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梦影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江西鹰潭 335000)
众所周知,高校是舞蹈教育教学中重要的场所之一,不仅肩负着培养舞蹈人才的重任,还担负着促进舞蹈艺术繁荣发展的使命。在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中,舞蹈情感既是学生理解舞蹈作品内涵的前提,也是学生在舞台上展现舞蹈作品精髓的重要保证。所以,舞蹈情感的培养是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应引起高校舞蹈教师的高度关注。实践证明,舞蹈情感越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舞蹈作品就越真实、越能打动人。[1]
舞蹈是一门高雅的艺术,[2]可通过肢体语言向观众传递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情感,从而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思想情感的升华。回味那些依然萦绕在我们脑海中的舞蹈作品,可以发现这些舞蹈作品都是舞者情感流露的最直接体现。所以,在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中,对舞蹈情感的培养非常有必要。
舞蹈表演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舞者在舞台上的动作表演来传达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以此来吸引人、鼓舞人、打动人。在舞台上,虽然舞蹈动作构成了舞蹈作品的主体构架,但是舞蹈动作中没有舞蹈情感的投入,舞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情感的融入与流露对舞蹈教学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可以使舞者的表演更具生命力。
舞蹈教育教学的核心是舞蹈动作教学,如果学生对舞蹈作品没有深刻的理解,那么学生对舞蹈动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能准确地掌握,导致舞蹈动作与舞蹈情感不能有机融合,要么舞蹈动作没有神韵,要么舞者要传递的信息体现不明,无法达到舞蹈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究其原因,关键是舞蹈动作缺乏舞蹈情感的融入,二者没有充分地融合。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舞蹈情感的培养有利于舞蹈教学效率的提高,尤其是在舞蹈教学进度上更为突出。[3]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中的情感看不到、摸不着,这就导致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能通过直观教学法教学,这不仅会增加舞蹈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主要的现实困境有以下几点。
舞蹈不仅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还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在众多的学科中,舞蹈有着自己的教育特性。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以舞蹈的教育特性为基点和出发点,积极开展舞蹈教学活动,将情感、文化、艺术、美学、人文等融入舞蹈教学中,以帮助学生在舞蹈作品的学习中感受舞蹈文化的艺术魅力,进而为学生学习舞蹈艺术指明方向。[3]但从舞蹈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情感的表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舞蹈教师教学观念滞后,将教学重点放在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上,而对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不足,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还会导致舞蹈教师教学效果不佳。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不仅要依据舞蹈艺术教育的特性进行教学,还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为导向,为高校学生设计优质的教学活动。高校舞蹈教学不仅涵盖舞蹈知识、舞蹈动作与技能,还涵盖舞蹈情感、舞蹈艺术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但从高校舞蹈教学的实践效果来看,高校某些舞蹈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进行授课,舞蹈动作与技能的训练方式依然沿用旧有的训练体制,如果学生感觉舞蹈教学枯燥乏味,就会影响学生舞蹈素质的提高。目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与舞蹈教学在融合度上还存在短板。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还影响了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
从我国高校舞蹈教学效果来看,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由于在教学中舞蹈情感投入的精力较少,导致教学效果和质量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一些学生对舞蹈教师存在敬畏心理,既不敢提问又不敢深入交流;二是舞蹈教师未开展充分的情感教育活动,导致学生在舞蹈教学中情感的获取力度不足,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还会影响学生在舞蹈艺术中的发展道路。
实践证明,对舞蹈作品内涵理解透彻的学生舞出的动作要比那些一知半解或者基本不了解作品内涵的学生要强出许多。这是因为对舞蹈作品理解透彻的学生,能够把舞蹈作品中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和舞蹈动作结合起来,从而使舞蹈动作中含有一定的情感和意义;而对舞蹈作品一知半解或者不了解作品内涵的学生,无法将舞蹈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舞蹈动作结合起来,舞出的动作几乎没有情感可言。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在传授舞蹈技能之前,应先对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情感做全方位的诠释,这有助于学生对舞蹈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例如,舞蹈教师在讲授《天鹅湖》这段舞蹈时,应在课前收集有关《天鹅湖》的资料,再针对收集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先向学生讲解《天鹅湖》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和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接着再利用多媒体技术用视频的方式展示该作品,一边演示作品一边讲解每一个动作的含义,这样可加深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对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
在舞蹈动作教学中,眼神训练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完美的眼神不仅可以使舞蹈意境完整表达,还可以使舞蹈形象更加逼真、更具特色。以舞蹈作品《千手观音》为例,在眼神的表演上,邰丽华眼神中透露出的慈祥和端庄不仅让观众想到了西藏、敦煌等地的千手观音艺术形象,还使舞蹈作品的意境得到充分的体现。[4]因此,舞蹈教师在眼神训练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训练的方式,依据不同的表演主题,让学生进行喜、怒、哀、乐等眼神训练。还可以采用分组训练的方式,将音乐、眼神、动作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在相互观摩和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不同表情和眼神之间的联系。
舞蹈表情是由舞蹈动作及表演者全身动态来体现的,[5]是舞蹈艺术形象的灵魂,不仅可以揭示人物形象的内心活动,还可以让舞蹈作品蕴含的情感得以表达。以舞蹈作品《摘葡萄》为例,舞蹈教师可以把葡萄作为训练工具,通过看葡萄、闻葡萄、摸葡萄、尝葡萄等动作释放自身的情感,仿佛身临其境,使表情动作和肢体动作能够完美结合,从而将自己的情感全方位地投入舞蹈作品中。
旋律、节奏、和声是音乐用来表现人们内在情感的基本要素,而舞蹈是以音乐为背景,在灯光、音响、服装等道具的配合下,同时加以肢体动作、眼神、面部肌肉等动作来传情达意的。所以,舞蹈表演要想传递出舞蹈作品中的真情实感,就需要舞者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都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氛围去感知和品味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蕴,然后将这种情感和意蕴融入舞蹈动作中,使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蕴含编创者的思想情感。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需要将音乐理论知识贯穿舞蹈教学的始终,二者同时进行,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氛围和意境,在音乐中去琢磨和体会什么样的舞蹈动作才能够与当前的音乐相契合。久而久之,学生的乐感就会逐渐得到增强,这对学生舞蹈情感的表达是有利的。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乐感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还可以让学生的舞蹈表演更具表现力。以舞蹈作品《黄河愤》为例,在第一部分的乐段中,就传递出一种宁静祥和的音乐氛围,根据这段音乐,舞者的动作应是舒展柔和的。在这里,音乐的旋律、节奏不仅对舞蹈动作和舞蹈情感具有提示作用,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
高校舞蹈教师应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框架,以发展的眼光,树立舞蹈教学新理念,建立起以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为核心的教育观,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要特点的教育方法观,积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社会化的新型人才,对高校舞蹈教学理念不断进行革新,以促进学生音乐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情感表达及情感运用等方面的差异,扮演好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创新,肯定其中的积极部分,改变其中的消极部分;对舞蹈中做出的形式和思维创新,必须予以肯定;不断深化舞蹈作品中的情感意味,将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传递给观众。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感经历对舞蹈作品的情感进行多样化理解。面对同样的舞蹈作品,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舞蹈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做不同层面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不断增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情感表现力。此外,舞蹈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表演技巧对舞蹈作品进行更加深入透彻的剖析,把握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然后用自己独特的舞蹈技艺表达出来。学生还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对舞蹈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良好的舞蹈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舞蹈教师教学的开展,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对舞蹈教师而言,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另一方面要加强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舞蹈技能训练中,将游戏融入日常的训练中,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此外,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应以音乐作品为导向,积极为学生打造舞蹈训练平台,促使学生在训练中领会舞蹈作品的情感和主旨,进而使舞蹈动作更具生命力。
舞蹈教学实践证明,舞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专业技能的高低。因此,提高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高校舞蹈教学的必然要求。在新时期背景下,提高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舞蹈教师的专业情感;二是提高舞蹈教师的专业技能;三是强化舞蹈教师的榜样作用。舞蹈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心灵美、语言美和形象美的和谐统一,才会在提高舞蹈技能的同时,实现舞蹈情感的丰富和完善。
目前,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已成为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诠释舞蹈作品,还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使舞蹈表演更具生命力。舞蹈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舞蹈情感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舞蹈情感的培养,以助推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