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朝霞
(南方日报,广东 广州 510000)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一方面,面对来源多样、真假难辨的信息,新闻记者应当具备较强的新闻采集和筛选能力,去芜存菁,只保留那些具有进一步挖掘和深度报道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要想提升新闻的可读性、关注度和影响力,新闻记者还要具备较强的加工、编辑能力,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因此,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已经成为关系到新闻记者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决定新闻质量以及影响电视媒体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增强采编能力的可行性路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进入融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后,新闻现场的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地录制现场画面,然后将其上传到各类社交平台或新闻客户端上,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新闻。新闻爆炸式增长,虽然能够满足受众第一时间了解新闻内容的需求,但是也存在诸多的弊端。例如,新闻数量繁多,增加了观众筛选信息的难度;一些自媒体发布的新闻真实性、可靠性不高,使用虚假标题博关注、骗流量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新闻记者更需要坚定职业操守、运用专业技能,制作高质量的新闻作品,从而在融媒体时代提高新闻的关注度。
新闻信息的采集、编辑是新闻工作的两个关键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质量。以往新闻记者在采集和编辑新闻时,强调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群众的诉求和反馈。在这种情况下制作出来的新闻产品,往往会因为不符合受众需求而难以得到广泛认同,新闻的收视率不高,自然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融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群众也有了发声的渠道。在新闻工作中,互联网架起了沟通新闻记者和普通群众的桥梁,使得新闻采编工作中双方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频繁。例如,新闻记者会根据新闻下方的留言区、评论区,收集受众的意见、了解受众的想法。在今后采集、编制新闻时,就能尽量满足多数受众的需求,从而获得受众的认可。而对于受众来说,在观看新闻后不仅能够发表感想,还能提出意见。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新闻记者能够制作出更多备受受众喜爱的新闻作品,新闻获得了流量,受众满足了需求,最终实现了“共赢”。
新闻传播渠道影响着新闻节目的播放量、影响力。在新媒体出现以前,新闻传播渠道有很强的局限性,广播、报纸、电视是新闻传播的三个主要渠道。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渠道获得了极大地拓展,除了人民日报、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专门传播新闻信息的移动端APP外,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在新闻传播中也扮演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1]。新闻传播渠道变得更加丰富以后,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除了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外,各电视台的内部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胜出,拓展新闻传播渠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关键还是要提高新闻质量。只有坚持内容为王、以质取胜的原则,才能让优质新闻产品在传播过程中引发受众的强烈反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进而让媒体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以往新闻记者在采集新闻信息时,由于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很难还原新闻事件的全貌,这种情况下报道出来的新闻内容往往存在瑕疵和漏洞。相比之下,融媒体时代的互联网、新媒体等都成为新闻记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新闻记者在实地采访的基础上,再融合从网络上搜集到的相关信息,将其进行整合,从而补充更多的新闻细节,让新闻事件的完整性更好,真实度更高。另外,在融媒体时代,有时候新闻记者不一定要深入一线开展调查,也可以尝试通过网络连线等方式,线上采访新闻当事人。这样一来,不仅让新闻记者省时省力,增强了新闻信息的时效性,而且网络环境下开展采访也不容易让当事人产生紧张感,对更加详细地还原新闻事件的始末缘由也有积极帮助。
对于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来说,新闻策划意识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难度进一步降低,但是在获得新闻信息后如何进行编辑、策划,使新闻产品更加新颖独特、赢得观众的关注,则成为新闻记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新闻策划的主要价值在于增强新闻本身的可读性、吸引力,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新闻记者的策划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闻选题中体现策划意识。新闻记者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专业性,除了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外,还要对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有大体的掌握,熟悉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法律法规,这样才能策划出好的选题[2]。既要吃透上情,又要分析下情,找出党和政府的关注点、群众的兴奋点,这样策划出来的新闻选题才能受到较高的关注度。第二,新闻采编中体现策划意识。新闻记者要走向社会、深入基层,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然后围绕新闻选题找出具有报道价值的信息。经过编辑加工后制作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策划意识的强弱,已经成为融媒体时代衡量一名新闻记者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以往很多新闻记者在采访时保持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忽视了与被采访者进行平等交流。这导致在采访过程中一些当事人存在戒备心理,不愿意将所知的新闻信息和盘托出,新闻记者获取到的信息十分有限。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要想获得更加完整、详细的第一手新闻讯息,必须要具备双向、平等交流的意识。首先,要转变思维观念,把采访当成是一场普通的对话。例如,将“问题式”采访转变成“对话式”采访,利用巧妙设计的语言引导当事人说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这样一来,双方像聊天一样就完成了整个信息交流过程,被采访者不会有心理负担,更愿意说出所知的一切信息;采访者可以掌握更多新闻细节,这样报道出来的新闻才具有更强的真实感。其次,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新闻记者也会了解到受众更喜欢哪一类新闻,或者是听取他们对于新闻报道的一些建议,从而为新闻记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供积极的帮助。
融媒体时代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虽然表面上来看降低了新闻记者获取信息的难度,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对于新闻记者的信息筛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筛选与编辑能力也成为融媒体时代记者必备的职业素养。一方面,新闻记者面对爆炸式增长、快速更新的新闻信息,必须要从专业角度对其进行筛选、过滤。要能够分辨哪些信息是真、哪些信息是假;还要判断哪些信息属实,哪些信息是虚构的。经过自己的判断后,剔除掉那些来源不明、内容不实的信息,将保留下来的信息进行编辑、加工,从而得到优质的新闻。另一方面,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是同一时间内真正值得报道的热点新闻往往只有几个。对于媒体来说,报道同样的新闻时,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新闻成为爆款、达到吸引广泛关注和掀起舆论热度的效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新闻记者的编辑能力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编辑能力较强的新闻记者,能够另辟蹊径、妙笔生花,在保证新闻内容属实的前提下,增强其可读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观众的广泛讨论进行二次传播,提升新闻的热度。
媒体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以及群众对新闻质量要求的提升,迫切需要新闻记者不断提升采编能力,才能创作出符合受众需求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新闻作品。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岗位胜任力也必须与时俱进地提升。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至少需要具备四种能力,即出镜表现能力、信息辨别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以往新闻记者的主要任务是采写新闻,然后将编辑好的新闻稿件交由主持人或播音员进行新闻报道,各个岗位分工明确。但是进入融媒体时代后,新闻记者还需要直接出境,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报道和解说。这种传播方式一方面增强了新闻内容的时效性,突出了新闻播报的真实感,另一方面也对出镜记者的表现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了满足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现场播报需要,出镜记者首先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在面对不同场景、采访不同人物时,都能够做到冷静、沉着,然后从专业角度出发,将正在采访的事件清晰、详细地报道出来,以便于受众能够了解新闻事件的始末缘由,从而树立一个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另外,出镜记者要想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还要在采访、解说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采访当事人时,不仅要掌握“问什么”的技巧,还要熟练应用“如何问”的技巧。要保证提出的问题能够吸引被采访者欣然回答,才能从采访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让新闻现场采访工作高质量地进行下去。因此,在镜头面前拥有良好的新闻表现力,也是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这也是提升采编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新闻记者应具备较强的信息辨别能力,这样才能在融媒体时代下从海量的新闻信息中快速、准确地分辨出那些具有深度报道价值的信息。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是一名记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是采编能力的直接体现。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信息呈现出“三多”的特点,即数量多、种类多、来源渠道多。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不乏一些来源不明、内容虚假的信息[4]。真正具有报道价值的只占很小的比例,新闻记者要保持良好的“眼力”,从海量信息中挖掘出自己想要的、具有报道价值的、内容真实可信的新闻资讯,然后利用专业技能进行编辑加工,制作出优质新闻。除了关注新闻内容外,对新闻的价值和社会影响也有特殊的要求。新闻记者应尽量挑选那些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或者是弘扬正能量的新闻,有助于树立电视媒体的正面形象和良好口碑,这也是融媒体时代增强自家媒体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从以往的工作实践来看,具有较强新闻敏感性的记者,往往能够独辟蹊径地报道一些有深度的新闻,从而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更强的影响力,这也是新时期新闻记者提高采编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新媒体出现以前,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十分有限,社会舆论环境相对简单。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社会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其中不乏一些自媒体为了博取关注、吸引流量,而采用夸大事实、虚假标题等方式报道不实新闻、散播虚假消息。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制约整个媒体行业的良性发展。对于新闻记者来说,一方面,要紧跟时代趋势和行业潮流,利用互联网等渠道获取新闻信息,拓展新闻采集渠道;另一方面,又要始终保持自身的职业素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决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采集新闻信息时,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善于思考、敢于求证。对于那些来源不明的新闻消息,不得随意使用,必须要予以求证,确认属实后再进行报道。如果条件允许,对于网络上流传的信息,新闻记者应当深入现场,采访当事人对新闻内容予以求证。另外,在新闻编辑过程中多思考、多追问,还能让新闻记者及时发现新闻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报道出来的新闻才能经得起推敲、验证。当然,除了要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可靠外,新闻记者也要养成多读、多看、多练的习惯,从其他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获取采编灵感、借鉴采编方法、提升采编能力,在不断的借鉴与总结中,实现个人采编能力的持续提升。
融媒体时代更加注重新闻记者的全媒体采编能力,只有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掌握新媒体技术,才能制作出迎合新时代受众的优质新闻。例如,进入融媒体时代,人们对新闻内容更多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报纸这类以文字形式展示新闻内容以及广播这类以声音形式展示新闻内容的表现形式,已经不再符合主流人群的新闻获取习惯。电视媒体虽然能够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新闻内容,但是观众没有主动选择权。融媒体时代的新闻记者,要迎合新时代受众的需要,以更加新颖、多样的形式来呈现新闻内容。例如,新闻记者应创新性地运用PS、H5等软件,对采集到的新闻图片、采访视频等进行融合、剪辑,制作成3—5分钟的短视频[5]。这样才能迎合短视频时代多数受众的新闻接收习惯,让受众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新闻视频,从而提高新闻的热度。另外,新闻记者还要转变思维方式,强化服务意识。对新闻的主要受众进行明确定位,然后根据这类受众的共同特点确定新闻的语言风格或主题形式。例如民生类新闻,其受众主要为普通百姓,那么新闻记者在剪辑视频时,应尽量使用一些接地气的新闻画面,在进行配音时要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而提高受众对新闻的接受度。
新闻采编能力既是新闻记者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在融媒体时代直接影响到新闻产品的关注度、影响力。可以说,电视媒体打造一支具有较强采编能力的新闻记者队伍,将成为融媒体时代决定电视媒体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电视台方面为新闻记者提供了大量的培训机会,帮助其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技能。除此之外,新闻记者也要具备极强的责任感、危机感,通过扎根基层、深入基层,获取第一手的新闻信息,做到勤于思考、善于追问,提高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准确性;坚持内容为王、质量至上的原则,切实提高新闻质量。唯有全面提高采编能力,才能让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具备更强的胜任力、竞争力,从而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电视媒体竞争力增强的双赢局面。