,或者经济、政治中,都可以找到与森林培育有关的内容,同时也十分容易找到渗透课程思政切入点。比如,相关授课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银杏培育知识时,知识面丰富的老师会在教学中,告诉学生银杏树因其所独具的气质,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与文人墨客的喜爱。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举止,师德师风也会影响到课程思政开展的效果。因此,大学学校应当注重强化对于专业课程师的教育培训,使教师可以合理的把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课程思政并未具有一个统一形式,而是必须根据不同学科、各门科目的具体实践去摸索适应,更需要思政教育的方向性引导。开展教学思政,首先必须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党课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加以贯彻,对学校课程体系加以调整健全,并对因各类教学任务与思政课互为一体而产生的问题加以解决。同时高校教师在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将教书与育人作为学校课程的主线,从而使学生取得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大学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